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到灯塔去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页数:

202  

字数:

150000  

译者:

瞿世镜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果说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描写了她自己和她丈夫的一部分性格,那么她在一九二七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描绘的是她父母的性格。她在日记中写道:“这部作品将是相当短的;将写出父亲的全部性格;还有母亲的性格;还有圣-艾夫斯群岛;还有童年;以及我通常写入书中的一切东西——生与死,等等。但是,中心是父亲的性格,……。”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齐夫妇的原型,就是弗吉尼亚的父母。  《到灯塔去》的情节极其简单:拉姆齐先生全家和朋友们到海滨别墅去度暑假。拉姆齐夫人答应六岁的小儿子詹姆斯,如果翌日天晴,可乘船去游览矗立在海中岩礁上的灯塔。由于气候不佳,詹姆斯到灯塔去的愿望在那年夏天始终没有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姆齐先生和子女、宾客重游故地,詹姆斯终于如愿以偿,和父亲、姊妹驾了一叶轻舟到灯塔去。但是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拉姆齐夫人早已溘然长逝。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窗”,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是九月的某一个下午和黄昏;地点是拉姆齐的海滨别墅;人物包括拉姆齐夫妇,他们的八个子女、几位宾客。客厅的窗口是沟通窗内和窗外两部分的—个框架;在窗内给詹姆斯讲故事的拉姆齐夫人,时刻意识到在窗外平台上踯躅的丈夫和在草坪上作画的莉丽。在这个平凡的下午,没有发生任何不寻常的事情。莉丽把窗口的母子图作为她油画的背景,但她觉得眼花缭乱,把握不住眼前的景象。拉姆齐先生在夫人讲故事时走过来干扰,并且坚持说第二天不会晴朗,不能到灯塔去,使小詹姆斯十分『卤火。拉姆齐夫人给丈夫以安慰和鼓励,使充满自卑感的塔斯莱先生恢复自信,促成了保罗和敏泰的姻缘,并且希望莉丽和班克斯结合。最后,可爱的黄昏在她主持的晚餐宴会上融洽无间的谈笑声中结束。  第二部“岁月流逝”,开始时书中人物准备就寝,在这部分结束时,一些同样的人物又重复同样的动作,但是在时间上已相隔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时间,作者用一段简短而抒情的散文来加以描述,它所占的篇幅不到十分之一。似乎经过一夜的睡眠,十年时间就朦胧恍惚地消逝了。在这段时间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姆齐夫人逝世了,普鲁难产而死,安德鲁在战争中牺牲了,诗人卡迈克尔赢得了拉姆齐先生所没有的声誉。大战结束后,拉姆齐一家重返别墅,其中有些人准备来完成他们在第一部中没有完成的业绩,以了心中的宿愿。  第三部“灯塔”,比第一部略短。拉姆齐先生决心到灯塔去,并且命令詹姆斯和凯姆同去。这一部分记述了航行过程中父子三人的内心活动。和这次航行并行交错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是莉丽试图完成以母子图为背景的那幅油画。拉姆齐先生跃上灯塔时,在画架旁边目送他们的莉丽,隐隐约约地看到他们登上彼岸,她得到了创作的灵感,挥笔完成了她的画。航行和绘画圆满结束,小说也就此告终。  ……  然而,在伍尔夫笔下,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区别是极其显著的:外界的各种事件,在整部小说中只占极小的篇幅,而主观意识屏幕上对这些外界事件的反映,却浮想联翩,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到灯塔去》全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真实”,是染上鲜明主观色彩的内在真实。在小说的第三部,詹姆斯终于来到了灯塔脚下,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赤裸裸的笔直的塔身,上面有小窗,周围晒着衣服,虽然他多年来在心目中还存在着另一幅灯塔的图景:“一座银色的、烟雾朦胧的塔,有一只黄色的大眼睛。”他觉得两幅图画都是精确的,两种景象都是“真实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只是简单的一回事儿。”作者的用意很清楚:每—件事物都有其客观的和主观的形态,前者是物质的、躯体的,后者是精神的、心灵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伍尔夫本人,显然是偏重于精神方面的唯灵论者。   如果我们把伍尔夫的三部意识流小说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雅各之室》虽然富有诗意,但是枝节过多,主人公雅各有点儿虚无缥缈;《达洛卫夫人》虽然克服了前面一部小说太过空灵的缺点,但又显得过于模式化;只有《到灯塔去》在诗的境界与现实的生活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准。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客观时间和心理时间、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直接描述和象征暗示,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既需要有五十双眼睛来观察一个人物,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座灯塔;对于显然非常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感受。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物,沉思着超越时空限制的各种问题;带有诗情画意的抒情语言;富于象征意义的结构形式——所有这些因素,使《到灯塔去》成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压卷之作。评论家布莱克斯东说:“在阅读了《灯塔》之后去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这本书内涵异常丰富,……充满着思想,充满着感隋……它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评价。   瞿世镜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帮隋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 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书籍目录

