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中医临床家丛书

胡希恕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胡希恕  

页数:

224  

字数:

21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常能听到或在杂志、报纸上看到:“某医善治温病”“某医善治伤寒”,是当今中医界有“伤寒派”“温病派”“伤寒学”“温病学”的真实写照。历来亦有力主“寒温统一”者,但不明六经实质,呼喊一生事与愿违。两派形成的根源多多,但最主要的是对经方理论体系认识不清。《伤寒论》把伤寒、温病、中风明确为具有八纲特性的证,而后世以《内经》释《伤寒》,尤其以《难经》的“伤寒有五”解伤寒,把伤寒、温病视作一种各自独立的热性病,以是对《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不能正确理解。  胡希恕先生以八纲释《伤寒》,引导解读《伤寒》明了六经实质,亦就自然明了了伤寒、温病概念。但“温病派”“伤寒派”焉然活跃于中医界,怎样认识这一问题?怎样“寒温统一”?还需我们做出努力。胡希恕老师在讲《伤寒》时曾涉及温病,但只是只言片语,且多是经方体系的概念,对于后世所称的温病学的论述。未曾系统讲述。曾闻胡希恕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系统讲授过《温病条辨按》,并印有讲义,惜未能寻获。近经多方搜求,终于获得了胡希恕老师的《温病条辨按》残本,今整理出版,或有助于正确理解温病与伤寒、有助于“寒温统一”。  本书整理主要资料,是由段治钧校长珍藏的《温病条辨按》一书,据段校长介绍,此书是胡老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求实中医学校时作为温病学教材用的,他当年拿到这书的时候便是残本,后来纸脆脱落,经其及时复印而保存至今。他于60年代初开始跟师学习10年,曾多次听胡老讲解《伤寒》,但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讲解此书。该书为油印本,惜已残缺不全,但保留近3/4篇幅,粗略来看,胡老加按语270条,又加两篇约言录,共272处讲解,弥足珍贵。  张长恩教授是胡老当时的学生,参加了《温病条辨按》刻印工作,刻印和讲授时间为1955-1956年。又据胡老家仅存的一册《温病条辨》,为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即据问心堂藏版原书影印,可知胡老编写讲义时是依此版本,我们编写主以此书相校,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简体排印《温病条辨》这一通行版本作参考。  油印本较简洁,故依之删去了朱序、汪序,只保留了自序。书中保留了中焦篇第11、49及53条后的三个征按,故亦随之保留,以存原貌,余朱评、汪按亦删去。  因本书前半部分尚大体完整,而后半部分自下焦篇13条后缺失,从完整方面考虑,乃将其后的条文附上。而本书主要内容为胡希恕先生对《温病条辨》的见解和评述。原著“杂说”“解产难”“解儿难”篇章未做注解,故删去。  《温病条辨按》为油印本,已是残卷,存第3-186页,中间脱漏33、34、97、98四页,这次整理在第一个字、最后一个字及其他脱漏处都有加了“编者按”来说明,以尽最大可能保留原貌。  本书虽因年代久远,纸脆脱落,印刷模糊,但大部分经仔细辨别最终能完满解决,也就不一一作出说明了;但有很少一部分文字勉强辨识,最后仍没有十足把握者,或者因脱漏而补上的,加()以区别,有必要时则再加“编者按”来说明;此外,有的是明显的刻印笔误,直接修改,不再注明,原书只有句读,没有标点,整理时予加上了适当的标点符号。本次整理还从《经方传真》《胡希恕》及胡老讲座录音中补充后期相关的见解或验案,使整本书更加充实,更有说服力。

内容概要

本书整理主要资料,是由段治钧校长珍藏的《温病条辨按》一书,据段校长介绍,此书是胡老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求实中医学校时作为温病学教材用的,他当年拿到这书的时候便是残本,后来纸脆脱落,经其及时复印而保存至今。

作者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年,现代杰出的经方大师,生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
伤寒名家刘渡舟教授高度赞赏胡希恕先生:“群贤会诊,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立方遣药,效果非凡!”中医大家任应秋教授则评价胡希恕先生“临床善用经方,出神入化”。当代名医

