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儿肿瘤外科学

董蒨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董蒨 编  

页数:

724  

前言

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与营养性疾病得到切实控制的当今,小儿的肿瘤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因此小儿肿瘤外科学的发展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我国儿童的健康、医疗非常重要,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小儿外科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儿肿瘤外科,在小儿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分子生物学、解剖生理、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手段、预防保健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大大推动了小儿外科和肿瘤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了更系统、更全面地介绍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我们遵循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国际高新理论技术与我国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参阅大量现今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国内主要医疗单位自己的临床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这部《小儿肿瘤外科学》。希望能供小儿外科与小儿内科同道参考,更期望能成为广大儿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和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也希望能为肿瘤基础和小儿科学基础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本书上篇部分主要介绍小儿肿瘤外科的一些基础性或共性问题,如: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进展、小儿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原则、诊断学方法与手段的进步、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同时对目前部分较热门的小儿肿瘤外科新进展、新理论以及基础性研究予以介绍,如: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芯片技术进展等。中篇部分全面、详细介绍小儿肿瘤外科的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先进的诊断治疗手段、预防保健方法等。对重要疾病的外科手术学也予以详细介绍。下篇部分为附录,详细介绍小儿肿瘤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目前国际上各种实体肿瘤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和小儿肿瘤外科的各种常用辅助治疗方法。

内容概要

当今,小儿感染性疾病与营养性疾病已经得到切实有效地控制。而小儿肿瘤性疾病却成为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整俸进步,小肿瘤学在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分子生物学、解剖生理、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手段、预防保健等诸方丽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书主编董蒨教授组织以青岛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为主的,在小儿肿瘤外科、小儿内科、影像学和肿瘤科方面做过多年工作的专家共同撰写完成。相当部分酌作者都有在欧美、日本等医学先进国家工作、学习的经验。本书在立足于介绍我国临床医疗经验和许多已经被国际认可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充分介绍国外诊疗、研究的进展。本书力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附有多量的线条图、影像学照片等资料。希望能为小儿外科、肿瘤科与小儿内科的同道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董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儿科研究所所长、小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于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医学院)。1987年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金百祥教授。1990年去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攻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师从国际著名的小儿外科与肝胆外科学者古味信彦(NobtJrfikoKorni)教授,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32岁)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获“全国百名优秀医生”称号。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委员、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等学术职务。大学毕业20年来主要从事小儿外科的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小儿普外科特别是肿瘤外科与小儿肝胆外科的医疗与研究有较深的造诣,成功治疗大量疑难肿瘤外科与小儿肝胆外科疾病。曾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及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关于小儿肿瘤与肝胆外科的研究曾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综述50余篇,主编《小儿肝胆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与皮肤科常见疾病诊治》(人民军医出版社),参编《腹部外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小儿肿瘤学》、日文《脾胆管合流巽常》和日文《胆道疾患研究造步》(日本自然科学社出版株式会社)等著作。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小儿肿瘤的发生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环境因素与小儿肿瘤  第二节 遗传因素与小儿肿瘤  第三节 免疫因素与小儿肿瘤 第二章 小儿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第二节 特殊年龄阶段小儿恶性肿瘤的特点  第三节 小儿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章 小儿肿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小儿肿瘤的遗传学特点  第二节 遗传因素与小儿肿瘤的发生  第三节 肿瘤遗传易感性  第四节 肿瘤表遗传学  第五节 小儿肿瘤的遗传学临床干预 第四章 小儿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小儿恶性肿瘤基因概述  第二节 原癌基因、癌基因及编码产物  第三节 抑癌基因  第四节 小儿恶性肿瘤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第五节 基因芯片技术在小儿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节 小儿恶性肿瘤的细胞生长与凋亡 第五章 小儿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 第二节 儿童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三节 儿童肿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小儿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小儿肿瘤病理学概述   第二节 小儿常见肿瘤的病理学 第七章 小儿肿瘤外科手术麻醉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  第二节 麻醉方法  第三节 常见小儿肿瘤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四节 小儿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 第八章 小儿肿瘤外科疾病患儿的术前准备 第九章 小儿肿瘤外科围术期的监控与护理 第十章 微侵袭手术在小儿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小儿恶性实体瘤的化疗  第一节 化疗方案的设计及类型  第二节 常见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化疗原则  第三节 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第十二章 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多药耐药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多药耐药现象及发生机制  第二节 多药耐药的逆转  第三节 克服肿瘤耐药的对策 第十三章 小儿恶性实体瘤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治疗方案的设计及类型  第二节 常见小儿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原则  第三节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第十四章 小儿恶性实体瘤的免疫学治疗  第一节 主动免疫治疗  第二节 细胞因子免疫疗法  第三节 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中篇 各论下篇 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5)羟丁酸钠:羟丁酸钠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有镇静和催眠作用,无镇痛作用。其优点是羟丁酸钠静脉诱导时引起的睡眠与自然睡眠类似,患儿无明显不适感和烦躁不安。另外,羟丁酸钠能降低咽喉和气管的反射,可防止气管插管时的喉痉挛和插管后的呛咳,尤其适用于需要保留自主呼吸的慢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控制后手术的患儿,应用羟丁酸钠诱导,可明显降低患儿咽喉部和气管的应激状态,降低拔管期的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羟丁酸钠对患儿循环的影响是使心率轻度减慢,且心率减慢的幅度与注药速度和用药剂量有关;对血压及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可使外周血管轻度扩张,皮肤红润温热,利于静脉穿刺。对呼吸的影响是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增大,每分通气量不变。小儿常用诱导剂量为80~100mg/kg。羟丁酸钠诱导的缺点是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反复用药或与麻醉性镇痛药复合用药时可引起较明显的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减慢,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羟丁酸钠另有促进细胞外的钾向细胞内转移的作用,用于低血钾患儿时应减慢注射速度,并注意补钾。(6)氯胺酮: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其作用特点是选择性地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临床出现痛觉消失而意识可能部分存在的感觉和意识相分离的所谓“分离麻醉”状态。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呼吸抑制作用轻微,对循环几乎无抑制作用,常表现出轻度的兴奋作用,尤其适用于体质较弱和循环功能较差患儿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小儿常用静脉诱导量为1~3mg/kg,肌注剂量为4~8mg/kg。氯胺酮麻醉诱导的缺点是可使咽喉部兴奋性增高,唾液分泌增加,使围麻醉期呼吸道痉挛、呕吐误吸和呼吸道梗阻的危险性增加。氯胺酮的另一缺点是它的幻觉和噩梦,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患儿,因而主张氯胺酮与咪哒唑仑、异丙酚等药物复合应用,可减少此副作用,同时各种药物用量也应相应减少。氯胺酮升高颅内压、眼内压,合并颅内压、眼内压增高疾患者禁用。


编辑推荐

《小儿肿瘤外科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儿肿瘤外科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