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青铜骑士

[美] 宝琳娜·西蒙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美] 宝琳娜·西蒙斯  

页数:

776  

字数:

770000  

译者:

冯涛,张坤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在战火燃烧,商品匮乏,前途未卜,列宁格勒人的生活剧烈动荡。命运之神让17岁的姑娘塔季雅娜·迈塔诺娃与22岁的苏军军官亚历山大·贝洛夫中尉相遇;随着残酷冬天的来临和德军围困整座城市,两位主人公被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纯真的爱情在严酷环境中培育起来,然而塔季雅娜的家庭将被撕裂,亚历山大深藏在内心的一个具有毁灭性的秘密将被暴露。在这历史的重大关头,他们的感情和生命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本书兼有《乱世佳人》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通过细节丰满并充满悬念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个金子般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忠贞的爱情、崇高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在摧残大地和生灵的战火中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

宝琳娜·西蒙斯,出生,成长于列宁格勒,70年代全家移居美国。她的重要作品《塔利》、《红叶》以及《十一个小时》都是国际级的畅销书。《青铜骑士》是她2001年的最新作品,评论认为也是她最好的作品。她曾在罗马,伦敦,达拉斯居住,现定居纽约。

书籍目录

第一卷 列宁格勒第一部 闪光的黄昏 1 战神广场 2 风云莫测 3 硝烟雷鸣 4 身陷绝境第二部 残酷的冬天 1 违心·围城 2 黑夜降临 3 黯然失色的彼得的城 4 堡垒崩塌 5 越过可怕的海第二卷 金色之门第三部 拉扎雷沃 1 芬芳的春天 2 寂寞的潮水第四部 生离死别 1 筋疲力尽,极度恐慌 2 通往西方的窗口 3 在青史留名的战役中 4 月光惨淡,月色撩人译后记

