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产业组织理论

吴汉洪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吴汉洪  

页数:

35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所涉及的是企业及其所处产业的理论和经验性研究。学习和了解产业组织理论有以下意义: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周围的经济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需要了解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这样的微观经济现象以及通货膨胀这样的宏观经济现象外,有时也需要认识和理解为什么在某一产业会出现价格战和(或)企业兼并等产业经济现象。对企业来说,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竞争策略。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取利润“蛋糕”,除了必须用更好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对政府来说,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认识和评价产业的总体竞争状况,以便扬竞争之长,避竞争之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竞争政策。  本书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组织本书的材料,但用价格理论方法来阐述和理解相关的材料,与此同时,按照目前产业组织研究主流的风格,将市场中的企业行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第二,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本书在编写时,注重对产业组织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只是较少地触及经验层面,基本不涉及公共政策问题。

作者简介

  吴汉洪,男,广西崇左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反垄断法》审查修改专家小组成员。 主要著作包括:《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学基础》、《管理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等:代表性论文有“卡特尔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企业并购需要反垄断法加以规制——一个经济学分析的视角”和“竞争规则:构建和谐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等;主要译著包括:《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美国产业结构》、《经济指标解读》和《经济学的困惑和悖论》等。 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和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参与编写的国家级教材《西方经济学》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第二节 产业组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三节 本书的特点和结构本章习题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若干知识的简单回顾第一节 需求和消费者剩余第二节 成本和生产者剩余第三节 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本章习题第三章 市场结构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形态第二节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第三节 市场集中与市场势力第四节 市场进入壁垒本章习题第四章 基本寡头模型第一节 古诺模型第二节 伯特兰模型第三节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第四节 三种模型福利效应的比较本章习题第五章 合谋第一节 卡特尔第二节 重复目互作用和默契合谋第三节 价格战第四节 促成合谋的因素本章习题第六章 价格歧视第一节 价格歧视的动机和条件第二节 一级价格歧视第三节 二级价格歧视第四节 三级价格歧视本章习题第七章 纵向关系第一节 双重加价模型第二节 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节 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本章习题第八章 产品差异化第一节 产品差异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两种产品差异的简单模型第三节 区位模型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和转换成本第五节 垄断竞争模型本章习题第九章 策略性行为第一节 进入遏制第二节 掠夺性定价第三节 广告第四节 兼并本章习题第十章 研究与开发第一节 市场结构和研究与开发动机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模型第三节 研究与开发竞争的动态性本章习题第十一章 市场绩效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本章习题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的经验研究第一节 美国汽车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经验研究简述本章习题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重新解构,通过对企业绩效全面、综合的审视,寻求决定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以及产生原因,通过对各种因素以及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在理论上寻求对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的解释。绩效问题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这是本书区别于同类型研究的突出之处。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第一,在相关领域前沿成果的系统化、条理化的重新阐释上作了创造性的工作;第二,对各种学术流派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观点;第三,始终一贯地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深入剖析现代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纵深推进有积极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产业组织理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