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下选举

雷强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雷强  

页数:

372  

字数:

350000  

内容概要

从领导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研究中国古代选举,我们形成了“大选举观”:一、远大的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二、明确的纲维:尊尊、亲亲、贤贤三维并重;三、完善的体系:学举、荐举、科举三位一体;四、自由的形式:怀牒自进、公平考试;五、多元的思想:以“六经”为源头的知识与思想;六、大人的目标:追求“内圣外王”的圣贤和士大夫;七、自然的结果:天下一统,四海一家。  历经选举而成为领导者,通过选举而实施领导,历代领袖坚持大选举观,开创了天下领导之道。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作为“第五大发明”,因其“至公性”,而传遍了世界,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现在西方文官考试制度,进一步彰显了“天下性”。

书籍目录

绪论:大选举观 一、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二、百年研究,殊途同归 三、从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观察 四、总体性研究法 五、七个主要观点 六、理论框架与章节安排第一章 选举: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第一节 远大的理想 一、尧舜禅让 二、“天下”视野 三、选举理论 第二节 明确的纲维 一、“尊尊”原则 二、“亲亲”原则 三、“贤贤”原则 第三节 复杂的系统 一、选举的历史演进 二、选举的横向结构 三、选举的系统结构第二章 学举:培养人才,优则仕之 第一节 概论 一、悠久的历史 二、“教之,养之,取之,任之” 三、学校的士子,预备领导者 第二节 西周的学校 一、封建诸侯,制作礼乐 二、三年大比,七级选举 三、基层官员的选举 四、促进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民族” 第三节 国立学校与民办学校 一、养天下之士 二、博士和博士弟子 三、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四、社会办学 第四节 学校的发展与完善 一、从太学到国子学 二、儒学、玄学、史学、文学的并立 三、官学的系统化 第五节 官学、书院与翰林院 一、在曲折中发展完善 二、补助官学的不足 三、卿相腾飞之阶 第六节 结论 一、政府和社会的互补 二、培养高层领导 三、公天下是非,领天下政治第三章 荐举:官员推荐,因事举才 第一节 概论 一、官员推荐,主导选举 二、多途并进,因事而举 三、布衣而致身将相 第二节 秦国和秦朝的选举 一、选举国君与“天下客卿” 二、从吏入仕,通法入仕 三、“天下人才”怨怼沸腾 第三节 汉朝的荐举 一、与天下贤人共安利之 二、多种科目并存 三、考课和上计 四、英雄辈出,建功立业 第四节 九品官人法 一、与世族共天下 二、中正品评,吏部任用 三、清浊分流 第五节 荐举制度的转化与完善 一、荐举制度的转型 二、宋代的特荐与岁荐 三、明清时期的荐举 第六节 结论 一、聪明平淡,总达众材 二、上下相须,先后相资 三、赋予权力,追究责任第四章 科举:怀牒自进,公平考试 第一节 概论 一、“科举”的原始含义 二、“怀牒自举”的自由 三、“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 第二节 唐代的科举 一、太宗长策,英雄白头 二、多科并存 三、从贴经、对策到诗赋 四、从投牒自举到金榜题名 五、选拔特殊人才的“制举” 六、从选任、晋升到考核 七、科场失意的“英雄” 第三节 宋代的科举 一、偃武修文,与士大夫治天下 二、三级考试和防弊措施 三、独存进士 四、十科与大科 五、循资排辈 六、以文臣而偏安 第四节 明清的科举 一、天下为家,利不欲下 二、五级考试 三、首重四书 四、八股文 五、规矩森严,弊在其中 六、“寰中士夫不为君用” 第五节 结论 一、“凭才取人”与“逐路取人” 二、结果公正,人才流动 三、阶级共和,融合建国第五章 知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第一节 概论 一、有用的知识 二、主流的思想 三、坚定的信仰 第二节 西周官学的知识与思想体系 一、小学与大学 二、三德、三行、六仪与六艺 三、周公精神与天命观 第三节 两汉官学的再发展 一、治平天下的理想与战略 二、官僚行政的法、术、势 三、吏服训雅,儒通文法 第四节 丰富的知识,多元的思想 一、儒道互补,诸科并存 二、文学与吏道 三、锐志功名,纵情佚乐 第五节 四书的诠释与儒学的整体规划 一、止于至善的“大人”之学 二、治平天下的诚明主义 三、得君行道,觉民行道 第六节 结论 一、天下领袖,周公孔子 二、知识之本,六经圣典 三、大道曲折,返本开新第六章 曾国藩:成功之路,领导之道 第一节 经历选举 一、耕读的家风,成功的阶梯 二、沉潜翰詹,储才养望 三、侍郎“专家”,阅卷上疏 第二节 领袖群伦 一、湘军自讲学而起,修道为教 二、荐贤满天下 三、选拔人才,致力“中兴” 第三节 学有本源,器成远大 一、实用为先,文史起家 二、由理入礼,坚定信仰 三、会通百家,廓然大公 第四节 总结圣道,开启西学 一、发明章句之学,探求学问之方 二、画像圣哲,日课四条 三、创始洋务,缓图自强总结:天下圣王之道 一、开放:疆域的拓展与民族的融合 二、超越:平民的修炼和圣贤的回归 三、突破:从中国到世界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五章“知识”,论述了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中知识与思想的关键在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从西周开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以“六经”为主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体系。西汉武帝重建太学,设五经博士,确立了国家意识形态和发展战略。在“霸王道杂之”的思想指导下,两汉比较好地解决了“儒生”与“文吏”之争,培养了兼有儒法性质的综合型领导人才队伍。此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转型,唐代基本上坚持以儒家思想为主,士人“锐志功名,纵情佚乐”。经过唐宋的转折,宋代建立了以四书五经为主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开创了文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虽然宋、元、明、清历代士大夫阶层缺乏治军、行政、理财等方面的技能,但其中优秀领导人才依然坚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信仰,得君行道,觉民行道。最后,我们强调了周公孔子才是领导楷模,强调了六经作为圣典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返本开新、格物致知”对于知识继承与发展的作用。  第六章“曾国藩:成功之路,领导之道”,运用大选举观对曾国藩职业生涯进行了分析。结合清代选举制度背景,我们以曾国藩人生过程和职业生涯为顺序,叙述了他攀登“中华帝国的成功阶梯”、“沉潜翰詹,储才养望”、“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而迅速成为帝国高层领袖的过程。我们还分析了曾国藩“修道为教”、“荐贤满天下”、“致力中兴”的过程。更进一步,我们分析了曾国藩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发展过程。最后,我们分析了曾国藩“总结圣道,面向西学”的过程。  在,“总结”中,我们尝试提出了“天下圣王之道”。按照历史顺序,我们探讨了从尧舜到曾国藩的天下圣王之道。


编辑推荐

  《天下选举:传统领导之道》:  让我们以大选举,为司南,一起穿越时空,领会中国历史,领略中华文明,领悟天下领导之道,进行一次愉快的思想旅行。  选举: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学举:培养人才,优则仕之  荐举:官员推荐,因事举才  科举:怀牒自进,公平考试  知识:格物致知,修齐治平  曾国藩:成功之路,领导之道  中国历史是一部选举制度演进史,是一部领导与人力资源管理史。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若是!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校乃天下之根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踞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拆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满盘打算,绝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仔细思量,仍有一条出路,文通即是运通。与其说“慕古复古”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规律,不如说“返本开新”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规律。曾国藩:成功之路,领导之道。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天下选举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