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现代设计史

李智瑛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李智瑛  

页数:

166  

前言

作者从事设计艺术及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近十年,于天津美术学院执教“西方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也有五年,作为治学的有心人,这些经历显然都为撰写此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写作经验。同时,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现代设计的种种理解以及同事们相互之间的讨论都使她获益良多,且借助网络上的沟通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她的视野。教学本身往往会激发教师对学科建设的深入思考,她感到虽然现代设计史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已经在全国数十所高校普及,但相关的合适的教材依然较少。教学初始,在借鉴一些传统书目的基础上,她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从中外许多知名设计网站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博物馆网站学习到许多新的内容。此外,中国举办的诸多国外设计展览也为她提供了不少形象的材料,如奥地利建筑设计艺术展、意大利设计50年、法国时尚百年、西班牙设计300年、高蒂建筑设计、2008媒体中国主题展等等。另外近年来她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出访也为她提供了许多直接经验与宝贵资料。作者在国内外相关期刊上发表的一些专题论文,如有关对包豪斯、俄国构成派等的再次挖掘与探讨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本学科研究的一些空白,也为此书的撰写作了先期的一些准备。本书从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现代设计发展为线索,对不同时期典型设计潮流在各国的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同时辅以丰富的例证。通过对比分析使读者更明了现代设计发展的整个脉络,尤为重要的是将设计背景、设计思想等与经典设计作品、知名设计师等紧密联系,大抵可以让人了然于胸。结构设置有理有序,体系相对完整,对现代平面、产品、建筑、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详细论述,并将设计发展与文化、政治、经济等有机结合进行阐述,想来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颇具引导作用的。

内容概要

  《西方现代设计史》从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现代设计发展为线索,对不同时期典型设计潮流在各国的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同时辅以丰富的例证。通过对比分析使读者更明了现代设计发展的整个脉络,尤为重要的是将设计背景、设计思想等与经典设计作品、知名设计师等紧密联系,大抵可以让人了然于胸。结构设置有理有序,体系相对完整,对现代平面、产品、建筑、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详细论述,并将设计发展与文化、政治、经济等有机结合进行阐述,想来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颇具引导作用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工业文明的孕育发展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第二节 工业革命及影响一、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与艺术设计的新风貌第二章 手工艺、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第一节 19世纪前期的设计现状第二节 工艺美术运动一、“水晶宫”博览会二、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三、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第三节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装设计第四节 唯美主义运动第五节 新艺术运动一、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二、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三、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四、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五、德国“青年风格”六、奥地利“分离派”第三章 手工艺、工业文明的融合第一节 装饰艺术运动一、装饰艺术运动概述二、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三、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第二节 机械化的发展与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一、机器美学与乌托邦思想二、标准化设计与德国工业制造同盟三、美国工业化进程与芝加哥学派第四章 工业文明进步与现代主义设计的成熟第一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第二节 荷兰“风格派”第三节 包豪斯一、包豪斯的成立二、包豪斯的发展三、包豪斯的教学四、包豪斯的影响及贡献第四节 美国设计的兴起一、工业设计的发展二、职业设计师的出现三、流线型风格和有计划废止制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的兴盛第一节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纳粹时期的设计二、战后重建第二节 战后美国的设计一、设计的反思二、美国设计的新气象三、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第三节 斯堪得那维亚设计风格的形成第四节 艺术化的意大利现代设计第五节 后来居上的日本现代设计第六章 后工业社会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抗拒”第一节 后工业社会概况第二节 波普与反抗一、英国的波普艺术二、美国的波普艺术三、意大利的波普设计第三节 超越与对抗——后现代主义设计一、建筑设计二、产品设计三、平面设计第七章 走向多元化一、解构主义二、高科技风格三、新现代主义设计四、绿色设计五、全方位设计六、微电子设计附录一 参考文献附录二 西方现代设计史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4、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生发展,并在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商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及大面积的殖民扩张不仅为欧洲各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廉价的商品及劳动力,更是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新市场空间,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也导致了欧洲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等所代替,并由此引发了欧洲所谓商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商业革命首先表现为世界贸易的商品发生了巨大变化。16世纪以前,主要表现为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瓷器和朝反方向运输的金银。后来新的海外产品如可可、茶叶、咖啡、巴西苏水等以其廉价、实用、新颖等特质成为欧洲新贵的消费品,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国产日用品的发展形成了压力。同时,贸易量的显著增长成为商业革命的另一特点,其中海外殖民地的贸易占很大比例。另外商业革命为欧洲各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在一种看似公平的交易方式中资本以利润的形式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在北美洲,欧洲商人向印第安人每售出一支枪,就能换取一支步枪那么高的一堆海狸皮。非洲也有几十万奴隶被掠去充当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为欧洲商人提供了大量的利润。而且打着商业旗帜对殖民地的明抢暗夺也为欧洲各国积累了大量资本,如有名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等。商业革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了满足这些新市场的需求,生产的方式、过程等都必须得以发展。

后记

由于兴趣及专业学习使然,我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植物学、美学与文化、规划设计等都有一定的了解。2001年,我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史论系,其间,跟随丁涛、许平等老师学习,获益匪浅。在这里,我对两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无私帮助与指导深表感谢!工作后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单位的相关领导与同事给予了我极大帮助,2007年的教材及科研立项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也使得此书的编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长期的学习与教研过程中,许多前辈的著作或理论都给予了我极大帮助,其中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设计史》、何人可教授编写的《工业设计史》以及美国大卫·瑞兹曼撰写的《现代设计史》等予我以很大启迪。同时,通过国内外相关设计艺术网站的交流探讨,也使得我获得更为前沿、更为直接的知识。此书的撰写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资料的寻找、理论的建设以及大量的文字与图片工作使得我极为忙碌,对于家人我是愧疚的,很感谢爱人尹锋锋的支持与理解,同时感谢一直关怀我的父母,他们让我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在相关的论述与表达上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谨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也会在日后的教研中继续探索,以求更大进步。


编辑推荐

《西方现代设计史》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现代设计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