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前言

王海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最美”系列(第一辑)是为配合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编创的介绍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读本,包括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唐卡、风筝、泥塑、织染绣、玩具、面具脸谱。虽然这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其形式美感十分显著,故选择这些项目作为“中国最美”系列的开篇,让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也是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所做的一份努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上获得了极大发展,但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全球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依靠口传心授的传统手工艺术和技艺陷入濒危。在青少年中,传统节日被逐步淡忘,相反,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十分受捧。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很难找到愿意学习的传承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隔膜变得越来越深。20。3年,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开始了解和喜爱上了充满魅力、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保护工作也在全面推开的同时,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和个案调查的阶段。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世界各国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我们首先要把那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进行一番梳理,进行系统的整合,然后编辑一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美和中国非物质文化工艺特色的丛书,让人们看到它,了解它,爱上它。我们深信,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以及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加上它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都会让我们沉浸在它所传达出的大爱和大美之中。这套丛书,就是我们奉献给广大中外读者的一份礼物。 这套丛书,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将力争把各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民间艺术,按照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内涵之美的原则挑选出来,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充分了解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中国最美”。我们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身为读者的您来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中国最美”。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一、木偶历史沿革 二、木偶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三、木偶的制作工具及工艺流程 四、木偶的保护与传承 五、木偶作品欣赏 (一)提线木偶 (二)铁枝木偶 (三)布袋木偶 (四)杖头木偶 (五)药发木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木偶,古称傀儡,主体由木头等材料雕刻而成,模拟各种人形,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以木偶表演的戏曲称为木偶戏。 木偶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艺术元素,内涵丰厚。在它的身上,交叉承载着历史、宗教、民俗等多层文化涵义,透过木偶艺术,可以管窥到中华民族各区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最早的木偶出现在古人的丧葬与巫术仪式中,形态有“俑”和“大桃人”等,寄托了人们对来世的祈盼与向往。在后世的发展中,木偶作为沟通人神的工具,继续在宗教仪式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至今仍然在乡村的婚嫁葬礼、诞辰周岁、纳土动迁等除凶、纳吉、奉祀、酬天、敬神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木偶艺术作为纯粹的娱乐工具,走向完整的戏曲形式,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其演出形态,受到戏曲规范的制约,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这也表现在角色造型中。当代,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它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正慢慢消失,木偶艺人逐渐步入古稀之年,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艺濒临失传。只有少数木偶艺术从民间走向剧院,走向都市的舞台,跻身于精英艺术的行列;而更多的民间木偶表演,则成了民俗宗教活动的点缀,艺术性大为削弱甚至丧失。 木偶戏兴于汉代。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首领冒顿围困在平城,谋臣陈平得知冒顿好女色,其妻阏氏又善嫉,便将刻制成美女形象的木偶,安上机关,通过人的操纵,使其在城头翩翩起舞。阏氏看到,担心城破之后,冒顿会娶这些“美女”为妻,于是引兵自退,平城之围遂解,此即传为木偶戏的起源之一。汉时的木偶在丧葬仪式和嘉会中并用,除驱傩以辟邪之外,已经具有了歌舞表演的娱乐性。


编辑推荐

《中国最美木偶》是“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一,讲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的有关内容。木偶,古称傀儡,主体由木头等材料雕刻而成,模拟各种人形,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以木偶表演的戏曲称为木偶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