章节摘录

  亚历山大点了点头。“我到处巡逻。你跟父母住在一起吗?”  “当然。跟我父母,爷爷奶奶,姐姐,还有双胞胎弟弟一起。”  “都住一个房间吗?”亚历山大想也没想就问道。  “不,我们有两个房间呢!”塔季雅娜快乐地叫道。“而且我爷爷奶奶还登记了住房申请单,一有空房子就再要一个房间。”  “他们,”亚历山大问道,“登记住房申请单有多久了?”  “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塔季雅娜回答,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  他们一起在公共汽车上,好像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又好像只有短短的一秒。  “我还不认识有谁是双胞胎的呢,”他们下车的时候亚历山大说 “你们俩很亲吗?”  “是的,但是有时候帕沙很气人。他老觉得自己是男孩,所以总得赢。”  “你是说他不总赢你?”  “要是我不让着他,他就赢不了,”塔季雅娜说着,把目光移开,不看他取笑的眼睛。“你有兄弟姐妹吗?”  “没有,”亚历山大说。“我曾经是父母的独生子。”他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很快地说,“我们已经兜了一个大圈子了,不是吗?幸好,我们离商店不远了。你愿意走路去呢,还是等二十二路车?”  塔季雅娜望着他。  他刚才说的是曾经吗?  他刚才真的是说,我曾经是父母的独生子,不是吗,“我们可以走过去,”塔季雅娜慢慢地说出这几个字,若有所思地盯着他的脸,一直看。他高高的前额,方正的下巴,脸部的骨架,都清晰醒目地展现在她好奇的目光下,这一刻,他的五官一动不动,有如泥塑木雕。看起来他好像在紧咬牙关。她小心翼冀地问道,“那,你是哪里人呢,亚历山大?你有一点儿……口音。”  “没有,我哪会有口音呢?”他反问道,一边低头望着她的脚。“你穿这样的鞋走路行不行?”  “行,我没问题,”她答道。他是想要换个话题吗?她裙子的肩带从肩膀上滑了下来。亚历山大突然伸出食指帮她把肩带拉上去,他的手指拂过她的皮肤。塔季雅娜脸红了。她真恨自己这一点。她总是无缘无故就脸红。    薇拉好心的面庞露出揣测的神情。“出什么事了?你好像很伤心的样子。是因为腿的缘故吗?”  “不。我……”薇拉的好心感染了塔季雅娜,她差一点就要张口把满腔的痛苦一股脑儿吐给头脑单纯、毫无疑心的薇拉听了。差一点。她克制住了。“我很好 只是哪儿也去不了。烦得不得了。我整晚都呆在房顶上,看着有没有炸弹扔下来 告诉我,有我能干的活吗?”  薇拉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们这儿倒是需要人手。”  塔季雅娜马上来了劲头。“干什么呢?”  “有很多事可干。你可以坐到办公桌后面干点文书工作,或者在餐厅里服务,还可以包扎伤口量量体温什么的,或者,等你好一点以后,也许可以学学护理。”  塔季雅娜愉快地笑了。“薇拉,这太妙了!”可她马上又皱起了眉头。“可我在基洛夫的工作该怎么办呢?我应该等石膏一拿掉就回去造坦克的呀。还有,石膏什么时候拿掉?”  “塔季雅娜!前线就在基洛夫呢,”薇拉叫道。“你不能去基洛夫。你可没那么勇敢。现在在那儿,不等你继续工作,他们就给你支步枪,训练你打仗。你出来的正是时候,你知道。可我们这儿总是缺人手。去当人民志愿军的太多了,其中好多都回不来。”她微微一笑。“不是每个人都像你那么幸运,有个军官把你从废墟里挖出来。”  若是塔季雅娜能单脚跳回家去,她肯定已经走了。  那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塔季雅娜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情,告诉全家她找到了一份离家很近的工作。  “这就对了!去工作,”爸爸说。“终于有这么一天!你可以在那儿吃午饭而不必在家吃饭了。”  “塔尼雅还不能去,”亚历山大说。“那样她的腿就永远也好不了了,她就得终生跛着脚了。”  “可是,她不能继续这样子什么也不做就吃一份家属配给!”爸爸大声说。“我们不能养着她。我在单位听说他们又要降低配给量了。情况只会越来越困难。”  “我要去工作,爸爸,”塔季雅娜仍是兴致勃勃地说。“我还要少吃东西,好不好?”  亚历山大隔着桌子蹬着她,用叉子猛叉面前的土豆泥。    售货员的眼睛里充满同情,但她说,“我无能为力。我们要是短了面包,会给内务人民委员部枪毙的。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厉害。”  “求求你,”她恳求道。“我们一家人都在等着呢。”  “塔涅什卡,我愿意给你面包,但我不能这么做。那天他们枪毙了三十女人,罪名就是伪造配给卡。就在当街打死的,然后扬长而左。算了吧,亲爱的:明天再来吧。”  “明天再来,”塔季雅娜离开商店的时候喃喃地念叨着。她想把明天的配给先顸支了,但明天怎么办,后天呢,大后天呢?  她不能回家。实际上她也没有回家,而是在一个防空棚里坐了一会儿,然后就到医院工作去了。薇拉已经走了;塔季雅娜的考勤卡也丢了;根本没人管。她躲到一间小房间里睡了,冷得要命。到了吃饭的时候,她在食堂得到一碗清汤和几汤匙稀粥,没有一点多余的食物可以带回家去。她徒劳地找了一会儿薇拉,在护士的位子上坐下来,然后她走进一间病房,坐在一位垂死的战士的床边。当她握住他的手时,他问她是不是一位修女。她说不是,不过你想说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我没什么要告诉你的,”那个战士说。“你为什么在流血?”  她向他解释,不过事实上也没什么可解释的,除了说一句“跟你躺在医院里是同样的原因”。  塔季雅娜想起了亚历山大,想起他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地保护她。保护她免受列宁格勒、德米特里的伤害,免受医院——这个残酷的、到处是病菌和传染的地方的伤害。从卢加的碎石块下把她挖出来。保护她免受德军的炮火和饥饿的伤害。他不让她到房顶上去“值勤”。不让她一个人到芳坦卡去,一定要她戴着他给她的那个可笑的头盔,要她穿着她所有的衣服睡觉。他还要她勤洗澡,哪怕是用冷水洗,他要她坚持刷牙,即使牙齿上一点食物的碎屑都没有。他要的只有一样东西。  他要她活下去。  这使她得到一点安慰。  一点鼓舞。  这应该已经够了。  当她在晚上七点左右回到家时,她发现—家人都快急疯了。在她把经过说出来之后,大家仍然埋怨她不马上回家。“我们会理解的,”妈妈说,我们不在乎那点面包。”    “塔季雅娜,他给你面包是为了让你爱他。”  塔季雅娜惊呆了,她说,“什么?”但她立刻又恢复过来,“你又错了。他的面包给的是你,他要你活下去。”  “哦,塔尼雅。”  “哦,达莎,别胡说了。你为什么要跟着我去邮局?”  “我因为没能给奶奶写几句话觉得挺歉疚的。她盼着我们的信。你写的东西对她来说太压抑了:你就是不能像我那样把事实遮掩过去。或者这只是我原来的想法,”达莎说。“我给她写了几句让她高兴的话。我没有跟踪你们。我看到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邮局门口了。”  “我们先去了商店。”  塔季雅娜起身把另一条椅子腿扔到炉子里。一条椅子腿可支撑不了整夜,不过她们又得省着用。在亚历山大把桌子给她们锯开的时候,塔季雅娜还没意识到她们是多么想暖和一点。整张桌子已经烧完了。还剩下四把椅子。  在亚历山大刚把吃的给她们带来时,塔季雅娜还没意识到她们是多么想吃饱。现在那袋土豆已经光了。橘子也没了。只剩了点大麦。  然后塔季雅娜重新回到床前,把达莎盖的毯子和大衣又往上拉了拉,随后自己也爬上床,她想转身冲着墙。但她做不到。  有几分钟时间她们谁都没开口。达莎慢慢转过身来面对着塔季雅娜。“我希望他死在前线,”她轻声说。  “别那么说,”塔季雅娜说,想在身上划个十字,但冰凉的胳膊又没法从暖暖的毯子里抽出来。她太虚弱了,经不起情绪的激动了。火很决就会熄灭的。她们就会又一次沉人茫茫无尽的黑暗:她们都已经透支了,支撑不住了。塔季雅娜想,她们俩太虚弱了,再也经不起心碎了。  但当达莎说,“我看到你和他了,我看到你们相互凝视的样子了”时,塔季雅娜意识到,不对,她们还没有太虚弱。  “达申卡,你到底在说什么?根本就没有什么凝视。我的帽子一直遮住半张脸。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他站在楼梯下面。你站在第二级台阶上。你滑了一下,他扶住了你。他对你说了些什么,你望着他,点了点头、然后你们就对望着。你走上楼梯。他站在下面一直望着你。我全都看到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  一个是瘦小、善良、勇敢、无私的俄罗斯少女塔季雅娜,一个是高大、英俊、热情、耿直、背负着沉重历史负担的红军军官亚历山大,他们在希特勒悍然入侵苏联的那天,在列宁格勒的街头不期而遇。她挤不进抢购的狂潮,反而买了一只冰淇淋犒劳自己,坐在车站的凳子上享受在如此喧嚣狂乱的背景下几乎不太可能的那么一刻安逸闲暇;他在执行巡逻任务,本该从街道的那一边匆匆走过。这时候,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他停住了脚步,穿过大街朝她这边走来,而她呆望得连冰淇淋化了都没有察觉……本来可以多么完美,“死生契阔,与子相悦”,但他们却生逢20世纪最残酷的大战,他们生活的列宁格勒将经历长达900天的围城,随之而来的将是轰炸、饥馑和严寒,而且塔季雅娜发现她姐姐也疯狂地爱着亚历山大,而且亚历山大在她17岁生日的那天告诉她,他的父母其实都是美国人,左派知识分子,他们自愿抛弃祖国投奔红色苏联,但最终却被指控为特务而双双被害,他九死一生、隐姓埋名才幸存下来……  又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与战争的史诗轰然拉开大幕,在你还没作好心理准备的瞬间就会将你完全俘获,令你猝不及防。在战争、轰炸、严寒、饥馑、自私以及背叛之上岿然挺立着的就是那个貌似弱不禁风的少女,在战争与谎言的废墟上冲天翱翔着的是塔季雅娜跟亚历山大生死相许的爱情。宝琳娜·西蒙斯将一个堪称近年来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历历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你曾为《荆棘鸟》的酷烈真情而战栗激动,如果你曾因《日瓦戈医生》穿透苦难的浪漫爱情心痛神驰,如果你永远难忘《乱世佳人》宏大的场景和斯佳丽坚忍不拔的个性,那这部《青铜骑士》就决不会令你失望,它会重新带你体验那种真正的痛心与舒畅、战栗与兴奋,会让你似乎重新回到你以为已永远逝去的年轻时代,那时候,你曾为了一种激情,为了一本小说而激动不已、彻夜难眠,喃喃念诵“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青铜骑士》是著名美国俄裔女作家宝琳娜·西蒙斯(Paullina Simons)2001年的最新作品,配合新书的出版,作者与美国著名的Harper Collins出版公司联合举行了盛大的全国范围的巡回宣传活动,而书在正式出版前就已卖出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俄罗斯)的版权。在此,我想引用几个美国最普通读者的读后感,以此印证我作为译者对这本书的盛赞:“从第一页  开始,这个由爱、希望和战争结成的网就把你纠缠在其中,令你一分钟都舍不得放下……”“《青铜骑士》是一位朋友推荐给我的,我从第一页开始就被牢牢吸引住了,而且越陷越深,完全不能自拔。我接连三天什么日常事务都无法进行,惟一的欲望就是读、读、读。然后我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而我接下来的举动竟是把书翻过来重新读起。我这辈子都从没做过这样的事,我读过的任何一本书都从没像《青铜骑士》这样给我这么大的影响……”“我仿佛同塔季雅娜跟亚历山大一道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和激情,他们仿佛就在我身边,触手可及,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还会继续陪伴我,直至一生。我最钟爱的书一直是《乱世佳人》,而现在,《青铜骑士》已经取代了它的位置,占满了我的心”……  本来不想写什么“后记”来着,觉得没有必要,一本好书有时是“说不得”的,那只能用心去体会,诉诸言语特别是文字之后会觉得特别“不像”,有时甚至会觉得南辕北辙。但一开笔,自己读、译过程中郁积的强烈感受还是不由自主地宣泄而出,至于“像不像”也顾不得了,仅供读者参考吧。另外,促使我想写个简单的“后记”交代一下的是以下几个与原书故事关系不大的事实:  《青铜骑士》能以这样的面目呈现在您面前,首先要感谢朱志顺老师在俄罗斯人名、地名等涉及面极广的各种专用名方面的热情帮助,凡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请朱老师把英文还原为俄文,最后根据俄文确定译名。同样要感谢郑大民老师对我们两位年轻译者的信任以及最后审慎的审读加工。  本书的翻译从2001年6月开始,到2002年5月杀青,是我跟我妻子(当时还是我女朋友)合作的成果,我们曾戏称我们是在像杨过跟小龙女一样一起练“玉女心经”,结果虽练不成“绝世武功”,相信起码做到了“双剑合壁、心意相通”,希望对得起塔季雅娜跟亚历山大伟大卓绝的爱情。  最后,感谢每一位打开、阅读这本战争与爱情大书的读者,相信您不会感到不悔。  冯 涛  2003.1.16


