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

盛琼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盛琼  

页数:

254  

字数:

23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言:孩子,你今天快乐吗?2010年9月,我刚刚升上高三年级的女儿兰兰,像往常一样,在中午午休之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实际上,那天是个平常的日子。接到她的电话,我也一如往常,问:宝贝,有什么事吗?没有啊,随便打的。你今天过得快乐吗?还不错吧,没什么特别的。那好呀,你只要每天这么快快乐乐的就行了。高三了哦,别人的父母都在问学习,你怎么还不问我学习情况啊?知道吗?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太监要是不急的话,那皇帝反而要急了。哈哈,哈哈,你在干什么呢?没干什么呀,随便翻翻书。对了,小母啊,今天我在学校的院子里,看到一只小小猫了,好像才出生几天的,小得像只小皮球,好可爱好可爱哦,它抱着它妈妈的尾巴在玩——是吗?那么可爱呀!下次我去你们学校,你带我去看看。这是一次平常的对话。我的女儿从初一开始住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但是,我们每天都会通一、两次电话,电话时长从几分钟到半个多小时不等。有时是中午午休前,有时是晚上睡觉前,有时是下午去操场跑步前。我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学校里无论发生了什么,她都喜欢告诉父母,比如今天上了什么课,心情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作文该怎么写,打球扭伤了腿,宿舍卫生扣了分,学了一首新歌,宿舍里的零食被老鼠偷吃了,弄丢了东西,学校要组织某项活动是否报名等等,事无巨细、好坏,她都说给父母听。父母在电话里,无论听到什么,从不责备她、批评她,除了热情地鼓励她,就是帮她分析情况、出出主意。而父母在这一天中听到了什么新闻、看到了什么文章、有了什么感想,也都会告诉她,听听她的意见,与她一起讨论和分享。我总是叫她“宝贝啊,香香啊,小娃啊”,在别人听来很是肉麻的称呼,而我却叫得自然而然,甚至还嫌不够甜蜜,无法表达心中的爱意似的。而她呢,总是叫我“小母”(念平声)——这是她自创的一个词,以表示她对我无比的亲密和喜爱。是的,自我女儿兰兰出生以来,全家人就把她的快乐和幸福摆在了第一位,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她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她的每一天都能过得快乐充实。“孩子,你今天过得快乐吗?——快乐就好!”这是我们做父母的人,对孩子每天重复最多的一句话。由于成长在一个轻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里,我女儿的性格非常阳光、乐观。在家里,只要碟片一放,音乐一响,她就跟着音乐载歌载舞起来,转圈、踢腿、抖肩、扭胯,像是歌舞片里那些无忧无虑、走到哪儿跳到哪儿的吉普赛女郎,让家人都能感染到她那种积极向上又活力四射的快乐心态。在学校、在外面,她也是一个笑容满面、人缘特好的“快乐女生”,什么活动她都愿意有滋有味地“掺和”一下。不管是老一辈的人,还是同龄人,或者是比她小很多的孩子,她都能与别人很快地打成一片,玩得火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她总爱说一句:“没所谓啦”,转眼就多云转晴;每天黄昏,她一边听着手机里的流行歌曲,一边像只矫捷的小鹿一样练习长跑,健美的身姿引来颇高的回头率……当然,阳光的性格之下,不乏一些荣誉的光环。中学六年,我女儿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广东省最好的中学之一——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校长和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综合素质优秀、品学兼优、性格阳光、全面发展、潜力巨大。她曾在全国性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过一等奖,还曾获过广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她写的文章曾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晶报》和《天涯》等多家知名报刊发表。她曾被德国的歌德学院选中,作为广东省的中学生代表之一,赴德国参加全球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她还经过选拔,参加了2011年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活动期间,她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并以精彩的魔术表演惊艳全场。她表演的舞蹈、唱歌等文艺节目曾多次登过学校艺术节、英语节的舞台并获奖。她热心公益,支教、捐款、义卖,样样起劲,曾担任过班级的义工队队长,并代表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虽然我女儿自己对这些荣誉看得很轻,而且她口口声声说别的孩子比她优秀多了,虽然在我们做家长的眼里,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但是,女儿的成长,已经让我们感觉到足够的欣慰和满足了。特别是她身上那种积极乐观、随遇而安、大气淡泊、善良宽容的好品格,常常令我们大人都感觉自愧弗如,暗暗要拿她当效仿的榜样。另外,她和父母的关系,更是让我们倍感温暖。说实话,90后的孩子,60后的家长,像我们这样亲密无间、亦亲亦友的关系确实少见。大多数像我女儿这么大的孩子,都有一点叛逆的心理了,跟父母也有一种明显的代沟了,就算一切正常,与父母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了。而我和女儿兰兰呢,我们的感情和关系,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有一次,吃完晚饭,我们照旧到外面散步。我们勾肩搭背,不时还互相捏捏拍拍,一路说说笑笑的。我说:“宝贝啊,我怎么觉得,我俩的关系像闺蜜啊?”“切——委琐!”女儿听到“闺蜜”一词,大不认同。她现在的口头禅就是“委琐”,只要是不对她口味的一切,她都评价一句“委琐”,或者是“超委琐”。而在此之前,她的口头禅是“纠结”,再之前,是“郁闷”——总之,没一个好词。“那你说,我们是什么关系?”“不就是一个老美女与一个小美女的关系吗?”女儿出言不凡。“哈哈哈哈,你倒是大言不惭啊!”“自信!懂不懂?你不是常说,自信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吗?”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女儿因为她爸爸出差外地,欢天喜地地从自己的小房间搬出被子,睡到我们的大床上。我们又躺在床上玩闹了一番。然后,她就抱着我的胳膊,安心而满足地睡着了。望着她依然有些稚气的脸蛋,望着她比我还要高大的身躯,我百感交集。是的,对于一个母亲,一个18岁的女儿,一个善良、阳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一个与父母的感情那么融洽亲密的孩子,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比得上这种幸福了。是的,无与伦比。也是在一个无意的时刻,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现在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他们不仅与父母无法交流,彼此冷漠,互相伤害,更有甚者,将父母视为仇人。这些孩子在网上成立了一个小组,名为“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多为80后、90后的孩子,已经有几万人之众。他们在网上诉说自己受到的家庭伤害,响应者热烈。这些帖子大多控诉父母将孩子看作“物”,而不是“人”,不能给予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动不动就训斥、打骂,或借口“孝顺”“听话”等理由,控制孩子,向孩子提出无尽的要求和压力,侵犯孩子的隐私,剥夺他们的自由,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阴影,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痛苦最不愿意示人的角落。其中名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我现在终于觉得我爸妈真的不是人了”“教你如何与父母对峙”等帖子,成了呼应最多的热门帖子。我想,做父母的人,如果看到这样的帖子,大多会感到震惊和委屈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凭良心说,大多数父母教育的出发点,还是爱孩子,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的,可是,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爱,却在孩子的心里,结出了毒果,造成了沟壑。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呢?是的,这么多年来,伴随着女儿的成长,我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心得。这些心得不是书本上死板落伍的教育理论,也不是空泛无用的专家指点。这些心得都是我们一家在培养女儿的漫长岁月中,一点一滴领悟到的切身体会,是我们经过不断磨合和实践验证的宝贵经验。我知道,在我所担负的众多角色中,没有一种比“母亲”这个角色,我完成得更出色、更成功了。我用全部的情感、智慧、心力,终于向时间交付了一张没有遗憾的答卷。这些年来,我身边很多的熟人、亲戚、朋友,总是不断地向我打听教育的“秘诀”。他们经常提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的学习负担那么重,我也不想让孩子读什么培优班、补习班,但看到别人都在读,心里又发慌,你女儿什么课外班都没读,你是怎么考虑的?我们对孩子放手吧,就怕耽误了孩子,对孩子管得紧一点吧,又怕孩子压力太大,这个分寸如何把握?孩子在家里不愿意跟父母说话,你很难了解孩子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我也想和孩子多沟通,可孩子什么话都不告诉你,怎么办呀?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虎妈”与“狼爸”的?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你是怎样衡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现在,是与天下的父母、或者即将做父母的人,坦呈我的答卷、分享我的经验的时候了。毫不讳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不少的风雨、挫折。庆幸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一起走过来了。我们愿意将这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孩子,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殷殷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内容概要

