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9
董为 海洋出版社 (2008-09出版)
董为
273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将于2008年9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国第四纪古人类一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年会及纪念贾兰坡先生百年诞辰会议,并已在2007年起向全体会员发出了通知,征集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古环境学等方面的论文。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本人非常荣幸地再次受到学会理事会与年会组织者的委托主编这届学术年会的论文集,为学会的学术活动服务。这是继前四届学术年会出色完成论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之后第五次组织编辑出版学术年会的论文集。在此编者衷心感谢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分会理事会及本届学术年会组织者对本人的信任,同时也非常感谢全体撰稿人对本届学术年会的积极支持,还要感谢海洋出版社对出版工作的支持。按惯例,本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的编辑顺序也是基本上按照时代上由远到近,脊椎动物进化序列上从低等脊椎动物起到哺乳动物、古人类,然后按旧、新石器考古、第四纪地质、古环境、理论与方法等的顺序编排。截稿日期后收到的稿件按收稿日期的顺序编排。编者根据论文集的风格及出版社对版面质量等技术上的要求对所有稿件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编辑。大部分的稿件在做了修改编辑后都与作者进行了沟通协商。但是由于联络上的一些问题未能与个别作者建立联系。如果出现与作者原意不符的改动请予谅解。最后,尽管编者尽了最大努力,但因水平有限,加上工作繁多、时间紧迫,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希望读者原谅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希望广大会员继续支持学会的工作。
《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选录了24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同时也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局面。其中有些论文是对化石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些是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方法的总结和评论,有些是对争议较大的课题进行的探讨。
董为,1958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8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马门溪龙化石研究综述袁复礼与我国西北的兽形类爬行动物中国始新世爪兽Eomoropus和Grangeria研究综述中国新近纪爪兽化石研究综述南京汤山驼子洞堆积2007年发掘简报记南京汤山驼子洞的早更新世李氏野猪安徽繁昌人字洞的长毛鼠属化石灵井遗址新材料及初步研究辽宁朝阳马山洞2007年发掘简报记北京郊区发现的化石水牛一新种兼论中国化石水牛的系统关系郧西人遗址动物群与古环境广东东源县必寿洞更新世化石动物群云南腾冲江东山小水井全新世大熊猫的发现及其意义鹿角形态演化综述天津蓟县明清时期居民牙齿形态特征研究海南的旧石器考古晚更新世中国细石器遗址的分布特征微痕考古研究领域的初步探索国外切割痕迹研究方法述评及其在湖北白龙洞的初步应用湖北郧西黄龙洞遗址的植硅体分析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地貌与地质发育历史南海19M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交替事件中国西南地区三叠纪楯齿龙类化石综述中国部分地区地质和考古样品14C年代测定报告编后记
袁复礼与我国西北的兽形类爬行动物2 兽形类爬行动物的发掘1928年9月,袁复礼和两名采集员、三名驮夫及杂工,共七人到了新疆孚远县三台南大龙口。大龙口是一个山口,自常年覆盖冰雪的天山上部融化的洪水由南向北流下,通过大龙口山口,在山口北部形成天山以北最大的洪积扇之一。冰川消融时在山口处形成一道冰碛堤。他们七人迈过冰碛堤进入大龙口南的宽谷。看到河谷平旷,细水长流,便在那里的一个低阶地驻扎。袁复礼在认为可能有动物化石的红色泥层中寻找。最初几天,他的同伴认为没有希望,劝他离去。但不久后,发现了两个叶枝介,表明那里为二叠世至三叠世的淡水湖泊。次日又找到几块跖骨,即爬行动物的脚掌骨,他们的兴趣高涨,七人中的六人都投入采掘工作。自9月11日到10月底的一段时间里,发掘到了二齿兽、水龙兽化石。在靠近大山根的潘家台子残余高阶地上发现加斯玛吐龙化石,被命名为“袁氏阔口龙”。还发掘到一小个体的化石,定名为“袁氏三台龙”在那段时间里发现的兽形类爬行类动物化石分属42个个体。1928一1931年,袁复礼在奇台一吉木萨尔(孚远)一阜康一米泉一乌鲁木齐一带连续考察4年。共在新疆四处挖掘到71具爬行动物化石。加上东归的路上在宁夏采掘到的宁夏结节绘龙,总共采掘到72个个体。特别应提到的是,1930年10月24日到11月30日,由于在奇台北部天寒地冻,无人无水,乃取雪煮水食用,又因地表岩石封冻,无法进行挖掘,乃拣琐琐柴(耐旱灌木)用柴烧红木炭,布满地下以融化地表,用小凿仔细凿开,费时一个多月,发掘出了较完整的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奇台天山龙。袁复礼把他挖掘的化石先后交给古脊椎动物专家杨锺健院士研究,对其中一些化石两人一起研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教授进行认真细致和坚持不懈的研究,并和国外同类或类似的化石相比较。在以下阐明他们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篇幅较长,但需要藉以说明他们得出结论的科学论点。
《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可作为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博物馆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从事科研、科普与教学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