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文明时代的和谐管理

黄志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黄志斌  

页数:

344  

内容概要

  《《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论丛》:生态文明时代的和谐管理》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态和谐的理论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展开,这标志着绿色文化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必须有其基本的范畴(理念)和原理,必须建立自己的理论基础,如此才能成为“多种规定统一”的“思维中的具体”。这些年来,我一直为探索此问题进行着艰难的跋涉,提出了绿色和谐文化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并将其贯彻到自然、社会、自然与社会复合系统诸领域,阐论三态和谐的目标设计、运作机制和实践方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文明时代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第二节 和谐管理研究进展与简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理论架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管理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和谐走向
 第一节 农业文明时代原始综合型经验管理
 第二节 工业文明时代分化与否定型科学管理
 第三节 生态文明时代辩证综合型和谐管理
第三章 生态文明时代和谐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生态的形上意义
 第二节 传统和谐理念的系统阐释
 第三节 生态和谐理念的特质
第四章 生态文明时代和谐管理的人性假设
 第一节 管理的人性假设觇标及其历史演进
 第二节 生态和谐人假设的规定及其辩解
 第三节 生态和谐人的型塑
第五章 价值生态:人本价值导向与三态和谐
 第一节 物本管理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人本管理的价值导向
 第三节 三态和谐的“生态”努力
第六章 效益逻辑:企业目标变革与三维效益
 第一节 工业文明时代的单纯经济效益观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目标变革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生态文明时代企业效益的三个维度
第七章 技术选择:生态技术及其柔性配置
 第一节 对自然价值的尊重和生态技术的抉择
 第二节 企业技术体系的柔性配置与生态弹性
 第三节 对企业生态技术体系的实然性评价
第八章 心理诉求:企业心理资本的培育
 第一节 企业人和谐人格结构及其微生态特征
 第二节 企业人和谐人格向心理资本的转化
 第三节 培育企业心理资本的路径选择
第九章 组织协调: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值
 第一节 企业知识资本的组织生态特征
 第二节 企业对知识资本增值的追求
 第三节 企业知识资本增值的组织协调
第十章 伦理规范:企业社会资本的优化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宏生态特征
第十一章 制度设计: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要协调好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就得从现实的社会人角度来认识企业中的人与人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可知,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和经常性的交往自然形成了非正式组织,它与企业为实现经营目的而合理形成的各种成员之间的正式组织一道,共同构成企业中人的组织。在非正式组织中,人们有共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标准,这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影响着成员的士气。管理者对这种有可能与企业目标不一致的因素不应一味地限制和压抑,而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实现与正式组织的和谐。第三,要协调好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还得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新型领导方式。按照科学管理的原理,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工资制度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因此领导方式应该是严厉的刚性管理,其目的在于实现人机和谐和提高效率。梅奥等人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生产效率的持续上升是由于随着作业条件的变化,生产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而态度是指情绪而言的,情绪就是职工作为“社会人”所得到的满足的程度的函数。职工的满足程度越高,情绪就越高;情绪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领导方式转向以员工为中心的柔性领导方式。领导者要关心员工的个人愿望、需要,同员工经常保持接触,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领导。后来,巴纳德所提出的组织成员都是决策人的假设可视为民主领导方式的延伸。民主的领导方式是实现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提高员工的满足程度和情绪状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文明时代的和谐管理 PDF格式下载



发货速度快,价格实惠,赞一个


马马虎虎,有点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