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另一种古史

[美] 杨晓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美] 杨晓能  

页数:

499  

字数:

398000  

译者:

唐际根,孙亚冰  

Tag标签:

无  

前言

主编这套丛书的动机十分朴素。中国艺术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艺术史,或者是中国学者的艺术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有全球艺术史的观念,作为具有长线文明史在中国地区所生成的艺术历程,自然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这份遗产的认识与理解不仅需要中国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工作。多元化的建设性工作更为重要。实际上,关于中国艺术史最有效的研究性写作既有中文形式,也有英文形式,甚至日文、俄文、法文、德文、朝鲜文等文字形式。不同地区的文化经验和立场对中国艺术史的解读又构成了新的文化遗产。 有关中国艺术史的知识与方法的进展得益于艺术史学者的研究与著述。20世纪完成了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建构。这项建构应该体现在美术考古研究、卷轴画研究、传统绘画理论研究和鉴定研究上。当然,综合性的研究也非常重要。在中国,现代意义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美学、宗教学、文学史等学科的建构也为中国艺术史的进展提供了互动性的平台和动力。西方的中国艺术史学把汉学与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大陆的中国艺术史学曾经尝试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分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经验。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多元方法对艺术史的研究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选择一些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著作,并不是所有的成果与方法处在当今的学术前沿。有些研究的确是近几年推出的重要成果,有些则曾经是当时的前沿性的研究,构成我们现在的知识基础,在当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知识与方法。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图形文字和装饰图案以其神秘性、难解性著称。当年郭沫若先生曾提出“族徽”理论,以解释青铜器的部分“微识”,对理解中国青铜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郭氏理论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究竟什么是这些神秘装饰和图形文字的正解?  杨晓能先生所挑战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纪性的重大考古学课题。作者兼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美术史四大学科,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青铜纹饰、图案和图形文字的含义、功能做了新的探索,发现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作者讨论了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三者的起源、背景及其相互关系,找到了三者在史前文化中的源头,论证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密切相关。既而指出,这三大类别视觉媒体在中国青铜器时代早期的社会意义和功能实际上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承载了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信息,因而是中国古史的另类记录,对重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书在英文版基础上了进行了全面修订,纳入了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插图近480组。所收集的资料,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到商周时期的全部器物装饰主题和“徽以”,且分门别类,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并对以往有关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的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都具独创性。

