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

侯惠勤 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侯惠勤 编  

页数:

337  

内容概要

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了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主题的“唱读讲传”活动。“唱读讲传”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重庆市不断深入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正在不断地把广大人民群众激发起来的昂扬奋进精神,逐步转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实践证明,“唱读讲传”活动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旗,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重庆唱读讲传活动考》作者侯惠勤通过对”唱读讲传”活动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这项活动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重庆唱读讲传活动考》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书籍目录

序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买践载体
总论 历史必由之路: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专论一 把握时代发展新态势,探索精神重建新模式
专论二 重庆市“唱读讲传”的主要做法和若干启示
专论三 “唱读讲传”: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专论四 “唱读讲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专论五 “唱读讲传”的创新价值和示范作用
专论六 重庆“唱读讲传”活动引发的深层思考
专论七 站在理想信念和信仰的角度看“唱读讲传”
专论八 理论掌握群众的典范之举、主流引导多元的创新之路——“唱读讲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
专论九 信仰体系建设的创造性探索
专论十 “唱读讲传”与破解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困惑
专论十一 重建亲切幸福的精神家园——“唱读讲传”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
专论十二 “和平演变”、青年学生思想教育与“唱读讲传”
专论十三 从文化供需互动的视角看重庆“唱读讲传”的创新特色
专论十四 唱读讲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专论十五 “唱读讲传”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后记

章节摘录

  不久前在中国严重泛滥迄今尚未消弭的“普世价值”论问题的争论就是文化渗透的重要体现。2005年,流亡美国的胡平就通过《简评中共民主白皮书》,以所谓“普世价值”为武器,攻击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后,一些报刊和网站在国内扩散、传播“普世价值”论,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归结为“不断学习和实践人类普世价值”的结果。2008年以后,境内外一部分媒体又借题发挥,曲解抗震救灾精神、奥运口号等,误导了很多群众、青年学生甚至党员干部,在社会舆论和人们思想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随着知识界的批判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体制神话的重创,“普世价值”的鼓噪有所降温,但远没有结束。  文化渗透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标榜民主、自由、人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实早已因其名不副实而遭到质疑,因其行动上的背反而自我否定,因其抽象虚假而走向没落。西方价值观及其文明的衰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一位西方学者斯本格勒写出了《西方的没落》,忧心忡忡于正在衰败的西方文明。而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亨廷顿先生,之所以在他1995年的著作中改变1993年论文中的观点,大谈西方文明的忧患问题,也与西方文明本身的衰败不无关联。2010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咨文中,反复强调西方价值观问题,除了其向外推广西方价值观的政治图谋之外,也隐含着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前景的一种担忧。  意识形态之外,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道德伦理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态势呢,是不是仍然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样代表着先进文明趋势呢?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的过程中,正在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消费主义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推向极致。他们着力引导人们的“非常”消费心理,使“消费主义”成为所谓的现代的或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消费主义”的精神奴隶,互相攀比、追求名牌、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活着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消费,人成了资本主义链条上的一个“物件”,一个处理产品的产品,这是一种新的“异化”生活方式。这绝不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取向,绝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状态。  ……


编辑推荐

  《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重庆“唱读讲传”活动考》通过对”唱读讲传”活动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这项活动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 PDF格式下载



重庆的唱红给人们提升了许多,例如以重庆电视台为例,节目特别有品味,品读 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远离铜臭,追求精神的片刻宁静,
重庆的精气神能够持久,能够推而广之,还需要继续实践。


重庆当年的所作所为,不看广告看疗效,百姓心中有杆秤,这本书就留作历史的印证。


写硕士论文用的参考文献,很有帮助!!!


送货快,书籍质量好,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