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
2011-6
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永秉
340
无
《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是郭永秉先生自2005年至2010年的有关古文字与古文献方面学术文章的结集。
其中大部分文章在各种刊物和网站上发表过,或者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郭永秉,1980年3月生于上海。2006年12月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讲师。
上博藏西周寓鼎铭文新释
商周金文所见人名补释五则
读《战国成君鼎铭及其相关问题》小记
秦驷玉版铭文考释中的几个问题
补谈“栾氏”玉器伪铭的来源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选释(五篇)
楚竹书字词考释三篇
战国竹书剩义(三则)
关于新蔡楚简的“颛顼”及其他
上博简《容成氏》的“有虞迵”和虞代传说的研究
从《容成氏》33号简看《容成氏》的学派归属
上博简《容成氏》所记桀纣故事考释两篇
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
说《子羔》简4的“敏以好诗”
说《景公疟》的“襄桓之言”
谈古文字中的“要”字和从“要”之字
再谈郭店简《语丛四》8、9号简与《庄子·胠箧》之关系及相关问题
睡虎地秦简字词考释两篇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和《奏谳书》释文校读记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补释三则
阜阳汉简考释两篇
说“蒜”、“祘”
印台汉简日书释字二则
“奔警律”补说
以简帛古籍用字方法校读古书札记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介评
《尚书校释译论》简评
读书札记(两篇)
后记
我们认为,器主当从李学勤、李家浩等先生之说,以秦惠文王为是。首先,从铭文自称“曾孙”、“小子”、“毓子”以及所述祭祀对象、祭品等级来分析,驷的身份为秦国国君无疑①,绝不可能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其次,依照先秦名字制度,祷告者或作器者一般自称其名不称字,“驷”既为祭祷华山神时的自称,把它视为围君之名更加合理。《尚书·金滕》:“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在为武王禳疾而祭先王时,周公自称“旦”。周厉王在自作的胡钟、胡簋里亦均自称其名。这都说明,“驷”只可能是名,不可能如王辉先生推测的是字。而文献中战国中后期秦国国君名 .“驷”者,最可能是字形与它相近的“驷”,即秦惠文王。李学勤先生、李家浩先生均认为文献中的“驷”为“驷”之讹字,这个推测应该是很有说服力的。曾宪通先生的观点认为,“驷”和“子楚”是一名一字的关系,他就是文献中那位初名异人,后改名楚(或作子楚)的秦庄襄王②。这里即便曾先生能说明“驷”和“楚”有语义上的关联(事实上其相关解释还比较勉强),也只能证明“驷”可能是他的字。但就如上文指出的,“驷”在这里只能是国君之名,所以曾先生也只好推测,“‘驷’是名而‘子楚’是字”,并没有举出任何文献上的根据。正如李家浩先生指出的,此说“证据不足”。 诸家讨论中对器主身份究竟是战国中后期哪位秦国国君的分歧,很大原因是基于对“周世既没,典法散亡”一句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李零和曾宪通先生等认为,“周世既没”意即周朝完全灭亡,说明玉版的上限应该在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或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而李家浩先生则认为,古人心目中周亡的标志并非东西周灭于秦,而应当是就公元前367年周分为东西周两个小国而言的。李学勤先生把“周世既没”解释为周的王数已尽,因为《左传》宣公三年记王孙满曾云,成王“一世三十”,从周成王到与秦惠 文王并时的周显王已超过三十世,所以秦惠文王会说“周世既没”。 关于“周世既没”的含义,我们认为李家浩先生的解释尚有可商。李先生曾举《吕氏春秋·先识》和《韩非子·说疑》的记载证明 战国时人认为周代灭亡的标志是周分为二。
无
作者在古文字方面提出不少新的见解,值得学习。。。
第一次购买郭先生的作品,感觉是本很不错的书,应当好好看看。
当时是看到此书数量有限才买的,买后觉得还是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