  在众多的谈论家庭教育的书籍里面,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
  独特一:这是一本“状元育女心经”。书的作者是位“高考状元”,她以真诚的勇气反思自身成长,揭秘“状元”背后的得失成败。
  独特二:这里没有陈词滥调,人云亦云,而是点点滴滴真真切切的心得体会。在这本坦诚、率真的书里,作者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育女心得,回答了现代家长一系列最关心最头痛的问题。
  独特三:作者结合自己的育女经验和教训,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提纲携领地给家长们总结了简洁、鲜明、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教育启示录”。
  独特四:作者是位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专业作家,曾经在电视台当过记者、编辑、制片人,集“高考状元”“鲁奖作家”“超级好妈妈”种种角色为一身,她的故事本身也非同一般。
  独特五:书中穿插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信件、日记,未加任何改动,保持了原汁原味,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最真实最朴素的一面。
  独特六:这本书的文笔优美,感情浓烈,思考深刻。书中充满了经典语录和思想火花,每一篇都可当作滋养心灵的教育美文来欣赏。
  ……只要读,一定有收获。只要做,孩子和家长一定都能得到快乐!

作者简介

  盛琼简介,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在电视台工作多年,历任记者、责任编辑、栏目制片人、频道副总监等职,担任大型电视专题片、文艺晚会、特别节目的总撰稿及编导。
  现为广东省作协专业作家。已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小说、随笔两百多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生命中的几个关键词》《我的东方》等多部。并以短篇小说《老弟的盛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她育有一个出色的女儿兰兰。兰兰是个品学兼优、素质全面、能文能武、善良宽厚、乐观阳光的好学生。曾获过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广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她写的文章曾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晶报》和《天涯》等多家知名报刊发表。她曾被歌德学院选中,赴德国参加全球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还曾参加2011年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她表演的文艺节目曾多次登过学校艺术节、英语节的舞台并获奖。她热心公益,曾担任义工队队长,积极参加支教、捐款、义卖等活动……

书籍目录

我的新锐教育理念
序言: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第一章 “状元”并不意味着快乐
第二章 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让他(她)幸福
第三章 好妈妈就是最重要的事业
第四章 向“虎妈”和“狼爸”坚决说NO
第五章 教育的法则就是追求幸福
第六章 平凡的孩子也能创造不平凡的快乐
第七章 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
第八章 人生无处不是课堂
第九章 与应试教育“周旋”
第十章 养育孩子也收获了快乐
第十一章 不要孝,而要爱
第十二章 平等沟通是最有效的法宝
第十三章 让全家人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第十四章 从小就过“物质关”
第十五章 带领孩子从挫折中走出来
第十六章 顺利度过叛逆期
第十七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
第十八章 要勇敢竞争也要热心合作
第十九章 小心保护女孩的花蕾
第二十章 哪些品质对孩子最重要
第二十一章 直面父母不完美的真相
第二十二章 肌肤之亲
第二十三章 让阅读为智慧插上翅膀
第二十四章 让孩子把关爱送出去
第二十五章 我行我素没那么可怕
第二十六章 培养孩子全球化的大视野
尾声:笑对高考 笑到最后
全书总结:写给天下的父母