书籍目录

《胡希恕讲拾遗》导读卷首 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 问心堂温病条辨凡例 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卷一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药物方剂的研究 药物应用 方剂研究 上焦篇约言录卷二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中焦篇约言录卷三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便血咳嗽疝瘕附) 湿温(疟痢附) 秋燥 (补)下焦篇约言录代跋:胡希恕先生在经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章节摘录

  一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文尚简要,便于记诵,又恐简则不明,一切议论,悉以分注注明,俾纲举目张,一见了然,并免后人妄注,致失本文奥义。  一是书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若真能识得伤寒,断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若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伤寒自以仲景为祖,参考诸家注述可也;温病当于是书中之辨似处究心焉。  一晋唐以来诸名家,其识见学问工夫,未易窥测,瑭岂敢轻率毁谤乎?奈温病一症,诸贤悉未能透过此关,多所弥缝补救,皆未得其本真,心虽疑虑,未敢直断明确,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蓝本。其心以为推戴仲景,不知反晦仲景之法,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吴又可力为卸却伤寒,单论温病,惜其立论不精,立法不纯,又不可从。惟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故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为是编之作,诸贤如木工钻眼,已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作圆满会耳,非敢谓高过前贤也。至于驳证处,不得不下直言,恐误来学,《礼》云“事师无犯无隐”,瑭谨遵之。  一是书分为五卷,首卷历引经文为纲,分注为目。原温病之始,二卷为上焦篇,凡一切温病之属上焦者系之。三卷为中焦篇,凡温病之属中焦者系之。四卷为下焦篇,凡温病之属下焦者系之。五卷杂说救逆、病后调治;俾学者心目了然,胸有成局,不致临证混淆,有治上犯中、治中犯下之弊。末附一卷,专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小儿慢惊风、痘症,缘世医每于此证,惑于邪说,随手杀人,毫无依据故也。  一《经》谓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可见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故将暑温、湿温,并收入温病论内,然治法不能尽与温病相同,故上焦篇内第四条谓温毒、暑温、湿温不在此例。  一是书之出,实出于不得已,因世之医温病者,毫无尺度,人之死于温病者,不可胜纪,无论先达后学,有能择其弊窦,补其未备,瑭将感之如师资之恩。  一是书原为济病者之苦,医医士之病,非为获利而然,有能翻版传播者听之,务望校对真确。  一《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及深,须横看;本论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纵看,与《伤寒论》为对应文字,有一纵一横之妙,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一方中所定分量,宜多宜少,不过大概而已,尚须临证者自行斟酌。盖药必中病而后可,病重药轻,见病不愈,反生疑惑。若病轻药重,伤及无辜,又系医者之大戒。夫古人治病,胸有定见,目无全牛,故于攻伐之剂,每用多备少服法。于调补之剂,病轻者日再服,重者日三服,甚则日三夜一服。后人治病,多系捉风捕影,往往病东药西,败事甚多。因拘于约方之说,每用药多者二三钱,少则三五分为率,遂成痼疾。吾见大江南北,用甘草必三五分。夫甘草之性最为和平,有国老之称,坐镇有余,施为不足,设不假之以重权,乌能为功。即此一端,殊属可笑!医并甘草而不能用,尚望其用他药哉?不能用甘草之医,尚足以言医哉?又见北方儿科於小儿痘证,自一二朝,用大黄,日加一二钱,甚至三五钱,加至十三四朝,成数两之多,其势必咬牙寒战,灰白塌陷,犹日此毒未净也,仍须下之,有是理乎?《经》日:“大毒治病,十衰其六;中毒治病,十衰其七,小毒治病,十衰其八;无毒治病,十衰其九”,食养尽之,勿使过剂。医者全在善测病情,宜多宜少,胸有确见,然后依经训约之,庶无过差也。  一此书须前后互参,往往义详于前,而略于后,详于后而略于前,再法有定而病无定,如温病之不兼湿者,忌刚喜柔,愈后胃阳不复,或因前医过用苦寒,致伤胃阳,亦间有少用刚者。温病之兼湿者,忌柔喜刚,湿退热存之际,乌得不用柔哉?全在临证者,善察病情,毫无差忒也。  一是书原为温病而设,如疟、痢、疸、痹,多因暑温、湿温而成,不得不附见数条,以粗立规模,其详不及备载,以有前人之法可据,故不详论。是书所详论者,论前人之未备者也。  一是书着眼处,全在认证无差,用药先后缓急得宜,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  一古人有方即有法,故取携自如,无投不利。后世之失,一失于测证无方,识证不真,再失于有方无法。本论于各方条下,必注明系用《内经》何法,俾学者知先识证尔后有治病之法,先知有治病之法,尔后择用何方。有法同而方异者,有方似同而法异者,稍有不真,即不见效,不可不详察也。  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是书有鉴于唐宋以来,人自为规,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规,以致后学宗张者非刘,宗朱者非李,未识医道之全体,故远追《玉函经》,补前人之未备,尤必详立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至神明变化,出乎规矩之外,而仍不离乎规矩之中,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所望于后之达士贤人,补其不逮,诚不敢自谓尽善又尽美也。