编辑推荐

  《青铜骑士》兼有《乱世佳人》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通过细节丰满并充满悬念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个金子般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忠贞的爱情、崇高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在摧残大地和生灵的战火中得到升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青铜骑士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大一在阅览室里,那里的书只能读不能借,我们总在那儿消磨没有课的日子。看到前言里“本书兼有《乱世佳人》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想到《乱世佳人》的跌宕起伏,我决定报以一试,于是就开始翻开了这本大部头。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看到亚历山大坐车追随着塔季雅娜,塔季雅娜因为望着亚历山大手中的冰激凌化了都不知道,嘴角就不自觉的会心一笑,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好。
于是我周五也不想回家了,总是乘着晚上人少去阅览室看《青铜骑士》,它总在那里,也许人人都被它的外表给吓到了吧(实在是有点厚)。它陪我度过了好多个美好的周末。
由于不能忘怀这本书,终于还是想要拥有一本,在这里我如愿了,真的好开心,我将永远珍藏。让它成为我大学单纯时光的纪念吧。


2002年,下了夜班半夜2点,借到同事此书,一口气读到天亮,于是终不能寐,心痛不已,屡屡重新拿起,却不敢多看。终于买到此书。
关于爱情,不过如此,不敢奢望自己是塔季亚娜被一个亚历山大爱着,只希望这样的爱情在人世间存在,对于一个过了奢谈爱情的年龄的女人来说,不过如此。一本书好看与否与个人经历有关。
本书语言平实,但有穿透力,历史场面宏大,饥馑、死亡、战乱、善恶均有铺陈。


大学时候无意中读过盗版的青铜骑士。非常喜欢,一直想买正版的,现在终于实现了。可想而之,我是多么的喜欢,虽然这是个悲剧。。。主人公的爱情,感动天地。


我已经在读第四遍了,无比美妙的好书,无比美好的爱情,勇敢无畏的感情,少有的好看耐读的文学作品


很喜欢很喜欢!!!男主角非常有魅力,女主角很让人喜欢,在战争前与战争中的动人的感情,嗯,除了有一段,嗯,那个,两人也太甜蜜了吧(乖孩子非礼勿视///)然后,然后,一路走来,在最后,眼泪嗒嗒嗒的落了满纸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爱情,超感人!


看完后,感觉爱情不过如此!结局让人落泪!


很好的一本书,最早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一直想买,最后终于在当当下单了,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坚忍、忘我!很喜欢!


就为了这种感天动地地爱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是正版书,但是书的后封面是脏的,本来说是拿来收藏的,弄得很遗憾。

至于书本身的内容,那是非常好的,我很爱这本书。

一直期待能有它的续集在内地出现。


炮火让平凡的爱情故事显得如此绚烂无暇。8能多看,8然受不了,要清醒,要清醒。。。


  开始他们仅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视而相遇,透过六月的美好光天,透过列宁格勒熙来攘往的大街,她与那个用一种她从没见过的眼神盯着她看的士兵四目相对。
  
  开始他们只是以为这仅是漫长生命旅途中无可计数的普通相遇中的一次,擦肩而过之后两个人都还将重新走回到自己冗繁的生活中去。
  
  直到他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心跳声,直到他告诉她:“我想以我的一生来信任你”……
  
  战争的灾难才刚刚开始,爱情也悄然而至。这是萌芽并蓬勃于恢弘而惨烈的战争场景之中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从彼此一见钟情到迅速陷入爱河,他们以人世间最纯净最真挚的情感彼此吸引彼此牵念,纵使史无前例的战争颠覆了列宁格勒人民本来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却没有泯灭年轻的塔季雅娜和英俊的亚历山大他们爱的能力以及爱的勇气,相反,这种爱无可抗拒,这种爱历久弥新,也更具持久的力量,他们的爱情穿越了各种人为的阻挠,更加穿越了时势。
  
  《青铜骑士》为读者轻易还原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背信弃义突然进攻苏联包围列宁格勒的时代背景,还原了如此史无前例的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蹂躏、动荡以及离散,虽然这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小说中也极尽可能地为读者再现了战争的惨绝人寰,不过一路读来,《青铜骑士》却总能带给我一种熟悉的真挚、朴素而又沉静的温暖感受,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同时获得里对美好对爱情对生命如此深刻的体验。在这片哀鸿遍野、生灵涂炭、饥饿、抗争、杀戮的土地上,无论生活或处境多么危机四伏多么动荡不安,他们是为了民族自由而战的抗争者,他们更是一对相爱的普通男女,始终以爱温暖彼此,支持着彼此,任何艰难险阻任何白色恐怖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相爱。
  
  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么精彩的作品了,在《青铜骑士》中,作者毫不掩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带给普通人的种种伤害,但是与战争的残酷性描写比起来,作者好像更善于捕捉和展现那些被喧嚣的时代所忽略的,来自于普通人微乎其微的温暖以及美好,她对温暖她对爱情的理解以及表现多么弥足珍贵,她令世间最残酷的战争托起了最纯净的爱情。于是在作者细腻的文字描写以及呈现中,硝烟中,一朵奋力开出的生命之花和爱情之花都被完美葆有,人性的美好也被无限放大,于是阅读的喜悦以及温慰也幸福地弥散……
  


  唯一能够把你我分开的,只有死亡-----塔季雅娜
  
  1941年6月。列宁格勒。二十二岁的亚历山大第一次遇到即将十七岁的塔季雅娜。他看到她穿着笨拙紧绷的棉布裙,尝着渴望良久的冰淇淋,惬意得打转转。他的目光穿过喧嚣的车流,盯着这个可人的姑娘,一眼就认定。这是六月一个美丽的星期天,德国侵占苏联的步伐悄悄靠近,只是对两个年轻人来说,战争依然很远,惟这场遇见,值得铭记。
  
  在二战的背景下,这样的遇见是残酷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否静静离开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可是,年轻的亚历山大和塔季雅娜,遇见了,相爱了,还有怎样的故事,比这个更美好呢?我们应该歌唱欢笑,让喧嚣的炮火当成盛开的礼炮,忘却战争和家庭矛盾,就这样相爱。就如同他曾望着她的眼说,爱情是,被爱,还之以爱。
  
