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二重性思想研究

刘明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明华  

页数:

192  

内容概要

  《全球化二重性思想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全球化’思想研究”(批准号:09BKS001)的初步成果。笔者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演绎推理法,以《共产党宣言》文本为依据,紧密联系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过程和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着力从全球化视域论证了“两个必然”在当今世界的实践进程;从《共产党宣言》全球化二重性思想的两个基础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视角,论证了“两个必然”在中国革命、建设阶段的实践进程及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

刘明华,男,汉族,1966年12月生,山东曹县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学政治新课改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一项。

书籍目录

序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l 第一章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l 一、《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的意义 3 二、《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的进程 5 三、国外《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成果 9 四、国内《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综述 Il 五、本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l9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性传播 23 一、《共产党宣言》创作的三个阶段 26 二、《共产党宣言》的世界传播 28 三、《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播 41 第三章 《共产党宣言》文本的全球化意蕴 57 一、“七篇序言”的全球化意蕴 59 二、《共产党宣言》正文的全球化意蕴 72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及其历史命运 8 1 一、资本主义扩张与全球化兴起 83 二、资本主义全球性的内在矛盾 86 三、全球化结果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 89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全球性及其发展前景 95 一、工人阶级自身的全球性 98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性 103 三、共产党人目的和战略的全球性 l07 第六章全球化视阈下“两个必然”的实践 1 13 一、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 1 15 二、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条件性 1 18 三、全球化与“两个必然”实现的具体性 121 第七章《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133 一、《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38 二、《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与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143 三、新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全球化战略选择 l53 研究结论 167 参考文献 177 后记 188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化性质的产权,社会成员的利益兴趣由于与自身的相关性而得以增加。这种相关主体的大幅拓展与相关兴趣的增加形成了对单纯私人占有的压力与干涉,使得私人产权内蕴的过分谋利观念与行为至少在形式上不得不有所收敛。 第三,包括工人运动在内的社会运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对私有产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阶级、阶层与群体之间的不断博弈使得政治法律的正义程度与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在资本主义初期不负责任、自我张扬的私有产权在现阶段不得不转而寻求各阶级、阶层与集团关系的相对协调与和解。在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种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的压力下,作为文明进步的成果,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对私有产权的任意性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限制。比如,对于工人的工作时限以及最低工资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对于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也进行了规范。由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许多西方国家的企业也普遍吸收工人参与监督和管理,或者实行由员工持股。个别国家甚至形成了劳资双方制度化的协商机制。这些扬弃,不能不说是对私有产权积弊的一定程度上的积极限制。 第四,公共权力对市场的调控以及再分配力度的加大。由于私有产权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了经济更健康有效地发展,现代西方社会的公共权力普遍加大了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以打破垄断、维护竞争、防止通胀、规避风险、维护秩序、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公共权力也逐步强化了社会再分配的职能。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税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措施,进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差距、缓和阶层对立。这种再分配打破了社会资源的过度资本化流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的嗜利本性。对私有产权的这种扬弃,虽然没有公开、直接触动所有权中的占有权,而是从政治权力出发,以国家名义,用法律手段对财产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处分权进行强制性干涉,迫使资本家交出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社会需要。但它毕竟表明,享有产权的终极占有权未必完全享有产权的支配权与最终收益权。这实际上是对私有产权完整性的一种限制与削弱。也就是说,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再分配等因素一起使得终极的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以及最终的收益权并不完全一致,私有产权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完整。“在私有财产所有权中,占有权虽然仍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吸附力已大大降低;收益权、使用权、处分权,特别是收益权,更多的是在社会政策的关照下行使其权利,它们已远离占有权。也就是说,占有权的作用和意义在弱化,收益权、使用权、处分权的作用和意义在强化。”


编辑推荐

《全球化二重性思想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全球化’思想研究”的初步成果。笔者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演绎推理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二重性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