第一图书网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

游嘉惠,曾文瑩 著 春光出版
出版社:

春光出版  

作者:

游嘉惠,曾文瑩 著  

页数:

240  

前言

  編輯室的話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第三堂 寬容。拋開天生殘缺,奮勇向前—視關懷為天職的李家同  每個人生下來並不能自己決定家境、外表、智慧,與其埋怨這些命定的、自我無法掌握的事,不如放下抱怨,將逆境化為前進的力量。  當然,每個人選擇的方式不同,有人聽到不同意見的人會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立場,有人遇到誣陷的事情會用盡方法澄清,有人面對不公平的事會大聲疾呼,但在爭取自我權益的當下,你真的獲得真理了嗎?不是每個人都是偉人,都能像曼德拉一樣面對冤枉還選擇原諒,但或許我們可以選擇繼續做自己,不要讓這些負面的力量阻擋我們原本想走的路,只要用寬容的心看待每一件事物,你會發現所有的不順遂都可以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  我們〈人生必修的成長課〉第三堂講的主題是?寬容?,也就是當別人的意見和你不同時你願不願意包容,當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你願不願意原諒。?放下,所以得到?,就讓我們從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的訪談中,了解關於?寬容?的真諦。  關懷弱勢是天生的使命  所謂原諒,就是心中不能有仇恨,所謂寬容,就是要拋開自己不能掌握的事,沒有人喜歡貧窮,也沒有人喜歡因為無法掌握的命運而影響自己的路。長期關懷弱勢的李家同教授認為,人本來就應該要懷有寬容的心,心中不能懷有仇恨,這也是他長期關懷及幫助弱勢學生的原因。  或許我們會好奇,是什麼原因讓李教授特別關懷弱勢學生,是因為曾經在生活中有遇到類似經驗嗎?李教授很直接的說,完全不是。他不是出生於弱勢家庭,會特別關懷弱勢學生,完全是因為他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看到許多因為家境而被迫放棄學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因為經濟壓力需要工作,念書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事,就算勉強念完了義務教育,也會因為沒有學費或忙於家中事務而無法繼續升學,當然,如此選擇的工作也不太容易能為他們帶來較好的物質生活,貧窮的循環就一直發生在他們身上。  而李教授成立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終結這樣的循環,藉由教育讓弱勢家庭的子女有正常的讀書機會,拋開?我註定無法完成夢想?的怨念,讓教育為這些孩子帶來希望。  幫助受刑人得到寬容  除了關懷弱勢學生之外,李教授長年來特別關懷曾經犯過錯的受刑人,曾有已經被判死刑的受刑人在行刑之前寫了一封信給李教授,不但對於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悔悟,並且完全不怨恨法律所加諸給他的制裁,甚至還鼓勵李教授,希望他繼續關懷在獄中的受刑人,讓這些人知道這世界上還是有人肯原諒他們,並藉由?閱讀?反省自己所做的事,並讓他們的悔意有一個抒發的出口。  不僅如此,李教授對於盲人等身心殘障的朋友也特別關心,還參與製作他們學習的教材內容,讓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機會,因為他認為,唯有?讀書?能給予所有生命發光的契機。即使在執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阻礙與辛苦的地方,但他卻說,不是做每一件事都一定會成功,試想,耶穌一生宣揚教義、教人為善,直到他死後才有人將他所體悟的真理傳頌出去,所以,當你願意不看成效的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時,即必須放下當下所得到的回應。  當受到誤解時也能微笑以對  ?對於誤解我的人,我會先檢討自己。?李教授說,因為自己的直言不諱,讓他常遭致外界誤解,當我們問他如何面對時,他表示,他完全不想解釋,因為,聽到不同於自己的聲音時,只要先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如果沒有,再希望別人能接受你的意見,如果不能,也只能抱著寬容的心放下,因為畢竟不是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擁有相同的意見,只要做你想做並且是對的事情,即不用害怕被誤解。  就是這樣寬容的心讓李教授持續從事關懷弱勢的事業,我們也希望讀者們能學習這種?寬待他人、用愛貫徹?的理念,運用在所有的事情上。讓我們從接下來30位代表?寬容?的人物身上看到放下後得到的快樂。                