  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着放肆的爪牙入侵,想要斩断这对年轻恋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年轻的亚历山大和塔季雅娜如何会屈服,越是残酷的战争越牵连了这对恋人。战火纷飞中,他从军饷里省下粮食,送给她,可战争时期,粮食也是越来越少,他依旧时不时得去探望她,给她支持和支撑下去的力量。年轻的塔季雅娜,就这么单薄的身躯,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在战争中失去弟弟,失去父母,失去外婆,失去表姐,她不停得失去家人,却不得不用孱弱的身躯支撑下去,在列宁格勒保卫战里,她和姐姐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她那么爱他,那么相信他,也因为有他,她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亚历山大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个跟着父母逃离美国到苏联寻求共产主义却因政治原因被无情杀害的人的孩子,亚历山大在其成长过程中受的苦,无人可知。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苏联回到美国,直到遇到塔季雅娜,仿佛溺水的人找到了浮木。他在她身上看到希望,她温暖着他,如同太阳带给他无穷的动力。这是1941年11月,寒冷的冬天侵蚀着列宁格勒,这场浩长沉重的战役,已经持续了100多天,而被围困在列宁格勒的三百万人口,也已锐减至100万。
  
  看书的过程中,我毫不怀疑他们彼此生命的共存性,因为他们是如此得紧紧相依。虽然有过怀疑,被塔季雅娜的姐姐困扰,他们的恋爱是不被家人祝福的;也有过折磨,被德米特里纠缠,甚至威胁到亚历山大的生命;还有这场看似没有尽头的战争,无情的战火吞咽着多情的生命。可这一切又如何?无论是炸弹还是我破碎的心,都没法阻止我打赤脚跟你一起走过六月开满茉莉花的战神广场,她心想。
  
  塔季雅娜,我一直在想这个十八岁的身体里,到底能爆发出多少惊人的能量。战火中,她穿越大街去购买粮食,到医院去做护士,在亚历山大的指引下,带着姐姐艰难得逃离列宁格勒。她失去了太多,连最后的姐姐也在路途中撒手人寰。这个比她大七年的姐姐,小时候带着她到处玩,长大后总爱“欺负”她的姐姐,喜欢亚历山大到想要嫁给他的姐姐,却不能走到故事的最后。塔季雅娜对姐姐是内疚的,她打心里觉得抢了姐姐最爱的人,可是爱情,身处其中的人又如何能分辨是非。我为达莎悲鸣,也为塔季雅娜难过,因为最终,她失去了全部亲人,她变得一无所有,除了亚历山大,幸好还有亚历山大。
  
  在拉扎雷沃的日子,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逃离了战争的塔季雅娜最终来到了没有战争烦恼的小村落,亚历山大也如期而至。这样单纯甜蜜,没有压力,只有两人独处的生活,让整本书更显温情脉脉。他们缺钱,没有像样的居所,凑不齐金子打戒指,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两个人要融为一体的决心。他们相爱,他们向上帝启示,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们分离,除了死亡。他们在那个充满了爱和浆果味的村庄里,向彼此发誓成为对方的唯一。可是战争仍在继续,亚历山大也必须回到前线,他强迫她留下,却又怎么抵得过塔季雅娜,她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丈夫上战场却不能出一份力。带着她的骄傲和关怀,塔季雅娜走到了前线,救治病人,也在战火纷飞中,救出了重伤昏迷,奄奄一息的亚历山大,她的血液流入到他的体内,她拼劲全力要求医生救治原已被放弃的伤患亚历山大,也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她爱他,无畏生命。
  
  可当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终于决定要一起逃离这场战争,回到美国,一切都显得如此光明之时,故事却又急转直下,令亚历山大生死未卜,塔季雅娜悲痛欲绝。她挺着肚子,带着所有已经失去的希望,去往陌生的国度,可这不是结束,他们的爱情,又如何能在这里结束?这是1942年6月,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认识并相爱、结合整整一年,经历了列宁格勒相识,拉扎雷沃相守,列宁格勒分别的一年,他们的爱情之歌,飘荡在20世纪最残酷的战争上空,久久不绝。六月的茉莉花将要开了,亚历山大,你是否能牵着塔季雅娜的手,穿越战神广场,给她深情的一吻呢?
  
  我从未见过如此冗长繁琐的爱情故事,但我却如此爱它。
  我知道,你们永不别离。
  


    王小波曾经说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这种筋骨。”这里的《青铜骑士》指的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叙事长诗。这部气势恢宏的长诗中,普希金在热情洋溢地讴歌彼得堡壮丽秀美的同时,也把历史大潮冲刷下小人物飘摇的命运透彻地展现出来。为了成就霸业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边筑就城池,使得当地百姓屡遭水患,民不聊生。涅瓦河洪水暴发后,长诗的主人公——小公务员叶甫根尼努力地去小岛寻找自己的未婚妻,当看到满目疮痍的小岛之时,他终于精神崩溃,变得疯癫,他四处乞讨,终于流浪到彼得大帝的青铜塑像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一切的苦难正是这个骑士带来的,幻觉出现,叶甫根尼仿佛看到青铜骑士复活,策马扬鞭向他追来,恐惧与绝望占据了他的心灵,也将他带向了死亡。
     
    也许是想向这篇史诗巨著致敬,美国作家宝琳娜 西蒙斯将自己的小说也取名做《青铜骑士》,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同样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努力地与命运抗争,在硝烟战火中驳出一片蔚蓝天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场残酷的战争之前,塔季雅娜只是列宁格勒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贫困却充实着。六月里的一次美丽邂逅,将她带入到奇妙的爱情世界当中,感受着内心压抑不住的悸动,怀揣着患得患失的惆怅,就这样大兵亚历山大成为塔季雅娜生命的全部。
     
    普希金的《青铜骑士》中小人物对应的是可怜的叶甫根尼,而大历史对应的是彼得大帝的独断专制,而宝琳娜的《青铜骑士》中同样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便是塔季雅娜,而她面对的大历史则是残酷无比的战争和血淋淋的政治现实,当苏联当局还执着于与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时,德军已经开赴苏联开始了历史上最残酷的掠夺,仓促应战下的苏联损失的不仅仅是数十万士兵的生命,还有无辜弱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小说中物资短缺的列宁格勒,每天都有无数人饿死街头,塔季雅娜本来温暖的家也无法幸免,外婆、父亲、母亲甚至最爱的姐姐达莎,亲人们一个个被饥饿与病痛折磨,痛苦不堪而离开人世,而唯有塔季雅娜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存活了下来。这个弱小的身躯背负了多少悲哀与沉痛,但心中炙热的爱情之火却令她无比坚强。
     
    宝琳娜塑造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直爽率真的亚历山大、执着单纯的达莎、阴险狡诈的德米特里,当然还有我们的主人公,美丽又坚强的塔季雅娜,她就像烽火中傲然绽放红梅,倔强挺拔、不惧风雪;又像尘埃中钻石,熠熠生辉、坚硬不催。在亚历山大的眼里,塔季雅娜便是“秩序,是无限空间中的有限存在”,她高举优美和勇气的旗帜,她慷慨大方、尽善尽美,从列宁格勒那个夏日的初次邂逅,便永远植根于亚历山大的心中,让他追随她的旗帜,无论海角天涯。诚如小说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样:“爱情是,被爱,还之以爱”……
     
    宝琳娜也很会讲故事,我们的心情随着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的悲欢离合而跌宕起伏,夏日明媚阳光与沁心凉的冰激凌,以及深情款款的对望凝视掀开这场旷世恋情的序幕,而之后为了隐瞒达莎而隐忍,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寻找而疯狂,为了自由而奔跑,故事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喜欢得知塔季雅娜奔赴远方寻找弟弟后亚历山大的疯狂寻觅,也喜欢拉扎雷沃小村庄里两人久别重逢后的温存,几经悲欢离合,二人的爱情逐渐升华、历久弥坚。读着二人的故事,仿佛置身战火中的列宁格勒,却怀揣不灭的热情,为了拥有彼此而奋力与命运抗争。


