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

汉邦|主编:任志鸿 知识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知识  

作者:

汉邦|主编:任志鸿  

页数:

266  

字数:

6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13高考高手3年级高考2年模拟:历史》的核心备考理念是:1、怎么考就怎么学。《2013高考高手3年级高考2年模拟:历史》是在充分研究历年高考命题规律趋势基础上推出的备考方案,是源于高考又落实于高考的备考教材。2、把备考落实到考点上。《2013高考高手3年级高考2年模拟:历史》在分析历年高考命题的基础上,精准提炼考点,围绕考点梳理必备知识和突破考点的方法,精选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把备考落实到考点上是提高备考效益的关键。3、向科学规范的训练要效益。《2013高考高手3年级高考2年模拟:历史》从全国100多个教育先进地市的上千套模拟试卷中精心选材,优中选优,为考生提供高质量的训练素材,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的历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考点二 罗马法
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考点三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专题四 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
考点一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二 辛亥革命
专题五 中国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
考点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二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六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三 俄国十月革命
专题七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二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考点三 “文化大革命”
考点四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考点五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六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八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专题八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考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专题九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点二 手工业的发展
考点三 商业的发展
考点四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专题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二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三 工业革命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一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专题十四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五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
考点三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十六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点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考点三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第三部分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三 宋明理学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专题十八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一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考点二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考点三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专题十九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考点一 科技成就
考点二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考点三 文学成就
考点四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二十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一 经典力学
考点二 进化论
考点三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考点四 相对论与量子论
考点五 现代信息技术
……

章节摘录

  (4)影响:“文革”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5000亿元。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会议召开的背景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在会议召开之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会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大胆放权,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将职权交给企业性的公司;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解决党、政、企不分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职责。  (3)关于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实施背景:长期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3)实施:1978年,安徽、四川等首先放宽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并初见成效。上述经营方式得到了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的肯定,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  (4)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为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联产承包一农村经济发展一劳动力剩余一乡镇企业)  2.国有企业的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查剑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编辑推荐

  分享备考智慧,成就高考高手,三年高考命题聚焦,两年模拟预测演练。答案详解详析随书配赠,三年高考试题精选,最新收录2010年全国120份高考真题,两年模拟预测演练,精选百余教育先进市上千套模拟试卷。三年高考精选,准确提示高考命题趋势,两年模拟预测,集中体现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 PDF格式下载



《2013高考高手历史
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复习神器


高考题才是王道,基础好了才能上高分。


老师推荐的第二轮复习用书,刷起来感觉没有五三爽,但是也相当不错了~


题有点难,知识点梳理的还好


老妹点名要的,看书质量还不错。


适合山东考生哦!


大题给写的空间不够,题目都是很好的


很多老师和学校都有推荐这本练习


比店里便宜不少


主要是按照现行人教版编写的,还挺实用的。


包装非常完整,很好!


老师推荐买的 不错


12好


不错,就是书送来时有点褶皱,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


老师要求买的,虽然便宜很多,但还是有点贵


书的内容是我想要的,题目难度适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