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禁锢的火焰色

巴金//黄裳//张承志|主编:李小林//肖元敏//程永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

巴金//黄裳//张承志|主编:李小林//肖元敏//程永新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前言

  《收获》文学杂志社,座落在上海市巨鹿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院门口有一间收发室,这间收发室,很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间收发室,没有一个收发室像它这样深刻地介入中国文学的历史,尤其在网络时代以前,许多对当世以及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就是混迹于堆积如山的邮件中,从这里辗转到编辑部,等待编辑们的辨识。很多年中,从邮局、收发室、到编辑部、印刷厂,再回到邮局,组成了一条隐秘的循环线路,像链条,周而复始地转动,使文学同时获得了力量和速度,经过它的转动,中国文学就不可能再停留在原处。在文学界和读者心中,巨鹿路675号那座花木深处的西式洋楼,不仅是一家高品质的文学加工厂,更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圣地。  《收获》的历史,早已超出它的自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作家们的回忆录、创作谈,甚至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可能有许多条路径,但每一条路径最终都会抵达这里。它是中国文学地图上一个最为显著的地标,如果我们有起码的公正,我们就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非凡的资历——早在1957年7月,巴金和靳以就在上海创办了这份杂志,到1979年以前,它一直是新中国唯一的大型纯文学期刊,它发表的作品,诸如《创业史》(柳青)、《茶馆》(老舍)、《山乡巨变》(周立波)、《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上海的早晨》(周而复)、《杂色》(王蒙)、《美食家》(陆文夫)、《烟壶》(邓友梅)、《人生》(路遥)、《人到中年》(谌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三寸金莲》(冯骥才)、《我爱比尔》(王安忆)、《麦秸垛》(铁凝)、《虚构》(马原)、《极地之侧》(洪峰)、《活着》(余华)、《妻妾成群》(苏童)、《信使之函》(孙甘露)、《顽主》(王朔)、《迷舟》(格非)、《枣树的故事》(叶兆言)、《年月日》(阎连科)、《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池莉)、《奔跑的火光》(方方),《东藏记》(宗璞)、《务虚笔记》(史铁生)、《秦腔》(贾平凹)、《平原》(毕飞宇)、《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等,无不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更重要的,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标准、原则、精神,它们通过那条永动机一般的隐形链条,得以确认、延续和发展。无论在言说空间受到贬抑,还是在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收获》始终如一地传布着文学的真理,把《收获》视为一面旗帜,应不为过。尤其在今天,欲望的盛行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文学家也不例外,欲望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唯一灵魂或灵魂的主要部件,在欲望的强大压力下,文学开始变得手足无措、内分泌失调,唯有《收获》的高贵、坚定和沉着没有丝毫改变,它证明了文学在这个益发冷酷的世界上仍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中国文学应有的气质,但在这个时代里,它却成为一个奇迹。  这使我们有必要认真打量这本杂志的历史。我曾有过以这本杂志为研究对象写一本专著的愿望,试图通过《收获》的个案,剖析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史和精神史,但因时间、精力所限,始终未能如愿。编选这套丛书的动议,起于2007年,《收获》创刊50周年的时候。对那些曾经影响过我们的作品进行分梳、整理、编选,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杂志本身,所有经历过的岁月都会附着在纸页上呼啸而来,它是一部回忆之书,一部史书,它见证了文学的传奇和我们自身的奇迹,它同时也是一部未来之书,因为它给我们希望。这唤起了我这位出版人的职业冲动,一种无法言喻的激情,使我在2007年春天,开始主持这套丛书的编选工作。我们通读了《收获》50余年的全部作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影响过时代,又不受时代的局限,具有某种超越性的作品,这是我们权衡弃取的重要标准。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或者由于版权方面的原因,有些我们很想收选的作品,最后不得不割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无论怎样,在历经两年反反复复的出版过程之后,这套丛书终于在2009年的春天面世,为此,我要感谢《收获》文学杂志社所有同仁的支持与合作,当然也要感谢出版者的努力。我曾经试图去掉“50年”这一时间界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我已不再把它视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象征,是对中国文学半个多世纪的艰辛而漫长的旅程作出的精确概括。  如果用物质主义者最擅长的比喻,我想,我是触及了中国文学的银行中一笔最珍贵的款项。我毫不怀疑,它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救助我们。

