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易》智慧与颐和园文化景观

于洪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作者:

于洪  

前言

21世纪初,国内外出现了新一轮传统文化热。广大百姓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学热。世界各国也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联合国设立孔子奖,各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孔子学院或大学中文系。很显然,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基础。面对近几百年以来没有过的文化热,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从新的高度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套《自然国学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自然国学是我们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新研究方向。在我们组织的、坚持20余年约1000次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有大量涉及这一课题的报告和讨论。自然国学是指国学中的科学技术及其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以致社会上不知道国学中有自然国学这一回事;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断,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创新精神。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曾经长时期地居于世界前列,至少有甲骨文记载的商周以来至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公元3~15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则是独步世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中国古人富有创新精神,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500年的2000多年中,中国的技术、工艺发明成果约占全世界的54%;现存的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文献数量,也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因此,自然国学研究应是2上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且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有助于当前的科技创新,有助于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之路。 本套丛书是中国第一套自然国学研究丛书。其任务是:开辟自然国学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绍和挖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当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学术研究专著”,要求“把物化在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散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科技整理出来”。这套丛书的特点:一是“新”,即“观念新、角度新、内容新”,要求每本书有所创新,能成一家之言。二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既强调每本书“是各位专家长期学术研究的成果”,学术上要富有个性,又强调语言上要简明、生动,使普通读者爱读。三是“科技味”与“文化味”相结合,强调“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交互相融”这个纲要进行写作,要求科技器物类选题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观念理论类选题注重从中国传统科技的角度进行释解。 由于是第一套自然国学丛书,加上我们学识不够,本套丛书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乃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听到批评、指教之声,形成争鸣、研讨之风。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0

内容概要

  建造皇家园林是一个国家文化风格、文明程度的体现,颐和园是中华民族哲理智慧《周易》的结晶。这体现在颐和园造园艺术的三个方面:(1)阴阳互补、阴阳结合的园林选址;(2)依地形层层升高对世界结构想象的园林设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底龙王界、水面码头、桥、島界、岸边世俗生活界、官府朝廷界、艺术界、神仙菩萨界、佛界,支撑世界的四大部洲的景观设计;(3)以《周易》卦象“九宫八卦”方位布局的主体建筑。本书第一次以自然国学的视角,还原清代中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文化理念。一座颐和园就是当时观念中的一个世界。大年世界的结构构造是纷繁的,也是有序的。他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活体,在结构上又是从水下、水面、岸边、丘壑、浅山、深山、高山直至天上分层的。他在平面图的布局上严格按照中国自然国学时空一体,周易八卦的方位来安排陸门、水门、殿堂、轩室、迴廊、碑坊、城关、道路、庙宇、桥梁、山石、瀑泉、河流、湖泊、林木、花卉……。总之,一座颐和园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大典,一座颐和园就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浓缩,她是《周易》智慧的结晶。
  本书由于洪所著。