译本序第一部 窗第二部 岁月流逝第三部 灯塔

章节摘录

  “好,要是明儿天晴,准让你去,”拉姆齐夫人说。“可是你得很早起床,”她补充道。  这话对她的儿子说来,是—个非同寻常的喜讯,好像此事已成定局:到灯塔去的远游势在必行,过了今晚一个黑夜,明日航行一天,那盼望多年的奇迹,就近在眼前了。詹姆斯才六岁,即使在这样的年龄,他已经属于那个伟大的种族,他们不能把两种不同的感觉分开,一定要让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它的喜悦与忧愁来给即将到手的事物蒙上一层云雾,对于这种人来说,甚至在幼年时期,感觉的每一次变化转折,都有力量去把那情绪消沉或容光焕发的瞬间结晶固定下来。詹姆斯·拉姆齐席地而坐,剪着陆海军商店的商品目录上的插图,当他的母亲对他讲话时,他正怀着极大的喜悦修饰一幅冰箱图片。连它也染上了喜悦的色彩。窗外车声辚辚,刈草机在草坪上滚过,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叶瓣儿在下雨之前变得苍白黯淡,白嘴鸦在空中鸣啼,扫帚触及地板,衣裾发出寒搴声——这一切在他心目中都是如此绚丽多彩,清晰可辨,可以说他已经掌握了一种个人的密码,一门属于他自己的神秘语言,虽然从外表上看来,他神色凛然,固执严厉,额角高高的,个性强烈的蓝眼睛坦率正直、纯洁无瑕,看到人类的弱点,他就微微地皱起眉头,因此,看到他披着红色的绶带,穿着法官的长袍,坐在审判席上,或者在公众事务的某种危机之中,掌管着一项严肃而重要的事业。  “可是,”他的父亲走了过来,站在客厅窗前说道,“明天晴不了。”  要是手边有一把斧头,或者一根拨火棍,任何一种可以捅穿他父亲心窝的致命凶器,詹姆斯在当时当地就会把它抓到手中。拉姆齐先生一出场,就在他的孩子心中激起如此极端的情绪,现在他站在那儿,像刀子一样瘦削,像刀刃一般单薄,带着一种讽刺挖苦的表情咧着嘴笑;他不仅对儿子的失望感到满意,对妻子的烦恼也加以嘲弄(詹姆斯觉得她在各方面都比他强一万倍),而且对自己的精确判断暗自得意。他说的是事实,永远是事实。他不会弄虚作假;他从不歪曲事实;他也从来不会把一句刺耳的话说得婉转一点,去敷衍讨好任何人,更不用说他的孩子们,他们是他的亲骨肉,必须从小就认识到人生是艰辛的,事实是不会让步的,要走向那传说中盼世界,在那儿,我们最光辉的希望也会熄灭,我们脆弱的孤舟淹没在茫茫黑暗之中(说到这儿,拉姆齐先生会挺直他的脊梁,眯起他蓝色的小眼睛,遥望远处的地平线),一个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毅力。  “但是说不定明儿会天晴——我想天气会转晴的,”拉姆齐夫人说,一面不耐烦地轻轻扭直她正在编织的红棕色绒线袜子。要是她能在今晚把它织完,要是他们明天真的能到灯塔去,那袜子就带去送给灯塔看守人的小男孩,他的髋关节患了结核病;她还要把一大堆旧杂志和一些烟草一起送去,真的,只要她能找到什么搁着没用反而使房间不整洁的东西,她就拿去送给那些可怜的人,他们一定烦闷极了,除了擦拭灯罩,修剪灯芯,整理他们那块园地聊以自娱外,整天就坐在那儿,没事可做。如果你被禁锢在一片网球场大小的岩石上,一困就是一个月,在暴风雨的季节也许更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她会这么问道;而且没有信件和报纸,什么人也见不到;如果你结了婚,你看不到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女隋况如何——不知道他们是否病了,是否摔断了大腿或胳膊;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你看着单调不变的浪花飞溅,而后可怕的暴风雨来临,窗户上溅满了浪花,鸟儿撞击着那盏塔灯,整块岩礁都在震动,你可不敢把头探出门外,恐怕被巨浪卷入大海;要是遇到那种情况,你又会觉得如何呢?她特别向她的女儿们这样提出问题。因此,她用一种相当不同的语气接着说,必须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安慰。  “风向朝西,”无神论者塔斯莱一边说,一边伸开瘦骨嶙峋的手指,让风从指缝里穿过以便测试风向,因为在这傍晚时分,他正和拉姆齐先生在室外的平台上来来回回地散步。换句话说,要帆船向灯塔靠拢,这是最不利的风向。是的,他老是说些不中听的话,拉姆齐夫人想道,这个人真讨厌,他又在重复拉姆齐先生说过的话,那会使詹姆斯更加失望;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又不愿让孩子们嘲笑他。他们都称他为“无神论者”,“那个渺小的无神论者”。露丝讥笑他;普鲁嘲弄他;安德鲁、杰斯泼和罗杰挖苦他;甚至那条掉了牙的老狗贝吉也咬过他。塔斯莱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照南希的说法,是因为他已经是一路追随他们直到希布里堤群岛的第一百一十位小伙子了,要是能让他们清静独处,那可要好多了。  “胡说,”拉姆齐夫人十分严厉地说。他们从她那儿学到了夸大其词的习惯,他们暗示(那倒也的确是事实)她邀请了太多的客人,甚至别墅里都住不下了,不得不把一些客人安置到城里去;撇开这些不谈,她不能容忍任何人对她的客人无礼,尤其是对那些一贫如洗的青年男子,她的丈夫说他们“才艺超群”,他们是他的崇拜者,是到这儿来度假期的。她的确把所有的异性都置于她的卵翼之下,对他们爱护备至;她自己也说不上来,这是为了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的骑士风度、英勇刚毅,也许是因为他们签订了条约、统治了印度、控制了金融,显示了非凡的气魄;归根结蒂,还是为了他们对她的态度,一种孩子气的信赖和崇敬;没有一个女人会对此漠然置之而不是欣然接受;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可以坦然接受青年男子的这种敬慕之情而不失身分,要是年轻姑娘受到这种崇拜,那可是一场灾难——谢天谢地,她的女儿们可千万别受到这种崇拜!——一位姑娘不会刻骨铭心地感受它的价值和内涵!  她回过身来严厉地训斥南希。塔斯莱先生并未追随他们,她说。他是被邀请来的。  ……