书籍目录

几件纪念品一只美丽的酒朝鲜日记怀念鲁迅先生东单日记批斗场上小景遥寄张爱玲父亲最后的两天丙午丁未纪事伶人传奇美国,一次秋天的旅行夜泊泸州,旅德的故事禁锢的火焰色白发苏州道士塔牡丹的拒绝且说说我自己且说说我自己回看血泪泪相知流

章节摘录

  几件纪念品  在我的书桌的抽屉里。有一朵枯黄了的红玫瑰和一片绿色尚未褪尽的橡树叶,这是三年前我从雅尔达带回来的。玫瑰花开在契诃夫的园子里。契诃夫纪念馆的叶令娜·非立波夫娜同志把它从枝上摘下来递给我:“您带回去吧,这是安东?巴甫罗维奇生前喜欢的花。”橡树叶长在雅尔达附近的植物园内的老树上,殷勤好客的园主人(他两年前到过中国)允许我摘下这一片带回家。我说,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教我懂得爱橡树,我要把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橡树的记忆带回我的工作室。  每一次我打开抽屉。不论在阳光照耀下或者映着电灯光,枯黄的花瓣和有齿的、褪了色的绿叶都好像在低声歌唱。不用说,干枯了的红花、绿叶不会唱歌,也不能发声。可是望着它们,我明明听见了充满深厚友情的问好。我的心又飞到了苏联,而且从莫斯科一直飞到南方。我的耳边荡漾着一片友情的歌声。这些回忆使我又一次感到多么令人兴奋的温暖。  我从苏联带回来的自然不止是这两件纪念品。还有不少的东西留在我的身边。还有更多的无形的东西留在我的心上。每一样东西都会讲一段动人的故事,或者给我唤起一个愉快的回亿。我一定把我的一部分的心留了在俄罗斯的黑土上。不然怎么在那边的种种使人激动的生活会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使我觉得我好像同时还生活在苏联人民中间一样?  我仿佛又站在契诃夫生前同客人喝茶的装了玻璃的阳台上,玛利亚?巴甫罗夫娜用颤动的声音告诉我: “我哥哥生前想去中国旅行,却没法去。现在您来了,以前还有中国儿童来为我跳舞唱歌。您回去,请替我向中国人民问好啊……”她带着红眼圈谈到她的哥哥,带着感激的微笑谈到中国。对新中国她流露出多么深的感情。她的瘦小的身子就是忠诚和友爱的化身。她把整个生命贡献给艺术(她是画家)与她哥哥的文学事业,终于获得了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今年一月她以九十三岁的高龄永远离开了她所爱的祖国和人民。前年她还写信来说:“我知道伟大的中国人民热爱契诃夫,尊敬契诃夫,我万分高兴。”她还送给我一张她坐在铺上中国挑花桌布的小桌前面的照片。这说明她在最后的三四年中间常常想念中国。在那些时候,中国仿佛就近在她的眼前,因为她有机会不断地见到从中国来的客人和新中国的孩子。在雅尔达附近就是那个世界闻名的阿尔杰克夏令营,每年都有远道而来的中国“红领巾”到那里跟苏联儿童们一起欢度假日。中国的孩子们也知道尊敬俄罗斯的小说家,他们要用他们快乐的笑声与活泼的舞姿来安慰玛利亚?巴甫罗夫娜的老年。  我也曾在阿尔杰克夏令营里度过了整个愉快的上午。我比从中国来的孩子们先到这个风景如画的黑海海滨。在一个小礼堂里苏联的少年朋友们为我表演了不少的舞蹈节目。表演结束,一个光头的“红领巾”忽然走到我面前,严肃地向我敬礼,邀请我在这里吃饭,做他那一桌的客人。两个“红领巾”把我拥进餐厅。这两个殷勤的小主人像接待亲人那样地接待我。他们对我谈起他们的生活,并且问到快要到来的中国小朋友们的情形。每一句信口说出的话都带着真诚的友情。我在这个地方见到很多苏联的孩子,他们远远地望见我,就含笑招呼,仿佛我是大家欢迎的老朋友。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生活,那些树,那些人,那种健康的空气!就跟我在芭蕾舞剧“幸福之岸”中所见到的完全一样。新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同志们表演得多么真实。幕一拉开,我几乎要跳起来了。我忘记我是在上海的文化广场,我仿佛又回到了黑海边上。孩子们的友情这么牢牢地牵引着我的心。  从著名的“英雄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我没有带回来多的纪念品。只有两小块生了锈的炸弹的破片,但又在返国的途中遗失了。可是洛巴切夫同志给我寄来了他的小说“走父亲们的路”,这本在斯大林格勒出版的三百页的小说跟许多苏联小说一样,是激动人心的“英雄的书”。洛巴切夫同志在小说中描写了他亲身参加过的斯大林格勒的战争。读过“日日夜夜”的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是怎么一回事。我也曾捧着西蒙诺夫的小说跟沙布诺夫上尉一起经历了这残酷而英勇的战争。一条街,一幢房屋、一层楼的往返争夺,一百六十个昼夜的不停的炮轰……在这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剧烈斗争中,斯大林格勒的每一个苏联入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法西斯敌人把整个城市变成了瓦砾场,可是同时这里也埋葬了三十三万的德国军队。