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闻通讯员实务

李未熟,高池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未熟,高池 主编  

页数:

233  

前言

  这是一本既有理论、实用性又极强的教材。它可用作新闻院系本、专科生教材,对于社会上广大的新闻通讯员,也不失为一本好手册。  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通讯员导论,讲通讯员的历史、分类以及通讯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第二编讲新闻写作知识基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的新闻写法都有涉及;第三编讲通讯员应遵守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四编是本书的重点,即通讯员实务,具体谈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通讯员。  新闻院系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随时调整的。学生出去之后,既要能当记者、编辑,也要能当通讯员,这是新闻院系符合就业实际的培养目标。本书正是对各新闻院系培养目标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新闻本科专业建议在第7学期开课,专科建议在第5学期开课。如果安排16周课,建议安排32学时,每周2课时。新闻院系学生开课,关于新闻文体写作可以不讲,因为这部分学生此前学过;通讯员应遵守的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也在相应课程里学过,也可以不讲。本书写这两部分,是为非科班出身的广大通讯员准备的。  如果是短期通讯员培训班,以一周为例,新闻通讯员导论一天,新闻文体写作两天,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半天,通讯员实务部分两天半或三天半。特别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新闻发布,也应该作为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讯员业务对于新闻院系的大学生来说,比记者、编辑岗位更为陌生。学生们平时实习接触过记者、编辑,接触过部分新闻业务,而通讯员是干什么的,以后有什么发展,是否可以作为他们人生的成长目标,他们心里实在没底。因此这门课的讲授,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即把学生带到有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看人家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宣传自己的形象,包括产品和服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精神状态;请进来即请一些在宣传报道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通讯员现身说法,传授经验。

内容概要

本书专为新闻专业学生、广大新闻通讯员量身订做。 本书内容包括:新闻通讯员简史;当今通讯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新闻生产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三个文体一消息、通讯、评论;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如何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如何把本单位的工作(包括产品)变为新闻;在遇到危机事件的时候,如何利用媒体化解危机,如何当好一名新闻发言人。对媒体副刊感兴趣的通讯员,还可以从书中学到电子邮件投稿时代提高命中率的秘诀。 本书最大特点在于适用性极强,用语直自如话,通顺晓畅,干净利落,讲道理深入浅出,摆事实一目了然,能让初学者快速了解通讯员工作的要求、规范、岗位职责,提升其在通讯员工作中的新闻写作能力及媒体宣传的应变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编 通讯员导论 第一章 新闻通讯员概述  第一节 新闻通讯员是干什么的   一、通讯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二、何时出现新闻通讯员   三、身兼多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市民报的通讯员  第二节 党报通讯员队伍建设   一、党报初创时期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二、1949年后的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 第二章 新闻通讯员分类  第一节 单位通讯员——从工作中找新闻   一、宣传部门的通讯员   二、企事业单位的通讯员   三、新闻发言人  第二节 社会通讯员——在生活里抓新闻   一、靠一部手机吃饭——职业线人   二、偶尔拨通媒体电话——热线报料人   三、挣稿费养家糊口——自由撰稿人 第三章 通讯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第一节 做个新闻业务的行家里手   一、国家的大计方针、宣传重点要烂熟于心   二、熟悉国內外形势   三、熟悉本辖区、本单位、本系统情况   四、善于发现并采写新闻  第二节 会与媒体打交道   一、危机来了会“公关”   二、做一个记者编辑喜欢的通讯员  第三节 上知天文地理 下知鸡毛蒜皮   一、尽可能多的社会科学知识   二、尽可能前沿的社会科学知识  第四节 通讯能力:记者会的我都会   一、到新闻生产“车间”看看   二、与新闻单位“无缝对接”   三、其他知识与能力第二编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四章 新闻理论篇  第一节 如何看待“人咬狗”   一、新闻的特点   二、新闻的定义  第二节 新闻的真实性   一、真实——新闻的命根子   二、新闻真实性:具体的真、整体的真  第三节 什么是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ABC   二、通讯员如何掂量新闻价值 第五章 消息文体的写作  第一节 什么是消息   一、这“消息”不是那“消息”   二、给消息分个类   三、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第三编 通讯员面前的两道“红线”: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第四编 通讯员实务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最初的邸报就是政府某些部门的工作简报。如唐朝的制度,要求各机关每月有录报,也就是造报表。比如负责外交接待来宾的鸿胪寺,对于各国使臣朝贡事宜,要录报其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路程)远近,并具本国王公名”。这样的录报,至少会让政府各部门互知情况,让最高领导人知晓宏观情况,以利于随时决策指挥。  这些录报、牒报,再加上朝廷对官员的任免事项,经有关部门汇总筛选,就成了邸报。  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方文书称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唐宋时期的邸报、朝报、进奏院状的读者,都是官员或者官员家里的工作人员,平民很难读到这些东西。喜新好奇是人的天性,平民也想知道国家大事、人间奇事,谁来满足他们的这种精神需求呢?有一种“报”应运而生,它就是“小报”。  被新闻史引用较多的是宋人赵昇的《朝野类要》关于“朝报”的记载。他说,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叛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这一节对朝报的编辑部门、审稿程序、审稿人员、出版程序、报刊类型都是很好的说明。朝报就是“政府机关报”。  赵异接着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日新闻。”赵异说的内探、省探、衙探,就是派往各衙门的采访人员,看来队伍不小。这么一个不小的队伍,“皆衷私小报”。也就是说,他们脚踏两只船,吃着办官报的饭,心思却大部分用在小报上。  为什么这些人人在曹营心存汉阙?原因在于小报能给自己带来俸外的收入。小报既然称为新闻,便能笼络更多读者。这些新闻的最终来源,都是“通讯员”提供的。这些通讯员到底是些什么人呢?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十月,有臣僚上言说,有一使臣,还有那些在内阁当差的杂役,“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这些人就是当时的通讯员。而出局的后三省、九卿太常寺、国子监等六监、知杂司的各司,还有进奏院的官员们,都参与到新闻的采集工作中。  无论是小报的新闻采集官员,还是新闻通讯员,都能在报纸出版售卖中获益。“日出一纸……坐获不资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闻通讯员实务 PDF格式下载



买来给高校通讯员用得,内容还蛮适合的


物超所值;送货速度快。


希望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