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极奇遇

位梦华 中国少儿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少儿  

作者:

位梦华  

页数:

21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上的,至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圣经》上说,人是上帝造出来的;科学家则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家推测说,大约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气候炎热而潮湿,为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些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猿类,叫做腊玛古猿。到大约八百万年之前,气候开始干燥起来,热带雨林逐渐消失,变成了茫茫的草原。原本生活在森林里的腊玛古猿,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一些腊玛古猿继续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哪里有森林它们就到哪里去。它们的后代到现在还是猿类,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些腊玛古猿走出了热带雨林,到草原上去生活。草原非常开阔,它们要找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香蕉,刚想吃,来了一头狮子,它们必须赶快逃走,又舍不得把香蕉扔掉,只好用前肢抱住香蕉,用两条后腿奔跑。这样跑来跑去,就学会了直立行走,这就是我们人类进化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的祖先从用四肢攀爬到学会直立行走,并非如此戏剧性,而是一个相当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艰苦探索,才终于站立了起来并开始使用工具。又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实践和磨练,到大约二百万年之前,才学会了制造工具,终于进化成了人类,叫做原始人。在这之前的人类祖先,还只能称做类人猿。由此可见,好奇和探索是人类进化和进步的原动力。  实际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好奇、探索、追求、发现的历史。从整个人类到每个民族,从一个国家到每个个人,只有敢于拼搏,迎接挑战,坚忍不拔,历经磨难,才能进化与进步。否则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大猩猩和黑猩猩。  然而,现在与原始社会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人们出门坐汽车,远途乘飞机,上班用计算机,回家看电视,真是养尊处优,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那么,现在的人类还需要继续探索吗?回答是不仅需要,而且更加迫切。现在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也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未来与前途。而好奇和探索同样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好奇到探索,从发现到应用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而是极其艰苦、非常复杂,常常需要漫长的岁月、终生的努力,甚至几代人前仆后继,还不一定取得突破。例如,有人曾经研究雪花为什么如此美丽,倾其所有,终其一生,却一无所获。  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基因和大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如果到动物园里去看看,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有说有笑,衣着华丽,而大猩猩们却愁眉苦脸,赤身裸体,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先胆小保守,贪图安逸,躲在森林里不敢出来。我们的祖先却走出森林,迎接挑战,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叫做:“一念之差,谬以千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见,观念决定一切。  我出版这套书,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树立起以下的观念:一是全球观,二是科学观。  什么是全球观呢?就是不仅要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我们的祖国,还要想到地球,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由于气候严酷,交通不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很少联系,几千年没有变化,非常落后而且原始,与西方入接触之后,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从新石器时代跃变到了现代化。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开放才能进步。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由于交通和通讯越来越便利,人类交流也就越来越容易,地球好像变得越来越小,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叫做“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盯住全球,融入全球,才能发展和进步,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须树立全球观念。  什么是科学观呢?就是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识。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和前途。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观念。

内容概要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梦华曾对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和深部物质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论文发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巴罗偶遇 奇人唐三发 爱斯基摩人的冤案酒后吐真言 惠子的餐馆 蚂蚁隋结初识约翰逊博士 第一次约谈 社会生物学第一次出差 钻进热带雨林 孤零零的小木屋 蟒蛇与暴风雨 密林初探 人性与基因狼人追踪 狼人的传说 狼窝里的干尸 日记披露的秘密 成田春山的身世 与狼为伍 魂归故里食人鱼 从化石鱼到食人鱼 大洋上的较量 美丽的特色克帕克(Teshekpuk)湖 孤独的灵魂 一无所获 棕熊夜袭文化碰撞 筷子和刀叉 吃的文化 匆匆而别朗格博士 性仿生学 大雁、狐狸、旅鼠和天鹅 蚂蚁 螳螂与蜘蛛 珊瑚 鲑鱼 鲸鱼 猩猩冰上生存记 第一课 安营扎寨 第一夜 北极熊之吻北冰洋上取精记 发疯的北极熊 冰上伊格鲁(Igloo) 一场混战 取精的尴尬北极动物趣谈 食草动物系列  神秘的旅鼠  “好色”的兔子  迁移的驯鹿  倔犟的麝牛 食肉动物系列  令爱斯基摩人望而生畏的鼬鼠  并不狡猾的狐狸  白色的狼群  “北极之王”北极熊  贪婪的狼獾北极熊的故事 北极熊为什么要吃人? 一个猎人和北极熊的不解之缘 我和北极熊的多次遭遇 人和北极熊之间 行为仿生学三发失踪 野人(Wildman) 野牛(Wildox) 三发的遗物作者简介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章节摘录