  当我看到青铜骑士这书名的时候,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欧洲许多著名城市的广场,在那里通常有着这样的雕塑,而那个骑士常常是他们的国王、英雄,或者神话中的人物,总之那是一个伟大的象征,象征着这个国家和民族伟大的精神。也许对于欧洲那些国家来说,我有所些了解却不太深入的要属俄罗斯这个国家了,或者说是以前的苏联、沙俄帝国。但这个国家却有着一股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直在打动我,拿破仑没有征服她,希特勒也没能摧毁她,在疆域辽阔的寒冷地带,那块土地到底孕育了怎样一种精神向来对我都有些好奇,出于对二战的兴趣,出于对苏联时代的兴趣,也是出于对俄罗斯民族的兴趣,在寒冷的冬夜静静地读着手头这本厚厚的有关俄罗斯的小说。
  
  夏天,本应是欧洲最美的季节,而位于靠近北回归线的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的列宁格勒自然更是最美的时候,那里有世界其它地方难以见到的白夜和神奇的极光,在这座历史和文化的名城中,也是在这座英雄的城市中,这个时段本来应该是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让时光回到1941年的夏季,回到纳粹德国突袭苏联的二战历史记忆中,那里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人是逃脱不了历史和环境的格局的,爱情当然也逃脱不了,这原本是一场有点复杂又突如其来的爱情,再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一场残酷而无情的战争,又掺和了一些政治的特殊环境,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浩大恢宏的场景,也展现了那些生命中的天真、勇敢、豪迈和激情。
  
  塔尼雅在公交站台等车,目光遇到了马路对面的士兵亚历山大,这一碰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燃烧成一场无法扑灭的熊熊大火,无论是怎样的阻力、甚至残酷的战争,也无法阻挡这样的神奇。
  
  小说写得非常曲折生动。一方面,塔尼雅发现自己爱上了亲姐姐的恋人,不想伤害这种亲情和家人间的正常关系,但又止不住自己内心的真情,所以为了爱情和亲情,她与亚拉力山大一直生活在谎言和伪装之下;另一方面战争正一步步向自己的城市逼来,她面临了孪生弟弟的避难失踪,食物的日益短缺,敌方的恣意轰炸,家人生活的日益困难,一直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看上去娇小柔弱的塔尼雅坚强、勇敢、并有着巨大的力量,也有着善良的心肠,她在兵工厂安装过火枪坦克、只身一人去前线寻找杳无音信的亲弟弟、也曾被炸弹炸毁的火车站压在了废墟下、在医院做过救护打过杂、冒着死亡为家人排队领配给、在街上也曾遭受食物被他人的抢劫、忍受着陌路人、邻居和亲人的一个个从身边的死去。男主人公亚历山大有着个人身世的秘密,然而自他遇见塔尼雅以后,便一见倾心,无法自拔,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塔尼雅,他最深的秘密也只有塔尼雅知道,他在炸毁的废墟堆里扒出了受伤的塔尼雅,为她和家人省下自己的口粮,为了见她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塔尼雅和她姐姐送出了围城,安全到达后方。因为没有收到塔尼雅在后方的消息便心急如焚,利用休假、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心爱的人,当发现塔尼雅所有的亲人都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便与心爱的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婚姻的殿堂,把各自的生命融入了对方,也尽情享受那短暂的欢乐。战争让亚历山大回到了战场,他们不得不忍痛分离,又设法相聚,在几番生死的起伏中,故事的情节变得扑簌迷离,当战争对他们的压力减轻的时候,却又面临着政治迫害的危险,于是一场通过芬兰、瑞典、英国到返回美国的逃亡计划又悄悄在进行。一切都是那样的轰轰烈烈又非同一般,战争虽然成全了他们的爱情也让他们的爱情不同寻常,只是战争最终依然要把他们残酷地分开……小说最后,塔尼雅躺在了纽约的医院生下了亚历山大的儿子,也同样取了亚历山大的名字。绵长而动人的故事,荡气,回肠!
  
  读罢全书,不禁想起了书中多次提及的同名普希金长诗——青铜骑士,眼前仿佛就有那么一座雕像伫立着,我想,那是一种精神,更是一股力量,一股一往无前的力量。
  


  
  我已经很久没有阅读这么长的小说了,厚达七百余页的一部小说。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依然浮动着结尾的一句话:那时他们彼此相爱,那时他们正青春年少。
  
  读这样的小说是需要勇气的,我曾拥有这样的力无止尽,因为那时候我还年轻。当岁月流逝,青春的尾巴从眼前瞬间而过,我似乎重新找到了年轻时的那种阅读激情,或是年轻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十七岁的少女爱上了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的士兵——这是一个始终与战争有关的爱情故事。就本质而言,任何形式的战争,对生命本身都是残酷的,因为它践踏生命,蹂躏生命,使充满欢笑的生命体瞬间变的毫无气息,冰冷僵硬。成千上万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殊不知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情人,甚至只是个孩子。战争不会在意谁在等他们,他们爱谁,谁会为他们哭……战争只会喷射出炮弹,子弹,烈焰,将他们炸成碎片,打成筛子,烧成焦土……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之下,人还是会相爱。这种爱,是个体生命对“集体献身”的蔑视,是个体对集体的反抗。
  
  1941年的夏天,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相遇在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街头,那是平常的一天,没有战争,甚至没有一丝阴霾的预兆。他们不知道,在未来的岁月,也就是青春时代最美好的岁月,会与战火、严寒,饥馑,生离死别相伴。苏德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德军仍然袭击了苏联,并以闪电战的方式向列宁格勒推进,企图将整座城市置于其铁骑之下。
  
  战争从不怜悯妇女,或孩子,即便是像塔季雅娜这样的少女也要进兵工厂生产喷火枪,后来他们(执掌国家机器的“螺丝钉”们)又把她送进生产坦克的车间,德国的士兵绝不会想到这些制造精良的利器出自小姑娘之手。她满手油污,身体疲惫,然而燃烧在内心的爱之火焰绝不会熄灭,她甚至在约会时能够顾及到自己的“不完美”,因为自己穿的是丑陋的工作长靴,而非显示女性足部之美的红凉鞋。
  
  塔季雅娜拥有俄罗斯女性的奔放,但同时又拥有俄罗斯女子的理性与执着,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德米特里(一个士兵)也曾追求她,但被她拒绝,她明确告诉别有所图的德米特里:“我不是那种会进树林的女孩子”。她也曾与亚历山大讨论战争,在博物馆前。她被博物馆馆长怅然的神情所感动,那个胡子花白的老人看着一批批美术品被装进装甲车搬走,仿佛看着自己消失的初恋。她问亚历山大,为什么要撤走画?亚历山大说,因为画不会参战。她又问,那为什么不撤走市民?亚历山大说,因为总需要人来战斗,比如德米特里——他已经带着枪上前线了。如果德米特里他们战死,就轮到亚历山大了,他将带着他爱人所造的枪,还有坦克奔向战场,如果他也死了,那么她们(指塔季雅娜们,强调女性色彩)也将走向街头,用石头来对付入城的德军……
  
