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垂世丹心昭日
2009-1
浙江大学出版社
《风范垂世 丹心昭日: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委会 编
290
368000
良师益友 垂范足式 刘丹同志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但我觉得他仿佛仍在我们中间。他的音容笑貌,他在浙江大学38个春秋留下的业绩,他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并将鼓舞我们为办好浙江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不懈努力。 还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听到有关“刘校长”的许多传闻。诸如他早年革命经历,新四军时期的戎马生涯,上海军管会担负的重要职责,以及如何受党派遣接管浙江大学……踏勘和选定老和山下新校址,精心规划浙江大学蓝图,领导设计和布局校园环境,三顾茅庐礼聘专家教授,创导继承和发扬求是校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等等,使我等青年学生肃然起敬。 我有机会直接接触刘丹同志是在1979年以后。经学校和中国科学院的选拔和推荐,徐亚伯、包正康和我三人被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研究奖学金,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批接受该研究奖学金的新中国科技工作者赴德从事研修。行前,刘丹同志特地邀请我们三人到他家中做客。他亲自为我们沏茶,热情鼓励我们到了国外,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和学校争光。叮咛我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学成回国,为国家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多作贡献;还亲切地询问了我们三人的身体、行装准备和家庭安排,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都体会到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我们都把老校长的嘱托牢记在心,先后学成回国,在各自的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 在国外进修期间,我们仍不时受到刘丹校长的关怀和鼓励。我记得当我在国外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大使馆把情况报回国内后,立即收到了刘校长委托当时的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缪进鸿同志发来的贺信。他随即在国内组织了研究小组,开始为我回国后继续开展工作准备条件。当我取得博士学位时,刘校长亲自发电致贺,使我在国外激动不已。感到我虽然身在国外,仍和祖国的“四化”事业息息相关,和党和人民脉脉相通。当夜我难以入眠,写下了诗句:“莫道在德是孤雁,背后自有十亿人,振兴中华需科技,长征接力莫等闲。”用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1981年秋我学成回国,刘校长已逾古稀之年。他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留学人员对学校建设和改革的建议和意见,他用自己的言行生动体现了党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信任、依靠、教育和期望。 1978年他出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持省人大科教委员会的工作,并被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春天,侯虞钧先生、陈运铣先生和我,1984年以后还有韩祯祥校长一起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我进一步亲身感受到刘丹同志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感人精神。 1982年春天,他和南京大学匡亚明名誉校长、天津大学李曙森名誉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屈伯川名誉校长,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四位长期从事高教事业的老共产党员、老教育家的责任感和对党的教育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致函邓小平同志,建议从第七个五年计划起,重点投资建设50所左右重点高校,使之成为教育科研两个中心,成为高级人才立足于国内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为我国“四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重要力量。这一建议受到了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重视,邓小平同志还专门作了重要指示。 1983年,他虽然从学校一线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担任了学校名誉校长,但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刘丹同志又发起了61名人大代表就此提出的正式议案。我记得当时苏步青、铁瑛、李丰平、陈安羽、薛驹等党政领导和著名学者都在议案上签了名。后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作出决定在“七五”计划期间先建设五所重点高校,开始了这项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工程。虽然浙江大学没有被列入第一批重点高校建设的名单,刘丹同志仍然非常高兴。他本就是出自国家利益和长远目标考虑这件事的。 作为省人大副主任兼科教委员会主任的他,也为浙江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多次亲自带领省人大机关人员到各地调查研究。每到一地,他不仅耐心听取地方和教育部门领导同志的汇报,亲自召开教师座谈会,还深入乡村中小学察看。