这场大会战的胜利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命运。中国的母亲和孩子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因为有这个胜利才得到了保障。洛巴切夫同志就是参加过这个伟大的会战而残留下来的极少数战士中间的一个。他不单是作家,他还是斯大林格勒的一个普通市民,他又是一个平凡得非常可爱的苏联英雄。他兴奋地对我们谈起十几年前的战争,他尽谈别人,不谈自己。他领我们去参观有名的战场,像“巴甫洛夫楼”,像“马马耶夫岗”。  四周是异常的宁静。新来的客人不容易想象一九四二年秋天的那种决死的斗争。“巴甫洛夫楼”在我眼前不过是一座没有人居住的残破的楼房。洛巴切夫同志激动地指点着。告诉我:巴甫洛夫中士和他的三个战友怎样潜入这所房屋,四个人在这里坚守了五十九天,而且不断地向团指挥所报告他们发现的敌人的情况,一直到大军收复了这个地区的时候。洛巴切夫同志热情地描写了巴甫洛夫最后出来迎接自己军队的情形。那应当是多么动人的场面。  “马马耶夫岗”上有一座年青女护士的塑像。这座白色塑像前的烈士墓园中盛开着美丽的秋天的花。一座残破的贮水塔耸立在不远处。三十公尺光景以外,在一个小小山坪上,有一个放着坦克的石台,这辆坦克的炮口正指向西方,对着水塔。我们在石台前面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山下面阳光照耀的斯大林格勒显得非常美丽,新建的高楼耸立在绿树中间。远远的、发亮的地方,那应当是列宁运河跟伏尔加河的汇合处。在洛巴切夫同志的眼里,战争好像还是前一两天的事情,他望望坦克,望望水塔,望望护士的塑像,那么生动地讲起马马耶夫岗的争夺战来。在十二年前为了争夺这个山岗,每一公尺的土地上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也都浸透了苏联战士们的鲜血。敌人每天在这里扔下两干个炸弹,给山岗铺上了几层铁。他们最后占领了高地,却始终不能把苏联军队赶下东面的山坡。坦克的炮口就是指向水塔方面的敌人的。护士是一个叫做别司卡斯洛娃的十九岁的姑娘。她因为抢救伤员陷在敌人的包围中。她就一边守护伤员,一边用机关枪战斗,她打死了三十多个敌人才交出自己的生命。  洛巴切夫同志还给我讲了电话员卜启洛夫的英雄事迹。卜启洛夫奉到命令去接通打断的电线,电线没有接好,他两只手受了重伤,他便用牙齿把两个线头咬在一起,让电流通过他的身体。电话接通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任务。像这样的英雄气概我在朝鲜战场上也常常耳闻目睹。个人为集体利益牺牲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特征。  我们下山的时候,阳光开始黯淡了。我在砂砾中捡了两块炸弹的破片。我家里已经有不少这样的破片,是在不同的地方捡来的。我在抗日战争中从内地带回来一些。我从朝鲜带回来一些。这些破片说明一件事实:千万吨的钢铁也敌不过革命战士和爱国人员的英勇和忠诚。人类的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感情是暴力所毁不了的。  回到城里,我在百货公司买了孩子们玩的活动汽车。百货公司的大楼也是在废墟上建筑起来的。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而且挤满了顾客。人们带着亲切的微笑给我护路,售货员殷勤地为我取来我需要的东西。一个小女孩过来跟我拉手。几个人的声音同时向我送来:“您好,您好。”我觉得我看见了自己脸上的幸福的笑容。  这天十一点钟以后,在温暖而宁静的夜里,我和苏联朋友们在宽阔而清洁的街上散步。我们谈着先前在建筑宫里听到的这个英雄城市的建设计划,四个人都感到万分兴奋。我们沈醉在斯大林格勒的无限美丽的远景里。沈醉在苏联的无限光明的前途里,沈醉在中苏两国人民的无限深厚的友情里。我和洛巴切夫同志应当在一个十字路口分手,可是我们都不想中止这段关于未来和友谊的谈话。我们真愿意走到天亮,迎接升在斯大林勒天空中的金光灿烂的朝阳。  我动身回国的前两天,齐娜和沙夏两位年青同志(仍然是他们两位做我的带路人)陪我去参观刚刚开幕的全苏农业展览会。进了大门,我好像上了宝山,对着满目琳琅,不知道应当在什么地方停留。我说不上看了几分之几。就已经感到疲乏了。我们跟着别人转来转去,忽然转到了种菜蔬、种瓜的地方。一位四十出头的苏联同志非常高兴地拉住我谈中国的事情,接连说了好几个“好”。他不仅拉住我走遍了瓜棚,他还拿出两个最好的甜瓜,削了皮递给我,说是一定要请中国的朋友尝尝最好的东西。我平时不喜欢吃甜瓜。可是我不能拒绝这么热情的苏联主人。我把两个瓜都吃了。它们是出乎我意外地香甜爽口,一直甜到我的心头。过了三年,我仍然感到这种爽口的甜味。我相信这一件无形的纪念品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真想再跟那位我不知道姓名的苏联朋友紧紧地握一次手。