编辑推荐

  经方临床大师胡希恕“以伤寒解温病”,达到伤寒与温病在临床上的融会贯通。  胡希恕先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伤寒临床大家,以“伤寒解温病”的独特视角启发中医师在临床上实现伤寒与温病的融会贯通。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系统讲授《温病条辨按》的讲义精编,原书名《温病条辨按》。胡老认为《温病条辨》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在于它给六经八纲辨证体系补充了一些有效的方证。同时,胡老对《温病条辨》中与仲景学术与临床相左者,如方证中不相应或未言脉证便出方治病的地方多有批判,对于一些新制方剂用药芜杂、不足取法者胡老亦每举出对应的经方加减方,以说明古方能治今病,给人启益良多。本次整理,还以《经方传真》《胡希恕》及胡老讲座录音补充其后期的相关见解并加入验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中医临床家丛书 PDF格式下载



经方大师胡希恕用他的的“六经八钢理论”和“方证辨证理论”把伤寒、温病结合起来解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样,避免了伤寒与温病的纷争,同时又是这两部经典著作的完美结合,使后学者能融会贯通,加深理解与运用。极力推荐。


胡老分析的合情合理!让人佩服!另外的角度读温病条辨!


胡希恕先生的书都是好书--因为他不轻易出书;更者,他是一个真正的临床家,写出的东西真实,好用。


胡老之学术长青。读后有拨云见天之感,好书。经方大家,解决了学中医的疑惑。尽管他不是第一人,但是绝对是大师。大师者,谓能传道授业解惑。


我朋友很喜欢温病! 又喜欢胡...所以就.....买了!


很喜欢胡老的书,印刷质量也不错。


凡是胡老的书都买,何况这本是胡老亲笔。


最大的收获是:胡老评论后世的时方,说某个方太杂。这个杂并不是指药味多。因为按经方合方,药味更多。可见,这个杂与不杂,是指处方的思路而言,并不是药味的多少。


胡老的东西不说了!就是一个好!


没说的 不看是你自己后悔 一本不错的中医书


虽然早期著作,但是讲得很清楚,可惜有些缺失。编者增加的内容也很不错的。


书内容很好,有实用性


书质量很好,纸张和印刷都很不错,感谢当当网!


书很好,很有内涵


很值得研究的书,我非常喜欢


主要是派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异还是很大


这本书应该不错,是老前辈推荐的


大家经典,值得经常读读


是正版,一切很好,您不会**的1


认真读,收获多


shiyongkanguo颇丰


不错,挺好的,不错不错,挺好的,,挺好的,


对《温病条辨》作者混淆视听和臆测的一些做法给予驳斥,当然对于温病的变化按吴鞠通的思路也做了简单小结,对于伤寒没有涉及到的药物也做了一个摘录的药物研究,对后学者理解温病家常用的药物有个比较好的认识。当然,书还是有些问题的,据说胡老的按语只有两个错误。我也暂时没有发现更多的。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编者引用的案例里面,现在看到的错字就已经有两处了。希望出版社方今后能加强校对能力,书太多错别字也会影响到出版社形象滴——


胡老先生的书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看个大概懂。


拿到书了,但看不懂。先强制看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懂。


有所得,即为好书


内容不错,可惜不全呀


胡希恕先生为国内现代经方派大师,此书系其早年办学期间教授生徒所编写之《温病条辨》学习讲义,书中一些观点系胡老早年识见,尚不成熟,且多有门户之见,学者需注意之。但作为研究胡老学术思想之材料,有较大文献保存价值。


还不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