章节摘录

第六章平凡的孩子也能创造不平凡的快乐问题思考:如何修正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平凡的孩子如何得到快乐?为什么要提倡“母不嫌子丑”?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孩子来说,“虎妈”的教育方式为什么那么可怕?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快乐、漂亮、好运、懂事、天才、超凡,长大后能取得耀眼的成就。这本无可厚非。但希望是希望,现实是现实。一个心理健全的家长应该明白,这些对孩子的希望,正如我们自己做的美梦一样,可以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实现,但绝不可以按图索骥,求全责备。从我女儿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也得到过一些教训。坦白地说,作为家长,谁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期望?在我们家里,我的心态要平和一些,觉得女儿生下来,健康、快乐就已经足够幸运了。而我的先生一开始很有点“望女成凤”的热望。他总觉得,无论从智力还是从身体来说,我们的遗传基因都是非常不错的,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应该汇集父母之大成,凝聚父母之精华,做个全方位的小天才。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女儿兰兰拜过一位老师,学过一段时间的小提琴。那时候,她爸爸对她就抱有过分的期望。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应该绝顶聪明,学什么都会学得很快,很好。恰恰相反,我女儿在音乐上并无突出的天赋和敏感,也没有多大的热情。开始几次,她还有点好奇,正儿八经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每天放学回家或者早晨起床后,都会拉上半个多小时的琴。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她觉得练小提琴很枯燥,音准也不好掌握,热度顿减,就开始偷懒耍赖了。而她爸爸总是在不切合实际的热望中,逼着她拉小提琴。一首枯燥的练习曲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让她重新拉过。这样吹毛求疵,反反复复的,搞得我女儿越发有一种排斥心理了。终于有一天,我女儿彻底对小提琴失去了兴趣,她一点都不想练习了。我先生在失望之下,想通过规定时间的手段,硬性逼迫她练琴。(嘿嘿,他还想当“虎爸”呢!)但是,我女儿的性格也是非常倔强的,她坚决不从。(从这一点也进一步验证了,“虎妈”只是幸运而已。她的孩子很听话,很容易向家长妥协,性格又很坚强,能接受批评,天赋也非常不错。如果碰到一个倔强、不妥协或者性格敏感、脆弱的孩子,或是天赋一般,那么,像“虎妈”那样的“高压”方式,只能逼出个大悲剧。孩子不仅不能取得成就,反而会白白牺牲掉童年的快乐,形成压抑、自卑、胆怯或是叛逆、霸道、暴戾的负面性格,进而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幸。而且,“高压”方式也很容易引起激烈的家庭矛盾,让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极端的灾难性事件。所以“虎妈”的方式,只是教育的特例,成功的概率跟摸彩差不多,根本不能提倡和推广,否则,将会给无数的孩子带来心灵创伤,造成无数的家庭悲剧。)好在,我们家的其他大人——我和我父母,都坚决站在孩子的一边,说,孩子不想练习就不练习了嘛,这本来就是玩玩的事情,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果把孩子对音乐的喜爱之心,也破坏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吗?在我们的一致意见下,女儿就停止了小提琴的学习。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对先生又吹了大量的“枕头风”,我说:“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就很好了,你不能要求她是‘神童’,样样事情都出类拔萃,你知道吗,大多数的‘神童’也只是在一个方面有特长,其他方面都是‘白痴’的,我还是希望女儿能做一个普通的孩子,全面发展。再说,我们俩都没有多少音乐天赋,难道你能指望女儿像莫扎特那样吗?音乐只是爱好、修养的一种,见识见识也就行了。”先生在我的开导下,终于放弃了对女儿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开始以一种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女儿了。(哈哈,“虎爸”没当成,改做“羊爸”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女儿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在练习钢琴,这一次,她又动心了。她自己提出要求,让父母给她买钢琴,她要拜师练习钢琴。关于学钢琴一事,女儿小学时曾经写过一篇作文,记录过自己的心路历程。文章的题目是:《我的钢琴生涯》。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对爸爸说:“给我买架钢琴吧。”爸爸面带微笑地问:“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啦?”“不行吗?我也想穿着白纱裙在舞台上表演。”我说。几天之后,爸爸果然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我的钢琴生涯也就开始了。给我找的第一个老师姓韩。四十多岁,北方人,脸上化着很浓的妆,说话的时候,声音极为严厉,脸上又没有表情。我对她产生了一点讨厌的情绪。可是爸爸对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坚持下去。没办法,只好勉强学下去。韩老师不是专门教钢琴的,她只教我弹曲子,指法、乐理一律不管。我么,也学得懵懵懂懂的。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让我表演个小节目,我就应付一下,尽量弹简单的曲子。虽然嘴上说喜欢弹钢琴,但心里早已经没有钢琴了。后来,我的钢琴弹得越来越差,最后连谱子都看错了。有一天,爸爸又带来了一位新老师。原来,爸妈看我弹得不好,就又找了一位老师帮我改正过来。新老师姓孔,个子不高,但一张可爱的充满孩子气的脸,让我一看就喜欢。我先弹了一支曲子,没想到指法全错,曲调听起来也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孔老师耐心地指导我,只要我有米粒大的进步,她也要表扬和鼓励我几分钟。她脸上的笑容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使我想尽快揭开蒙在钢琴上的面纱。渐渐地,我学会了用琴声抒发自己的感情。生气的时候,我就用力猛弹,还弹得飞快,弹完一曲,我的气也消了不少;有时,我心情悲伤,弹出来的曲子,自然就低沉、缓慢了,听起来让人有些伤感。不过,这些时候都是很少的,大部分时候,我弹得都不错。然而,不知是不是因为走了这么一大段弯路,反正我的钢琴水平提高得很慢。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我对钢琴没什么兴趣了,我真的不想学了。”说实话,我说的时候,心里既忐忑,又惭愧。爸爸妈妈知道我的想法后,并没有责备我。他们认真地商量后,对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强迫你学。等你什么时候有兴趣的时候,你再学吧。”我松了一口气,为有这样开通的父母而高兴。我的钢琴生涯曲曲折折。虽然我至今都没能穿着白纱裙在舞台上表演,但让我高兴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从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我想,不管是酸、甜、苦、辣,我都会把它记在我自己的“史记”上。这就是我女儿幼年时期的学琴历史。坦率地说,无论学小提琴还是钢琴,她都没有坚持下来,而是半途而废了。但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却很积极。首先,我女儿从小接触了音乐,了解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增加了一定的音乐修养。由于我们遵从她自己的兴趣,一点都没有强迫她,所以她对音乐始终抱有欢心接受、愉悦欣赏的亲近感,没有抵触排斥的心理。(长大后,她一直保持了对音乐、特别是对外国流行音乐的喜爱,在MP3上录了很多她喜欢的歌碟,自己学唱了很多外国歌曲,还在学校的英语节上表演过。她也特别喜欢那些经典音乐,像肖邦、巴赫、莫扎特等人的音乐,她听了一遍又一遍,总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感觉非常享受。她还十分喜爱观看各种现场音乐会,什么交响乐、民族乐、流行乐,她都欣赏了不少,她的音乐素养让专业音乐教授都称赞不已。)其次,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接触了一下乐器,虽只掌握了一点皮毛,但毕竟对乐器不会陌生,今后在那些会演奏乐器的同学面前,也不会有盲目崇拜和自卑心理。另外,全家人包括女儿自己,通过这些事情都认同了,女儿在音乐方面没有多少天赋,这就避免了一些天花乱坠的想法,将来也就没有任何后悔或抱怨的心态。通过女儿学琴之事的磨合,我们达成了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的“共识”: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做家长的都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她的求知心、好奇心,但学多少、学多久、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些完全由孩子的兴趣决定,家长决不强迫她,但也跟她讲清楚:你自己做出了选择,将来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按照概率来说,优秀、卓越这些美好的词汇,肯定在人群中的实现比例是非常有限的。绝大部分孩子,将来长大后,都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外貌、智慧、运气、才能、成就,诸多方面都会以平常的面目出现。难道做一个平凡人,就没有幸福可言?就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没有自信的资本了吗?不少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狭隘。他们可能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他们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期待,总是用功利性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多大多大的成就,如果达不到他们心中的理想,对孩子就有一股失望或怨气,总是抱怨、指责孩子,好像做一个平凡人,是很“失败”的事情。其实,他们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想通过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想通过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做法,是对孩子天性的掠夺,是对孩子人生的绑架。还有的家长,喜欢用一种“投资”的心态对待孩子。比如说,我给你买了钢琴,请了家教,花了多少多少钱,费了多少多少工夫,如果你学学就停了,那不是前功尽弃、浪费“投资”了吗?他不知道,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日积月累、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而幸福,是需要用一生的“硬件”“软件”去铺垫的,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只会损坏我们的幸福感。