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流浪狗之歌

(比利时)嘉贝丽·文生(Gabrielle Vincent)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比利时)嘉贝丽·文生(Gabrielle Vincent)  

页数:

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次找寻关爱的心灵之旅。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奖、美国《号角》年度童书奖、美国Riverbank杰出童书奖、日本学校图书馆协会好书奖、美国《父母选书》年度绘本金奖、美国CCBC选书好书奖、日本图书馆协会好书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

作者简介

  嘉贝丽·文生(Gabrielle Vincent,1928-2000),原名莫妮克·马丁(Monique Martin),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毕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后主要从事美术创作。1980年开始创作绘本,1982年出版的《流浪狗之歌》获得极高赞誉并广为流传,奠定其世界经典插画家的地位。代表作还包括“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蛋》等。她创作的绘本获奖无数,多是艺术爱好者喜爱收藏的作品。它们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唤起许多大人的强烈共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流浪狗之歌 PDF格式下载



  黑白灰 然后只有铅笔 一句话都不用多说就能使画面充满动感与饱满的情绪 作者真是厉害的
  好像只用几个音符就能奏出一首美妙的曲子
  书名也很好 流浪狗之歌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 对我的震撼还挺大的
  “原来书可以这样出版 原来绘本还可以这样画”
  最厉害的是这样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 没有断层的情节
  
  对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另外 我爱狗狗


  没有颜色,没有语言,动物的世界也许远比我们能想象的脆弱,他们不会计较人类的冷漠,但不代表他们不懂悲伤。对于你来说,他只是玩物或伙伴,但对于他来说,你就是全世界。


   最近狗狗的书特别多,我看到了两本,一本是《再见了,可鲁》的制片人的最新力作,《与狗狗的十个约定》,还有一本,就是比利时画家嘉贝丽·文生的《流浪狗之歌》。
  
   其实这两本书应该分别重点说说的,因为都是不错的书。同样是以狗为主角,前者有着亮丽的封面,精美的四色印刷,同时还有诱惑人心的宣传语:直击心灵深处的约定,牵动一生的爱与承诺。而后者,全黑白,全书没有一个字,没有slogan,没有广告,什么都没有,就是白底,黑色的碳笔画。封面一只老狗,拖着疲惫的尾巴,凄惶地回头张望。
  
   如果在书店里翻看,大概不会有人买,因为不知买回去做什么,没有字,就那么薄薄几页画,还灰不拉几的,看着心里沉重。
  
   虽然手里这本是朋友送的,但我想,假如需要掏钱买,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的。
  
   而那本约定,也许是封面的狗狗太干净太可爱了,并不符合我的心境。
  
   诚然,那是一本催人泪下的小说,女孩齐藤晴12岁的时候,母亲病逝,她去世之前对想要养狗的小晴说,必须与狗狗做十个约定,那是它对主人的十个愿望。
  
   这十个约定,让一大批心肠柔软的人,尤其是把狗当良伴的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从他人那里得不到的关怀和理解,我们期待从狗狗那里获得。当世界上无人可信的时候,只有忠实的狗陪伴在你身边,无分贵贱。
  
   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视狗如亲人,与狗相依为命。
  
   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一种挺酸楚又挺值得珍惜的感情。世界那么大,竟然难寻知己,需要从动物身上寻求安慰。
  
   不过,看了这十个约定,我没哭,一只狗的正常死亡,一个人代替狗说出的约定,这些都让看透世情的我一笑置之。
  
   之前我看过一本日本的绘本,写老奶奶和猫的,全部是摄影照片,从那只猫的眼睛里,一天天目睹老人的衰弱直至死亡,很平静,也没有煽情的文字,只是加深了我们对死亡的正确理解,生,老,病,死,是人人都逃不过的轮回,更何况动物。
  
