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资股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研究

苏国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苏国强  

页数:

235  

字数:

256000  

内容概要

  《外资参股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研究》采用非平稳面板方法对上市之后外资参股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采用面板VAR冲击模型,对外资参股与影响公司价值的各因素之间及各因素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分三个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截面数据分析了QFII持股、境外发行股票、外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实证分析了外资参股、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强对外资参股上市公司的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外资参股后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得到了提高,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其公司价值。

作者简介

苏国强,男,1970年1月出生,湖南宁乡人,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博士。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国际投资问题,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纵横》、《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外资参股与公司价值相关理论及评述
第一节 外资参股相关理论及评述
一 资本自由化理论
二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三 金融深化理论
四 行为组合理论
五 简要评述
第二节 公司价值相关理论及评述
一 公司价值概念的界定
二 国外关于公司价值理论的研究
三 国内关于公司价值理论的研究
四 公司价值理论及其内容
五 简要评述
第三节 外资参股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相关理论及评述
一 委托—代理理论
二 信号传递理论
三 控制权理论
四 关于外资参股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五 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简要评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司价值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公司价值评估
一 现金流量贴现法
二 相对价值法
三 期权定价法
四 经济增加值法(EVA)
第二节 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宏观因素
二 微观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动机与模式
第一节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与趋势
一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
二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
三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
一 经营性动机
二 战略性动机
三 投机性动机
第三节 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模式
一 直接参股模式
二 间接参股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资参股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外资参股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途径
一 外资参股上市公司的效用分析
二 外资参股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途径
第二节 外资参股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动影响公司价值
一 外资参股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动影响公司价值
二 外资参股通过改变董事会构成影响公司价值
三 外资参股通过改变经理层及其激励机制影响公司价值
第三节 外资参股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公司价值
一 外资参股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公司价值的简化模型
二 技术进步影响公司价值的经济学解释
三 外资参股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公司价值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外资参股通过改变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影响公司价值
一 外资参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
二 外资参股上市公司改变经营战略影响公司价值的机理分析
第五节 外资参股通过改变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影响公司价值
第六节 外资参股通过改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影响公司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资参股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外资参股前后上市公司价值的变化——基于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设计
二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三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第二节 外资参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动态调整——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设计
二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三 实证分析
第三节 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二 实证分析
第四节 基于信息透明度的实证分析
一 外资参股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
二 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主要结论
二 政策建议
三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一 外资参股上市公司名单及市值
二 非平稳面板实证分析上市公司样本
三 面板VAR实证分析上市公司样本
四 截面数据上市公司样本
五 外资参股与信息透明度实证分析上市公司样本
六 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实证分析上市公司样本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我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国情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特殊的股权结构,即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但国有股股东所有者虚位,国家和国有法人的绝对控股地位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上的权利,这是任何一个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曾遇到的难题。我国的这种特殊国情决定了其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为核心的理论有着实践性差异,因此我国的公司治理必定不同于西方国家,代理理论在我国也因此而缺少其发挥作用的现实空问。  二 信号传递理论  20世纪70年代晚期,罗斯(Ross,1977)、莱兰和派尔(LelandandPyle,1977)②等学者提出了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信息灵通的经理人或企业家与信息不灵通的外部投资者或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当公司有好的内部消息时,公司经理人或企业家会尽可能地把这一正面消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并试图通过改变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预期来提高公司的股价。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简单地声称可能被其他具有相同动机的经理人或企业家模仿,此时唯一的选择是采取一些成本高昂且他人难以模仿的财务政策作为信号传递工具。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资本结构正是这种信号的理想传递工具。罗斯认为,在一个价值较高的公司里,设计一套以激励为基础的经理报酬合约来引导经理人维持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是可行的。罗斯的结论事实上与MM(含税)理论的结论相吻合,两者所不同的是,MM(含税)理论说明了负债融资通过税盾作用对公司价值产生的直接效应,而罗斯模型则说明了负债融资通过信号传递对公司价值产生的间接效应。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外资股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