我非常反感这样的家长。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父亲训诫不好好做功课,整日吊儿郎当的儿子。他对儿子吼道:“你知道林肯在你这么大时,在做什么吗?”儿子回答说:“不知道。”父亲说:“人家整天在家里用功学习,而你呢?”于是儿子反问道:“我怎么啦?我知道林肯,他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总统了。而你呢?”这样的家长一般喜欢拿一些优秀人才,跟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的以古人、名人为例,有的以身边邻居、同事、熟人的小孩为例。他们的本意是想激励孩子的荣誉心,让孩子以这些优秀人才为榜样,奋起直追,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比较和激励,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和尊严。将心比心,如果孩子也拿世界上那些优秀的成功人士,跟自己的父母作比较,要求自己的父母也“奋起直追”,那么这个做父母的,会是什么心理呢?难道不会受伤吗?人说,子不嫌母丑,而我以为,对于做家长的人来说,我们更应该提倡的是:母不嫌子丑。是的,我们要不断地告诉孩子:虽然你是个普通的孩子,虽然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父母的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最独特的,最不可替代的!无论你犯了怎样的过错,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挫折,父母永远全身心地爱你,无条件地支持你!父母的爱,不是因为你好,你优秀,也不是因为你爱父母,而是因为你是父母的孩子,你就是你!在这一点上,我和我先生都做得非常好。有时女儿回家说,她们班上谁谁谁怎么怎么厉害了,成绩如何如何好了,自己没有他们聪明了。我们总对她说,你不要跟他们比,你只要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行了。我们还告诉她,那些同学虽然成绩优秀,但其他方面不一定都很出色,在父母的眼里,你就是素质最全面的孩子,没有人综合素质能比得过你!这样的话,我们说得多了,女儿渐渐对自己就树立了信心。因为我们从不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又总是鼓励她,所以,我的女儿从小到大,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嫉妒心理。在家里,她总喜欢说别的同学如何如何好。当我们称赞她时,她又说我们是“敝帚自珍”“鼠目寸光”,说别的孩子比她优秀多了。这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自信——敢于承认自己不足的自信。因为,她的自信不需要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她的自信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来自她对自己的绝对认同,来自她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她知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她都拥有两个最坚定最恒久的“粉丝”——她的爸爸和妈妈。是的,不要拿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与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像树,有人像花,有人像草,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风景和美丽。但不管是树,是花,还是草,我们都要让自己的生命舒展、清朗、蓬勃、健壮,让生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彩!要告诉孩子,我们都是平凡人,有平凡人的苦恼和局限,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平凡人。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生活中学会快乐地接受平凡,享受平凡。别人有成就,我们可以祝福他,学习他,借鉴他,但我们不必要去羡慕他,眼红他,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人的内心和生活。难道成功就代表了幸福?难道光环就代表了优秀?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恰恰是苦不堪言的,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巨大的。他们就像水里的鱼,虽然在哭泣,你却无法看见他们的眼泪。真正的成功是什么呢?我以为,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不为浮云遮望眼,海阔天空任翱翔。当然,这种境界并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平凡不等于平庸。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他的生活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他的生命就像霜打的叶子,无精打采,毫无光华。所以,我从不排斥努力,从不排斥梦想,从不排斥追求,从不排斥超越平凡的进取。朝着自己的目标,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学习、奋进、完善,不断地修炼、积累、提升,这是让生命焕发光彩的必由之路。我经常对女儿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样样如意,但可以事事尽力。不可能总是优秀,但可以总是努力。教育启示录:1、大多数孩子都不是天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不要拔苗助长。告诉孩子: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平凡的一面,要学会在平凡中保持自信,乐观向上,努力进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平凡人。2、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都由孩子自主选择。在这一点上,决不做“虎妈”“狼爸”,不强迫,不压制。3、母不嫌子丑。不拿任何人,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一个人,只跟自己的过去相比。4、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生活中学会快乐地接受平凡,享受平凡。5、平凡不等于平庸,所以一个人要大胆追求梦想,不断努力进取,让生命发出光彩。第七章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问题思考:为什么将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所有的毛病都归结于父母?如何理解“孩子没有错,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坏孩子”的“坏”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纠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教育自己?为什么说“身教大于言教”?记得我女儿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她爸爸带她去听一场高雅的交响音乐会。女儿当然欣赏不了那种“重量级”的音乐,她按照爸爸的要求,在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百无聊赖地坐了半个钟头,实在忍不住了,就在椅子上蹦来蹦去地玩起来,弄出了声响,也引来了周围人责怪的白眼。她爸爸小声批评了她多次,但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的,没一会儿,她又在椅子上坐不住了。她爸爸只得提前离场,将她带回家中。一路上,他都很生气,批评女儿太不听话,不守纪律,影响了别人欣赏音乐。女儿委屈地哭了。这件事发生后,我没有批评女儿,反而责怪她爸爸,不该带她去听这种小孩子不喜欢的音乐会。她爸爸说,当初也是她吵着要去听的。我说,孩子那么小,她哪里懂得什么交响音乐会?当初,她不过是抱着好奇和凑热闹的心态,想去玩玩的。真到了那种场合,要她规规矩矩、毫无声响地坐几个钟头,她怎么坐得住呢?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事情,大人应该事先有预见、把握好的。出了问题,肯定是大人的问题。这么一说,我先生意识到了,这次半途而废、不欢而散的音乐会,错误的根源还是在于大人。在于大人不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于大人事先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事后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遗憾的结果。这以后,又发生了一些家庭琐事,我们越来越感到:每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其实错误的,都是家长。是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希望,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反感,造成了孩子的叛逆,是家长事先没有预见力,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是家长不能乐观、理智地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在孩子小时候,孩子所犯的一切的错,都是父母的错。自此,我先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他在不同的场合,总以自己为例,到处跟人宣讲。只要看到有打孩子、骂孩子的家长,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他都要走上去,将大人教育一番,说明“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大人”的道理。开始,大多数家长都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可是把事情摊开来一分析,这些正在责备孩子的家长,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犯的错,都是家长事先没有考虑周全、交代明白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爱玩、充满好奇的,对于他的破坏力,家长要有防范的预见和保障的措施。你见过抱在母亲臂挽中天真无邪的婴儿吗?你见过躺在婴儿车里像小弥勒一样的幼童吗?你见过他们一尘不染的眼睛吗?你见过他们纯真可爱的笑容吗?是的,如果,你用心地看过,欣赏过,你就会明白,每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孩子,他们就是上帝的使者,是人间的小佛。他们有真正的平等、无心、纯洁和质朴。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眼睛会蒙上越来越重的迷惑阴影?他们的脸上会带着越来越多的复杂表情?是污染,是伤害,是改造,是忽视。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执着他的手,教他绘画的最初的老师。那图画上一笔一划的印痕,实际上都是父母给他留下的。