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靖鸣 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

靖鸣 编  

页数:

356  

前言

  当靖鸣对我说,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想写一本名为《问题新闻学》(“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之一)的著作时,我真是满腹狐疑。这个“问题新闻”新概念能成立吗?_这个理应归入应用新闻学一类的“问题新闻学”新分支,学术界会认同吗?当他拿着他的“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的几本书稿找我作序时,靖鸣和这几位年轻人的敢作敢为劲头,着实让我吃惊与钦佩。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问题”一词的阐释是: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2.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3.关键,重要之点;  4.事故或麻烦。  可见,大千世界,问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环顾四周,到处都有成就和经验,也到处碰到矛盾、疑难、事故、麻烦。对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来说,没有成就和经验的传播固然不妥,但缺少种种问题的报道恐怕也不行。所以,“问题”这个东西,不可不倍加重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既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产生和积累导致问题的出现。由此可知,问题意味着矛盾,问题包含着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解决了矛盾,解决了问题,事物就向前推进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引领人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新闻工作者是同问题,特别是同重大社会问题相伴而生、而行的。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通过对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发现与研究,传播这些相关信息,新闻工作者使政府和公民及时了解这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深入地认识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社会和时代向前发展。

内容概要

  《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一书从学理层面,系统、全面、深度地界定问题新闻的含义、性质、功能、类型和范围,站在与西方问题新闻传播对比的视角上,历史地、宏观地探究问题新闻传播的功能,作者认为问题新闻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消极、负面的现象以及等待解决的矛盾和疑难问题的信息。问题新闻具有矛盾性、失调性、震撼性、疑惑性、负向性、变异性等特性。问题新闻具有疏导化解、警报唤醒、教育劝谏和加勉、监督警戒功能、建设鞭策、扶贫济困等正向功能;也具有诱导教唆、破坏冲击、瓦解涣散、腐蚀污染等负面功能。问题新闻传播运作规范:提高认识、端正观念;积极引导,善于引导;注意国家的新闻宣传政策和纪律。该书还具体深入地探讨问题新闻传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中的运作规律与技巧。该书以问题为中心考察社会生存状态和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新闻传播学具有重大的学科建设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面临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急需新闻媒体按照新闻传播规律,积极、科学、有益、有效地讲行舆论引导。

