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刘子久

何延矗跫揖А≈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何延矗跫揖А≈  

页数:

224  

前言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吾国绘画渊源有自,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林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问出,风格迥异,自成风范;浩浩长江,巍巍昆仑,不足以道其高远。后人欲知其详窥其妙,难矣。  予生不能为画,而纵观古今名家之作,与其一时不得不然之变,始知法后能知无法。前辈有言,此道中尽可寄兴,其然欤?展读历代名迹,更觉其法如镜花水月,宛然有之,不可把捉;而其无法,如长天清水,茫宕无际。  吾社襄集今古,选历代名家之尤者,道其生平事迹、画论理念、技法特色、前传后承,使览者窥一斑而见全豹,知一画师而晓一代之画,读数十名画家之集,而知吾国数千年绘画文明之概况。  盖因年代久远,战乱频仍,名画流失损坏者不可胜记。因有名家而画不存者,有画虽存而寥寥几稀者,有画家虽名,而其生平行藏不见于记载者,是故图文存世不多,绍介不可周全,乃使数人一集,聊胜于无也。  昔欧阳询编《艺文类聚》有云:“欲使家富隋珠,人怀锦玉,以为前辈缀集,各抒其意。”此集之意也。

内容概要

刘子久(1891~1 975),名光城,号饮湖,天津人。早年毕业于北平陆军测量学校。1920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受教于金北楼,主修山水,兼攻花鸟。1927年任湖社画会评议,后任市立天津美术馆馆长,兼国画导师。新中国建国后曾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国画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代表作《支援前线》、《给军属拜年》、《为祖国寻找资源》等。出版《刘子久画集》、《刘子久作品选》、《刘子久山水画稿》、《刘子久花鸟画册》等。

书籍目录

生平传略 一湾卫水好家居 少壮混沌凿 行迹遍燕北 琉璃厂内十大湖 只是当时已惘然 金城的师生情 就职天津市立美术馆 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年画的启示 立足传统面向当代 几度云帆沧海 丹青不知老将至艺术成就 花鸟卷  入门与起步  发于古人师于造化源于胸襟  视野广阔体察幽微  法功于化  小结 山水画  缘起  望尽天涯路  从自然声响到时代之音  神趣出玄 巧氤氲入化工  小结 各家评论摘录年表简编附:常用印章附:主要传世作品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子久先生是一个踏实的人,他的人生追求也是踏实的,他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希望。多年来,他以他一生的执著信念、沉实的脚步、艰辛的劳动,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然而生命的脚步却走得如此之快,日子过得实实在在,光阴却如风驰忽骤,转眼间已临近花甲之年,新的人生路口又映入了他的眼帘。  在美术馆工作的十余年,正是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民族危亡加剧,光明与黑暗进行殊死较量的十余年。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饱受了国势危难、变乱迭起的心灵冲击,也饱尝了世风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也忍受着自己的执著信念受到打击后的精神创伤。他亲眼目睹了1935年秋季由日本人策动的华北“自治”骚乱,和同年12月“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在天津掀起的浪潮。对1936年5月间日本人制造的“海河浮尸”案怀着切齿之恨。接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天津实行的八年的法西斯殖民统治,使刘子久这位做事认真而又待人诚恳的艺术家、教师、学者饱受身心的折磨。  “七七事变”时,日本大举进攻华北,距刘家大院仅不足半里地的河北省政府遭到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刘子久一家不得不躲到英租界临时住所避难。天津沦陷后,中山公园旁的美术馆被日本强占成为兵营,馆址暂时迁到宙纬路的海河工务局内,半年后又迂到西北城角的严范孙大院,将严家馆舍的一部分腾出,作为美术馆办公、教学、陈列之用。  1942年,严智开病故,刘子久继任美术馆馆长,那时节正是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日伪政府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同年华北遇到特大旱灾,饥民遍野,瘟疫流行。美术馆的各项活动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而编制差一点儿被撤销。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刘子久 PDF格式下载



通过此书认识了这位画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