每到一处,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地县各级领导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宣传“教育为本”的思想。这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办学的积极性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在他的主持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历史和兄弟省的经验和国外的有益经验,根据我国和我省的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我省一批教育行政法规。刘丹同志还就我省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层次结构、教育资金筹措、教师培养提高和待遇等有关重大问题做了大量调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他对浙江的教育事业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刘丹同志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工作中具有远见卓识。 他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并以此教育和引导干部。 我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以后,感到领导一个万人的大学不好把握,常常向他请教。他热情地鼓励我说,他当时到浙江大学负起领导责任时也只有40多岁,何况你有教育科研的实践经验。他还说,浙江大学是一所万人规模的重点大学,承担着国家“四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和接班人的培养任务,担子确实很重,根本问题是要把握好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依靠党组织,依靠广大师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把浙江大学办成全国第一流的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 他还说,要做到工作中减少失误,除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外,根本的一条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他劝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书赠“实事求是”条幅于我。回忆起来,这的确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身体力行的经验和体会,也是教育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起来的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坚持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殷切期望。 刘丹同志在学校建设中一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又红又专的方针。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他和当时先后兼任我校校长的周荣鑫同志、陈伟达同志一样,亲自兼任马列教研室主任,抓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在他的主持下,60年代初还在校内开办了马列主义夜校,教育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同时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以改造。他还积极支持和倡导在我校研究生中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引导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一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引导师生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注重实践环节,亲自动手抓实习教学和毕业设计。每年春夏,他总要抽出时间深入工厂,了解同学实习和设计的情况,帮助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还满腔热情地支持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并指出要注意符合教育规律,全面达到教学要求。 在他的积极推动和组织下,我校早在1958年就办起了机械工厂,通过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三结合,自力更生地设计制造了一批高精密度机床,其中光学坐标镗床还出国进行了展览。由于思想方法比较符合科学规律,注重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因此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联系实际走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试点实施“311联合培养”,组织青年教师下工厂到农村参加工作锻炼等,总是得到他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他对我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工农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我们依靠的阶级基础。