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

朴联友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朴联友 等主编  

页数:

258  

内容概要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调节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将经络系统用于美容祛斑的治疗,更有其悠久历史。为此,作者根据多年治疗面部色素斑的经验和体会,及临床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面部色素斑制定出多种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经整理后编写而成。本书内容包括中医对面部色素斑的认识、针灸祛斑的作用、常用经脉腧穴、针灸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面部色素斑治疗、日常调护和禁忌食品等。本书言简意赅,以治疗为主,经济实用,携带方便,可供国内、外广大医务人员阅读及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医对面部色素斑的认识 一、古代文献对面部色素斑的论述 二、面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第二节 西医对面部色素斑的认识 第三节 针灸祛斑的作用 一、疏通经络 二、调和阴阳 三、扶正祛邪 四、美容祛斑 第四节 四诊应用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第二章 常用经脉腧穴 第一节 头面部经脉的循行分布 一、头面部经脉的循行 二、头面五官部经脉的分布 第二节 头面部腧穴 第三节 胸腹胁肋部腧穴 一、胸部腧穴  二、腹部腧穴  三、胁肋部腧穴 第四节 背腰部腧穴  一、背部腧穴  二、腰骶部腧穴 第五节 四肢部腧穴  一、上肢部腧穴  二、下肢部腧穴第三章 针灸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第一节 毫针法 一、毫针刺法 二、治疗时间和疗程 三、针刺注意事项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艾灸法 一、艾灸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三节 耳针法 一、常用耳穴 二、耳针操作 三、耳穴临床应用 第四节 时间针法 一、天干、地支 二、纳甲法 三、纳子法 四、飞腾八法针法……第四章 面部色素斑治疗第五章 面部色素斑伴随症状治疗第六章 面部色素斑治疗文献摘要第七章 日常调护和禁忌食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述面部色素斑虽然只发生于局部,也无明显不适感,但是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常常产生自卑感。色素斑严重者,甚至不愿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部是反映整体的一个窗口。《内经》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有诸内必形诸外”。当人的脏腑、气血、经脉功能失常时,会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生各种斑块和色泽的改变。面部肌肤是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有其独特性。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面部紧密相连。因此,五脏六腑功能正常与否,均能从面部反映出来。因而面部的润泽程度,以及色泽的变化等均可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当然,肤色除了与个人体质有关外,还与种族特点、家族遗传、所处地域、生活条件、外用化妆品等有很大关系。中医对黄褐斑的记载,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外邪侵犯少阳经脉,可令“病口苦,……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及侵犯足厥阴经脉也可得“面尘”之说。面部色素斑与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肝郁不舒,则气血郁结;脾统血,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若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肾为先天之本,精、血、津之源,若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肝失肾水滋养而肝失条达。因此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均会导致气血逆乱,气血淤滞。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痤此指痤疮,鼓指酒齄鼻,均可引起面部疾患。第一节 中医对面部色素斑的认为一、古代文献对面部色素斑的论述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古医书中,已牵涉到黧黑斑,古代亦称为:面骊。《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骊,是厥阴之脉主治。”“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黯如她色,……是少阴之脉主治。”“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颜黑,……是阳明脉主治”。将黎黑斑归于以上三条经脉的“是动病”中,并提出治此病应调此三经。《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共收载药物365种,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主治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具保健皮肤或治疗作用的药物共有160余种。如“蜂子,味甘平一….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白瓜子“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白僵蚕“灭(黑干),令人面色好”等。《灵枢·本神》中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胭脱肉,毛悴色夭……;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悦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毛悴色夭……;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皮革焦,毛悴色夭……;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毛悴色夭……。”这段话充分说明心、肝、脾、肺、肾的情志变化均可导致“毛悴色夭”,令人面部肌肤产生病理变化。《灵枢·经脉》中说:“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如漆柴,”“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尘脱色。”《黄帝明堂经》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延平之间,发展了《内经》中的针灸内容,对汉以前的针灸、腧穴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成为我国第一部腧穴学专著。