编辑推荐

  《禁锢的火焰色》在所有虚妄的追求都过去以后,文学依旧是一片灵魂的净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禁锢的火焰色 PDF格式下载



收获》50年精选系列-----《禁锢的火焰色》 (散文卷一)物美价廉,值得一看。


这是一本精选集,收集各时期的优秀散文,值得阅读、值得收获。最喜欢的就是精品集合,毕竟只看精品我们都读不过来。


《收获》,从初中就开始阅读的双月刊,喜欢。
能够收藏到“50年精选散文”,很高兴。
书的质量很好,物美价廉。


一直喜欢《收获》,50年精选系列,值得买,必须的~~~


“收获”是从学生时代起就非常喜爱的刊物,50年精选系列基本买齐了,一下子过足了看书的瘾,开心。


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看收获,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不过散文不太看,买这本书算是个小失误吧。


我是看着《收获》度过了一段长长的成长岁月,超喜欢主编祝勇。推荐文学爱好者购买


当年,《收获》最喜欢看的栏目就是里面的《河汉遥寄》,文章感觉都是出于真情,所以才美。


看了多年的收获,终于有这样的集子出来,买来收藏以示纪念,更多的是常常得以回味。非常好的一套书,可惜有两本没货了。


一直以来喜欢《收获》,所以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收获经典,3点几折入


一直很喜欢《收获》,刚好赶上这次特价,于是赶紧点击购买,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收获的东西,值得信任


我收获了他的收获。


散文流彩,印刷装帧很好,读之有益,藏书必备。


看到了文革中的作者的散文,也看到了文革后的,前后对比,以及作家们的生活,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里面整合了几十篇不错的散文。


毕竟是50年的积淀,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一些年代有点久的散文读起来还是有点时代感,而且能棉线地感觉的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或许这就是每个作家难逃的宿命:时代局限性!


十几元能够买到这么多美好的散文,真值了。阅读让人产生满足。


挺喜欢散文,还没看。


真正的文学大家散文集,我很喜欢!!!印刷精美,值得珍藏!!!


包装精美,内容精选,值得收藏。


买了这个系列的一整套书,确实很不错


里面的文章都很不错。发人深省。


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这本书,很好看。没想到现在依然在出版。果然买下一本!


书的质量还好,但有些旧了。怎么都是80年代的文字


看得痛快


好书,很喜欢~


美好的的文字能洗涤心灵。


买了一大堆书。尚在阅读中......书的质量没得说,包装没得说,给力!


虽然作品是好多年前的,但是读起来依然回味悠长!


不少大师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


看名字就知道故事的时代背景,谜一样的时代~


书不错,爸爸很快就看完了……


买给老爸的,他很喜欢,许多地方都没有得卖


包装很不错 看上去很有质感


封面纸质都很好


不要失望才好,刚到手


这一系列的书很喜欢,印刷和内容都不错,在慢慢收集中……


还没看不知内容如何、不过很期待!!包装很好!!很值!~~`


很美的文集


比想象中的小一点薄一点


哈哈,抢购的!!


比较难得的佳作,不同时期,不同观点,尽收其中,比较满意!


内容及纸质都对得起读者出的米。


好的!!!!!!!!!!!!!


