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气道影像学

(美)奈迪奇 等原著,王振光,梁宇霆,张传玉 译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美)奈迪奇 等原著,王振光,梁宇霆,张传玉 译  

页数:

196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4、8、16排甚至64排)、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PET-CT扫描机的研发及广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新型检查方法在评价胸部疾病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本质地影响着日常临床工作。此外,许多新的影像技术正在研发之中,例如利用超极化氦MR成像对气道生理功能进行非侵入性评价这一技术的前景就非常喜人。与此同时,诊断性和治疗性支气管镜获得了同样重要的进展,尤其是后者。介入技术在缓解气道梗阻,尤其是支气管内病变导致的气道梗阻,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包括光动力学疗法、冷冻疗法、电灼疗法、球囊扩张术、氩离子凝固术等。此外,气道支架置入也有所发展,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持再通支气管的开放。介入性支气管镜同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内肿瘤的主要手段。此外,气道显像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包括超细支气管镜、自体荧光支气管镜的应用和内镜超声相关领域的进展。有了这些技术的进展,一本专门评价气道疾病,特别是一本强调现行技术在气道疾病评价及治疗方面应用的专著亟待出版。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相对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价,才能如我们希望的那样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为此,我们特邀放射学和支气管镜学交叉互补领域的专家编写了此书。

内容概要

本书由国际著名的放射学、支气管镜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编著。在介绍了气管支气管成像的基本原理、气道疾病CT和支气管镜相互关系、支气管树具体解剖的基础上,对气管和主支气管病变、支气管扩张、小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普通X线、CT、MR、PET、PET—CT到气道分子成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该书涉及到呼吸生理、影像技术原理、分子影像和支气管镜等领域,是影像科、介入放射科、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和内镜科等医师在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中的指导用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David P.Naidich (美国)W.Richard Webb (美国)Philippe A.Grenier 等 译者:王振光 梁宇霆 张传玉 合著者:马大庆 徐文坚

书籍目录

第1章 影像方法及气道解剖概述 第一节 成像技术 一、先进的重建技术 二、多平面重建 三、最大与最小密度投影图像 四、外部重建 五、仿真支气管镜 六、先进的成像技术:气道分段和CT支气管造影 第二节 气道解剖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解剖 三、支气管解剖:命名法 四、右肺支气管解剖 五、左肺支气管解剖 六、亚段支气管解剖 七、解剖变异第2章 支气管镜对气道的评价——与CT对照 第一节 支气管镜 一、硬式支气管镜 二、软式支气管镜 第二节 标准支气管镜的限度 第三节 图像记录和存储 第四节 超细支气管镜 第五节 CT-支气管镜对照 一、中央气道疾病的诊断对照 二、与经支气管细针抽吸和活检(TBNA)的诊断对照   (一)TBNA的CT-支气管镜参照点  (二)施行TBNA的变通方法 三、周围肺结节的诊断对照 四、与治疗的相互关系  (一)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光线疗法   (二)光动力学疗法  (三)冷冻疗法  (四)电灼疗法   (五)近距离放射疗法  (六)氩离子凝固法  (七)气道支架 第六节 自体荧光支气管镜 第七节 支气管内超声(EBUS) 一、EBUS对恶性病变累及气道壁的评价 二、EBUS导引TBNA 三、EBUS对周围病变的评价 四、EBUS对治疗的指导 第八节 咯血 第九节 支气管镜:未来的方向第3章 气管和中央支气管 第一节 局限性气管疾病 一、气管创伤 二、气管狭窄 三、原发性气管肿瘤   (一)鳞状细胞癌  (二)涎腺样肿瘤  (三)类癌肿瘤   (四)良性气管肿瘤 四、继发性恶性肿瘤 五、支气管内肿瘤:治疗和预后 第二节 弥漫性气管疾病 一、气管支气管巨大症 二、弥漫性气管狭窄 三、剑鞘样气管 四、感染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急性气管炎  (二)气管和主支气管结核  (三)非结核性肉芽肿性气管支气管炎/鼻硬结病   (四)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曲霉菌病 五、结节病 六、复发性多软骨炎 七、韦格纳肉芽肿  ……第4章 支气管扩张症第5章 肺小气道疾病 第6章 气道的功能成像附录A 英中文对照表附录B 中英文对照表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影像方法及气道解剖概述随着多排探测器CT扫描仪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一次屏气即可获得全肺连续和(或)重叠的近似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薄层CT图像;目前,可常规显示几乎所有病例的叶、段和亚段支气管。结合先进的影像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s)、三维表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CT已经成为评价气道疾病的一种非创伤性成像方法。临床上,CT可用于评估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的患者。迄今为止,已证实CT在确定隐匿性气道病变方面特别有价值,包括可疑气道恶性病变而X线胸片表现正常或无局限性病灶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气道阻塞患者的气道开放情况、确定炎性气道病变,尤其是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除了上述情况外,CT已成为诊断小气道病变极有价值的方法。CT也成为评价能否进行介入手术的重要手段,这在第2章将有更为详细的讲述,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经支气管细针穿刺抽吸和评价气道梗阻患者是否需要放置支架。


编辑推荐

《气道影像学:功能成像与影像评价》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气道影像学 PDF格式下载



书好,送货速度也挺快,挺满意的


书不错,图片清晰


内容还算比较新,象综述性的。专业水平适合中、低年资的医师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