  巴罗偶遇  当你走投无路时,自然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当你孤立无援时,自然希望有人助一臂之力;当你孤苦伶仃时,自然希望有人陪伴左右;当你山穷水尽时,自然希望能柳暗花明。  北极的八月,寒风飕飕,变幻莫测。北冰洋之滨,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偶尔夹杂着雪花飘落。夜深人静的沙滩上,有一个孤独的人影在徘徊,只见他两鬓斑白,满脸沧桑,站立在寒风之中,面对着激荡波涛。突然他纵身一跳,却没有掉进水里,而是站到了一块浮冰上。  那就是我,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理想主义者。总想追求完美无缺,因此到处碰壁,受尽折磨;即使到了这天涯海角,也还是寸步难行,一波三折,走投无路,弹尽粮绝。于是生出了一个念头:干脆跳将下去,葬身于茫茫的大海,消失在浩瀚的北冰洋,让心灵得到洗涤,精神得到解脱,从此自由自在,不会再有任何烦恼与挫折。  人生之路,难以预测,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数。一九八二年,我从美国去了南极,结果是一见钟情,仿佛着了魔,对那里的暴风,那里的飞雪,那里的冰原,那里的企鹅,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总也无法忘却。  做了几年的南极研究之后,我又异想天开,暗自琢磨:地球有两个极,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于是我便一个人,跑到了阿拉斯加最北端的爱斯基摩小镇巴罗,一发而不可收。一次、两次、三次……而且还在幻想着,要去征服北极点。  几经波折,屡屡碰壁,但我坚持不懈,破釜沉舟,终于打开了局面。不仅交了一些白人科学家作朋友,而且深入到了爱斯基摩人当中,几乎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然而,独自—人,浪迹天涯,虽有朋友相助,有爱斯基摩人的关怀,使我觉得宾至如归,亲如兄弟,仿佛回到了故乡;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环境的差别,我还是常常会思念亲人,怀念故土,总有一种孤掌难鸣,形单影只的感觉。每逢这时,我就会对天长叹说:“啊!如果这里能有一个中国同胞,那该多好啊!”  于是,每次到北极,我到处打听,却一无所获,只好独自感慨曰:“除非像我这样的疯子,有谁会跑到这种地方来呢?”  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说,听说有个中国人,在普鲁度贝油田工作,大家都叫他“Chinese Tang”。我一听,喜出望外,仿佛有了救星似的。再一打听,普鲁度贝油田离巴罗有几百公里,要去那里只能坐飞机。而我的经费有限,无力负担机票,要去普鲁度贝油田,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望洋兴叹,一场空欢喜。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在北极,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奇迹。  奇人唐三发  一天下午,我从野外回来,惊奇地发现,有人在旅馆大厅的留言板上,给我留了一张纸条,是用工整的中文写的:“欢迎你到北极来。我很想见你!”下面有一个电话号码:(907)-852-6351。  我喜出望外,跳了起来,虽然不知道是谁,但那流畅的中文字迹,肯定是一个中国人写的。我奔回了房间,抓起了电话,心怦怦地跳着,按照号码拨打过去。通了,可是,响了半天,没有人接。正在着急之际,忽然有人敲门。  “请进!”我赶紧放下电话,跑到了门口。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高大粗壮的中年人,浓密的黑发,蓬乱的胡须,上身是一件花格衬衣,下身穿着牛仔裤,戴着一副黑边的眼镜,披着一件黑色大衣,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深邃犀利,脸上略带微笑,却有几分警惕。他默默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着我,仿佛在观察着一个外星人。  “你是……”我望着他,迟疑地刚想发问。  他抢先一步,伸过手来,风趣地自我介绍说:“我是唐三发!唐三藏的弟弟。你是位先生吧?”  “是啊!是啊!”我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高兴地望着他,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是从旅馆的登记簿上查出来的。”他把脸一仰,笑着说,“我每次来巴罗,都是住在这个旅馆。而且,我每次来这里,总要到柜台上去查一查登记簿,看看有没有中国人来住。当然,每次都是大失所望,几乎成了例行公事。没有想到,今天终于查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真是喜从天降,不容易啊!其实,你刚才进来的时候,我就在后面跟着你。”说着,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啊?原来你在跟踪我!”我也笑了,并且招呼说,“请进!请进!请坐!请坐!”我指着沙发,让他坐下,一面沏茶,一面解解释说,“我早就听说你啦!大名鼎鼎的唐先生,Chinese Tang,这里的人都知道你。我很想去找你,可是……”下面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缘千里来相会!你能来巴罗,我真是太高兴啦!”他笑着接过茶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嗯!好茶!这是从中国带来的?”  “那当然!”我点了点头,“这是茉莉花茶,是一个朋友送的。”  “你从哪里来?”他忽然问道,两眼直直地盯着我,“我是说,哪个城市?”  “北京。”我说,“你呢?”我随口问道。  “我也是。”他端详着我的行李,脱口说,“我原来在北京生物研究所。你呢?”  “我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我往他的杯子里加了一点热水,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问道,“你是怎么跑到北极这里来的?”  “嗨!”他收敛了笑容,摇了摇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啊!”  然后喝上口茶,含在嘴里,品尝着,琢磨着其中的滋味,缓缓地点了点头,很内行地说,“嗯,这是新茶!很不错!”  “是的!”我把茶叶盒子拿给他看,“看来你还是品茶专家。”  “不敢当!”他微微一笑,“略知—二而已。”接着转过头来,笑眯眯地望着我:“这是你第一次到美国?”  “不是!”我摇了摇头,“已经来过几次了。第一次是一九八一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待了两年。”  “噢?”