作者简介

  于洪,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主要著作有《丽江古城形成发展与纳西族文化变迁》,主要参与编写《中国古都历史文化解读》,《走进地理生涯——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传记》等书。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颐和园——表达了中华民族心中的世界结构
 第一节 《周易》智慧对世界结构的认识
 第二节 域外民族对世界结构的想象
第二章 颐和园文脉
 第一节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第二节 “三山五园”中的一明珠
 第三节 海涵春育的清漪园时期
 第四节 晚清时期的颐和园
第三章 颐和园主题思想与整体结构
 第一节 有序的天上仙境、《周易》的造园艺术
 第二节 颐和园景观的文化意象
 第三节 分层立体景观与对世界结构的认识
 第四节 《周易》“九宫八卦的”平面布局
第四章 龙宫与水下世界
 第一节 水景在颐和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由十七孔桥进入水底世界
 第三节 西海龙王的龙宫广润祠
 第四节 水底龙宫的南湖岛园林艺术
第五章 水面世界
 第一节 昆明湖中的岛和半岛
 第二节 堤岸与桥梁
 第三节 石舫与船坞
第六章 岸边的世俗社会
 第一节 长廊及世俗小说中的“大干世界”
 第二节 世俗商业经济生活场景——苏州街后溪买卖街
 第三节 农业、纺织生产场景——耕织图
第七章 朝廷界
 第一节 主题“门脸”——东宫门景区
 第二节 处理政务、接见朝臣的仁寿殿景区
 第三节 帝王读书之地宜芸馆
 第四节 盛大庆典的排云殿景区
第八章 艺术界
 第一节 孕育“京剧”国戏的德和园景区
 第二节 谐趣园——书法艺术的中心
 第三节 皇家绘画艺术的中心——绘芳堂、画中游
 第四节 皇家音乐厅——听鹂馆和玉澜堂景区
 第五节 纪念诗圣杜甫的场所——杨仁风
第九章 神仙界和菩萨界
 第一节 菩萨界
 第二节 转轮藏
 第三节 文昌阁、紫气东来城关与宿云檐城关
 第四节 邵窝殿
 第五节 宝云阁
 第六节 花承阁、多宝琉璃塔和五圣祠
 第七节 蚕神庙、五方阁和清华轩
第十章 众香界与四大部洲
 第一节 众香界智慧海
 第二节 四大部州
 第三节 香岩宗印之阁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总跋

章节摘录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他表达了中国人怎样的一种造园思想?人类生活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是由什么东西组成,他的结构怎么样?这是每一个人、每一种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希望探索的一个“秘”。这个“秘”在困挠着许许多多学者和民众。为了解开这个“秘”,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里都会形成这个民族对世界结构的想象,并把这种想象作为这个民族处理天地人关系的基本生活态度。把这对天地结构的想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建造成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其中最好的生活环境就是花园,特别是皇家园林。 第一节 《周易》智慧对世界结构的认识 北京是东方文明之都,要看东方的文明,就要到北京来,颐和园是北京城明亮的眼睛,其选址、景观设计、殿堂建筑、园林营造的文化意象,无不体现东方文化的大智慧,其园林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 我们只要把《周易》的理念和颐和园的实体相对照,不难发现颐和园的精髓,就是《周易》智慧的体现。 丹麦学者罗斯缪森说:“北京的整个城乃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它的布局和谐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颐和园是古都北京城的一个亮点,也是世界园林的一大奇观,它的布局也是和谐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建造皇家园林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颐和园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其根源在于她是中华民族《周易》智慧的结晶。她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处理天地人关系的特殊思维,表现了中国乾隆至光绪年间关于天地结构的理解,心中的宇宙与眼前的颐和园相统一;颐和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宇宙层次结构的理解,体现了东方文明在环境布建、现实生活中崇高理想对环境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对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理解,是一个有着完整的天地结构。这个天地结构有着不同的生活圈层,即“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最幽深玄妙的水底下,有着一个其中心由水面以下的龙王及其管辖下的水下世界。漂浮在水面之上,由码头、船舶、岛屿、桥梁组成一个水面世界。在水面与陆地相交之处,是岸边世俗社会。岸边居住着芸芸众生,演出了极为丰富的故事,集中反映在民间言情小说之中。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桃花扇》……所描绘的战争场景、爱情场景、人的忠孝、仁义、礼仪场景,故事场景,演释着君臣、父子、父母、弟兄、朋友交往的日常生活的生动故事。内容的时间跨度达几千年。其中包括市俗生活的场景,首先是民俗文化场景,集中反映在民间流传的民俗小说之中,形成一个市俗故事长廊。第二是民间经济活动的内容,以百业商贸活动的买卖街为场景。第三是男耕女织的生产场景。这三者共同组成了岸边世俗社会。世俗社会的上一层,是官府朝廷世界。其最高权力机构由宫殿帝王组成,他们的官府朝廷衙门、办公殿堂及豪华的住宅区组成一个官府宫廷世界。 在官府社会和民俗社会之间,散布着一个庞大的艺术世界。它包括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戏剧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棋艺等及许多艺术的殿堂。艺术界各有生活场景、有各种建筑组群。再往上去是神仙世界,由文财神、武财神、智慧神、福禄寿三星神、花神、五方地主神、蚕神等组成一个神仙世界。在神仙世界之上,是菩萨世界。主要由千手千眼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组成。在菩萨世界之上,是佛的世界。由万佛阁组成。其中心是三世佛。整个世界的最高处为“四大部洲”,即水、火、风、雷支撑着的天下,其周边又由八小部洲共同组成。整座颐和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水底、水面、岸边、官府、艺术、神仙、菩萨、佛和四大部洲组成的完整世界。 中国古代人文心理想象的世界,就是这样组成的。他用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将之表现出来。在各景点、景区的选址、景区安排上,用立体布局,依水景顺着水下到岸边、至陆地、顺着海拔由低至高层层上升,直到万寿山山顶的万佛阁,一层又一层地再现了世界的立体结构的图景。P3-6

