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

卢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卢松  

Tag标签:

无  

前言

历史文化村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和空间,传递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态度、审美以及人地关系等多种重要信息,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生活的物质再现。在当前陕速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获得了旅游开发、城镇化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或矛盾,出现了历史建筑多种原因的损毁、建设陸破坏、村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异化等现象。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首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及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标志着历史文化村镇科学保护制度的基本建立和完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针对乡村社区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以及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历史文化村镇以旅游促进保护的模式,在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村体制精英阶层基本达成了一致。历史文化村镇的适度旅游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村镇发展的一种有效转型方式,可以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从旅游需求角度看,在经历了以满足好奇心为主要目的的纯自然观光旅游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光转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追求,大力发展包括历史文化村镇在内的传统文化旅游,符合游客需求的这种转变。在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全国掀起了古村镇旅游热潮,古村镇成为广大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先后被评定为4A级景区,成为新世纪的旅游亮点和热点,也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寻求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已经成为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共同任务。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相关理论,从社区居民的视角开展了旅游发展的区域影响研究。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感知特征、规律及形成机制,揭示了一系列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不仅拓展和丰富了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全书共七章,第一、二章为基础理论分析和研究区域简介,第三至第六章为实证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特征和规律研究,第七章阐明了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对历史文化村落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 本书适用于旅游科学研究人员、旅游管理人员、旅游院校师生、旅游规划设计人员以及一切关心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的朋友。

作者简介

卢松,1974年生,安徽黄山人,2003年于安徽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要素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与优化研究”、安徽省旅游科学研究项目“安徽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大型主题公园的创新与影响研究”;主持和参与地方政府委托旅游规划10多项。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材《旅游学概论》,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人文地理学》、《旅游规划原理》。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进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研究简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数据的来源及问卷调查过程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二、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  三、旅游社区和社区旅游 第二节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理论  一、愤怒指数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三、影响-态度模型  四、社会承载力理论  五、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六、社会表象理论 第三节 研究区域概况  一、西递、宏村与南屏概况  二、西递、宏村与南屏旅游发展现状第三章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维度  一、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维度  二、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容  三、小结 第三节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异及其判别指标分析  一、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分异的判别指标分析  二、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分异及其判别指标分析  三、讨论 第四节 基于感知与态度的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地居民类型划分  一、聚类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第四章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分析  一、两次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对照  二、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时间变化  三、不同时间段居民态度比较  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时间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历史文化村落农民对社区生活满意度的分析第六章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第七章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与历史文化村落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国外对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由来已久,历史较久远.研究成果丰硕居民对旅游认识研究是与旅游影响研究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的(肖洪根,2001)。60年代旅游研究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旅游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动向,即旅游影响研究,并成为旅游研究的主题而延续至今(申葆嘉,1996),因而,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也已开展了近半个世纪。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起步较迟,最早的代表性成果出现在90年代初期,比国外滞后30年。(二)国外研究内容丰富,有较好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论的总结和应用50年来,国外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涉及到旅游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包括旅游影响评估尺度和测量方法、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居民群体聚类、相互作用模型、理论解释、跨地区分时段的比较、旅游影响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尤其近期日益增长的旅游影响文献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使用定量方法来测量态度和评估他们和感知影响之间的关系(Lindlbersetal,1999),使用多种数学模型来阐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变化规律,预测居民感知与态度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而国内研究内容相对较窄,研究较多停留于影响感知的表面描述和探讨,深入细致的挖掘不够。(三)国外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方法论较为成熟较多的运用了数学方法,模型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尤其是结构方程模型在测度居民旅游感知和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上得到了较多的运用,近期研究关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注重居民感知的多因子综合影响分析。我国研究中描述分析、定性研究成果多,使用较复杂的数理方法的较为有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定量测算旅游影响的性质、程度和方向的成果更为少见。

后记

历史文化村落作为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美学、建筑、科考等价值,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开发给接待地社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自身内在的矛盾和外在的问题。Murphy(1985)指出:“在开发和规划不能与当地的意愿和能力相符的情况下,抵制和仇视的行动将会提高企业的成本,甚至会毁坏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报告指出:旅游持续发展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需求。因此,从社区居民角度分析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发展的区域影响,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寻求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和谐社区发展之路成为二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2004年夏天,我有幸考取南京大学攻读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知名学者、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教授。攻博期间,我参加了张捷教授主持的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研究》、《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历史文化村镇课题研究,为本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对历史文化村落居民感知与态度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本研究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诸多师长、学友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编辑推荐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最近正在看


博士论文修改的书,学术价值一般


为了做硕士毕业论文买的,是一本很不错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