内容概要

'賈伯斯一生中都在追求的人格特質唯有包容與我們不同的人,未來才會更加的寬廣。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支持推薦 人格養成必備選書方文山、李家同、李晶玉、林義傑等14位專家學者大力推薦,學會人生必修的成長課,你將清楚的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三堂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30位寬待他人,用愛貫徹的真實人物深度採訪知名學者 視關懷為天職的李家同李教授說:?對於誤解我的人,我會先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如果沒有,再希望別人能接受我的意見,如果不能,也只能抱著寬容的心放下。」你能為

作者简介

  曾昭旭教授為淡江大學中文系的專任教授,出版過的書及演講主題多以探討「道德」為主,例如:《孔子和他的追隨者》、《在說與不說之間─論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論語的人格世界》、《道德與道德實踐》,曾教授同時也是「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的成員。  游嘉惠,**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一直覺得文字有感動人的魅力,喜歡閱讀,也很有幸能夠一直以文字為工作。當過編輯,做過採訪,寫過企劃,還幸運出過書,喜歡認真過生活,喜歡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物,發現世界的不同面向,喜歡依自己的步調學習和體會人生。採訪整理《看見59分的機會》、著有《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春光出版)  曾文瑩,**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職華梵大學,台灣科大等校,現任元智、中原、中國科大等校助理教授,在大學開設「哲學與人生」、「論語」、「古典小說」、「現代小說」、「文學鑑賞與應用」等課程。善於將經典轉化為現代語言,用傳統智慧為人生問題探尋解答。

