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编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

童庆炳 编  

页数:

37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学理论教程》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也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目前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四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程和价值追求;第四编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导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文学活动论二、文学反映论三、艺术生产论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五、艺术交往论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 文学活动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三、文学活动的地位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二、作者三、作品四、读者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二、文学活动的发展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二、文学的审美含义三、文学的通行含义四、文学与非文学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一、文学与话语二、文学与话语蕴藉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谱写真、善、美的时代华章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一、科学发展观: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南二、继承与创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三、借鉴与创造:在对话与交流中实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第三编 文学创造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一、文学中的求真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第二节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第三节 美的创造一、审美理想的烛照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三、文学形式之美第四编 文学作品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一、现实型文学二、理想型文学三、象征型文学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一、诗二、小说三、剧本四、散文与报告文学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第二节 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节 意境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二、文学意境的特征三、意境的分类第四节 文学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出版后记修订版后记修订二版后记第四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文学理论是人文学科之一,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整个人文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我们开始学习文学理论的时候,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和整个文艺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品格?当然,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思想的文学理论。这样我们就必然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基本理论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从何着手?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简要回答上述问题,构成了本书“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这也使得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后记

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这部教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完全由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合作编写的“文学概论”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编高等师范院校的教材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学确有区别于一般综合院校的特点,这就是“师范性”。就文学概论这门课程而言,“高师”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文学的一般原理和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和抒情的技巧和风格特征等,并进而具有较强的分析作品的能力。因为“高师”中文系的毕业生将站在中学的讲台上,面对程度不一的中学生,具体解析一篇篇样式不一、类型不一、形态不一、风格不一的文学作品。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面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作品只会分析段落大意,抽取枯燥的“主题思想”,却走不进作品的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对作品没有具体、深入的体会和领悟,不会解析作品,那么这个语文教师很难说是合格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强调要体现师范性特点。我们在讲清文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作品论这一编,用六章篇幅展开了对文学作品各个方面的解析和阐述,从而突出了本教材的师范性特色。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另一点,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我们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更是充分加以阐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问题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列了专章。我们在教材中引用了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观点和材料,并对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力图加以总结和吸收,但我们这样做时,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编辑推荐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理论教程 PDF格式下载



这书真不怎么样 完全是和谐版本 和北大南帆的那本没得比


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是国内的权威教材,许多大学的文学概论课都采用这本教材,这部教材使用面很广,但是教材中的语言过于难懂,很晦涩,让本来就比较抽象的文艺学变得难上加难。也许是一般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水平太低的缘故。


抛开考研这样的用途之外,这本书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只不过是御用文人编的官方理论的宣传,文学理论这样夸张的渗透进意识形态,很富有“中国特色”。


考研用的书~~纸质不错哦


信任卓越。从印刷和纸张看都还不错,做教科书用是没问题,收藏的话就粗糙了些。


是我要的,每次送货都很及时


比较合适。价格实惠。


这本很多学校的中文考研都要用到。


印刷质量一般,没想象中的好。其他的还可以


书还不错,挺满意的。


很不好看 但是考试用得上 嘿嘿


书的质量还挺好的,还没看内容,这是陕师大指定的考研教材,还是具有权威的


博取众家之长。学贯东西,解说到位


内容不错,质量很好,快递也给力。


写得挺不错的。不过要很热爱文学才能读下去


正版的,就是觉得贵,嗯嗯


不错 老师介绍的 这一系列差不多都快买齐了


从表面看起来还不错。


是正版,挺好的,看着很舒服。。


很失望。36.8.再加上运费,买着一本纸质不怎么样的书很无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