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编  

页数:

468  

内容概要

  《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一本以书代刊的集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书籍,预计每年出一本,作者都是国内知名学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各学科多位专家的匿名评审筛选而出,可以代表各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编委会成员即文学所学术委员,文学所期望将此刊打造成为超越《文学评论》的权威期刊。

书籍目录

  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聆听他的言说”(muthon akou6n)——《伊利亚特》里英雄阿基琉斯的智性品格研究  神话与形式  神话:出于爱而真的“第一叙事”——纳吉著、巴莫曲布嫫译《荷马诸问题》第四章之解读  基于文化类型的文学史分期论  诸子还原初探  战国楚简与《诗》在楚国的传播  “文学”机构与“文学”职官——从“文学”名称用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看汉至唐时期文章“文学”观念的建构  王铚及其家族事迹考辨  清代女性道德权威与论辩策略——从比较视角兼论对“女性主义”与“反女性主义”的反思  “硬译”辨——鲁迅“硬译”说的表与里  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  从殖民历史的重轭到祖灵之地——试论舞鹤《余生》的世界  一个有意味的开始——马尔库塞《德国艺术家小说》探析  自然与文化的解构限度——思考在德里达“之后”

章节摘录

  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史诗学术研究的历史,大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关于“荷马史诗”的议论,是我们历时地考察国际史诗学术的最佳“起点”。原因至少有三:第一,“荷马问题”(Homeric Question)可以说是贯穿19世纪的古典学论战的焦点,直接影响了20世纪史诗学术的格局和走向。第二,荷马研究上承亚历山大时期(公元前3世纪)以来的古典语文学传统,下启20世纪以“口头程式理论”为核心的史诗理论。这上下两千多年间还经历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历史主义、象征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后现代形态等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的洗礼,积累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影响也最大。可以说,荷马研究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罕有其匹。第三,在晚近的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荷马史诗及其关联研究再次成为人们找寻人类表达文化之根的一个“历史书写”的关捩点。可以说,从“谁是荷马”到“谁杀死了荷马”,我们似乎可以从一连串的“追问”中梳理出一部由“荷马”导引出来的史诗学术史。  口传史诗的歌手群体,在不同民族和不同传统中,其角色、地位和作用彼此有别。首先是成为歌手的方式和过程就不同。拥有“家传歌手”头衔的人在一些民族中普遍受到尊重,例如在蒙古族和彝族等民族中就是这样。也有通过专门的“歌手学校”从小定向培养史诗演唱艺人的,如在乌兹别克地区所见的那样。在藏族地区,通过“梦托神授”而神奇地成为歌手的传说,则是当地人们所深信不疑的。史诗歌手有专业和业余之别。有以演唱史诗为生的,也有主要依靠演唱兼及其他副业的歌手,完全业余的歌手也比较常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