编辑推荐

  《到灯塔去》是作者倾注心血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o the Lighthous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到灯塔去 PDF格式下载



此书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贯穿全文,在第一部窗中,窗象征着拉姆齐夫人心灵、思考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她默然而有强烈的观察着周边的生活发生的那些琐碎的事情,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身边的事情在大脑中编织在一起,难解难分。虽然的一部发生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和一个黄昏,但拉姆齐夫人用其敏锐的感受力,将各种过去和现在的人物、事件以及生活场景交织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臆想的生活画面,在无形中将那些短暂的形象变得深厚长远起来,那一瞬间的记忆似乎变得永恒而有意义。这一部分所占的篇幅也是最长。
在第二部岁月流逝中,由于战乱,拉姆齐一家被迫离开家乡,虽然其中时间跨度有十年,但是作者只是用了一段简短和抒情的散文来加以描述,所占篇幅约二十页。这时时间成了主宰者,生活死亡仿佛都变得寂静而又毫无意义。在时间的长河中,如果生活没有留下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十年也会犹如恍惚的一夜。这两部中,时间的一瞬变得长远,十年却又犹如一瞬,看似荒唐,细细品味却又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第三部到灯塔去,灯塔象征拉姆齐夫人内在的精神光芒,虽然她已经逝去,但她的行为、思想并没有完全泯灭,犹如黑夜中的灯塔,发出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光芒,映射在家人和朋友身上,同犹如黑夜一般无边无际的时间做着顽强的对抗,让我们明白尽管时间流逝不息,生命不能长久,但总有些东西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闪出光芒,犹如黑暗无边的大海之上的灯塔闪出光芒。


这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经典,真的很不错


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意识流作家,正在看这本书,写得很优美,飘飘忽忽的美感。


伍尔夫代表作,意识流派,还缺普鲁斯特和乔伊斯


第一次读是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太读懂,但却为伍尔夫营造出来的意识流所折服,给自己一个机会为心灵找个灯塔


伍尔夫,意识流作家,其文字中是没有性别的


看了《达洛维夫人》觉得喜欢,所以又买了这本。话说伍尔夫的文笔是没得说,就是格调太阴暗了。


伍尔芙夫人不愧为散文大师,文字幻境唯美,但只能出现女人的手,因为唯有女人才有功夫泡在生活琐事里冥想。另外意识流,同意木心的评价,没有什么了不起。


乌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家,这部作品又是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


意识流名著,包装纸质多很不错,经典


是一部意识流经典名著,必读书目!