在孩子未成年时,一切的错都可以归结于父母。很多心理学著作都把人的悲剧根源追寻到他的原生家庭上。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和看法,抑或心灵里最隐秘的伤痛,行为中最难解读的密码,都被心理学家归结到一个人的出身和幼年,他与父母的最初关系上。广义上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所有悲剧和创痛的根源。而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家庭的依赖和负载,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和改造,恐怕又来得格外严重。很多儿女年少时,对父母的某些言行深恶痛绝,可是等他们成年后,他们很无奈地发现,自己居然成了父母的又一次轮回,种种令他们曾经深恶痛绝的言行,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父母是孩子人生之路上最重要的老师,所有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恶习,让孩子逐渐沾染;父母的伤害,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父母的忽视,让孩子倍觉孤独;父母的自私计较,让孩子心胸狭窄;父母的懦弱无能,让孩子深感自卑屈辱;父母的粗暴蛮横,让孩子学会了欺骗隐藏。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缺点,实际上都是父母给他带来的。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都有一对问题父母。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有极端的个性、顽劣的恶习,甚至对错误屡教不改,无动于衷。通常,他们被看作“坏孩子”。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坏孩子”的“坏”,实际上,都是他们的父母在教育时长期犯下的错误,逐步结下的恶果。“坏孩子”身上的“坏”,就是他们家庭教育的“坏”的集大成。一个在家庭里感觉不到温暖、尊重、信任、关爱的孩子,一个总是被父母忽视、责怪、压制或打击的孩子,一个在伤害中或者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怎么能成为一个个性阳光、积极向上、友善合作的好孩子呢?长期以来,我发现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不少都是生活中不太如意的人。也许他们自己就成长在一个没有爱或不懂得爱的家庭里,受到了家庭的伤害,有创伤记忆或扭曲性格。等他们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他们会将内心的创伤,以种种方式,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或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高;或以牺牲姿态,上演苦情戏,让孩子对爱产生无尽的亏欠感和压力;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给他选择的自由;更有将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其进行不尊重、不平等的人格剥夺。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小时候受到了父母的伤害,有太多的伤痕和匮乏,所以他们一心要在孩子身上找到补偿,于是,他们对孩子无限地迁就、溺爱,一味的满足、纵容。这实际上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在满足自己。上述这些家长往往都会以“爱孩子”的面目出现,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的,所以,一切的伤害和侵犯,都显得理直气壮,一切的自私和虚伪,都掩盖得冠冕堂皇。我承认,在所有的家庭矛盾中,父母和孩子都是受害者,他们的内心都有深深的伤痛。所有的伤人者,其实都是可怜的爱的缺失者。恩与怨、哀与怒,从来都是纠缠不清的。但是,问题既然出现了,我们做家长的,就应该拿出勇气,自我解剖,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用无私、真诚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先心平气和地接受遗憾的现实,然后再慢慢纠正孩子的恶习,将孩子朝理想的方向逐步引导。“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将一个“坏孩子”改变过来,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长期不懈的努力的。不要期望奇迹发生,但也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改变不了的人或事。孩子的模仿力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所以,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性格阳光的父母,子女一般也会开朗;有事业成功的父母,儿女更可能会有信心、有梦想。相反,如果父母脾气粗暴,经常打骂孩子,那孩子就可能学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彼此的行为,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言行能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和自豪感;但如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要想孩子成为某种人,做家长的自己先要做出表率。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先要做到;你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成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有调查表明,家长如果经常约些朋友在家里打牌、闲聊,或者外出应酬等等,在这类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般是很难搞好学习的。孩子们一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有文化、有教养、乐观上进、作风民主、关系和谐。很难想象,一个从不读书、业余时间都是在麻将桌上“鏖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能喜欢读书;一个满嘴脏话、举止粗暴、斤斤计较、惟利是图的家庭,他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礼貌、懂谦让的人。相反,如果父母都能在生活中不断地反省自身,改进自己的缺点,热爱学习,充满爱心,知书达理,诚实守信,那么,他们的孩子,想变坏都很难。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将一切亲子矛盾都归于“代沟”问题,总觉得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听管教了,没办法交流了,而从不愿意反省自身。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学习与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水平已经不如孩子了,在孩子心目中已不再占有权威的地位了,可他们仍然要行使家长的权威,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心理:要么明着对抗,你说什么他就反驳你什么,沟通不起来。要么你说什么他都听着,表面上不说,实际上我行我素,父母什么也插不上手。因此,要想跨越“代沟”,做父母的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更新知识储备,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让身教大于言教。有一次,我女儿在坐公共汽车时,碰到了一幕场景。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当时车厢里人很多,他们母子俩大概上车早,每人都占了一个座位。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上车了,就站在他们身边,手高举着,很艰难地抓着汽车上的扶手。旁边的人都盯着这对母子。那个年轻的母亲,就让男孩起身,坐到自己的身边来,给老奶奶让个座。那个男孩不愿意,她就耐心地启发孩子:“你看看,老奶奶的年纪大了,站着多累啊,你要做个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给奶奶让座啊——”她一路做男孩的思想工作,直到我女儿下车了,也没给那个老奶奶让出一个座位来。我女儿很气愤,一下车,就给我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她说:“那个妈妈真自私,嘴上说得那么好听,要孩子懂礼貌,有爱心什么的,说了那么半天,实际上很简单嘛,她自己站起来,给那个老奶奶让个座,事情不就解决了?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啊!”我非常认同她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像这个年轻的妈妈一样,将一套一套的道理,拿出来要求孩子,可是自己却置身事外,依然故我。这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身教大于言教,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孩子自小就跟着家长,沾染上了虚伪、自私这些人性的弱点,要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谈何容易呢?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什么东西决定性格呢?是习惯。而习惯又是由每时每刻的言行造成的。所以,要想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时每刻的言行中,给孩子做出榜样来。我非常认同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的一句话:“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不断地抱怨着现在的社会风气日下,人人都自私自利,冷漠无情,急功近利。他忘记了,自己正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对社会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经典。我也希望所有正在抱怨子女的家长,都记住这句话,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想一想:孩子的错,是不是正是我的错?孩子的缺点,是不是正是我的缺点?孩子的恶习,是不是正是从我身上沾染的?因为,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真的是:你有光明,孩子就不会黑暗。教育启示录:1、孩子的错误不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就是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孩子的错,实际上都是父母的错。2、身教大于言教。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3、家庭教育,不光是教育孩子,更是教育父母,应该提倡:从家长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