他听了一愣,皱起了眉头,忽然问道,“一九八一年的什么时候?”  “七月八日。”我坐到椅子上,面对着他,“从北京飞到了纽约。”  “啊!我知道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指着我说,“我们坐的是同一架飞机!而且在纽约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的大楼里,我们是住在同一个大房间里!”  “啊?!真的?”我不敢相信,颇感惊异,“真有这么巧的事吗?”我说着,跳了起来,抓住了他的手,仔细地打量着他。但是,我想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你是贵人多忘事啊!”他指着我的鼻子,以讥讽的口吻说,“我对你却有着很深的印象。”  “为什么?”我笑着问他,“当时那个大房间里,一共住了十几个人,你为什么会注意到了我?”  “坦白地说,”他嘿嘿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当时我注意到了你脸上的这块疤痕,像个地图似的。”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头顶,低下头来给我看,“因为我这里,也有一道伤疤,所以才特别注意有伤疤的人,这就叫做同病柑冷嘛。”  “唉!我当时为什么没有看到你的伤疤呢?”我用手摸了摸他的伤疤,很深,紫红的颜色,“如果我也看到了你的伤疤,也许就可以记住你了!”  “不可能!”他冲我摆了摆手,“那时候我老是戴着帽子。”  “哈!我记起来啦!”他这一说,唤醒了我的记忆,“那天在北京机场出发时,我就注意到了一个人,总是戴着一顶线织的帽子。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个家伙,大热天还戴着帽子干什么?  原来就是你啊!”  “你说对了,正是鄙人!”他开心地笑了起来,“那个怪人,就是我唐三发!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真是很有缘分啊!”  “那是当然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如果没有缘分,我们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重新相聚呢?真是太好啦!”说着,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跳了起来,抓住了对方的手,握得紧紧的。  感情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与距离没有关系,而且往往是远者近而亲者疏。我跟唐三发,原本是天各一方,相距遥远,千山万水,冰海雪原,似乎隔着九重天。但是,几句话交谈之后,立刻冰消雪融,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唐三发?”我喝着茶,好奇地问他。  “这个名字好啊!”三发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比划着说,“我和三藏都到西天取经,他老兄只走到了印度,待了几年就回去了。  我却来到了美国,而且住了下来,一待就是十几年。所以,我比他待得久,也走得远!”说着,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我也笑了。但是,从他的笑声和眼神里,我恍惚觉得,并非都是快乐。  “哎,你跑到这里来干什么?”他把身子一歪,斜靠在沙发上,眼睛闪闪发光,直直地望着我,“这地方可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啊!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兔子。”  “北极考察。”我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背包说,“我们中国还没有开始搞北极考察,我想先来看一看,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哦?北极考察?”他收敛了笑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你算是来对了地方,这里是很值得研究的。”说着,把头一歪,忽然问道,“你到北极来考察什么?”  “我正在计划组织一支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我说,“希望能进入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并最后到达北极点。”  “哦?”三发侧耳倾听,频频点头,“远征北极点?非常有意思!”接着问道,“你知道北极点与中国的关系吗?”  “北极点与中国有什么关系?”我反问道,笑着说,“哎?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北极点与中国,相距遥远,有数千公里,除了地理上的意义外,还会有什么关系呢?”  “这你就错了,在西方人的眼里,总是把中国和北极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噢?”我不解其意,深感惊奇,“为什么?”  “因为,”他缓和了口气,慢条斯理地说,“从西方到中国,从西欧到东亚,以至于从美洲到亚洲,例如从华盛顿到北京,最近的路线则是通过北极点。”  “那当然!”我笑了笑,“这我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三发赶忙补充说,“当西方人探索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这两条连接西欧和东亚的近路时,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开辟一条越过北极点到达中国的最近的路。只不过那时候,我们中国人对此浑然不知。”  “这个我也听说过。”我说,“但是,我不明白的是,那些西方的探险家,为什么要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寻找一条到达中国的近路呢?”  “财富。”三发冷冷一笑,有点感慨地说,“马可?波罗在他那本引起了极大轰动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那时的中国作了如下的描述:‘那里黄金铺路,你可以随便拣起来,拿回家去;那里绫罗绸缎比比皆是,随手可得;那里有无数的香料清香扑鼻,刺激感官,引起食欲;那里的树木和石头都蕴藏着各种宝藏;那闪闪发光的金币和甜美无比的水果堆积如山;在那里,人们只要喝下清清的泉水,就能返老还童;在那里,刚刚发现的磁针,奇迹般地转动着,总是指向南北极。’由此可见,在马可·波罗的眼里,十三世纪的中国,就像是西方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这虽然有点夸大,”我说,“但是那时候,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正因如此,西方人到北极探险的真正动力,就是为了掠夺中国和东方的巨大财富!”


