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谢立中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谢立中 编  

页数:

375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中国内地的经济社会体制逐渐地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只是日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以及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健全):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强大动力,巾国的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争2003年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6年义突破2000美元,使巾同的财富总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进入了从不发达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转换期。持续增长的财富总量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及社会管理体制的结合,使得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结构的畸形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这种口趋严峻的社会两极分化状况正在给巾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后果,引发了许多与社会发展日标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社会问题。如何制定出一套与中国同情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战略,从社会管理机制(如财产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等)、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人手,缓和社会两极分化,消除上述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紧迫的重要的义题。鉴于此,北京大学“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课题组于2007年10月中旬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其启示”学术研讨会,邀请了近20位对欧美发达国家、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部分托美国家、俄罗斯和部分东欧国家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进行过广泛、深入研究的有关专家,就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进行交流,总结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打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建议。奉书即是以此次研讨会的部分会议论文为基础、补充部分相关论文后形成的一部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论文16篇,分别讨论了欧洲国家( 荷兰、德国、法国),拉美国家, 苏联东欧,东北亚国家( 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相信该书的出版对有兴趣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研究的人士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作为一本会议论文集,以及作为本课题的一项中间性成果,它在内容的广度和讨论的深度方面都会有着无法否认的局限。在课题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对本书( 也是本课题) 所涉及的主题( 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更为深入的考察, 并希望在本课题结项之时,我们能够拿出一份在内容上更为全面、结构上更为严谨、思想上更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来和大家交流。

内容概要

如何制定出一套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战略,从社会管理机制的完善和社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人手,消除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均衡发展,不仅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曾经遭遇过的重要问题。本书即是一部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国际(或地区间)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论文16篇,分别描述了欧洲国家(荷兰、德国、法国),拉美国家,苏联与东欧,东北亚国家(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总结和分析了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相信该书的出版对有兴趣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研究的人士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泡沫破灭——17~18世纪荷兰的兴衰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法国“碎片化”福利制度路径依赖:历史文化与无奈选择——2007年11月法国大罢工札记拉美的社会问题及其启示拉美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变化及其启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拉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关于社会经济转轨国际比较的若干问题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研究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日本的经验与教训韩国经济高增长时期的社会保障与发展战略崩坏的与建立的——论解严前后(1980~1990年)台湾的社会发展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二战后台湾经济及社会发展为例积极不干预政策背后的政府作用——以二战后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为例

章节摘录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泡沫破灭——17~18世纪荷兰的兴衰  董正华  荷兰的“黄金时代”  16世纪初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一个是意大利北部,另外一个就是尼德兰南部地区。从这些早期的“世界作坊”或称“老牌工业国家”输出的货物不仅有品质优良的布匹、丝绸、陶瓷、玻璃制品,还有五金、皮革、纸张、武器等。1385年,一位西兰渔夫发明了在较长期停留在海上的大渔船里加工桶装鲱鱼的工艺,使渔业成为“荷兰繁荣的起点”。1500年,荷兰和西兰的造船业和鱼类加工已闻名遐迩。布鲁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先后成为西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大量财富的积聚使以商人为主体的第三等级迅速壮大,一场如果顺利发展则最终将会导致工业革命的“商业革命”已是风雨欲来。  荷兰民族国家的历史始于一场从西班牙帝国统治下寻求独立的“尼德兰革命”。革命中形成的新国家被称为“联省共和国”或者简称为“联合省”。独立以后的荷兰凭借发达的海上贸易、金融业和以造船业为代表的工业技术而称雄于17世纪的世界。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增长虽然缺少量化的信息,但粗略的估计是:从1510到1650年,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接近翻了一番;工业中物资资本和能源有客观的增加;远洋运输中吨位/人员比例下降;反映生产力增长的实际工资增加。17世纪后期荷兰的国民收入比英伦三岛之和还高出30%~40%。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