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诊断卷)

张煜//王国辰 中国中医药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作者:

张煜//王国辰  

页数:

570  

内容概要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名家们的学术精华,《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选取他们的医论医话,分门别类介绍,分为经典卷、诊断卷、治则治法卷、中药卷、方剂卷、针灸卷。每卷以医家为纲,将他们的医论医话分别列出,再现了医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心得、读书体会及独特的临证经验。

书籍目录

上篇 四诊
 干祖望

 马光亚
牛医使用仪器仅为印证
神乎、忽视脉学·皆失偏颇
 马新云
 临床如何运用四诊
 史沛棠
望诊阐幽
脉学发挥
儿科诊法
 叶橘泉
 腹诊方法及治疗举例
 刘弼臣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朱良春
 望诊新经验三则
 何世英
临床上舌诊的重要性
探讨小儿纹诊法及临床意义
 宋祚民
望诊与猝死
小方脉与指纹说
小儿常见脉象说
 张子琳
单以脉断病易出偏差
 张云鹏
不整脉的特征及中医治疗刍议
 张镜人
中医脉学的现代研究
 李玉奇
舌象学的研究与临证
脉象学的奥秘
 李寿山
察舌脉辨瘀证
 李翰卿
练习诊脉应以缓脉为标准
疑难重症首重腹诊
 杜雨茂
脉证不符焉能随意取舍
 单健民
 形形色色的舌苔
 脉与气象
下篇 辨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微细类虚,但凡痛极气闭,脉络壅滞不通,常见伏匿微细。是伏未必为虚。由此推之,诸脉中皆有疑似,皆须详辨。3.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徐灵胎曰:有宜从证者,有宜从脉者,必有一定之故。审之既真,则病情不能逃。若辨证不明,则不为证所误,必为脉所误矣。故宜从证者,虽脉极顺而证危,亦断其必死。宜从脉者,虽证极险,而脉和,亦决其必生。如脱血之人,形如死状,危在顷刻,而六脉有根则不死,此宜从脉不从证也。如痰厥之人,六脉或促或绝,痰降则愈,此宜从证不从脉也。阴虚咳嗽,饮食起居如常,而六脉细数,久则必死,此宜从脉不从证也。噎膈反胃,脉如常人,久则胃绝,而脉骤变,百无一生,此又宜从证不从脉也。总之,脉与证,分观之则吉凶两不可凭,合观之则某证忌某脉,某脉忌某证,其吉凶乃可定矣。(1)舍脉从证脉浮为表,治宜汗解,然亦有宜用下法。仲景云:脉浮而大,心下反坚,有热属脏者攻之,不宜发汗。脉沉为里,治宜攻下,然亦有宜从汗解,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脉促为阳盛,当用葛根芩连汤清之。而脉促并见厥冷则非灸百会穴以通其阳不可。此等促脉,非盛之候,应当舍脉以从证。脉迟为寒,当用姜、附温之,若阳明病脉迟不恶寒,身体热而汗出,则用大承气汤,则此迟非阴寒之候。(2)舍证从脉有表证应发汗,是为常法。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痛,当温之,宜四逆汤。里证用下法,则属常规,如日晡发热,则属阳明,而脉浮虚,则宜发汗,可用桂枝汤。结胸证具,当与陷胸汤下之,脉浮大者,不可下,当予桂枝人参汤温之。


编辑推荐

《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诊断卷)》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诊断卷) PDF格式下载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名家们的学术精华,《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选取他们的医论医话,分门别类介绍,分为经典卷、诊断卷、治则治法卷、中药卷、方剂卷、针灸卷。每卷以医家为纲,将他们的医论医话分别列出,再现了医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心得、读书体会及独特的临证经验。


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大师的诊断,思路的开阔。


很喜欢的一本,曾经在书店看过几页。


学习一件事情,不知道怎样入手是悲惨的,而这本书就是用老中医的经验来指导入门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