编辑推荐

  《北极奇遇》为《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之卷四《独闯北极》,本辑将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发生呢?赶快跟随《北极奇遇》来探个究竟吧!!!绝对震撼、绝对好玩、绝对大开眼界!暑假到了,读这套数,也许真有机会让位梦华博士带你到北极玩玩。他可是一进南极、九赴北极哟。一二十年后,说不定你就成了他——一位执著的科学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极奇遇 PDF格式下载



上五年级的儿子最近迷上了各种类形的探险书,这书正好满足了他的需求,使他学到了许多关于北极的科学知识。很适合小学高段孩子阅读。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看有事的时候,对北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生命在那里只是一瞬间。


让孩子多开拓一下眼界,领略一下北极的动物和各种冒险经历!


有助于了解北极。


第一次接触位博士的作品是《跨越两极》,以后一直关注,这次价位便宜,收藏回来,孩子很爱看。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初中低年级学生,是非常好的科普知识


这是位梦华科学探险丛书之一,生动、有趣。买了悄悄放在书柜里,还是很快被孩子发现,偷偷地看完了,孩子很喜欢。


儿子最先看了南极历险,之后陆续买了其他三本,还有一本别样人生没买,不错的书,挺适合较高年级的孩子看。


位同事的孩子代买的,由于孩子刚刚学了南极历险记,于是急切的想看。
内容还不错 。


这套书描写的不仅仅是大部分人不了解的南北极而且文笔优美并且在其中穿插了很多地理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应该讲是科普作品中的精品我们一家争着阅读本来儿童文学有连载但是看着不过瘾所以在当当购了一套很不错


读故事和科学家的探险你所能学到和了解的远比看介绍这里知识的书更能让你印象深刻。不要说孩子不喜欢看这类书,实际上是没找到合适类型的。找到了,你就知道,他们会爱不释手的。


这是一位科学家倾力打造的一部好作品,看后真的受益匪浅,懂得了很多课本里完全学不到的知识。。


不愧是金牌作家,全家都在看


女儿很喜欢很儿童文学一系列的书,作文水平高,这些书藉功不可没。


儿童文学是增加孩子的文学修养是没有功利心得阅读,这本书在此基础上还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挺好


儿童文学一直令人很期待。


一套有益的科普


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感动。


兼顾科学与文化的好作品,女儿爱看,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能够让她在快乐阅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


历险,有趣,幽默!


