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古天龙,魏银霞,郭庆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古天龙,魏银霞,郭庆 编著  

页数:

222  

字数:

307000  

内容概要

古天龙编著的《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了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范畴和基本理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高校和社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协同教育机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保障的质量监控体系等。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工科高等院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师、研究人员、管理干部阅读与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动因
一、建立创新型国家对工程教育的要求
二、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
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
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
第三节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特征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特点
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四、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
第二章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第一节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原则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工作
第二节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结构设计
一、人才培养宏观体系结构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点
第三节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支撑体系
一、工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培养
二、立体化实验实践平台构建
三、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建设
第三章 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节 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66
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实施
第二节 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四、工程训练模式创新
五、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第三节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案例
一、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二、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第四章 工程应用型校企协同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人才培养校企协同教育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脱离产业实际
二、校企合作不够主动深入
三、产学合作缺乏配套政策
第二节 工程应用型校企协同教育机制
一、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校企协同教育
二、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应用人才
第三节 工程应用型校企协同教育具体实施
一、创新机制构建产学合作体系
二、搭建平台促进产学多样合作
三、产学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章 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第一节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概念
二、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定位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结构
二、创新创业分层次课程设置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搭建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成效
一、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学生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自主创业
第六章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第一节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设计
一、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的思路
二、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一、校院两级质量监控机构
二、全员全程日常质量监控
三、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四、常态化院系级评估制度
五、多样化考试与评价方法
六、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监控
七、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
附录A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案例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历史沿革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措施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与改革成效
案例2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通信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二、通信工程专业改革的背景
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措施
四、通信工程专业特色与改革成效
案例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历史沿革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措施
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与改革成效
案例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历史沿革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措施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与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重构人才培养体制,其根本是评价体系,核心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它可以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和投入方向。人才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复杂性和滞后性:复杂性体现在高校培养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对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滞后性体现在高校的教育成果显示度很低,学校和教师精心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显出其才能和能力,为社会所认可。因此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合理确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克服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用人中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合力。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应遵循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基本原则,坚持改革不断,小步走,尽早修订,不断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学科、学术优先原则。坚持学科和学术的独立性,尊重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实验实践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克服盲目效仿和照搬的倾向,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三,要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有关高校课程设置的规定,参照国家相关行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标准的要求,同时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  第四,强化实践环节。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十分注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同时要通盘考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注重实效性。  第五,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调研活动,更多地借鉴国外、国内兄弟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具时代性和前沿性。  第六,社会、企业的深度参与。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意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邀请他们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