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南昆虫志 鳞翅目

武春生,方承莱 编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武春生,方承莱 编著  

页数:

592  

前言

  昆虫,这一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生物类群,不仅和农、林、牧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和人们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活动等有密切的联系,更在大自然能量循环及保持生态平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最早和昆虫有密切接触的地方。追溯人类养蚕和养蜂的历史,均起源于中原地带。在数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记载的蝗虫灾害也是触目惊心。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河南对近代、现代昆虫学的研究,特别是昆虫分类、分布、区系等基础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以致到20世纪前半叶,基本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业、林业生产、国民经济及科学研究非常重视,为了查清河南昆虫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多次开展了昆虫调查和普查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60年河南自然区划中的昆虫普查;1977年植物检疫性病虫害普查;1979-1981年农业害虫天敌资源调查;1980-1982年森林病虫害调查以及粮食系统组织的储藏物昆虫调查、卫生系统组织的医学昆虫调查。所有这些工作,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了全省昆虫的基本情况,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均、贺钟麟、苏寿祗、陈启宗、刘芹轩、杨有乾、葛凤翔、王万林、顾万钧、丁文山、屈孟卿、周亚君等老一辈昆虫学家为河南昆虫分类区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昆虫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昆虫学工作者迅速成长,相继对一些重要的昆虫类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表的新种和新记录不断增多,由历史形成的落后局面逐渐改变。比较出色的工作有《河南森林昆虫志》(杨有乾等)的出版,直翅类昆虫和蝶类的研究(王治国、牛瑶等),跳小蜂的分类(时振亚等),天牛的研究(周亚君,尹新明等),蜘蛛种类的调查(毛景英等),玉米螟种类的重新鉴定(姜仲雪),金龟子的分类研究(司胜利等),毛翅目新种的描述(薛银根),蚊蝇区系的调查(李书建、陈浩利等),《河南农业昆虫志》的出版(于思勤等),《河南昆虫名录》(申效诚等)的编撰。到1993年,河南共记录昆虫(包括蜘蛛和螨类)3850种。1995年和1999年,河南省昆虫学会组织编写了《河南昆虫志蝶类》和《河南昆虫志鞘翅目(一)》,拉开了《河南昆虫志》出版的序幕。2007年,王治国先生的《河南直翅类昆虫志》和《河南蜻蜓志》出版了。  20世纪90年代初,申效诚、时振亚、司胜利、牛瑶等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商议策划组织全省昆虫科学考察,并于1995年在全国昆虫分类区系会议上向全国专家发出邀请。

内容概要

本卷是在河南进行昆虫考察10年后成果的系统总结,是鳞翅目昆虫的第二部分,包括刺蛾科27属43种、枯叶蛾科18属28种、舟蛾科9亚科60属110种、灯蛾科3亚科31属86种、毒蛾科2亚科16属50种及鹿蛾科2属10种。全书分为6章,每一科为一章,每一章均包括概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概论主要简述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各论中有分属和分种检索表,每一种都有文献引证、分布和形态描述,附有特征图和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等插图392幅,成虫彩色照片295幅。 本书为昆虫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进化、生物地理学提供基本资料,可供从事昆虫学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林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章 刺蛾科第二章 枯叶蛾科第三章 舟蛾科第四章 灯蛾科第五章 毒蛾科第六章 鹿蛾科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学名索引寄主中名索引寄主学名索引图版

章节摘录

  2)幼虫期  枯叶蛾的幼虫要蜕4-7次皮,即有5-8龄。一年发生多代的种类一般龄期少,一年发生1代或世代分化后少产生一代者通常增加2个龄期。少数幼虫也有蜕4次皮即结茧化蛹的,雄虫的蜕皮次数一般比雌虫少一次。每一种松毛虫各龄形态的变化不同,尤其在第2-3胸节背面的毒毛变化较明显。例如,马尾松毛虫在2龄时毒毛带才显现出来,3龄时毒毛已长出皮肤;而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在1龄时毒毛带已显现出来,2龄时毒毛已长出皮肤。  幼虫体色的变化较大,有黑色、灰白色、黄褐色、黑褐色、棕红色、赤褐色等,总的来看,可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这种体色的变化和虫口密度、猖獗所处的时期等均有关系,如虫口密度大时,深色型增多,且处于猖獗高峰,在这种情况下,蛾子产卵量减少,猖獗状况开始消退。  初孵化的1龄幼虫有群集习性,群集于卵块附近的针叶丛中,并且十分活跃,稍遇惊扰,即垂丝下降,接触地面后往往首尾迅速左右摇摆,爬行甚快。  越冬场所通常在松枝顶端的针叶丛中、树干的裂皮缝中、石块下、地被枯枝落叶层下及土壤内。但以上场所因种类和地区而异。在福建、广东、广西南部,四川中部,由于冬季气候温暖,若日均温度连续数日达10℃以上时,幼虫即可活动取食,没有真正越冬现象。  5龄幼虫取食时停在松枝上用胸足将针叶攀下,同时身体向后弯曲,将针叶尖端咬断,开始嚼食,随着针叶减少身体逐渐恢复原状,而将全根针叶食尽。静止时常在枝干上,头部往往向下,遇有惊扰,俯首昂胸,毒毛竖起以示防御的姿态。此龄毒毛均已成熟,有一半以上毒毛腔管内有毒液。人被刺后,中毒较严重。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南昆虫志 鳞翅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