作者简介

杨晓能(xiaoneng Yang)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史和考古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出国文展办公室,随后长期主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东方部;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亚洲主任,并担任美国埃德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 年表1 史前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分区与年代 年表2 青铜时代中国的王朝、国家与考古学文化绪论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的壹 学术沧桑悠悠千载 第一章 图形文字研究史概览 第二章 青铜器纹饰研究回顾贰 寻根溯源历程再现 第三章 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史前渊源  附录3.1 柳湾墓地各墓中出土陶符详情表 第四章 商周时期青铜器图形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叁 新识媒体图字之间 第五章 青铜器纹饰与图形文字的中介:图像铭文  附录5.1 龙形图像铭文  附录5.2 动物图像铭文肆 释读寓意重解功能 第六章 青铜器图形文字的背景与作用  附录6.1 保存完好的商代和两周墓葬  附录6.2 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墓地  附录6.3 扶风庄白一号青铜器窖藏中的图形文字和所记载的世系  附录6.4 四个青铜器图形文字的分布第七章 青铜器纹饰的寓意与功能  附录7.1 文王时期周原卜辞中若干重要辞条释读结语 中国古代社会若干问题的感悟作者鸣谢征引文献目录插图出处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清廷戊戌朝变记 苏继祖戊戌朝变纪闻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廿三日,下诏定国是,行新政。自甲午乙未兵败,割地求和偿款,皇上日夜忧愤,益明中国致败之故,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每以维新宗旨商询于枢臣,辄以祖宗成法不可改,夷法不足效,屡言而驳之,上愤极,往往痛哭而罢。惟大学士翁常熟近年省悟大局,非变法难以图存,前曾拟变法诏勅十二条,商及恭邸,为恭邸阻之。有与翁不和者,暗中谮于太后,谓翁取悦于皇上,妄思改变成法,此肇乱之道,恐其蛊惑皇上,宜早防范。翁之前此出毓庆宫,即因此也。南海张侍郎曾使外洋,晓然于欧美富强之机,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不时召见。其为人虽无足取,然启诱圣聪,多赖其力。朝中守旧诸大臣皆忌之,呼翁为老奸巨滑,呼张为汉奸。至廿三年冬,德人占据胶州,上益忧惧,至今春,乃谓庆王日:“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庆邸请于太后,始闻甚怒,日:“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庆力劝,始允日:“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庆邸乃以太后不禁皇上办事复命,于是商诸枢臣,下诏定国是。四月二十四日,太后召见庆王、荣相。(说为陵工事,不知尚有他事否?)四月二十五日,上谕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着于二十八日预备召见。上年冬,德人占胶州,康有为来京上言,极言事迫万分,亟须变法自保。上览奏,欲召见面询,为恭邸阻以成例,四品以下不得召见,命大臣询问代奏可也。上从之,令总署王大臣详细询问变法大计,并令告知,如有陈奏事件及著述书文,即由总署代陈,勿许阻难。此正月初间事也。至四月,恭邸薨,上始得与翁常熟一德一心,商办变法事宜;又值太后许假事权,故敢下诏定国是,召见康有为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商代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图形文字,过去学者多认定为“族徽”。本书则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全面解析当时的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追溯其与史前艺术的联系,对图形文字的特点、含义和功能进行新的诠释,做出有益的值得重视的学术探索,推进了对图形文字的研究进程。  ——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青铜器,古人智慧之巅,自有无限奥秘。本书所及青铜器上的符号语言,亦是学术未解之谜。作者广罗资料,一一比勘,然后条分缕析,述而有论,其见解独树一帜。研究者读后会掩卷三思,有兴趣者定会趣味更浓……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  古代社会的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不同视角的观察才能洞彻。杨晓能先生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样、图形文字以及他所提出的介乎图饰与文字间的“图像铭文”的解读,探索其所体现的古代政治、经济与宗教内涵,以图辅说,穷源究委。这种综合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艺术史的研究,不仅使书中充满了创新见解,而且其翔实的史料与清丽的辞辩也足资怡神。  ——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杨晓能先生对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的分类和释读,凸显了中国青铜时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极端复杂性;而追溯它们的史前渊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土著性、多元性、包容性和独特性。本书比它2000年的英文版更精彩,内容更丰富,也更有吸引力。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编辑推荐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并非一部以年代、地域或文化编排的通史,也不是一本仅仅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铭文和纹饰的专著。作者不厌其烦地全而梳理考古发现、视觉艺术实例、铭刻资料和文献信息,并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其苦心所在,凝缩于对中国古代社会关键问题所产生的感悟之中。从某种角度讲,这些感悟实际上是对早期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概括性总结。试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始创和形成进程中来自多方的贡献、错综复杂的形态与别具一格的特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另一种古史 PDF格式下载



拿到手后,初看了一下,感觉这是一部顶级好的专业书!
当然啦,如果不涉及中国高古族徽、文字研究,要想看懂这本书,或者感觉有趣味,那就是奢望了。


对青铜器很喜欢,买回来准备好好学习。


另一种古史、另一种世界、另一种文化读物,非常耐看!


