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刘牧雨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刘牧雨 编  

页数:

304  

字数:

320000  

内容概要

在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显著特点的世界经济趋势下,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环渤海地区地缘关系紧密、历史渊源悠长、人文环境相近、资源要素互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动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整体战略之中。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渤海区域统筹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6月26日举办了“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 本文集收录了“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的30多篇论文。论文将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结合现阶段环渤海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机遇,就“十一五”期间及其以后环渤海地区如何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加强区域合作,消除市场和地区壁垒,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加强区域内整体规划功能,推进区域生态建设和港口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形成重要的理论成果,为环渤海地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建设和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书籍目录

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开幕词(代序)综合发展篇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发展问题 环渤海地区人口经济超载形势与应对建议 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进一步推动环渤海区域合作需要处理好的主要问题 对阻碍环渤海地区发展障碍的认识 环渤海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对策 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环渤海区域发展 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国际化战略取向 环渤海地区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构想 东北亚主要城市竞争力分析城市群发展篇 加快京津冀大都市圈经济整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与北京的功能定位研究 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共赢 发挥滨海新区带动作用促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 辽宁经济发展与环渤海经济合作 山东的“一体两翼”与海洋经济战略 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思考 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的竞合和山东“一体两翼”战略 天津滨海新区实现国家战略的条件、优势与发展模式初析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圈开发论证 从河北视角看京冀生产要素的互补与整合 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链的几点思考 低成本框架下的京津冀合作:理论与政策 环京津带生态友好性发展研究产业基础设施篇 加快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环渤海区域综合发展能力 京津产业分工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渤海生红日 京津沪金融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环渤海港口群的分工布局与竞争力比较研究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影响研究 关于环渤海区域港口建设实施一体化战略的SW0T分析后记

章节摘录

  综合发展篇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发展问题  四、如何看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的差距  1.影响乃至决定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因素包括:自然基础和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区位(自然的和历史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近年来,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因素等是导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差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中国各地区自然基础的巨大差异。有些重大影响因素的作用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中国发展所处的阶段:高速经济增长及较低的人均经济总量。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理论和实践:从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  2.中国发展所处的阶段: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高速经济增长及较低的人均经济总量。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是高速经济增长难以避免的副作用,从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将造就“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力量。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直接暴露在全球竞争之下。区域在经济意义上不再是国家的区域,而是全球的区域。据统计分析,进出口和外资对中国省际GDP差异的贡献程度超过20%。这些因素与经济区位相关性很大,是难以改变的。信息已经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生产因子和区位因子。时间成本愈来愈重要。信息化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刨新,导致经济和社会的空间重组。  4.大都市经济区(全球城市、国家城市和区域性门户城市)的形成,导致发展的不平衡。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space of place)正在被“流的空间”(space of flow)所代替。当前世界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流”、连接、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的(管理框架从垂直分层即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化即流的管理),导致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和在空间上的压缩。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gateway city),即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的节点、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由“门户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具有密切劳动分工的“城市区域”(city-region)正在成为全球或国家内区域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信息经济会不断强化经济和社会的空间极化现象。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