书籍目录

上篇:问题新闻传播基本原理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界定及其特性一、何谓“问题”二、“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三、“问题”与“热点”、“焦点”、“难点”、“难题”、“疑点”、“冰点”、“敏感”以及“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疑点问题”、“敏感问题”等的区别与联系四、“问题”的特性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第二节 “问题新闻”的界定、特性和类型一、“问题新闻”的界定二、问题新闻的特性三、问题新闻传播形态分类第二章 问题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第一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正向功能一、疏导化解功能二、警报唤醒功能三、教育劝谏和加勉功能四、监督警戒的功能五、建设鞭策的功能六、扶贫济困的功能七、凝聚民心的功能第二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副作用一、破坏冲击作用二、瓦解涣散作用三、腐蚀污染作用四、诱导教唆作用第三章 问题新闻传播及其研究综述第一节 我国问题新闻传播的纵向透视一、问题新闻信息传播探源二、近现代问题新闻信息传播概览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问题新闻传播的沿革与发展.第二节 西方问题新闻传播简史一、西方问题新闻传播概述二、西方问题新闻信息传播“兴旺发达”的个中缘由及做法第三节 问题新闻传播研究概述一、西方对问题新闻学的研究二、我国学者对问题新闻的研究第四章 问题新闻传播原则与运作规范第一节 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一、认识问题二、选题问题三、方式方法问题四、问题新闻报道的难点第二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宏观把握一、提高认识、端正观念二、党和国家关于问题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法律三、西方如何调控问题新闻传播四、积极引导,善于引导五、掌握好问题新闻传播的“度”第三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微观运作一、要善于抓问题二、培养耐心、选准时机、坚持不懈三、广泛调查,深入采访四、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多维的方式进行采访五、连续报道,善始善终第四节 问题新闻传播应注意的新闻政策与宣传纪律一、党报必须服从党委领导二、有关负面、消极、敏感等问题新闻传播的新闻政策与新闻纪律三、关于金融、证券问题的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四、关于国际问题新闻传播的宣传纪律五、关于其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和宣传纪律六、对新闻宣传政策和纪律的简要评述下篇:问题新闻传播的实务第五章 文字记者如何采写问题新闻第一节 文字记者如何采访问题新闻一、线索挖掘二、选题艺术三、采访方法四、提问技巧第二节 文字记者如何写好问题新闻一、描述性写作二、解释性写作三、预测性写作四、对策性写作第三节 特殊群体问题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一、异常群体问题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二、弱势群体问题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三、越轨群体社会问题的采访与写作第六章 广播问题新闻的采访与报道第一节 广播问题新闻报道概说一、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界定二、广播问题新闻特征的认识三、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原则把握第二节 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政策法规第三节 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对文字的特殊要求一、具体、形象、准确的表达方式是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广播问题新闻要为“听”而写第七章 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特点及要求第一节 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特点一、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新闻性”二、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可信性”三、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音响性”四、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技术性”第二节 广播问题新闻音响报道的要求一、题材的选择二、音响的录制三、叙述与音响的和谐性第八章 政经类、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第一节 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关于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解二、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三、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方法第二节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概念二、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三、如何进行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第三节 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科技广播新闻报道与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不同二、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三、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的报道第九章 突发事件类、社会生活类、批评揭露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第一节 突发事件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突发事件类广播问题新闻解读二、突发事件类广播问题新闻所形成的原因三、突发事件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功用四、突发事件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第二节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概念二、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三、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四、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写法第三节 批评揭露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一、关于批评揭露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解二、对批评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阻碍因素三、如何做好批评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第十章 电视问题新闻的采访与报道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特性与电视问题新闻的特性一、电视新闻的特性二、电视问题新闻的特性第二节 电视问题新闻传播的历史沿革与中西对比一、中国“电视问题新闻”传播的历史沿革二、西方“电视问题新闻”传播的历史沿革三、“电视问题新闻”的中西比较第三节 中西方电视问题新闻报道效果研究简介一、中国“电视问题新闻”报道效果研究二、西方“电视问题新闻”报道效果研究第十一章 电视问题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一节 电视问题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一、宏观层面的基本原则二、微观层面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电视问题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电视问题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二、电视问题新闻采访的特殊要求第三节 电视问题新闻的暗访与法律探讨一、电视问题新闻暗访的前提与尺度二、电视暗访与法律规范第四节 电视问题新闻的制作要求一、知止而有得二、多元素整合三、应滴水不漏四、须字斟句酌第十二章 电视问题新闻报道分论第一节 电视新闻突发事件的报道一、报道突发事件的法律环境二、电视报道突发事件的优势三、国内外报道突发事件实务第二节 电视政治、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的报道一、电视政治问题的报道二、电视宗教、民族问题的报道第三节 电视新闻工作研究性问题报道一、基层题材,提升寓意二、重大题材,手法创新三、突发题材,理性思辨四、枯燥题材,生动表现五、针砭题材,剖析本质第四节 批评揭露性问题的报道一、用事实说话,少加主观评论二、选题要慎重,抵制有闻必录三、要客观公正,不可偏听偏信四、要发挥特长,展现真实场景第五节 电视问题新闻的连续报道一、电视问题新闻连续报道的概况二、电视问题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第十三章 网络问题新闻的采写与编辑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性、网络问题新闻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一、网络传播的特性二、网络问题新闻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第二节 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一、网络的开放性二、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第三节 中西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比较第十四章 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运作规律和技巧第一节 网络问题新闻采访方式的多样性与采访技法一、电子邮件二、MSN、QQ、ICQ采访三、网络调查四、BBS和新闻组第二节 网络问题新闻的写作与印刷媒体之区别第三节 网络问题新闻写作方法和要求一、易读性与可读性要求二、专题化要求三、深度报道的要求第四节 网络问题新闻图片、声像新闻的处理方法与技巧一、图片二、声像第五节 网络问题新闻未来的发展轨迹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这只“丑小鸭”能否站立起来?问题新闻传播的研究能否成为新闻与传播学这门一级学科中的一个分支?深入思考后发现,问题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新闻业务实践中须臾不能没有问题新闻的报道。最先提出“问题新闻”这一概念,时间并不长,就是二十多年的功夫。而“问题新闻”的传播实践,根据中西方对“问题”的理解,我们在“问题”这一范畴之下,对古今中外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既分析它的内涵、外延,又探讨它的特性、功能、分类;既从基本原理上来透析它的真谛、规律,又从具体的传播内容上来规约、探讨其具体的传播规律和规范。这是我们的初步探索。由于它是一门少人问津、深究的新领域,我们可资的前人成果比较有限,可以想象,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随着新闻实务界对问题新闻传播的不断实践、摸索,新闻理论界对问题新闻传播实践的进一步总结、研究,将会有新的具有开创性的问题新闻传播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将为我们进一步修订丛书提供更丰富的营养。这里也欢迎读者对丛书和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问题即新闻,西方尚未有“问题新闻”一说,但不能认为西方就无此理论与实践。当然,我们丛书和现在这本书虽然汲收借鉴了大量西方问题新闻传播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但仍是针对中国的新闻传播中问题新闻传播的实践为研究起点与归宿的。我们撰写这套丛书包括本书,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希望它能对问题新闻的传播实践具有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企图建立起提供中国特色的问题新闻学学科架构,推动问题新闻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发展。  问题新闻传播研究自始至终得到我的老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学学科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导、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童兵教授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在一些同志对问题新闻持“不理解”的态度的情况下,童兵先生非但热情支持我开展此项研究,而且拨冗为我的系列丛书作序,予以批评指导,使我率领的来自全国多所大学、媒体的学者增添此项研究的信心和力量。我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的导师该院教授、博导张骏德先生关心晚辈们的成长,为“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另一本书《问题新闻采访与报道》赐序。广西社科规划办2004年将问题新闻传播研究列为广西当年广西规划项目,2007年,他们又将《我国新形势下社会问题新闻传播研究》作为当年规划项目,从而使我的问题新闻传播研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