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前景

金碚,李钢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金碚,李钢 著  

页数:

482  

前言

  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艰难地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脱胎出来,走过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级阶段,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汹涌的国际社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如饥似渴地希望了解世界,并越来越希望能够同国际合作者和竞争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而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获得巨大的发展成就,其他国家也越来越希望能够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以及在这个国度中发生的奇迹般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国外,不仅普通民众,而且高层官员,甚至媒体和学界,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与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十分不对称。中国学者对中国与世界问题的见解并没有被国外学者更不用说普通民众所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与政策实施的客观条件并不被国外的官员与学者所认知;中国的正当利益诉求甚至善意表达往往被国际舆论所误解或曲解。面对中国的巨变,似乎全世界都准备不足。中国需要认识自己和世界,世界也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发现中国现象的世界意义,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因此,开拓更多的交流渠道和平台,有效地进行国际沟通和传播,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需要。  为了顺应这一需要,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中国学者有价值的观点与研究成果以国外读者能够读懂和了解的文字与表达方式,直接向世界传播,特别是要使主流和精英人群成为主要受众。因此,2006年3月,我们创办了英文双月期刊《中国经济学人》,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关于中国经济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提供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及重大经济事件的深度报道和数据资料。迄今为止,该期刊已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受到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  本书就是以《中国经济学人》所发表的文章为基础,按照若干重要主题进行精选而编辑成书的。可以说,本书代表了中国顶级经济学家近年来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从多角度透视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些经济学家有的在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和政策咨询机构工作,有的在相关部门工作,也有的在高校工作。因此,本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主要的经济研究机构、政策咨询机构、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在中国经济研究上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所进行的努力方向。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极大活力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经济体。规模巨大的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和强劲增长令世界震惊甚至担忧:中国成为对经济全球化最为宽容和最少保留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巨大的中国龙正在让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这样的巨变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内容概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前景》汇集了中国顶级经济学家近年来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从多角度透视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包括六部分内容:改革与开放,增长与结构,工业与农业,金融与财政,企业与劳动,资源与环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改革与开放第1章 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发展道路第2章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与特点第3章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特征与意义第4章 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第5章 对外开放30年:历程与经验第6章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中国对外开放的效益第7章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第8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了全球经济第二篇 增长与结构第9章 关于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第10章 增长模式转型:我们需要转变什么第11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第12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道路及矛盾化解第13章影响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因素第14章 中国的投资率是否“过高”第三篇 工业与农业第15章 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第16章 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第17章 中国能源政策及其演变第18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第19章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问题剖解与下一步第四篇 金融与财政第20章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第21章 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第22章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第23章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第24章 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之谜第五篇 企业与劳动第25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范式及其面临的挑战第26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0年第27章 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第28章 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第29章十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政策与实践第30章 大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第六篇 资源与环境第31章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研究第32章 中国工业发展环境成本估计第33章 中国矿产资源存在着怎样的缺口?第34章 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第35章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章节摘录

  3. Contribution to technical progress  Through foreign trade, China has brought in large quantiti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Most foreign investment goes to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ies like the manufactu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puters, transport equipment, electric machinery and apparatus. All such inves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and exporting. In 2007,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64.3% of output of Chinas high-tecti industries. Of Chinas total exports in 2007, the share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high-tech products was 57.6% and 28.6% respectively, and those made by foreign-funded firms accounted for 73% and 87% respectively. Currently, foreign investors have set up more than 1,100 R&D centers in China. In tandem with opening-up, "Made-in-China" increasingly represents better quality and higher know how.  4.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ing serves as a major channel in easing the pressure of limited per-capita resources in China. In 2007, the net import of primary goods reached US $181.4 billion, which greatly eased resource shortages, support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met social needs. The importing of resource-intensive goods lik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 of non-tradable scarce resources of land and freshwater. According to a UNFA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freshwater indirectly imported through agricultural trade is equivalent to 13% of water consumption for global grain production. Freshwater imported by Japan in the form of agricultural trade surpasses its domestic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by Chinese experts, China imported 31.5 million tons of soybeans in 2006, which otherwise would take 18.1 million hectares (five times the soybean planting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grow domestically.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that are saved can grow other sorts of crops (Chang Qing, Wang Jun, 2007). The constraining of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has been alleviated through exporting labor intensive goods and importing resource intensive goods.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前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