  煞风景的是,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以一种充满艺术味口吻探讨战争时,却遭到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卫兵(红色宪兵)的呵斥。实际上,苏联一直就是这样对待他们最优秀的儿女的,在德军未进攻苏联前,不是枪毙了一批又一批军官么?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情人与战士,他们是为她们的民族而战,附加于这场战争之上的权力膨胀,也许会剥夺生命中的某些东西,但绝非他们自愿。
  
  战争,最后的保卫战终究开始了,比想象的还要残酷一万倍。德军的飞机轰炸一切目标,甚至包括土豆地。塔季雅娜撤离时目睹很多人被炸死,她自己也被炸塌的车站埋住,是亚历山大救了她。他从尸堆里看出了她的体型,当名叫卡什尼科夫的士兵告诉他,没有担架的时候,他告诉他不需要担架,他抱着她走了三公里回到营地,找到了医生。这时候他困累极了,抱着被医生处理过伤口的她睡着了。尽管德军就在河对岸——七十五米之外,炮弹随时都能掉进他们的帐篷,但他还是睡了,睡得那么香甜。在爱情面前,战争与死亡并不可怕。
  
  夜晚过后,天亮了。他必须把她送走,把她送回火车站。他背着她缓慢的行进在小树林里,德军的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他顾忌她的安全,将她放了下来,因为敌军扫射的话,会是她先中枪。他将她放在一棵树下,自己躺在她身边,手中紧紧的握着枪。这让我想起一句诗人的诗:持剑,我无以拥抱你;释剑,我无法保护你。然而,他毕竟不是中古时代的武士,他手持利剑,保护着她。
  
  他问她害怕炸弹吗。她说,我现在怎么会害怕。当拥有爱的时候,即便是修罗地狱,那也不乏光明所在。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写到一个情节,段誉和王语嫣被击落井底,段誉不仅不觉心灰意冷,反而欢喜异常,认为这枯井底,烂泥处胜过什么佛国净土,因为在这里,王语嫣终于看出了他的好,对他动了情。塔季雅娜说她不怕,甚至还带着某种喜悦,就是这时候,她吻了他,用她柔软的嘴唇开启了亚历山大生命的另一扇门。
  
  我一直认为,没有爱的生命是苍白的,何况还是一个战士。他不仅需要战斗,更需要爱情。只有爱情的至高和荣誉(只和人格有关,和权力无关)的至上,才值得一个男儿去为之献身。他——舒拉(亚历山大的昵称),和她——塔佳(塔季雅娜的昵称),他们发誓相爱这一生,不为战争与饥馑,不为人世的一切苦难所阻。
  
  然而,人世的苦难永远超过对苦难的想象。外族的入侵可以被打退,侵略可以被粉碎,有些东西却像魔鬼一样阴魂不散,吞噬着人,亲人、朋友、同志、爱人,所有被怀疑的人,或者对现状产生异议的人都可能被加上罪名囚禁或枪毙,塔季雅娜后来到异国,念及那在冰天雪地里流尽自后一滴血的爱人,她会为曾经献身的土地说些什么?
  
  让我们回到1943年1月12日凌晨,亚历山大(此时他的军衔已经是上校)率领一小队士兵在涅瓦河的冰雪掩体里准备突击反攻。三天三夜,他们趴在冰雪之下的掩体里,守着一百二十毫米后装迫击炮,八十一毫米轻便前装迫击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七十六毫米野战炮,捷尼特防空重机枪……他们打牌、聊天、讲笑话、聊战争、睡觉……他们知道,数个小时之后发起攻击,这一切也许都将成为烟云,他们都将成为冰面上的炮灰。这些武器虽然精良,但毕竟是一堆钢铁,它们能够短暂的使士兵们获得安全感,却不能使他们获得内心的温暖。只有爱,才能使他们获得温暖。趴在战壕里的亚历山大一直在想塔季雅娜,想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他似乎感觉到她的存在,他需要靠近她。
  
  他想起来,在医院的时候,她告诉他,在树林里的吻——那是她的初吻。在众多病人混杂的病房里,他们的情欲像火焰一样,他们像蛇一样纠缠在一起,他冒着被红色宪兵发现的危险(严重可致枪决),她冒着伤口破裂的危险。他还想起,她有婴儿一般的皮肤,美的无以形容的乳房……在青春的狂喜与微笑里,她告诉他,亚历山大,你是我的第一个爱人。他还想起,他评价达莎(亚历山大前女友)时塔季雅娜的神情,以及她提出的新问题,你以后将对别的女孩如何评价我?亚历山大曾开玩笑的说,我会说你有完美的乳房。塔季雅娜娇嗔道,住嘴。……还有神灵都妒忌的嘴唇和君王也爱的眼睛……你能让人感到时间除你以外,一切都是虚空。在这火一样的情话里,亚历山大醉了。他们整天缠绵在床第间,无休无止……
  
  他们也曾吵架,他要进入被重兵围困的城市,她甚至提起了他的步枪,让他把枪膛里的子弹全部打进自己的心脏。但他又恢复了平静,做了她的俘虏。
  
  然而,他还是醒了。爱,迟早会醒来。而战争,却不能立刻结束。
  一切的一切,亚历山大在战壕里回忆起他们之间的所有,甜言蜜语,争吵嬉闹,亲吻,缠绵,做爱,各种体位和姿态的尝试……几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在炮火与机枪的怒吼中,他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在冰面上,血染红了白色的大地。
  
  战争成就了亚历山大和塔季雅娜的爱情,但却让他们的心千疮百孔。当塔季雅娜确知亚历山大已经战死(注),自是心如火烧。然而,她后来获救,辗转到美国,并生下一个男孩,他是亚历山大的儿子。他的生命,在她的生命里获得的延续。
  
  一遍又一遍的听着朴树的《白桦林》(文章题目即来此此歌词),行文至此,始觉写的杂沓,不成样子,但也只能作罢。引用塔季亚娜的一段独白,做为终篇吧。
  
  越过芬兰,越过瑞典,来到美国,伸直胳膊,挺立着向前跛行,在我的行程中,黑色的骏马在我身后奔跑,无人骑乘。你的心灵,你的步枪,将会使我获得安宁,将会是我的摇篮和坟茔。
  拉扎雷沃把你灌入了我的灵魂,从破晓到月明,一滴又一滴,卡马河的水流个不停。你要是找我的话,就到那儿去好了,因为我终生都会在那儿留驻。
  
  她曾双手环着他的脖子,呼吸拂过她的耳畔,低声细语,舒拉,你想吃土豆馅饼,还是鸡蛋。如果没有战争,爱情本该是这个样子。
  
  
  
  
  
  注:亚历山大并未死,在第二部,第三部中还有故事,目前尚无中译本。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大一在阅览室里,那里的书只能读不能借,我们总在那儿消磨没有课的日子。看到前言里“本书兼有《乱世佳人》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想到《乱世佳人》的跌宕起伏,我决定报以一试,于是就开始翻开了这本大部头。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看到亚历山大坐车追随着塔季雅娜,塔季雅娜因为望着亚历山大手中的冰激凌化了都不知道,嘴角就不自觉的会心一笑,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好。
  于是我周五也不想回家了,总是乘着晚上人少去阅览室看《青铜骑士》,它总在那里,也许人人都被它的外表给吓到了吧(实在是有点厚)。它陪我度过了好多个美好的周末。
  由于不能忘怀这本书,终于还是想要拥有一本,2010年我如愿了,真的好开心,我将永远珍藏。让它成为我大学单纯时光的纪念吧。
  现在很多时候,如果想要回忆起美好的爱情时,还是会捧起这本书,继续回味舒拉和塔佳的爱情。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满腹的溢美之词无法形容,总之读过绝不会后悔。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受众很少。看来是再版了,祝愿更多人读过此书,得到心灵的安宁,体尝人世的艰辛,喟叹历史的浩瀚,更赞美伟大到无与伦比的爱情。