初次接触意识流的小说,读了3遍


意识流里的经典~早就想买的一本书


意识流的经典之作,高中时看过那篇《墙上的斑点》


真的意识流好难理解啊,准备再次第一遍,好好感悟。


喜欢伍尔芙,这个有个性如此独特的女人,刚开始看,很期待,意识流,需要慢慢细细品味。


这是伍尔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喜欢的。


伍尔夫的作品,一贯的喜欢。这是她作品中一部将他自己放进作品中的书,推荐~!


更喜欢这本书,比达洛薇夫人。


翻译的还不错,读起来很舒服,伍尔夫的细腻情感让人觉得仿佛看到了自己。


伍尔夫的书都是最爱 女孩子们超建议你们读读


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象征意味很浓。


大气的书,名著都值得一阅。


心理描写好,典型的女性风格。


好书,不贵,值得收藏


书的装帧倒是一般般,封面纸质不怎么样,感觉会是很有意义的一本书。


是通过林语堂知道这个作家的,书是我喜欢的那种,很不错


很美的散文,很棒的文学体验


开始在读,很喜欢的作者


什么时候买的都忘了,还没有看,不过名家的书总会有学习的地方,期待中*


一本杂志上提到过这本书,还没看


很不错的商品,一直想买的


第一次读她的书,文字很清新简练,故事自然流畅,让人阅读起来很轻松。


除了书好以后,还得看翻译是否足够得好,看看翻译家的名字,大家足够放心购买。


好书,一定要好好看


冲着作品来的,纸质版本都熟悉。不错。


内容很精彩,书的质量好


薄薄的一本 不过很喜欢啊


正读着呢 开头还不错 后来越发读不懂了 可能理解能力有限吧


书肯定不错了!!!!


还没开始看,应该是不错吧


这次邮购很开心,书的质量很好。


包装很好,送货也挺快~


非常好很喜欢非常好很喜欢


。。。。。。。。。。。。。好


女友喜欢,我也爱屋及乌


看上去很干净。


总会有希望


经典作品,还用评价?再怎么评价的文字,都是多余的了!


满意!终于收到了,让我好等呀!


是需要的书。


除了太短了真心好


比较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货刚到,包装非常好,满分


本来以为就那样 但是看了应该会觉得很好 同学拿去看了称赞有加..


如果说《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婚后生活的缩写,那么《到灯塔去》则反映了她与父母的关系


出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著,经典,过一段时间总是要拿出来读,追求心灵的升华。


质量很好,用膜包装好的。很喜欢这种风格。虽然还没有仔细读,但是已经被一位抑郁女作家的意识流风格给感染了。


高中时读过他的《墙上的斑点》,感觉她的意识流笔法很细腻,于是买下这本经典书籍,但是,或许自己层次不够,感觉太意识流了,看得有点打瞌睡的冲顶,呵……


意识流看起来要耐心


不知道有没有删节呀、。。 怎么这么薄。  但愿没有 。我最讨厌删减版。   爱灯塔行。爱woolf


字小了点,其余的还可以。。。佩服伍尔夫,写得这么细腻、真挚。。。


名著就是名著,而且书的质量不错,这套精选值得收藏。


听说不错,帮朋友买的


看这本书如同打开了一个家庭影像集,面对着照片上不同人物、景色、活动的影像,作者给我们解读每段情节,合情合理、充满了温柔的关心,却也有着旁观者的冷。


因为是女作家写的书,所以我力挺。


上海译文的这个版本很好,正文前有详细的作品解析,封面也比较漂亮。


中文译本很不错,很喜欢!


还没仔细看,相信当当


为心灵指示方向


感觉特别


书很新,字迹整洁。还不错。


我的当当,我的伍尔芙。


书质量很好,没有缺失的。。。内容很精彩,很吸引我!


送人还不错,不过自己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总觉得心不静,就没办法看伍尔夫的文
她的手法一向挺细腻的,送给同寝的小女生正合适
不过我个人倒不是很喜欢这类文笔
译文名著精选这一套书无论从内容还是装帧上来讲都还挺不错的


精致的意识流描写,但不过分,比乔伊斯好读。


水平有限读不了这种意识流的作品


这本书就是剑1到剑7的听写练习。。。还没有音频。。。。一般推荐4-7的真题,因为之前的题目实在太老了。。。


简版的书所以分段较少 读起来看的不是很舒服


还行,质量不好,有些字体大有些小


看来三十页,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过从外观还是手感上还是不错的。


这个版本不是很好,


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


我反正是写不出500字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