这是一本好书!读者以另一视角讲述中国文明的历程。书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识读古代人思想的一条途径。


另一种还不错的解读!就是书价太过虚高。


可以认为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笔记理解


热爱中华文化的青年应该多看看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挺严肃的一本书,对做设计的人来说有点深了


看完了电子版,才买的这本书。不为别的,看每一章后面十数页的参考书目,大为感动,是我们做学问的人的榜样,所以买本纸本的作鞭策。
内容自然也不错,系统性好,也有自己的见解。


与大多数出国发展的中国学者一样,杨先生出国后,写作风格也不得不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趣味。对杨先生来说,这样做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认同与接纳,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糊弄洋鬼子的一招而已。抛开表面与形式,就本书的内容而言,我觉得杨先生并未能深入地剖析出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及图像铭文的功能与含义。很多地方仅仅是材料的堆积和引用,深入阐述自己观点的地方颇为少见。即使是先生引以为荣的图像铭文的发现与研究,也未见精辟论点,令人失望!但是杨先生的思路与部分观点倒是值得国内学者思考和借鉴。另,本书的翻译是一位在国内发展的考古学家,其英文水平相当高,所以成为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日本人写中国人的古代文化的一本书。我只是一个门外人,无法与人分享他的专业程度,我只是籍着他窥见古文明的冰山一角而已,纯属个人业余兴趣罢了。。。。。


考证翔实,有理有据,不错的书,但不足的是文风略显枯燥,如果能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也许更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员阅读


帮老公买的指定书目,很喜欢。


久仰,拜读


这就是水平,对于中国人而言,至少就金文所反映的古史而言,要超越丁山才行。此书这方面没有涉及,写的是一种罗列材料后的作者感觉。


有点深

信息海量,专业书籍啊


论述太繁琐,专业味太浓。


《三联生活周刊》专门登了广告推荐,买来草草翻了一遍,书的编排和印刷质量都不错,对得起如此高昂的书价,内容没什么突出价值,作者的专业功底比起陈梦家、张长寿等人还突显肤浅,只是入门水平。


为什么卓越亚马逊的书总是品相不好?!每次买书,都总有那么几本折痕累累,有的还有些旧。什么时候能够够改进?注:我在这里只对书的品相发表评论,不论内容。


论据相当丰富 图例也很清楚详尽


希望能多出版这类型的作品


很专业的学术书籍,一个学陶瓷鉴定的同学推荐给我的,是考古、人类学、艺术学、文字学交叉的研究著作,很喜欢三联的这套丛书系列!


书是一本好书,不过拿到手比较旧了,还有折痕郁闷。


无论是收藏还是学习 无论是知识还是纸张 都绝对物有所值


印刷很好装帧也不错。三联书店的书就是不错。仔细读下来,但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不错,值得购买。纸张,包装设计都不错。内容可以


另一种古史


内容好详细啊,不错的书。


这一系列收了很多本,可惜有损伤


好书,慢慢看看


不辜负因为缺货好些天的等待


開放的藝術史


  此书就是一部学院论文,丰富的图文罗列,详细的注释出处,体例安排效仿西方学术规范,可谓严谨极矣,然亦止于严谨而已矣;中而英,英而中,亦何周章。


  也许注释多于正文,就说明这本书是符合学术规范的那类研究性著作吧。杨的资料功夫做得不错,但总感觉理论上没有讲透,漂浮在一种常识性的表述上,在前人的工作上,总结整合的多,开拓进取的少,作为博士论文那肯定是十二分的合格——恭喜掌握了学术写作的方法,但要凭此书启发思考,似乎还欠了一点火候。当然,我只是以自己变态的要求来苛责,或许郑岩可以更聪明灵动,巫鸿可以更精致取巧,杨晓能则是中规中矩,标准的好学生作派阿。
  
  但好学生的意义在于,可以模仿,可以追慕,如果大陆出的每本学术书都能和这本书处于同一水准,那么中国学术界的未来也可以值得期待了。呵呵。不能总是期待天才之作。
  
  关于图形文字,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极具争议的问题,不过前辈学者的讲解很有喜感。读考古的乐趣,恐怕真是难以与外人道也~


十分同意第一段


看前面的导言便知,此书算是很符合学术规范的一本。


要不是看到自己的书评,我都忘记曾经读过此书了,这是作者的悲哀还是读者的悲哀啊?或者both,唉,读过就忘,忘了也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