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狄寿霞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狄寿霞 编  

页数:

360  

前言

  本书出版的目的是让读者熟练掌握从计算机基础到办公软件Office到网络的全面知识,成为真正的办公专家。本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帮助读者快速、轻松地学会计算机基础以及Office应用程序的基本技巧,然后通过对高级概念、高级功能的深入探讨巩固和拓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巧。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与鉴定考核要求,针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群体,根据参编人员的多年教学、考核经验,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为宗旨编写本书。对取得“计算机操作员”、“高级计算机操作员”等计算机职业资格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讲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应用、Windows XP系统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Word 2003的高级应用、Excel 2003基本操作、Excel 2003数据处理、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基础知识等。  本书由张甲杰、解英杰、窦磊负责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编写,姜学峰、耿贵芝、张安国负责第四章、第五章的编写,牛潇、魏鹏负责第六章、第七章的编写,狄寿霞、王一如负责第八章的编写,姜丹丹、仇玉斌、杨敏负责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的编写。  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以使其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信息技术基础的普及教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组织编写。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常用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应用、Windows XP系统应用、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03电子表格、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等基本操作技能。本书结合劳动部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级和高级操作员的要求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开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实践操作,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本书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重视理论概念与操作应用的结合,既叮作为大学本科计算机基础教材,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各专业的计算机教材和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编码的基础知识 1.3 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1.4 计算机病毒 第2章 计算机系统应用 2.1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2.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3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4 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3章 Windows XP系统应用 3.1 Windows XP的桌面 3.2 资源管理器系统 3.3 更改中文Windows的设置 3.4 注册表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4.1 认识Word 2003 4.2 文档的编辑 4.3 段落格式和文档版式 4.4 表格的创建与处理 第5章 WOrd 2003的高级应用 5.1 图文混排及艺术字的使用 5.2 样式和模板 5.3 域和宏的应用 5.4 邮件合并 5.5 超链接的建立和编辑 第6章 Excel 2003基本操作 6.1 认识中文Excel 2003 6.2 工作簿基本操作 6.3 工作表基本操作 6.4 设置工作表格式 6.5 应用图表 6.6 使用模板 6.7 操作实例 第7章 Excel 2003数据处理 7.1 使用公式 7.2 使用函数 7.3 建立和使用数据清单 7.4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7.5 分类汇总 7.6 合并计算 7.7 数据透视表 7.8 用假设方法求解问题 7.9 设置数据有效性 7.10 Excel宏操作 第8章 PowerPomt2003演示文稿制作 8.1 初识PowerPoint 2003 8.2 编辑演示文稿 8.3 美化演示文稿外观 8.4 设置动画效果及放映方式 8.5 习题 第9章 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 9.1 一个简单网页的制作 9.2 编辑网页 9.3 使用图形 9.4 超链接 9.5 使用表格 9.6 组件的使用 9.7 使用框架 9.8 网站的发布与管理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0.1 计算机网络分类 10.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与工作模式 10.3 网卡 10.4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0.5 集线器 10.6 路由器 10.7 路由器配置 第11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11.1 Internet的产生、发展 11.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11.3 如何与Internet连接 11.4 漫游万维网WWW 11.5 电子邮件 11.6 网络信息下载 11.7 网络论坛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是基础,能量是动力,而信息则是社会经济系统赖以构造和协调的纽带,是合理配置、正确调度的依据,是社会生产力的倍增器。任何社会活动都包含着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技术正从整体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应用水平和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1.1.1信息的概念  人类对自身生存、进步三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人类首先认识了物质世界。在远古,人类在求生存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器、铜器及铁器等工具,学会了狩猎、取火和种植;在近代和现代,人类不断创造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生产力,改善生存条件。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认识到: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能量的认识要晚得多。直到17世纪蒸汽机诞生以后,人类从大规模的机器工业革命中才逐渐认识到:物质在运动中将产生一种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能量。人类最后认识信息。20世纪中叶,电话、电报和遥感等通信技术相继问世,人类开始对信息产生认识;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了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对信息的认识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和探索。  对于信息,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及其运动状态的表征,信息通过物质载体以消息、情报、数据和信号等方式被表达并进行传递和交换。  1.1.2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巨大作用源于信息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无论是生命世界或无生命世界,还是社会生活或人类思维,信息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2)寄载性。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和产生的源泉,即信息必须寄载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信息不可能独立于物质之外。  (3)共享性。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为人类所共享。  (4)时效性。即信息被利用的价值,会因时间、地点和对象而异。信息可能是此处有用他处无用;此时有用彼时无用;对你有用对他无用。  (5)可识别性。包括直接识别(通过人类的眼、耳、鼻、舌和身等感官)和间接识别(通过各种探测手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