   一只老死的狗,应该算是幸福的狗。我找不出理由哭泣。
  
   看《流浪狗之歌》时,我鼻子酸了一小下。
  
   那画面虽然简单,却极富深意。全书57页,由黑白素描画组成。第一个画面就是一辆公路上飞驰的汽车,车窗中嗖地扔出一只蜷缩的老狗。狗四肢着地以后拼命地追赶车子,紧张的线条充分表现出狗急切的奔跑速度,但是,那载着它的亲人,它的梦想,它的生活全部希望的车子,在扬起的尘埃中头也不回地飞奔而去了。
  
   一开始男主人还于心不忍地回头张望一下,但很快,他们就决绝地驶远了。
  
   那只狗失落地转身,垂着头往回走。在长长长长的公路上,看着一辆辆车风驰电掣开过,砰,巨大的撞击,黑烟滚滚。
  
   惊恐万分,筋疲力尽的狗开始了无奈的寻找,去原野,去海边,去山谷,去喧嚣的都市,但哪里都不是家,过去那么熟悉而亲切,视为生活全部中心的家,遍寻不着。
  
   全书结尾,这只狗看到一个孩子,和它一样孤单,寂寞地徘徊在荒路上的孩子。孩子出于好奇,走过来逗弄它,它好象突然间寻找到了一丝温暖,紧紧贴上去,咬住孩子的衣服,忧郁的眼睛里放出光茫,它的头轻靠着孩子,前爪抬起,温柔地磨擦。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确实不必再添加文字了,那是多余的。一幅画,一个线条,一个黑点,一阵风,一片海滩,一双忧郁寻找的眼睛,一个尴尬狼狈的动作,无声的画面传递了丰富的意象,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空间联想。
  
   不过,说了半天还是回到那句老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种种写动物的书,除了纪实,其余都不过是站在人的角度和立场上去揣摩动物的心思,为之哭与笑,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还拿狗说事,两条狗,只有在看到一根实实在在的骨头之后,才会打架,人呢,当他在脑海中想象出一根骨头,就开始打架了。比起动物的单纯与直白,人实在是太复杂了。
  
  


   发现“留白”是最能体现一位作者功力的地方,不管这作者是画家、作家还是导演什么的。
   把作品搞的很复杂很深刻很吸引人的作者是好作者,把作品搞的看上去很简单却依然很深刻很吸引人的作者,那叫天才。
   这个绘本简单到每幅画只有寥寥数笔,只把最重要的部分画出来,其余的统统留白,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但即使这样,作者仍然把想表达的意思都说明白了,不仅明白了,还能慢慢渗入人心里,并引起共鸣。
   看完后有两个感叹,第一,作者真的是功力深厚啊,估计是学院派出身,受过很正统的绘画训练的。第二,铅笔的表现力,真的是无以伦比啊。


  在书店里翻到就要哭了,一只被抛弃的小狗,无助地追赶绝尘而去的主人,却无济于事,然后去求死却引起了车祸,惊恐,自责,随即又彷徨,,流浪,,最后遇上了个同样在流浪的孩子,,,
  画得非常好,作者不仅擅长速写,且一定以爱的眼光关注流浪狗的生活,它的不知所措就像是每一只我在街头巷尾遇到过的小狗,,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类的东西我总是把自己归类在狗的角色上,,一本绝不会买回家的书,翻开第一页就觉得很伤心的书


  个体 在相对于冷漠 荒凉的大世界来说 很渺小 很脆弱
  
  
  其实很多时候 对于周遭的期望值很低很低 低到只是一杯白水的温暖
  
  
  
  流浪狗之歌 有点点小悲壮的情绪 不管怎样 一定得乐观 才能够从容不迫 面对身后走过的路回眸一笑


   昨天在书店看到一本插画,《流浪狗之歌》,作者嘉贝丽 文生。简洁的线条,生动的表现力,看似拙稚的涂抹却有着深厚的功底,韵味无穷,可以去买本。第一次看到别人这么画插图。
   老婆说,这种怎么也能出书,不过我有钱肯定要买本。


  又一本无字书,信笔涂鸦而成的故事,笔触极为洒脱,寥寥数笔却在白纸黑线之间将海岸、田园、都市,将背弃的惶惑、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e恩 随时速写,是好习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