  爱情原来是这样的无私,爱情是沼泽地里盛开的一朵小花,爱情让自己与他人血肉相连,爱情真让人舍身忘死。战争是无情的漩涡席卷人类脆弱的人性,和生命。看看吧盆友们,我看了三遍,只是无法买到。


  美国出名的书评家评论宝琳娜·西蒙斯的《青铜骑士》兼有《飘》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这个评价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我在初始识季雅娜的时期,老去和斯佳丽做对比。  飘里的斯佳丽性格鲜明,每一个读过飘的人都会铭记那个常常把眼泪憋回肚子里再恶狠狠地向上帝起誓的美丽女人吧。飘里的恢宏战争场景下的爱情,已然成为了爱情经典的不朽。  17岁的美丽塔季雅娜单纯美丽,22岁亚历山大·贝洛夫中尉英俊不凡。他们在命运之神的安排下相遇,随着残酷冬天的来临和德军围困整座城市,两位主人公被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纯真的爱情在严酷环境中培育起来,然而塔季雅娜的家庭将被撕裂,亚历山大深藏在内心的一个具有毁灭性的秘密将被暴露。在这历史的重大关头,他们的感情和生命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画面一幅幅打开,爱的美好,无奈;生命的脆弱,坚强;人性的贪婪,自私。。。   生死契阔,执子之手。  其实1861年的爱情和1941年的爱情从来都是一个主旋律。只是我们太过于纠结于其中华丽的过程。恋爱,还是像塔季雅娜的好。心思太重,美丽聪明如斯佳丽,也只会黯然神伤。  《青铜骑士》很不错,看这本书,会有恋爱一场的感觉!  和《飘》有什么可比性呢?  你喜欢,那她无疑就是好的。


   看了维基上对作者的介绍,《青铜骑士》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叫《亚历山大与塔季雅娜》,第三部叫《夏日花园》。只可惜,后两部看来都没有被引进中国。
  
   其实我原要找的是普希金的那首同名长诗《青铜骑士》,意料之外找到了这个。小说的确是以那首诗命名的。而就在我敲着键盘的时候,也突然领悟到了作者这样做的用意。
  
   亚历山大其实没有死。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不会死的,这是你自己说的,我是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与塔佳曲折艰难的爱情之路还有更长的距离要走。这绝对算是对读者的莫大慰藉。我迫不及待地预订了后两本书,祈望能够早日送到我手里。
  
   昨晚半夜刚看完,想起那一句话:“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是鲁迅说的?)或许,如果他们是相遇在战争结束之后,或是战争之前,如果他们是相遇在自由的美国而非令人窒息的苏联,如果不再有死亡、猜忌、担忧、诀别,不再有迫不得已的逢场作戏和言不由衷的怒言相向,不再有缄口难言的秘密和挥之不去的隐忧,那么这个故事还能够带来这么深沉的震撼吗?这可真是两难。
  
   “这是完美的一天。整整五分钟里,没有战争,只是列宁格勒六月里的一个美丽的星期天。
   “当塔季雅娜从她的冰淇淋上把目光抬起来的时候,她看到街对面有个士兵在盯着她看。”(第28页)
  
   我一直认为这是全书中最美好的一段,一场伟大的爱情就以这样一个温暖的,安静的,简直是毫不起眼的方式拉开了序幕。两个人的整整一生即将彻底改变了。“整整五分钟里,没有战争,只是列宁格勒六月里的一个美丽的星期天。”然而,一场空前绝后,惨绝人寰的毁灭即将降临到他们的城市;苏联红军在德国的铁蹄之下将显得不堪一击;高大和辉煌的符号最终将被创造自己的手扼杀。在一片兵戈扰攘,赤地千里的土地上,你又能指望怎样的开始?
  
   “越过芬兰,越过瑞典,来到美国,伸直胳膊,挺立着向前跛行,在我的行程中,黑色的骏马在我身后奔跑,无人骑乘。你的心灵,你的步枪,将会使我获得安宁,将会是我的摇篮和坟茔。
   “拉扎雷沃把你灌入了我的灵魂,从破晓到月明,一滴又一滴,卡马河的水流个不停。你要是找我的话,就到那儿去好了,因为我终生都会在那儿留驻。”(第772页)
  
   萧伯纳曾说,人生中有两大悲剧,一是你无法得到你所渴望的,一是你最终得到了。对于亚历山大和塔季雅娜来说,他们两者都是。因此,他们的生命就像他们相遇的那座北方城市,“黯然失色的彼得之城”一样,白昼只有短短几小时,剩下的全是寒冷的黑夜。
  
   我庆幸的是在上火车回家之前,就在出门之前几秒钟,最终决定将这本厚厚的书装进包,并且竟然在春运嘈杂拥挤的车厢里翻开了它。我后悔的是我不该在过年前翻开这样一本悲伤的书。


  高三时年轻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推荐这本书,我就跑到图书大厦买回来,一直看到凌晨三点。极力推荐给坐在我前面的小蝶,她看完后,对着满腔热情的我说:“塔妮亚前面那么弱智,整个一软绵绵的小绵羊,怎么后面分析十恶不赦的德迷特里对亚历山大的诡计时突然一下子那么精明,分析得有理有据。”把沉浸在少女梦幻中的我给浇冷静了,这就是理科强和理科小白的差距啊。
  尽管在塔妮亚的塑造上,作者处理得有些瑕疵,但是在俄罗斯恢弘美丽的气场下,残酷战争中的romance仍然引人入胜,列宁格勒围城断粮的那种溺水般的没顶的绝望栩栩如生得好像作者亲身经历了围城。
  译后记中译者将《青铜骑士》与《飘》媲美,但我想说,100个塔妮亚,也不及一个斯佳丽,同样是乱世战争中的坚韧,斯佳丽在夕阳下的黑色剪影伏趴在废墟的塔拉庄园肥沃的红土地上,然后缓缓起身,勾勒出优美的弧度,恶狠狠地向上帝起誓,比“高大全”式完美的塔妮亚和亚历山大要更加深入心灵。
  所以《飘》是名著,而《青铜骑士》是言情流行小说吧,尽管它让我向往俄罗斯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爱情小说,虽然我只看过一次,在21岁,那年大三。昏暗的宿舍里,缓缓翻完了这本书,之后的几个小时,我就像行走在世间的孤魂野鬼,不是不高兴的,因为从那时候开始,固执的我开始相信爱情。现在一直没有再去看,但当当的暂存架里最下面就是它,每次买书都会看见它,然后定别的书。不是不想看,只是害怕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觉,害怕又会不相信爱情。
    舒拉和塔妮雅都是幸运的人,他们遇见了彼此,在世间真正生活过,因为被爱着的人所珍惜,他们的生命最有意义。