后记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高三年级进入到一种倒计时状态。紧张气氛在师生中蔓延。 我女儿的生活节奏却依然如故。下午五点钟去操场锻炼四十分钟,晚上十点多钟学校宿舍熄灯就准时入睡,星期六下午若不下雨就去打场网球,星期六晚上与父母散步、看闲书,给自己放假,星期天上午允许自己睡个懒觉——一切看上去既有条不紊,又随意放松。 我们提醒她的,也依然是老生常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讲究效率,心情保持愉快。 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一模、二模都考过了,女儿发挥都很正常,成绩仍排在“第一梯队”。马上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了,老师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给孩子写一封信,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给孩子加把劲。 那天,我提起久违的笔,给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兰兰宝贝: 喔,快毕业了,这么快,我的兰宝贝就要结束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开始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了。而你18岁的生日也越来越近了。 不,我不伤感。我知道,我的兰宝贝在一天天进步、成长、坚强、博大。在我的心里,无论你长多大、走多远,你永远也不曾离开。而且,你所有的表现,都像我希望的那么美、那么好,无论品格、学业、心胸、才能,你让我骄傲,也让我心安,就连你身上小小的弱点和不足,也恰如我希望的那样——我希望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完美的你。你的善与美,让世界在我的眼里,都成了黯淡的背景,因为你是一朵新鲜的不凋的花,给周围带来光明和芬芳。 是的,毋庸置疑,社会依然浑浊,世界依然冷酷,但是,宝贝,没有关系,你用自己的善与关、理性与智慧,做足了准备。在精神上,我从来都没有把你当成孩子,你也从来都不是孩子,你有大师一般的开阔与悲悯的情怀,这是你最大的长处,也是我最看重的地方。当然,你还有属于自己的年轻的活力、创意,还有坚韧不拔的行动力。所以,未来不管遇到什么,我相信,你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奇迹,那么一定就是属于我与你的奇迹,一对普通母女的感情奇迹——我们不是母女,不是姐妹,不是知音,不是情人,我们又是母女、姐妹、知音和情人。不。这些平常的词汇根本容纳不下我对你的感情。没有语言能形容我对你的爱。因为她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我的爱,无条件无理由无限制地萦绕着你,在你需要或不需要的所有时刻,在你想起或遗忘的所有地方。是的,宝贝,你从不孤单,也永远不会孤单。 老师希望家长在即将来临的高考前夕,能给你们这些正在冲刺的孩子,加加油,鼓鼓劲,但我并不想在这里谈论你的学业和成绩。对于我来说,你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了。所以,我只希望,在这中学的最后阶段,你每一天都能过得快乐、充实就行了。至于成绩,我觉得,该是你做的,你都做了,那么,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上帝不管给我们什么答案,我们都可以欣喜地接受。还是想说一直跟你说的那句话:人生是长跑,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18岁的宝贝,你真的该为自己鼓掌喝彩。回顾你的成长之路,那么多的困难你都克服了,那么多的考验你都经历了,哈哈,还能有什么呢?人生的大幕才刚刚拉开,精彩的演出正要开始——而你呢,你已做好了一切准备。让我们对自己说一声:好样的,笑一笑,继续努力! 而我呢,那个被爱与祝福塞满的妈咪,只想亲亲你的脸蛋,然后对你说:该你上场了,别害怕,妈妈会一直在你的身后支持你—— 当然。支持你(无条件加随时随地)的还有很多人:爸爸、外公、外婆、大姨……还有上帝、菩萨、所有的神与好运——嘿嘿。你是一个幸运儿,RP爆好呢! 亲亲,宝贝。 菪你的小母 说实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度过女儿高三最后这段紧张的日子的。不过,家里再怎么放松,作为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压力依然是无处不在的。一场接一场的测验、考试,--~2Z一本的试题、练习,同学问的竞争,考试后的排位,老师们的加压,这一切让向来从容不迫的女儿,也感到了一点焦虑。由于她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排在年级和全市的前列,老师对她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在高考中再创佳绩。 随着高考的临近,女儿开始担心起来,她怕自己考得不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当她把自己的担心告诉我时,我对她说:“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你尽心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什么样的结果,你都廊该坦然地接受。” 高考成绩出来,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点意外——一贯成绩优秀的女儿,发挥有些失常,考了一个不甚理想的分数,虽然成绩还是超过了重点线不少,但对于女儿的真实水准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了。这就是高考的残酷所在:一次性的,偶然的,不能更改的。身边的人都为她感到委屈、难过。老师动员她去查查分数。家人也心怀惋惜,为她暗自落泪。 没想到,遭受这一挫折的女儿,表现得又令所有人感到意外。她不仅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抱怨一句话,反而不停地安慰我们,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肯定有人发挥出色,有人发挥不好,这很正常,只是自己没有表现好,让大家失望了。她还不断地告诉我们:这次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毕竟超过了一本线不少,还是有一所不错的大学可以读的,总比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强吧?再说,你们不是常说人生是长跑吗?我的路才刚刚开始呢,我要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高考一结束,她就报名参加了一个名为“青草”的公益团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广州的生活。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很担心她的心态,她却像没事人一样,天天顶着大太阳,跑很远的路,跟“青草社”的队员们一起,备课、上网、准备资料、准备礼物、试讲、联谊,从早上忙到晚上,有时还要忙到深夜,真是不亦乐乎。 我和她爸爸不禁对她的心理承受力大为感叹,在背后不止一次地称赞道:“没想到,这孩子有这么坚强、乐观的心态,大人都不如她呢,看来我们长期的教育真的奏效了,这种笑对挫折、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素质,实际上比考清华、北大,还要让人高兴呢。” 女儿脸上的笑容,将我们有些阴霾的心情一扫而光。到学校拿成绩单、开填报志愿说明会时,女儿大方地与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问好、聊天,对考得好的同学表示祝贺,并坦诚地告诉别人自己不太理想的成绩,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我看到不少考得不理想的同学,都垂头丧气、躲躲闪闪的,不愿意与人多说话,只有女儿保持着明媚开朗的笑容,就问她:‘‘你怎么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啊?大人都很难做到哦。” 女儿搂住我的肩膀,开玩笑地说:“那当然了,本人是最著名的‘淡定女’,你难道不知道吗?” 对呀,“淡定女”,再没有比这个称呼,更适合我的女儿了。我欣慰地笑起来:“宝贝,好样的,你又接受了上天的一次考验,你有这样的素质,真是让妈妈大开眼界,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向你学习呢。” 女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说明你们的教育成功了呗!从小,你们就不停地说,人生是长跑,要笑到最后,嘿嘿,这么点挫折算什么?——不过,我心里也有些难过的,我难过的倒不是自己的成绩,而是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们老师多辛苦,为我们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真想自己能在全省拿个好名次,给学校和老师争争光的,唉——” 在这样的时刻,女儿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我亲了亲女儿光洁的脸蛋,紧紧地搂住她说:“宝贝,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只要你尽力了,就足够了。知道吗?你高考之后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比那些光彩夺目的分数,更让我敬佩不已。‘淡定女’,妈妈希望你永远都保持这个称号,而且,妈妈从现在开始,也要好好向你学习,做个宠辱不惊的‘淡定女’!” “是啊,是啊,做个‘淡定女’,还会怕什么?!” 我和女儿“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那一刻。阳光新鲜,世界生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也是一直在关注家庭教育的一名编辑。每每看到哈佛女孩,或是虎妈、狼爸的时候,我就在想,有没有一本只是讲如何教孩子培养一切美德、让孩子一生快乐的书呢?现在,我看到了。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会感动天下的父母。  我是以感动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稿的,它不仅是一部家庭教育的著作,更是一篇篇书写人性之美的散文,以及家庭情感对话的美文。无论万贯的财富、尊贵的地位、满腹的学识,都没有比心中有爱、有阳光、有独立健全高贵的人格更重要,它们才是孩子生命的根基。因为这些美德,才能支持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阔。  从出生、幼儿、小学、初中、高中这样一路相伴走来,特别真实的感受和经验。我在书里看到了父母的爱、坚持与责任,这些对天下父母来说,是关于如何去爱的教育的课堂。这里不仅仅是理论的指点和具体的分析,更能唤醒家长一味追求孩子成才的执迷不悟--实际上,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第一次知道,原来,快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它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那么多。对比书中的父母,我找到了自己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我要向书中的父母学习,做孩子的好朋友,每天都问一声: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读者留言


