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科学季刊》最佳论文集萃(第二辑)

徐淑英,蔡洪滨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淑英,蔡洪滨 主编  

页数:

218  

字数:

26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是全球管理学者公认的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最高质量的组织管理研究成果为宗旨。由徐淑英和蔡洪滨主编的这本《最佳论文集萃(
第2辑)》是《管理科学季刊》2005-2010年评选的年度最佳论文合集的中译本。
《最佳论文集萃(第2辑)》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推荐了国际组织管理研究的范式和标准,有助于国内研究者从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理论基础整合和分析方法的确定等多方面提高研究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参与国际交流。

作者简介

徐淑英(Anne
S.Tsui),1981年获UCLA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Motorola Professor
of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杰出访问教授。徐教授曾任美国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999年度的主编,并于1997年当选Academy of Management
Fellow。徐教授曾荣获Academy of Management组织行为学部学术成就奖(1993)、Academyof
Management Journal最佳论文奖(1997)、Academy of
Management人力资源学部学术成就奖(1997)和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学术贡献奖(1998)等国际管理学界的顶级奖项。徐教授还是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的创始主任和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组织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并于2001年创办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任学会的首届主席。
蔡洪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应用经济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博弈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与中国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影响。在《美国经济评论》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07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书籍目录

搜寻与迁移:弱连带在组织内跨部门知识分享中的作用
老化、过时和组织创新
工作中的文化多样性:多样性视角对工作群体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迈向组织匹配的演化
组织惯例的重新定义:灵活性和变革性的来源
企业剥离所导致的身份模糊与变革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SQ)年度最佳论文(2005-2010)英文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部门间连带 在初步访谈中,几个工程师和经理向我解释了两个产品开发部问的连带是如何运作的。一个部门的一群工程师通常和另一部门的一群工程师保持定期的非正式接触,而一个项目团队会利用这样的接触和其他部门联系。有时人们会这样描述这种连带“我们通常和那些产品开发部一起工作”或者“我们之间建立连带已经很长时间了”。在个体连带中,人们单独保持和外部的联系(Tushman,1997);然而,本研究中所考察的是这些部门间定期发生的接触,这些接触并不属于任何个体,而是被认为是“部门”或“群体”层次的接触。比如,一个研发经理描述了几年前他如何主动发起季度会议来和其他两个产品开发部的工程师讨论技术发展趋势。几年后,他不再参加这个会议。他说,最初参加会议的工程师后来就不再出席了,而是将这种连带传递给另外一群工程师,由他们来参加季度会议。 这类接触后来被制度化了,成了来自不同产品开发部的人们之间固定的一些活动形式,并且受到工程师间一种共同的信仰体系的约束(Zucker,1977;DiMaggio and Powell,1983)。这些连带的存在成为一种共同的知识,因为大多数产品开发者看起来都知道,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它们。笔者被告知产品开发部经理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当需要的时候,给他(或她)的项目团队提供接触的机会,因此,假设每个项目团队至少有一个成员了解产品开发部层面的接触;其他团队成员如果愿意,就可以获取这些接触。由于公司里群体或产品开发部层面接触的重要性,本文选择集中在这类的接触上,而非严格意义上项目工程师间的个人接触。尽管这些个人接触对这个公司非常重要,但是,他们看起来发生在同一产品开发部间的工程师之间。 通过网络调查,本文获取了有关任何两个产品开发部间大多数固定的非正式接触的信息。本文遵循下面几步获取并交叉验证了这些信息。首先,同以前的研究一样,笔者通过一位关键的信息提供者获取了关于产品开发部间联系的最初数据(Knoke and Kuklinski,1982;Marsden,1990)。笔者认为各产品开发部的研发经理是最合适的信息源,因为他们都在各产品开发部的研发部门中摸爬滚打、熟悉环境。41个产品开发部的研发经理都收到了问卷,并且回答“在过去的两年里,贵产品开发部是否曾经向其他产品开发部的某个部门寻求技术或市场相关的帮助”。问题的后面附有本次调查涉及的41个产品开发部的名单。这种方法允许建立非对称的网络数据:一个产品开发部可能会向另外一个产品开发部寻求帮助,但另外一个产品开发部不一定非要从前者寻求帮助。这是该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在实地访谈中,笔者发现搜寻是由焦点产品开发部的人们与其他产品开发部的人们之间的连带推动的,而非其他部门的人们与焦点产品开发部的人们之间建立的。


编辑推荐

全球管理学者公认的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学期刊,代表21世纪初组织管理领域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最佳论文集萃(第2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管理科学季刊》是全球管理学者公认的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最高质量的组织管理研究成果为宗旨。《最佳论文集萃(第2辑)》汇集了该刊2004—2010年的最佳论文。可以说,《最佳论文集萃(第2辑)》代表了21世纪初组织管理领域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推荐了国际组织管理研究的范式和标准,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科学季刊》最佳论文集萃(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管理科学季刊是权威哈。


做管理研究的必读,国外学者论文写作的套路和思想都囊括其中了。


难得的好书,ASQ最佳论文翻译版本


很好的论文集,从中能学到很多知识


之前一直想买但没买到,没想到现在出了第二辑就买了,还没看,应该不错


翻译过来的,还行,看看好的论文


这些论文确实写得相当不错,值得好好学习


送货速度快,书质量很汗。


写的很好,但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否则很难看懂!


很喜欢,正在读,有水平


好书!比上一版宽些,印刷自没的说,内容没的挑,高手大作有醍醐灌顶之用


如果是英文原版加翻译就更好了···


要是中英对照就更好了。


虽然只有6篇文章,但绝对是值得拜读的


我试着模仿了一下,发现书中的方法很有实用性,语言也很有实用价值。


粗略的看了一些,专业性很强。


精品荟萃,期待翻译工作能坚持做下去。


第一集就买了


帮老师买的,简单的看了一下,很不错,值得读。


多看看别人的文章,从而了解自己的差距。


很不错的书,值得!


纯属开阔眼界用的,国外的研究方式不同,可以了解一下。


还木有看。。。。


买错了,看不大懂


ASQ是管理学顶级的学术期刊,这些文章又是每年获得年度最佳的论文,确实是精品中的精品。虽然每个人的研究领域不一样,但这些论文的论证方法、思路、写作规范,特别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练书法、写文章都需要有一个范本,首先要去模仿,从形似到神似,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这本书恰好给发表学术论文提供了世界级超一流的范本。


一直想买本国外的期刊,如愿以偿。


案例研究中有不少专业术语,看英文还是挺难的,看翻译后的文章,简单多了。翻译得很好。而且确实选择了一些好文章来分析。


还不错哈,就是论文么。。。搞学术的可以看看


国际顶级期刊最佳论文合集。本书全球管理学者公认的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学术期刊《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2010年评选的年度最佳论文合集的中译本。国内名家精心译校。... 阅读更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