因此,凡是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走联系实际、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方向总是正确的,但也要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防止形而上学、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注意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注意度量的把握,注意实际效果,并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 刘丹同志的后半生是和党的教育事业、和浙江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深刻理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深入实际,严谨踏实,精益求精,为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百折不挠;他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干部严格要求,热情关怀,知人善任;他的理想、精神和襟怀闪烁着无产阶级革命老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的光辉;他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把教育事业看成党和国家“四化”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直到他病重垂危还念念不忘浙江大学的改革和建设。 刘丹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确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尊敬和学习的良师益友。
刘丹同志长期担任浙江大学主要领导职务,是社会主义新浙江大学的重要奠基人,为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深受浙江大学师生员工的敬仰和爱戴。2009年是刘丹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他对浙江大学发展所作出的卓越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范,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决定,在刘丹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举行纪念活动,编辑出版《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风范垂世丹心昭日》,并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图书馆竖立刘丹同志纪念塑像。 为了编好《纪念文集》,学校于2008年2月21日组成了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有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档案馆、出版社、图书馆、离退休工作处等部门有关同志为成员的编委会。同时,学校召集了与刘丹同志生前共事或在刘丹同志领导下工作、任教的部分老同志、老教授,举行座谈会,讨论《纪念文集》的编撰工作并得到他们积极的参与、支持。另外,根据《纪念文集》总体编辑思路和组稿计划,向有关单位和有关同志发出了约稿函。很多同志怀着对刘丹同志崇敬的心情,积极撰稿,热情地抒发久存内心的深切忆念。《纪念文集》还收辑了1991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岱杰望》一书中怀念刘丹同志的部分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追念刘丹同志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纪念文集》还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档案馆的馆藏,选辑了1952年至1989年有关报刊刊登刘丹同志的各类文章以及尚未发表的诗作,选辑了刘丹同志生前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活动中以及家庭生活中留下的影像,展示刘丹同志有创见的办学思想和他伟岸的身影、卓然的风采。
刘丹同志生平序 良师益友垂范足式在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永远的怀念 和刘大哥相处的日子里 怀念刘丹同志早期革命生涯 阜宁人民的好县长 刘丹,真正的共产党人 忆老友刘丹同志 悼念刘丹同志逝世一周年 丹,含笑安息吧 思念大哥刘丹 我心中的父亲 善筹善划功在黉门——忆刘哥同志二三事 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睿智严厉的领导长者亲和真诚的良师益友 刘丹同志关心义务教育纪事 怀念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刘丹同志 重视基础教育工作的典范——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发展缅怀刘丹同志 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英名与浙大同在功绩长留求是园 学习刘丹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我所认识的刘丹同志 深切缅怀刘丹老校长 追忆刘丹校长的二三事 深切缅怀刘丹同志 忆刘丹同志二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再忆刘丹同志 一片忠心为教育——忆刘丹校长 忆刘丹同志 忆刘校长二三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心目中的刘丹校长 20世纪50年代旧事钩沉 忠诚教育事业的老干部 怀崇敬心情忆刘丹业绩 刘校长重视基础教学 刘丹老校长情系数学系 永久的怀念 求是创新永放光芒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浅谈刘丹校长对浙江大学的历史贡献 深切的怀念 言传身教严于律己 ……珍贵的文翰诗词对联遗墨刘丹同志悼词刘丹同志生平年表编后记