编辑推荐

《孩子,我要你快乐》编辑推荐:向“狼爸”“虎妈”说“不”,做轻松快乐的“糖爸”“甜妈”,让你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培养阳光快乐的好孩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孩子我要你快乐-状元妈妈倾情揭秘两代人的成长经验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写的很好,基本上教育观念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样,教会家长们怎么样教育好孩子,孩子的快乐与幸福是最重要的,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小孩也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人,而不是大人的附属品,大人没权利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孩子,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大人应该不断的发丝自己的言行是否给孩子助理的良好的榜样,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改变家长的要与观念


能够让家长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的一本书,也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孩子快乐就好。


很好的一本教育书,读过感觉自己也受益匪浅,孩子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1


感谢作者写了这么一本好书。读完这本书,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孩子的成长是慢慢的,是需要快乐的。


正品。对于一些年轻、没经验的家长很有帮助,读了一些书籍后,对我教育孩子有很高的认识,还得细细的品读这些读物


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让我反思人生的书,孩子和家长双受益。


本人买了一本,快读完了,很有收获。有人说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他会给你带来另外一些好朋友一样,读一本好书也会让你再去读另外一些好书。也就是说正作用是扩散的。而我读了这本好书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个好家庭,通过读好书在精神上交了好朋友了。爱人正休假在娘家带不到一岁的小宝贝,我于是再网购一本寄过去,让她有空时品味。其实收获不仅在于育儿,我觉得对读者而言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有启发的。我个人有个感觉,读好书的时候,如同修炼,整个人会进入一种空灵净化的境界。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晚上读几篇后,睡觉都安然。另外,本人也是安庆人,现也在广州工作,这导致另有一种亲切感。不过以上评论无关乡情。


这是给较年轻的父母看较好,引导年轻的父母借鉴书中的父母的成功经验,爱孩子,正确指导孩子健康成长,成功成才。


健康快乐的追求幸福这种理念比较新颖,适合现代父母现代家庭的现代教育方式。


花一晚看完这书,感觉挺好,都是就事论事来禅述孩子的成长,让人感受到她的用心,值得自己学习!