  第一次看此书时,我也是17岁,和塔妮娅有不少共通点,她的很多内心描写很能让我产生共鸣,但是她的坚强执着勇敢却是我没有的。这个小姑娘,小小的身体竟能迸发出那么强烈的能量,把舒拉的一生都背负在了身上。
  当我不知道还有后续两部的时候,每回看到最后,脑中总会出现舒拉抱着手臂坐在病床上等待命运宣判的样子,心中隐隐作痛,以后将要永远见不到塔妮娅了吗?真的要永远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吗?塔妮娅说没有亲眼见到所爱之人死去,就不会相信他真的死了。那么舒拉,命运会把你带到何方?
  其实,全部的故事真的就在此终结的话,我也觉得不错,这样更刻骨铭心~~
  
  如今,我已经把这本书读过不下5遍了,不敢相信有一本书能让我执着起来。
  真想去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那里亲眼看一看~~


  “当时他们青春年少”
  现在我们依旧青春年少,会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走过任何一条马路,走到对面。
  等我们长大,我们会因为内心和外来的压力,知道回不了头,知道不被允许回头了,于是有些人匍匐下身子爬过命运的栅栏,肩膀一点一点的低下去,被埋到土里。而有人会昂起头越过命运的荆棘,看他们的背影在月光下被勾勒成青的铜灰色。
  看《青铜骑士》,难得一部跌宕起伏,不用脑子去想什么意识流、解构、后现代、文本之类主义的厚实大书。你会跟着情节走,走到尽头就走到自己心里面,看见你自己的塔佳和舒拉,宽阔的城市街道如何被水流簇拥,航船如何向另一个出口飘荡,从此以后如何成为一朵空中兰花,美丽仿佛有阳光照耀却永远不会再有力量。


有打算引进《青铜骑士》的续集吗?
娇幕隐玉 2013-06-04 12:47
看了贵社出版的《青铜骑士》,我简直不能自已。好希望男主人公重返人间啊,后来得知是有后续的,叫《亚历山大和塔季娅娜》、《夏日花园》,就是还没有被引进中国,强烈希望贵社能出版全套啊!肯定大卖的啊!
回复
2013-06-18 16:14
娇幕隐玉,您好,谢谢支持,我们会将情况反映给相关编辑,尽快引进其他后续作品,敬请期待!
四川文艺出版社回复我了,说会尽快引进,希望是真的哦!


看到楼上的答复真是重燃希望啊!我是七年前大三时在图书馆看过这本书,一直念念不忘,但是2003年那版一直断货。终于等到重印买到新版,已经是很开心啦,重温了以后还琢磨着要不要让人找找英文版的后两部坑坑巴巴的看看。要是后两部能直接引进就太好啦!亚历山大和塔基亚娜,等你们回来!


正在看,原来还有续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呢?英文版的我可没有信心读~


我在一念之间也曾想过读英文版,因为等不及引进翻译了,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但是一想到我读暮光英文版都那么吃力,还是作罢了。那些战争文字和政治文字的英文铁定是看不懂的。。


哇哦~要看要看~


去看去看~不过先说明,比较冗长,要有耐心。不过真是好看啊——


嗯啊~果子推荐~必属精品~~~~


O(∩_∩)O哈哈~也有人推荐给我的呢!一直想看的书,就是书好长,看了好久^_^


马克先~哈哈


回复:暮已成昼
我会找你推荐的影视剧看的。


我在看书的时候,眼前浮现的俄罗斯少女并不是封面上的,我觉得封面上的女子太成熟太高大了,不符合那种17岁的模样。但是亚历山大在我心里一直是有一个形象的,我把他想成了查宁塔图姆的样子~~


to JOE BLACK
嗯。你说的没错,我也不觉得塔季雅娜是封面上那样子。俄罗斯姑娘,这五个字已经足够想象了。查宁塔图姆的样子么,好似太过明星化了,我想象的样子应该是苏联卫国战争电影里一个青年形象。


几年前看完这本书,万念俱灰中突然知道原来还有第二部和第三部~~~为什么中国不继续引进呢。。。难道我只能去美国亚马逊买了么。。。


我最爱的一本小说, 可惜看不到第二部和第三部,好难过。
“当塔季雅娜从她的冰淇淋上把目光抬起来的时候,她看到街对面有个士兵在盯着她看。” 这个情节太美了。。。


高中的语文老师在课上向我们推荐这本书,在讲台上向我们讲述这个情节,印象尤为深刻


请问,在哪里可以预定到?我也想要看


我也是,本来是去图书馆借普希金的《青铜骑士》,结果看到了这本是,结果一向没有耐心的我一口气把这本七百多页的书看完了,可是为什么中国没引进另外两部啊~我期待完满的结局啊~看完了可以告诉我结局吗?


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没有再把视线从书上挪开,一口气读完了,这真的是一部绝美的作品,是继《飘》之后最打动我内心的文学作品。


真的没有死吗?还有二、三部吗?太好了!


oh~我们都有战争自虐倾向·


可叹啊,可叹,楼主的认识真的也只是在流行的言情小说的范畴内啊~
最近很烦谁动不动就拿思嘉出来说事,好像一幅自身很恢宏很深刻的气势.知不知道,<飘>的成名也只是基于一部"言情流行小说",但是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她爱情的不朽,而我认为在爱情的刻画上,除了两者都处于烽火连绵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基调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塔尼亚也完全不是自私要强的思嘉,而亚历山大更不是历经沧桑后的成熟男人.前者是一种欲擒故纵你进我退的爱情游戏,而后者的坚贞却是在初期就已经显露无弭的.
P.S.这里没有贬损《飘》的意思,它也曾是我十分喜爱的读物,但是《青铜骑士》却给了我更深沉的震撼。也许是时代不同了吧,太多的眼花缭乱使人们无法再沉心静气的膜拜一场恢宏的爱情故事,而大多地将目光转移到那些小儿女情态的《Twilight》之流~


塔妮亚可不弱智和软绵绵。看开篇她一个人去寻找她弟弟就知道了。
塔妮亚一直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她并不是天然呆的漫画女主角。
看书不认真哦。


一直都会有感觉,不管看多少遍。


顶顶顶顶!!!!!!!!!!!加好友!!


我是初二的时候看的。
“小小的身体竟能迸发出那么强烈的能量,把舒拉的一生都背负在了身上。”


最近又拿出来看了一遍,还是要感动地要流泪。为舒拉更为塔佳,一个弱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如此惊人的能量,只有如此坚贞的执著的勇敢的生命才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到最后确实是只有塔季雅娜活了下来,其余的人她的亲人、她的亚历山大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命运残酷如斯,幸而作者后来还安排她有了个孩子,那也是她所有的梦想和幸福所在。同时也见证了在天寒地冻的俄罗斯那段不朽的爱情。
我常想在当下的时代里,有没有可能有这种刻骨铭心的感情,她是他所有的一切、他是她的整个世界。心向往之。


看到很久之前的某个回应:这书一般般。
我喜爱的书被如此评价,心里也不觉得愤愤不平或者想要重证一番。
书亦如女子,爱它的人变无论如何都把它爱下来,不爱的,怎么说都爱不上。


是啊 心灵的震撼真的很难平息 人性的光辉不会被遮蔽


是的~~爱的人无需任何理由地爱~~不爱的,就从他身边飘过~~


只是那样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孩坐在公交车站吃冰淇淋,红色的连衣裙,淡黄色的阳光,街上的人来来往往,穿过街道,对面的士兵走了过来,自此,因为她,因为他,因为大家还都在那样年轻的年纪。只是两个年轻人,谈了一场恋爱,可惜背景是莫斯科保卫战。
很久之后,还是会被感动。


“她是他所有的一切、他是她的整个世界” 好贴切!
这本书包含了我的所有爱情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