后记

《自然国学丛书》第一辑(9种)终于出版了。 《自然国学丛书》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当即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商报选题,邮来撰写提纲,并写出40多部书稿。经反复修改,从中挑选9部作为第一辑出版。 在此,我们深深地感谢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厚爱,没有专家学者的支持,《自然国学丛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感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及其同仁,是讲座孕育了“自然国学”的概念及这套丛书;深深地感谢支持过我们的武衡、卢嘉锡、路甬祥、黄汲清、侯仁之、谭其骧、曾呈奎、陈述彭、马宗晋、贾兰坡、王绶珀、刘东生、丁国瑜、周明镇、吴汝康、胡仁宇、席泽宗等院士,季羡林、张岱年、蔡美彪、谢家泽、罗钰如、李学勤、胡厚宣、张磊、张震寰、辛冠洁、廖克、陈美东等资深教授,没有这些老专家、老学者的支持和鼓励,不会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更不会有“自然国学”的提出及其丛书;深深地感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及其海天出版社,特别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原社长陈锦涛,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现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现社长尹昌龙,海天出版社总编辑毛世屏和全体责任编辑,他们使我们出版《自然国学丛书》的多年“梦想”变为了现实;也深深地感谢无私地为《自然国学丛书》及其出版工作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崔娟娟、魏雪涛、孙华。 当前,“自然国学”还是一棵稚苗。现在有了好的社会土壤,为它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但它还需要人们加以扶植,予以浇水、施肥,把它培育成为国学中一簇新花,成为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新增长极。“自然国学”的复兴必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2


编辑推荐

《自然国学丛书》是中国第一套自然国学研究丛书。其任务是:开辟自然国学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绍和挖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当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学术研究专著”。 于洪的这本《智慧与颐和园文化景观》为该丛书中的一本,以自然国学的视角,还原清代中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文化理念。一座颐和园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大典,一座颐和园就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浓缩,她是《周易》智慧的结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易》智慧与颐和园文化景观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内容不错。赞一个!


建造皇家园林是一个国家文化风格、文明程度的体现,颐和园是中华民族哲理智慧《周易》的结晶。这体现在颐和园造园艺术的三个方面:(1)阴阳互补、阴阳结合的园林选址;(2)依地形层层升高对世界结构想象的园林设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底龙王界、水面码头、桥、岛界、岸边世俗生活界、官府朝廷界、艺术界、神仙菩萨界、佛界,支撑世界的四大部洲的景观设计; (3) 以《周易》卦象“九宫八卦”方位布局的主体建筑。本书第一次以自然国学的视角,还原清代中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文化理念。一座颐和园就是当时观念中的一个世界。大年世界的结构构造是纷繁的,也是有序的。他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活体,在结构上又是从水下、水面、岸边、丘壑、浅山、深山、高山直至天上分层的。他在平面图的布局上严格按照中国自然国学时空一体,周易八卦的方位来安排陆门、水门、殿堂、轩室、回廊、碑坊、城关、道路、庙宇、桥梁、山石、瀑泉、河流、湖泊、林木、花卉……。总之,一座颐和园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大典,一座颐和园就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浓缩,她是《周易》智慧的结晶。


标题很醒目,内容一般,结构不是很明晰,不熟悉颐和园的看着会比较杂乱。另外,没有突出周易与园林的关系,比较牵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