该书共记载腧穴349个,主治病症多达270个,其中就提到了“面黑”的治法。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该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书所论有面色黑表现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牵涉到肾虚、脾虚、湿热、瘀血阻络四个方面,几乎囊括了目前为止中医对黧黑斑病因病机的主要认识。如《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面垢”,《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膈间支饮,其人……面色黧黑”等,对后人探讨黧黑斑病因病机很有启示。《诸病源候论》提出“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无疑受到了《伤寒论》的影响。《肘后备急方》是葛洪的医学著述,书中第56篇为“治面肝黑发秃身臭方”,篇中集中了治黧黑斑、粉刺、酒渣鼻、体气的方药,如“治人面无光润,肝黑及皱,常傅面脂方”、“治人面体黧黑,肤色粗陋,面色浊皮厚,容状丑恶方”、“服药去白方”等。《刘涓子鬼遗方》系晋人刘涓子撰,后经南齐龚庆宣加以整理、编辑而流传下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其内容包括一些皮肤疾患,载有黧黑斑、粉刺、湿疮等。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共记载腧穴349个,收录腧穴主治病症270个,其中损容性病症17个。该书补充了《内经》中未提到的心经五腧穴,以及具体的募穴、郄穴、交会穴等内容,为后世针灸治疗损容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面色如黧……”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系统的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其中涉及面部色斑类病证,如有“面皯飘候”、“面黑皯候”等。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三(凡四十论)面黑皯候》从脏腑、气血、痰湿、外邪等方面论述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溃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肝。”且对其临床特征、病因病机的论述之详细是前人所不及的。唐代医家孙思邈精于医药、导引、针灸之术,主要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共收方6000多首,在《千金翼方》中还专辟“面药”和“妇人面药”两篇,集中记载了他广泛收集来的美容秘方,仅“妇人面药”一篇就收集了39首,中药125种,两篇中共收集方剂130余首,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两书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充实了新的内容,广泛收集民间和西域传来的医方和药物,并对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治疗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其中就有提到治“面黑不净”的“澡豆洗手面方”、“令人面白净”的“悦泽方”,此外还有“去面上子”、“治面生肝黯”等面部色斑的方剂。宋太宗时令人编成《太平圣惠方》,全书100卷,1670门,方16834首。记载了大量有关皮肤类方,其中有关面部色斑的有“治面肝诸方”、“治面皯施诸方”、“治黑痣诸方”、“令面光泽洁白诸方”、“澡豆诸方”等。指出“夫面肝者,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致气血失调;,则生黑。”其后宋徽宗政和年间的《圣济总录》对一些面部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比《太平圣惠方》更细致深入,并强调内调内治的重要性。如《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面体门》描述面皯黯“皆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浸渍。其形外者。或饮食安坐,无所作为。若养里方所谓积聚不消之病。”治肝黯时日:“散之固有常剂,若乃涂泽蠲除,朝夕从事者,又安可已耶·”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该书如“面”一篇中列载的治“齄疮肝”的药物就达164种。每一味药后简介该药对于面部疾患的功效及主要使用方法,如“栝蒌实,去手面皱,悦泽人面。同杏仁、猪胰研涂,令人面白”;如用“李花、梨花、木瓜花、杏花、樱桃花,并入面脂,去黑(肝)皱皮,好颜色。”至于每一味药的更详细的介绍,则分见于水、火、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部。在这几部中,每一味药都首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为集解、释疑、正误,再次为气味、主治、附方,内容极其丰富。方剂书当推《普济方》。该书第44~86卷为“身形”篇,卷227~271为诸暨篇,辑录有大量面部色斑方,如身形篇的“面门”,列有“面肝黯”、“面皯皰”、“面体疣目”、“靥痣”、“面疮”、“澡豆”、“泽面”、“面膏”、“灭瘢痕”等方面的治疗及保健方且附有病因病机的论述。《普济方》和《本草纲目》两书被后人誉为中医美容方之大汇总。明代代表性的医书《外科正宗》对面部色斑类的疾病有详细记载,指出“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面,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如卷四记述黧黑斑、雀斑、黑子等。《医宗金鉴》是一部临床各科的综合性医书,内容系统扼要,200多年来一直是医者必备的参考文献。该书第61~67卷为“外科心法要诀”记载了不少面部色斑的病证,如黧黑黯、雀斑、黑痣等,对这些病证均论述了诊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对中医皮肤治疗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都具很大的参考作用。清代何梦瑶《医偏》:“面焦,胃脉衰,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面尘(即晦暗),阳气郁滞则无光,水涸则不润,故晦暗如蒙尘土,宜疏肝、清肺、滋肾。面上燕黑斑,水虚也,女人最多,六昧丸。”认为阳气郁滞不能上升则出现面尘无光,故选用治疗选用人参、黄芪、升麻等具升提阳气的中药。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卷三·分部治下·面部》指出“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


编辑推荐

《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言简意赅,以治疗为主,经济实用,携带方便,可供国内、外广大医务人员阅读及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 PDF格式下载



很实用,很喜欢,值得向大家推荐。


学习!!!!!!


我老公说很划算!


书还可以 快递真是给力哦


很一般很大陆的一本书,几乎没什么特色


这本书我很喜欢,适合我看着练习


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这书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