很好,很好,图书质量很好,活动时买的。


余味无穷


好看,替别人带的,说是正版。


纸张特别好,值得全套收藏。


希望有空把它们都看完


来不及看,但是肯定是经典耐读的好书


值得一买,不是托!


这一本好看,有思想,内容丰富。


都是些大师们的早期作品。对作品不敢作什么评价。
以前由于个人喜好,不大读这些深度的小说。主要看些武侠言情,娱乐性的东西。也许这是少年的共性。
错过了一个年代,错过那年代的许多好的可学的东西。如今读来、感慨万端。
若多了解些中国文学史,再去读这些小说,更能感受得到时代的烙印。也许有的小说在现今看来有点不合时宜。但在当时、在那个背景下,能写出如此深度的作品,是很不错了。
有一个笑话,但我忘了主人公。说的是一个青年写了篇文章,很想发表。于是找了个有名的作家,想让作家替他指正、也替他推荐。作家看完文章后,很委婉地说:你这样的作品,如果是我写的,当然可以发表了。但因为是你写的,所以暂时还发表不了。决没有“盛名之下其实不符”的讽刺意思。意思是并不是大师们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经典!


虽然只是随手翻了一下,但总体感觉还是非常好的


帮妹妹买的,她很喜欢。装帧很漂亮,内容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大家之作,能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厚重、宁静的书。


书很精美,很喜欢,现在还没读,都是大家作品错不了。


这本书很厚装帧设计很出色,是本令人喜爱的书。


收获的精选系列都还不错~


装帧较典雅。收获的散文过得去。不过能少些所谓名家的三流文章,那就更好了。


第二次买收获散文,很好


封皮用了珠光艺术纸,很高贵的样子,这系列精选值得收藏。


最先看的《收获》是2004年的,那一本书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后来陆续买了几本。


一直很喜欢《收获》,有思想,内容丰富。值得收藏。


选的篇目很符合自己的喜好。喜欢散文爱好者选择的好产品!


书质量不错,但是感觉分的种类太散,应参考《十月》的精选集


这一本基本都是些以前的文章决定再买一些这个系列的看看


精品文集,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值得阅读与收藏。


珍藏经典,共享文化盛宴!


其实是买来凑数的,不过还行


值得收藏,但不是每篇文章都好看,尤其是50,60年代的文章显得有些过时


大略翻了一下,还是很不错,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不愧经过精挑细选。


文化大革命尽收其中,比较满意!


这本书真的不是什么畅销书,但是里面的内容却好到没法说。巴金老先生的,余秋雨的,还有铁凝等人的,但是有一点要提一下,里面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没有兴趣者,读之无味,因此,慎重。


这套书刚在当当上架的时候,是35折。当时不知为什么犹豫了,没出手,便宜没有占到,略有遗憾。呵呵。
从入选的文章来说,也觉得略有遗憾----大部分是很精彩的,但是王朝闻的《夜泊泸州》和钱谷融的《且说说我自己》,读来实在如流水账般乏味,实在看不出入选的理由。


正版书,慢慢研读。


经过时间检验的文章,值得品味与拥有。静静地阅读,每天看一二篇,真是一种享受。


五十年浓缩的比较好,只是内容有点远离现在的生活!


内容没得说,但印刷小有不足:纸太白、字太小,眼睛看着不舒服;封面普遍比书本小;个别地方校对不细致,如所有序言中后半部分都少一个句号。


文学于时代的烙印


虽然收获每年都订,还是买了精选,感觉一般。老爸老妈在读中。


收获,精选的作品


书中内容并不能真正反映《收获》的水准,有时名家的文章未必名至实归。


《收获》的东西,算是比较好的选本


很想有收获


读了这本书,像是从50年代慢慢走到90年代,倒是每个时代的散文取向有了一些认识,但是感觉并不深刻,只当作感受各个时代散文不同的风向标吧


内容一般,但价格较低,翻翻看。


装帧精美,价格便宜。收录了很多过去没见到的文章,有文学价值和一定的研究价值。感觉内容上品味西方文艺的东西不少。关于传统文化的不多。一家之言。


买它是因为便宜……


无意中看到这本书 就买下了 看后感觉挺值的


纸张是真不错!内容是真不好说


如题,感觉以后还是平民化点好,不要追求什么名人了,看着累,还不讨好。


质量算不错,不过不喜欢这风格的


帮同事买的,同事请很好!


给我幼小无知的心灵一点文学熏陶


好好好 还没看。。。


很好的手机,非常喜欢!!


质量很好的书,内容也很经典,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