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0册套装)
2013-3
湖北美术出版社
无
王海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最美”系列(第一辑)是为配合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编创的介绍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读本,包括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唐卡、风筝、泥塑、织染绣、玩具、面具脸谱。虽然这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其形式美感十分显著,故选择这些项目作为“中国最美”系列的开篇,让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也是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所做的一份努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上获得了极大发展,但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全球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依靠口传心授的传统手工艺术和技艺陷入濒危。在青少年中,传统节日被逐步淡忘,相反,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十分受捧。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很难找到愿意学习的传承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隔膜变得越来越深。20。3年,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开始了解和喜爱上了充满魅力、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保护工作也在全面推开的同时,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和个案调查的阶段。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世界各国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我们首先要把那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进行一番梳理,进行系统的整合,然后编辑一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美和中国非物质文化工艺特色的丛书,让人们看到它,了解它,爱上它。我们深信,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以及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加上它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都会让我们沉浸在它所传达出的大爱和大美之中。这套丛书,就是我们奉献给广大中外读者的一份礼物。 这套丛书,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将力争把各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民间艺术,按照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内涵之美的原则挑选出来,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充分了解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中国最美”。我们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身为读者的您来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中国最美”。
序 前言 一、织染绣历史沿革 二、织染绣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三、织染绣的制作工具及工艺流程 (一)蓝印花布制作步骤 (二)蜡染制作步骤 (三)民间纺织 (四)民间刺绣 四、织染绣的保护与传承 五、织染绣作品欣赏 (一)织锦 (二)印染 (三)刺绣
版权页: 插图: 中国纺织文化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至今都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手纺和织锦工艺。考古发现证实,4700年前我国就已有质地较为细密的丝织品,商朝时就能织出菱形斜纹锦,周代已有多色提花锦。战国时期织锦品种繁多,绚丽多彩,纹饰除菱形外还出现了“对龙”、“对鹿”、“舞人锦”。汉魏时期的纺织产地遍布全国,各地都有代表品种,花色十分丰富,仅绫一类就有十几种。三国时期,在四川成都平原,蜀锦已经成为织锦名品,远销国外。蜀锦图案丰富多彩,传统的产品有雨丝锦、条花锦、散花锦、方方锦、灯笼锦、浣花锦。蜀锦有别于其他织锦的重要特点是,它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经锦工艺——在经线上织花,质地厚实紧密,色彩光洁艳丽。 南北朝时期丝织物纹饰更加丰富,纬线织花锦已很精美,如北朝的“夔纹锦”、“树纹锦”、“方格兽纹锦”。此外还有精致的经斜纹锦如“套环对鸟纹锦”、“套环‘贵’字纹锦”等。北朝的织花毛毯已使用了通经断纬的织造技术。唐代大量的织锦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出口到境外,图案更加丰富,织造更加华丽。 宋代丝织品种进一步丰富,在文人中盛行的收藏、玩赏之风,促使织锦和缂丝等高级织品的织造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产于江苏苏州的宋锦远近闻名,宋锦色彩清新雅致,含蓄古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达晕锦。此时的缂丝既有鸿篇巨制又有精巧小品,还能和绘、绣结合得巧夺天工。元代独具特色的织金技术的采用,使丝织品的花型更加华丽优美。
《中国最美织染秀》是“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一,由王思琪、徐瑛姞编著,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织染绣的有关内容,是对中国悠久灿烂的染织绣文化最为形象的概括。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