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展中国 西昌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 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 编  

页数:

199  

内容概要

“中国县域经济西部第九强”、“四川县域经济第三强”、“全国县域经济范例城市”。这些代表西昌这座城市新特点的新符号,而这些新符号已经引起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经济学家关注的,是西昌这座城市的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他们希望从这里找到中国西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希望找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破题方式,资源型经济向现代新兴产业的提级之路,等等。而西昌的成功实践,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案例。社会学家关注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和谐效应。他们希望找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进步与这个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共生共荣的实践范例,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等等。他们期望西昌的实践经验能够进一步推开,放在中国西部,放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予以印证。

书籍目录

PART 1 西吕方向 西昌热度·关键数字 西昌10大城事 西昌原创语录 西昌中国县域经济西部实践 站在全局谋县域,突破跨越 站在未来谋县域,持久跨越 站在前沿谋县域,强力跨越 城市之路 脚步从三十年前的长安街悄然叩响 经济乡镇企业与个体实业的兴与衰 机遇不能改写历史但能创造今天 产业注入强大的动力源 风貌城市文化的万花筒 民生 城市发展之本 城市更美丽 为教育买单 居者有其屋 提升市民健康指数 让河流顺其道 专家解析 西昌经济的发展特色 西昌市项目建设的三个推动力 产业突破与提升的智慧 新兴战略性产业对跨越发展的支撑 传统农业的纵深开发 产业构建的战略前瞻性 城市理想 城市意识的觉醒 城市方位的确立 邓显祥:营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李俊:未来西昌的能力与价值PART 2 产业解构 从8亿到30亿的财政突围 —年增长一个亿的梦想 项目和产业:财政增收主力 “加减乘除”的财政收支 工业化现代化的坚韧嬗变 地标:300亿元的矿冶提升 金融海啸中的工业救赎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新兴工业的战略眼光 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生财有道1 循环高效农业 生财有道2 特色观光农业 生财有道3 龙头企业 生财有道4 绿色特质 生财有道5 水利兴则农业旺 旅游可复制的整合营销 沉睡中的旅游资源 深度植入的品牌策略 阴霾中抢占市场高地 乡村旅游四季欢乐 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效应 生态绿色经济与美丽家园 工业与生态的对立与融合 森林文化城市的肺活量 生态GDP的战略构想 500强企业的西昌观点 零售综合体的诞生 工业的空白填充 大交通经济的马达 蜀道分支谋变 平原-河谷-山区的境内“大跃进” 境外交通大枢纽的宏观战略 诠释房地产业的州盟首府现象 首府城市的房地产聚合 突破地域的全局资源营销 高价背后的惠民行动 和谐搬迁一池清泉 一座青春城市的活力源头 火把节民族文化的时尚演绎 组合拳竞技体育+休闲运动+体育旅游PART 3 西昌机会 全球视野下的县域经济 日本科技和人才推动县域经济 中国台湾花莲县的循环经济 江阴“七连冠”的秘诀 四川西部经济的高地构想 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四川省 建设我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追寻西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 方位之一高地版图中的西昌位置 方位之二“7+3”产业规划中的西昌位置 方位之三向南突进,攀西城市群中的西昌位置 方位之四州盟首府城市的坐标 西部水域五彩西昌 定位找准方向 建设实现目标 理想成就幸福 媒体看西昌

章节摘录

  近年来,西昌市把自己城市发展的方位定位在攀西地区,定位成川滇接合部的中心城市,提出了"三先"思路:在全州各县率先发展,在民族地区领先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竞先发展。这是一个超越。从发展战略来看,西昌市提出了"承接成昆,联动雅攀,辐射周边,工业主导,农业转型,旅游突破"的思路。这个定位不是简单的口号,这是在调整以前的工作思路。"邓书记举例说,提出这样的战略时,很多人在犹豫,为什么要承接成昆?现在谈是不是太远了,实际上,到2014年成昆复线建成后,西昌到成都、昆明只需要两个半小时,西昌、成都、昆明两小时生活圈的打造指日可待,这个战略不是太远而是近在咫尺,如果现在不做好战略思想上的准备,将来就会错失发展机遇。而为什么要联动雅攀?因为西昌要打造成为攀西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这个城市发展方位的确定,不仅是从区位优势巴考,而且还从产业定位思考。自2006年西昌市"一办三创"后,一个新的课题就摆在了西昌市的领导班子面前——以什么来支撑起城市经济?我们提出的工业主导,农业转型,旅游突破这样一个大的产业发展思路就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李俊说。工业主导,是因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只有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才能够迅速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财富积累,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转型,西昌市的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要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必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矿产、光热、旅游、文化、西昌所拥有的资源,随手拈出一个就能够产生相当的影响力。而在邓显祥和李俊看来,一个城市最大的资源是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热爱而产生的凝聚力,因此,城市方位的最后落点是幸福的城市。这是西昌市目前要实现城市的二次跨越,从量变到质变的最终目标。这是西昌市把城市发展定位在"西部水城,五彩西昌"的核心思考。"对于一个城市的经营,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战略、人才、品牌,以及对固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支撑起城市发展。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西昌也就有了强健的体格。"李俊说,有强健的体格,有园林一样的美丽,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特征,有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这一切,最终带来的是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内心的愉悦,是幸福。


编辑推荐

  西昌方向,西昌市有两个典型的身份特征:一是地处西部边远山区,二是身为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近年来,这个城市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一跃成为“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九强”、“四川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三强”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范例城市”。  产业解构,一方面要完成加快发展的刚性任务,一方面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支撑,西昌市在全速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未来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纳入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未来清晰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  西昌机会,2008年初,四川省提出了以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为内涵,以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的四川省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产业培育和布局的配套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四川省的这个发展战略指向非常明确——做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强化本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这是西昌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让我们在四川这张新经济版图中,站在未来西昌的角度,探寻西昌发展的历史方位,审视西昌今天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  城市理想,诠释房地产业的洲盟首府现象,从8亿到30亿的财政突围,四川西部经济的高地构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发展中国 西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