内容有趣,适合儿童阅读。
书的质量不错,就是字稍微有点小。


遥远的地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的地方,就从书里让我们旅行


异域风情让人耳目一新,动物也是世界的主人。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看


是老师推荐之下买的, 看过内容感觉不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 。


倾斜的天空 青春岁月中最寂寥的一抹蓝,成长角落里最温暖的烛光,如诗如画!


女儿很喜欢类似的自然科学和探险书籍,真人真事,值得一读。


儿子九岁,超喜欢


位院士到我儿子的学校讲座以后,儿子点名要买这本书。位博士的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儿子很喜欢看,这几天他一直爱不释手。儿子昨天现在写了一片蓝鲸的说明文,也写的生动有趣,哈哈……


很好看,孩子喜欢,收到后就迫不及待的看,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正版 孩子喜欢看 强烈推荐 为孩子打开探险的另一扇窗。


孩子看了一本 然后就想看全套了


儿子看得很入迷,几天的时间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适合孩子们看,现在已经开始买作者的其它作品了,买的新书今天应该就到了,儿子在家很期待


8元时抢购的,因为便宜买了好几本书,要看一段时间了。收到后,正版的,还不错。


买来给八岁的儿子看的,小男孩对探险类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这本书不带拼音,字稍微小了一点。


有故事有情节,描写易于理解的


以前买了两本,这次凑齐一套了。


有这个作者的两本书,挺好的有点像自传很真实


非常精彩,适合学生看


帮一个朋友买的看开不错


小孩很快读完,内容精彩、健康,还会购买此系列书。


很好看的书,只是对于10岁孩子来说有点难懂,全部是文字,比较乏味。我看完了。


内容还不错,孩子正是6年级,获益匪浅


这套书已经买全了,感谢作者让我们领略了冰雪世界


挺好的书,这一套书都是晚上休息时妈妈给读的,内容很长,六年级男孩子喜欢


图文并茂,孩子喜欢,一口气读完


昨天拿到的时候我翻看了下,对2年级的女儿可能稍稍深奥了点!我自己先看吧!


孩子很喜欢.她喜欢看动物类的小说


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


书看起来不错,印刷精美。刚收到货,还没读。


孩子觉得非常好 她喜欢这个系列


语言优美生动,情节引人入胜。


女儿一直都喜欢黑鹤的书,家里几乎买了全套,一如既往的支持!


书不错,是正品,孩子很喜欢


非常不错、、、、、、


书还没看,就封面、纸张、排版、价格等方面非常满意,希望内容也同样满意。


书本质量和很好,买了一整套。


评价晚了。书的质量很好,送货也快,孩子也非常爱看


很喜欢,给孩子买的


能吸引住孩子。本次购书最先看的书。


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帮老师的孩子买的,孩子非常喜欢。感谢当当上有这么全的图书。


还没看呢,不过赶脚很好


儿子很喜欢!受益


这一系列的书买了好几本了,女儿很喜欢。


既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书很好,价格也便宜,而且是正版的,送货也非常快


是孩子要的,他很喜欢。


帮同事女儿买的,听说孩子很喜欢。


忘记确认了 实在不好意思 服务很好


我看完了,同学借去看,都说好看。


儿子很喜欢,如果课本书也能这样,那就好了


孩子、大人都喜欢看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漂亮,书本内容很精彩,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看。


孩子三年级,很喜欢这套书。


儿子说还要买金盾系列的书


内容有趣,文采也不错,很适合小学生们看,女儿非常喜欢,买来一套,一本接一本的看。质量很好。物流也快,只是远说有赠送劵的,现在却没有见。


听过作者的讲座,除了普通话不太准以外,非常生动,因而购书。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