阜宁人民的好县长 1989年9月5日,我们尊敬的刘丹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几乎无法相信。就在1988年我们还一起合影,没想到您竞这样猝然离去了。但这毕竟是事实,您匆匆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良师而无限悲痛。 您离开我们已有两年了,但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事迹,我还历历在目;您的亲切教导还不断在我的耳边回荡;您的音容笑貌,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我跟随您的时间虽不长,但留下的却是终生难忘的记忆。1942年,您从盐阜行署调到阜宁县担任县长,几乎同时,我也由盐阜行署警卫排调出,跟随您当了警卫员。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正是日寇铁蹄蹂躏中华大地的时候,我们家乡阜宁除了要遭受日寇烧、杀、抢“三光”政策的迫害以外,国民党顽固派也趁火打劫,强拉壮丁、打家劫舍、四乡骚扰,家乡的人民完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我虽然只有15岁,但为了抗击日寇,剪除顽匪,我毅然离开家庭,投身革命,参加了新四军。 1942年,阜宁全县除部分区乡是革命根据地以外,有些城镇还是敌占区,群众生活谈不上什么安宁。根据地县里的工作很忙,一面要打鬼子,一面要反摩擦,还要组织乡村群众进行农贸生产,发动人民群众抗日反顽,减租减息。人民群众的负担很重,生活很苦。全县方圆百十里地,东边靠鬼子据点,南边有顽固派韩德勤散兵游勇,但群众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生产还是井然有序,军民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用当时群众赞扬抗日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鱼水感情的话来说是:党和人民子弟兵真像活蹦活跳的“金色鲤鱼”,他们那么正直,不断将那些残渣余孽、地痞流氓扫荡干净,保护我们河水的洁净。而这河水又能维护鱼的结实和健康。鱼靠水养,水靠鱼净。正是这样,根据地和游击区才成为克敌制胜的牢固基础。 当时,苏北农村人民生活主食为大麦和山芋,比较好的是小麦。刘丹县长带头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天三顿,两稀一干,有时偶然吃顿面条,来客才炒几个鸡蛋。我们政府大小干部日常生活与人民群众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刘丹县长的日常办公地点就是农民居房,办公就在小饭桌上,坐的是四条腿的长板凳,睡的是两块旧门板搭成的硬铺,门板上放些麦秸秆,再加上一条麻袋,就算是一张床。生活在这样一个天地里,他吃的是素菜杂粮,睡的是草铺板床,体质却非常强壮,因为心中有人民群众给他强身益寿的“营养”。我们县长这条“金色鲤鱼”就是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他每年都坚持和群众一起割麦,经常帮房东挑水浇菜,驻地群众反映这位刘丹县长:身材魁梧、知识渊博、说话动听、光明磊落,废寝忘食、起早摸黑地为我们谋幸福。这真是我们阜宁县人民修来的好福气。 那时县长很少在家办公,多半时间到基层接触人民群众,到老百姓家里调查,到现场去帮助群众解决疾苦。一次,我们从驻地五区去阜宁一区,那天起得很早,步行20多里路,8点多钟抵达阜宁城区公所,找区长了解情况。我们进入区公所大门,找不到一个人,后在大院内找到我们区长,已被顽匪枪杀,倒在血泊之中,胸中顽匪四弹而亡。面对复杂危险的环境,当时刘丹县长带我们一行4人,一面走访群众,了解区长受害情况,一方面找区公所干部,动员群众转移。安顿好受害人后事后,刘丹同志自己继续向前走,深入到沿海地区进行调查,并号召区乡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反顽缉匪、减租减息斗争和发展生产等活动。后来,鬼子向盐城发动扫荡,侵占了我们阜宁的一些城乡,刘丹县长亲自率领政府干部及地方武装,坚持在乡村、城郊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一天,日寇骑着洋马,带着小股伪军,从阜城向西到我们县及武装活动的地区进行扫荡。这时,我们县长不慌不忙,一面指挥大队武装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往战壕的北面运动。群众知道刘丹县长要和人民群众一起打“麻雀战”,更加斗志昂扬。县长看到这么多群众掩护他的行动,则更信心百倍,指挥着这场人民大众的“麻雀战争”。一次,当我们走出村头,见鬼子骑的马扬蹄飞奔追逐人群,扇起来的尘土直向我们埋伏的方向扑来,当时我们俩还看到日寇手舞马刀,哇哇乱叫。疏散的群众这时有点紧张,而我们县长仍坚定沉着,因为日寇虽虚张声势,鬼喊鬼叫,其实并未找到我们的目标,而我们和厂大群众一起隐蔽在敌人左侧的一条很长的战壕里。当时我们虽只两个人,但身上还背着三支长短枪,穿着便衣。心想,即使被日寇发现了,我们也能顶住一阵。用县长的话说,这么多赤手空拳的老百姓都不怕日寇,何况又有长短武器,怎么能怕人地生疏的鬼子呢?军民联合的这种“麻雀战”,与敌人迂回周旋了两个多小时。傍晚,日本鬼子怕夜战,见太阳西下,不得不胆战心惊地扑空而回,龟缩到阜城据点去过夜。我们与田野里的群众走出战壕,回到单家港与群众一起晚餐,喝棒子粥,吃山芋萝卜干,人人都称这是一顿美餐。因为这顿晚餐是老大妈现烧的,山芋萝卜干能充饥,棒子粥喝起来又滑又溜又解渴。这样的美餐不光是群众爱吃,我们的县长也爱吃。由于刘丹县长等政府领导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单家港一带农民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县长驻地,慰问县长。我们县长见到这个热气腾腾的场面,非常感动。这里有大爷、大妈,有哥嫂、姐妹,还有不少年幼的孩童,不知咋的,县长忘掉了白天的疲倦,打开话匣,向乡亲们开始宣讲起抗日斗争的意义。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异口同声地说:“县民主政府是我们人民的好政府,您是我们的好县长,您说的道理非常对,您的脉搏和我们群众跳得一样整齐,与我们住在一起,还与我们想到一块,我们一定要一面打鬼子,捉汉奸,一面种好田,抓好生产,减租减息,我们也要很好地干。”就这样乘凉座谈快到二更天。这次聚会充满激情,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抗日民主政府以保卫人民的利益为天职,刘丹县长与全县“一班人”不但领导了全县人民群众抗击日寇的斗争,而且还要依靠群众在县境内开展反顽斗争。那时有一股韩德勤顽固派的散兵游勇,经常出没在阜宁西南安峰曹甸马家荡一带打家劫舍,骚扰乡民,群众恨得咬牙切齿。记得一天下午,我们县政府机关驻在孙庄,县长要我去附近硕集镇购买一点生活用品。东西刚买好,见河南东沟东南角一带乡民遭到国民党残匪打劫,顿时枪声四起,我们立即还击,县政府也随即转移。待我回到驻地,县长已自卷铺盖,安全地随机关转移到十里以外的一个村庄,高高兴兴地在那里批文件办公。 刘丹县长的生平事迹至今仍在苏北广大人民群众中颂扬。1991年春我去苏北,到阜宁一带见到了一些老同志,他们个个都提到当年打日本鬼子、反对顽固派、保护老百姓、创造民主政权的刘丹县长。 我们的刘丹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在阜宁县抗日民主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