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
2012-2
林文力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02出版)
林文力 编
152
120000
无
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主导思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电脑、电视、手机、汽车等。这些外企不仅可以轻松地得到高额回报,而且还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才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势必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科学家,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们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们是专业领域的带头人……他们牺牲自我享受的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可歌可泣的大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专心致志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让世人铭记。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华罗庚身患残疾,是靠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华罗庚,这位“
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这本《华罗庚的故事》是“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 《华罗庚的故事》的作者是林文力。
第一章 童年
第一节 邻居眼里的“罗罗”
第二节 学校里的怪小孩
第三节 人生之初遇贵人
第四节 辗转的求学路
第五节 老华家的少年
第二章 在人间
第一节 新的故事
第二节 人生多艰
第三节 绝处逢生
第四节 初露锋芒的少年
第五节 永远的故乡
第三章 天才的大学
第一节 千里马与伯乐
第二节 清华大学
第三节 剑桥大学
第四节 西南联合大学
第五节 华老师的爱国主义
第四章 走向世界
第一节 访苏三月记
第二节 访问美国
第三节 成熟的华氏声音
第五章 永远的中国儿子
第一节 重创事业
第二节 荣誉和责任并存
第三节 不朽的生命赞歌
第四节 永远的数学家
个人成就
附录:华罗庚年表
版权页: 华罗庚还有个姐姐叫华莲青。华罗庚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全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有个儿子。当时社会中重男轻女的风气还很盛行,年近四十还没有儿子,让命运坎坷的华老祥整天都愁容满面。他曾在小茶馆里请算命先生替他占卜,希望能找到延续香火的办法。但这样一来,原本艰难度日的小家庭更是蒙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总算是天遂人愿。华罗庚出生的时候华老祥正好四十岁,也算是老来得子,华家别提有多么高兴了。说来也巧,儿子出生的时候,华老祥正背着个箩筐在赶路,到家时儿子恰巧出生。有些迷信的华老祥为了让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便取名“罗庚”,实际上应为“箩根”,意思是“放进箩筐辟邪,同根百岁”,质朴之情不言而喻,也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美好祝愿。此后,同乡的邻居们便亲切地叫华罗庚为“罗罗”。 华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这个儿子却是宠溺有加。华家夫妇都认为这根独苗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贝,因此也就承载着华家的所有希望。华罗庚在期盼的目光中一点点长大,华老祥期待着儿子能够早日挑起家庭的重担,代替他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华罗庚三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乘坐人力车回丹阳老家去访亲。这一天正赶上大雪纷纷,城里的土路因为融化的雪水而泥泞不堪,非常难走。车夫因为天气冷,喝了些酒来暖身子,于是一路跌跌撞撞。华家母亲心想这天寒地冻的,在所难免,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谁知走到一座桥上的时候,车夫竟然一下子连人带车给推到了河里,而他自己也被吓得不知所措,呆站在桥上。华家母亲一边大喊着救命,一边想方设法把华罗庚托举到水面上。就在这时,一股大浪向母子俩涌来,华家母亲好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借着浪头游到了河边,抱着儿子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直到这时,车夫才猛然从酒后的眩晕中醒悟过来,急忙上前拉起华家母亲。母亲抱着华罗庚欣喜万分:“终于保住我家这个命根子了,谢菩萨保佑,谢菩萨保佑啊!”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华罗庚这次死里逃生,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华罗庚小时候极为顽皮,在家里不甚听话,是个典型的“皮小子”。华家的“乾生泰”小店给了华罗庚很多童年的快乐。“罗罗”喜欢在父亲的小店里蹦蹦跳跳,把柜台当成马骑,在柜台上跳来跳去。对于当时的情景,华罗庚后来在回忆时说:“来我家小店买香烟的人很穷,常常每次只买一支烟,还要借店里的香来点下火。”这一方面说明,小时候跳上跳下的“罗罗”不仅仅只是一味的贪玩,他也有自己细致人微的观察;另一方面说明,那时华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儿时的华罗庚不仅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机灵,还说话不清晰,行动也不灵活,整天寡言少语,呆头呆脑。邻居们看到他这个样子,就渐渐地喊他“罗呆子”,有的人还常常不无叹惜地断言:“华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罗罗”小时候特别爱骑马,他特羡慕那些有真马骑的人。在小店里玩耍的时候,店里的柜台就是他的马,而在家里没有“马”怎么办?华罗庚竟然找来一个木板凳,在上面凿个洞,再套上一根绳子作缰绳,就这样骑了起来。顽皮的“罗罗”每次“骑马”时总爱叫“马嘟嘟,马嘟嘟”,而这个小木板凳后来也就以“马嘟嘟”的名字被永远地保存在了华罗庚纪念馆。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华罗庚的故事》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无
我看过了这本好书,内容丰富,讲述了华罗庚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到,非常好这本书,我很喜欢,让我们这些学生向这位数学家学习!
小时候看过华大师的故事,一直记忆至今.这本书是给孩子买的,回来翻了一下,不是我以前看到的那个版本,但大师的光辉,一直光亮夺目.在这个浮燥的社会里,像大师那样静心治学的不多了.希望孩子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励志书,应该多看
孩子要求买的,回来很认真地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