书籍目录

【感謝各界人士推薦】【出版緣起】學會人生必修的成長課,你將清楚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昭旭【人生必修的成長課3——寬容】視關懷為天職的李家同            春光編輯室PART1.包容善待,賞識他人的優點1.有教無類寬容待人的孔子每天在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你能無論對方是誰都能真心付出、寬容以待嗎?2. 三千食客一視同仁的孟嘗君你能否真心善待每一個人並且努力發掘對方的優點、包容無傷大雅的缺點?3.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與人相處時,你能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你可否包容無心的錯誤、不輕饒惡意犯罪?4. 提拔人才不計較過往的鮑叔牙我願意將個人利益放下,真心推薦一位才學廣博的人,提供他發揮的機會嗎? 5. 與兒子攜手度過毒癮困境的大衛.薛夫你能夠自覺放下對親人的期待,不管他做了令我開心還是失望的人生選擇,都不改愛他的初衷嗎?6. 與自閉症孩子共同成長的保羅?柯林斯當你跟所愛的人溝通時,能反省自己待人處世的角度和侷限嗎?你能用更開放的態度來理解對方嗎?PART2.不讓冤屈磨損心志,重新出發1. 反對種族隔離的曼德拉你能為了公義的理想而努力,放下過程中的挫折與磨難,不記仇恨嗎?2. 從寬恕中謀求未來的德瑞克.杜圖當你犯了錯,是否能承認錯誤且真心悔改?當你受了傷,是否能夠查明受傷的因果,試著寬恕?3. 走出羞辱的慕哈妲?梅伊在受辱經驗中,我能化憤怒為力量,去爭取公義,而不盲目的暴力復仇嗎?4. 用童話訴說包容之心的安徒生你是否有雅量包容別人的批評?你是否能不論如何都對自己保有信心,不自我貶抑?5. 放下仇恨重拾愛人能力的謝炳富我能把過往的磨難當做考驗,堅定心志,增長才能,然後讓出空間,讓逆境中粹煉的美好進入我的生活嗎?6. 迎向陽光的陳明里你能打破對表相的憧憬與追求,開發內在的真情,用平凡有限的能力做出有意義的事嗎?PART3.坦然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1. 不受殘疾禁錮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同理心是傷痛情緒治療的良藥,與人相處時,你能否試圖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否去試圖理解他人的感受?2. 幫助受虐兒邁向陽光的戴夫?佩澤你能試著寬恕傷害你的人,切斷與他們的怨懟關係,並以自己的經驗幫助他人找到解決之道嗎?3. 五體不滿足卻樂觀自足的乙武洋匡你能否將他人的「特殊」看待成「特別」,然後彼此尊重?4. 照亮生命之光的周大觀當生命出現陰霾,當人生有了苦澀,你能不能去回想美好和光明?5. 接受生命不氣餒的劉俠遇到病痛、挫折的時候,你會接納自己,並且堅定意志,勇於面對挑戰嗎?PART4.將心比心,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1. 化干戈為玉帛的藺相如與廉頗當你面對別人誠心的反省,你是否能夠試著一笑泯恩仇?2. 破除異國歧見寬大為懷的馬偕你可以用理解對方、關懷對方的態度,耐心化解彼此的歧見嗎?3. 以愛超脫疾病黑洞的霍金夫婦當你希望別人同理你的感受,你是否也能先敞開心胸去體會別人的感受,而後保持良好溝通?4. 面對真相拯救暖化危機的高爾當你犯了錯,你會選擇強辯還是勇於承認?當你的朋友犯了錯,你會選擇勸勉還是批評責難?5. 從改變世界到改變自己的史帝夫?賈伯斯當你一無所有時,你能不埋怨他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優缺點,並藉由這些收穫而再次出發嗎?6. 從認同危機陰影中掙脫的艾瑞克森當你發現原本的信念有了變化,能否放開執念,重新修正信念回歸平衡,而不因憤怒與憎惡造成扭曲?PART5.寬大心胸,不為己私無悔為人1. 以仁行醫的文學家賴和我可以秉著熱情幫助他人,看見不公平、不義的事便勇敢發聲嗎?2.回饋鄉里的徐傍興你懂得真正的富有不是將成就佔為己有,而是樂於分享嗎?3. 善待乞丐改變困境的施乾我能從「愛己」擴及到「愛他」,明白促進社會的幸福就是保障自己的幸福嗎?4. 用愛療癒世人的德蕾莎修女你能在無論處在多安逸的生活中時,都還記得關愛旁人嗎?5. 苦中作樂從灰燼中站起的法蘭克?麥考特你能在面對困境時立刻從中爬起嗎?你能在他人和你持不同意見時專心傾聽嗎?6. 無私奉獻於科學研究的居里夫人當生命不斷為你帶來苦難,你是否能引領自己從悲傷與沮喪中走出,以堅毅的努力和寬容的態度,為自己尋找到更多的出路?7. 期望達成無貧社會的銀行家尤努斯你是否願意運用智慧寬待他人,提供機會給需要幫助的人?名人格言——寬容

章节摘录

  走出羞辱的慕哈妲?梅伊  慕哈妲?梅伊是2004年《Time》雜誌年度亞洲英雄、2005年《Glamour》雜誌年度魅力女性、第一屆全國婦女人權獎得主,她的事蹟受到BBC、CNN、ABC、Time、紐約時報等媒體注目,但其實,她現今的獲得是建立在過往的痛苦上。  由於在她弟弟12歲時,被指控與另一氏族的女人說話,在巴基斯坦重男輕女的法律審判下,對方酋長下令要以四個男人輪暴她的方式討回榮譽,她被拖進小畜欄執行私刑,之後,在父親和村人的注視之下,衣衫不整被丟出來。她曾經請求母親幫她自殺,在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近年來,筆者常常在教學中感到與年輕人溝通時愈來愈有代溝,包括:網路世代所使用的辭彙、對事情的看法與態度等,但看完這本書的若干故事後,我彷彿重燃起希望,原來有些跨越世代的永恆價值與人物典範 是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 代代相傳相傳下去,畢竟我的學生們都喜歡聽故事 而非大人的說教。  政大教育系教授 教改總體檢論壇執行秘書 周祝瑛  這是一套能指引年輕人正確方向的好書,看了書中的人物故事,你會發現,逆境不僅是挑戰自己的意志,更是打開人生另一扇窗的機會。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寬容。拋開怨懟另闢一扇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