书的质量很好,希望能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书买了很久,现在才有时间看,很好,很值得看的一本书,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非常实用的书,对教育孩子有帮助。


这类书买过很多,觉得这本一般吧!觉得《用尊重成就孩子一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游戏力》都比这本好些,个人观点,可能跟自己的需求有关!


可惜,如今快乐的孩子太少了!


孩子我要你快乐 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作者与女儿之间亲密 圣洁 自然的亲子关系很让人感动


培育高分的孩子不等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很赞同作者的观点


宝贝小名天天,真心希望她能天天快乐!学习中......


一直苦于怎么教育孩子,现在有了这本书可以好好拜读受益了。推荐给所有苦于孩子教育的年轻父母。


值得家长学习。


希望能像这本书里那样,希望从里面找到更多的适合宝宝的教育方式


文笔优美,感情真挚。


快递员今天出门忘了吃药啦!一看发的圆通快递心里想坏了..........今天通知我拿快递我是抱着孩子战战兢兢下了楼啊!到了楼下一看咦!人呢?噢!在大路上呢?走到跟我说不是送货上门吗?你到楼下也行啊!快递员说我如何如何忙,快递员拿着我的包裹说你要不要,居然要放到车里……我说我当然要了我花钱买的。


买送给表妹的,希望她能从中学到如何去寻找快乐。


快乐 快乐,我要你快乐!但是是不是要一直快乐,快乐着去做事这个观点不错,乐观主义吗!


千金心得,值得一读。


这是一本对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客观地给出自己的见解的好书。


还没看完,没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吸引人


刚收到书 还没打开看 不过包装很好 也很干净 相信应该不错的一本书


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获益不少


受益匪浅,改变自己,改变孩子,早早看看改变生活。


很好,书还没看,先好评吧


不错,是本家庭教育的好书,值得一看


是时候进行家庭教育的改革了!推荐!


文笔优美,像散文,在愉悦的状态下阅读。


听别人介绍说这本书很好,正在阅读中,真的很好


面临偌大学习压力的孩子,这本书真是雪中送炭。


这本书很有用哦 亲 !作者真厉害哈


是教育的好辅助教材


东西很不错,孩子超喜欢。


孩子一切为你


很不错的一本书,文笔不错,感染力强。


作者有很多实例,而不是泛泛而谈,还是可以看看的


赞同作者教育观


借鉴用来培养一下我的女儿


等看完后再评,书印刷质量不错!


书是正版,内容丰富,家里人看了都很喜欢!


很好的书,很值得学习,


真是非常好的书,看晚了!


这是一本让人真正受益的教子书。


又想要书,又想便宜,就找当当没错!


我们小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心理,让我学会了反思。很好


很实用,做父母的值得一读。


很不错,有借鉴价值,教育理念值得学习。


这也是我一直喜欢的教育方法


送给女儿的礼物.不错的.


很认真地读了 方法虽好 却难以做到


帮朋友代买的,仔细看了一下,在我的标准中算中上等的内容,上等的质量。


很好的一本书,看后受益匪浅。推荐读一下。


这本书总体感觉一般,看后想不起来都说了些什么。


这本书很好,不过的。妈妈们可以看看。。


提前总结学习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看了受益良多


很好。看后来评价,强烈推荐


好有用!


这本书不错,非常实用,读后受益匪浅


虽然还没看,但是是我一直想要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看了那麽多最好的一本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看完后,我的内心犹如江涛流水,一泻千里,又如长江黄河,一发不可收拾。。。


语言很柔美,看后很受启发。


感觉受到了很多启示


自己读后又推荐给朋友,大家都觉得有些内容值得借鉴


还没有看,不过,相信也不错。


应该不错的这周看看


看完此书后,感触颇多。作者的文笔很优美,书中很多经典语录。感触最深刻的是,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在孩子和事业之间应当理所当然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说得很有道理。之前我想的是双赢,但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看完此书后,完全同意笔者观点。工作可以平庸一点,但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那是得不偿失的代价。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让我们懂得教育孩子不只是学习,还得懂得和孩子交流,要和孩子交朋友,快乐是教育的根本,看着孩子们天天为作业和学业学习到十点多,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让孩子有我们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玩耍!要孩子快乐!


理论性的东西太多,还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看得多。不过教育思路还是很阳光的。


这本书也是相当不错,不会像其他育儿的书 看着感觉道理都懂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本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都特别喜欢


书挺好的,不错、质量不错下次还会光顾


希望从中可以学习到教育下一代的理念


写得不错,但方法缺失


都不错,内容也很好


刚看了前两张我觉得真的是切身体会,很喜欢


物流速度很快,服务态度不错,小孩子很喜欢。


帮人买的,应该不错吧。。。。


还没看完,感觉内容和很多别的教育类书籍重复比较多,还有就是活着就是为了快乐有点不敢苟同。。。。


书的质量不错,正在看


没看完,完了再来追加吧.


还行,对于以后的育儿方式可以参考!


感觉一般,可操作性的内容少*


特别实用,有一定的的借鉴作用,非常适合有小孩的家长。


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这两本书相比,有点逊色。这两本书都有很多案例和亲身说教。而在“孩子我要你快乐”这本书中,大多都是成功人士的孩子,说的比较笼统,不够具体,不太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看。


相当相当好 妈妈和我都很喜欢这本书 太有吸引力了


建议做爸妈的及还未做爸妈的早点认真读读。不会让你失望


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扩展阅读买的此书。全面穿越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是妈妈的体验,个体的。卢勤的书,规律上个例上多,但思想上,文采上跟不上本书。推荐。


书两天之内就看完了。真好!从书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书里内容不错,有具体的实例,虽然说孩子可能的性格不太一样,但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借鉴一下,个人觉得还不错


值得推荐看的书,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