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下卷)
2013-4
上海音乐出版社
钱亦平 编
《钱仁康音乐文选(套装共2册)》为纪念我国音乐界泰斗钱仁康先生100诞辰而出版发行,由我国著名音乐学者、钱仁康先生的女儿钱亦平教授整理、编写。该项目共分为三卷:第一卷包括“人物春秋”“词曲考证”,第二卷包括“作品解析”,第三卷包括“乐论乐话”。正文后附有“钱仁康先生年表”“钱仁康先生学术成果目录”。
《钱仁康音乐文选(上卷)》目录: 前言 第一编乐论·乐话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论顶真格旋律 双拽头体和巴歌体 说犯 宫调辨歧(1941年) 音乐辞书纵横谈 旧国歌史料拾存(1941年) 母亲教我的歌 学堂乐歌是怎样旧曲翻新的 中法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 画题、诗题和音乐的标题 圆舞曲谈荟 进行曲谈荟 小夜曲谈荟 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 交响曲谈荟 展开型乐段 曲式结构的“分”与“合” 即兴演奏史话 音乐中的罗雷莱传说 音乐会上的掌声 诸子百家论现代音乐 从传统、生活和艺术规律看西方现代音乐——1984年8月在“外国音乐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 “双拽头”和“双拽尾” 句句双天下同 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 器乐中的声乐和声乐中的器乐 杜鹃文学在音乐中的反映 放牧调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塔兰泰拉舞曲纵横谈 同气连枝的回旋歌、回旋诗和回旋曲 “似倒而顺”的回文诗和回文曲 “音乐典故”刍议 “词语描绘”纵横谈 模拟体歌曲——欧美工人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 谈歌词的翻译 取精用宏的国歌套曲 音乐名城波恩巡礼 五花八门的作品编号 中国音乐与“十三” 第二编词、曲考证 《月子弯弯》源流考——兼谈“吴歌” 《魏氏乐谱》考析 《老八板》源流考 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 《满江红》在美国 《苏武牧羊》源流考 《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词体”歌曲 学堂乐歌的“张冠李戴”现象 学堂乐歌借用曲调的“源”和“流”——在《学堂乐歌考源》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送别》面面观 《大地之歌》词、曲纵横谈 玉笛飞声传四海——为贝特该所译中国古诗谱曲的外国歌曲 自东徂西的《灰姑娘》故事 源远流长的法国民歌《马布鲁》 《士兵舞曲》源流考 《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卷)》目录: 第三编作品解析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乐歌创作 《新诗歌集》——“五四”以来第一部融会中西音乐艺术的歌集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没有标题的标题交响曲——简析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 马思聪《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 革命的史诗,胜利的颂歌——《长征交响曲》分析 音诗《纳西一奇》赏析 琴曲《幽兰》赏析 筝曲《渔舟唱晚》赏析 筝曲《香山射鼓》赏析 琵琶曲《平沙落雁》赏析 琵琶曲《霸王卸甲》赏析 慷慨悲歌壮怀激烈——冼星海《第一交响曲》浅析 巴赫声乐作品中的众赞歌再创造 咖啡的喜剧——谈巴赫的《咖啡康塔塔》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解析 贝多芬的交响曲 慷慨挥洒的“英雄之歌”——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刍议 歌唱春天的舒曼《第一交响曲》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解析 从练习曲到交响诗——李斯特的交响诗《马捷帕》解析 从《打倒列强》说到马勒的《第一交响曲》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一曲回肠十二音——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解析 谬种误传二百年——韦伯和欣德米特笔下的“中国曲调”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巴赫《b小调弥撒》中的“旧曲新歌”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莫扎特歌曲赏析 感心动耳怡情悦性——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KV525)赏析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op.55)赏析 天开图画妙合自然——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op.68)赏析 一曲真名世一代尽风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op.125)赏析 一字新声一颗珠声声写尽诗中情——舒伯特歌曲赏析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跳蚤之歌》摭谈 惊世骇目感天动地——柏辽兹《安魂曲》赏析 肖邦钢琴作品丛谈 谁解曲中意桴海游仙窟——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岩洞序曲》赏析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李斯特的《爱之梦》赏析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维谢赫拉德》赏析 钢琴声里传画意——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赏析 殷勤十二曲四时景不同——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肯析 世事波上舟何处是家院——德沃夏克的《我的家》序曲赏析 萍飘蓬转事争差狼藉高枝一朵花——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赏析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马勒艺术歌曲赏析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泰戈尔的爱国歌曲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布利斯和他的《子夜吴歌》 任侠尚气睚眦必报——萨博的《牧鹅少年马季》组曲赏析 第四编人物春秋 启蒙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 李叔同出家缘由 弘一大师临终遗墨考 黄自传略 巴赫与现代音乐 苜蓿生涯说海顿 从莫扎特的家书看他的性格 莫扎特之死新说 舒伯特述评 德沃夏克论舒伯特 门德尔松与歌德 肖邦述评 肖邦——波兰的民族作曲家 理查·瓦格纳的美学学说 威尔第的思想和创作 朱塞佩·威尔第写照 从列宾的画像看穆索尔斯基 德彪西述评 齐尔品先生与中国——在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85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阿炳的艺术成就从何而来? 萧友梅博士的办学精神 最早创作和演唱《魔王》的人 莫扎特到底有几部交响曲?——奔绍《莫扎特交响曲全集》的十二张cD 莫扎特“借题发挥”的创作实践 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民歌主题 敏捷歌千首飘零酒一杯——谈舒伯特的歌曲创作 勃拉姆斯与德国民歌 勃拉姆斯笔下的标题性音乐 内文小传 萨博小传 勃隆夫人——和音乐家“鬼魂”打交道的人 缅怀曲学大师吴梅先生 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我所知道的杨荫浏先生 附录 钱仁康先生学术成果 一、著作 二、主编、编注、校订和参加撰稿的图书 三、报刊文章 四、为图书、曲谱作序 五、译著、译文 六、译词配曲 七、译注或解说外国音乐教材和外国音乐作品 八、音乐创作 九、翻译古谱 钱仁康先生年表
版权页: 插图: 除了军队进行曲以外,还有用于各种场合的进行曲,如节日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丧葬进行曲、宗教进行曲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进行曲,尽管表现方式不同,速度也快慢不一,但都有队列音乐的特点,所以也都像军队进行曲一样,采用双拍子的节拍。但在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遇到三拍子的进行曲。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就是用三拍子的进行曲来结束的。这首进行曲叫《大卫集团对腓力斯人的进行曲》。腓力斯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居民,以思想庸俗、心地狭窄著称。大卫是《圣经》中打败腓力斯人、统一犹太各部落,受到民众爱戴的古以色列国王。舒曼用大卫集团来代表艺术上的革新派,用腓力斯人来代表保守分子。大卫集团的主题朝气蓬勃,雄健有力;腓力斯人的主题则是一首古老的《祖父舞曲》,舒曼以此来嘲弄保守分子的墨守成规。传统的进行曲是双拍子的,而舒曼这首进行曲则打破常规,采用了三拍子的节拍,这也象征着革新的精神。现在三拍子的进行曲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歌曲中;波隆贝斯库的爱国歌曲《三色旗》和美国的国歌,就是典型的例子。 丧葬进行曲是送葬者的队列音乐,是哀悼死者的、小调式的进行曲。但18世纪的丧葬进行曲也有用大调式写的,例如亨德尔的清唱剧《扫罗》中的《丧葬进行曲》就是这样的,这首进行曲已由英国陆军采为葬礼音乐。最著名的丧葬进行曲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原来是准备献给拿破仑的,其中的丧葬进行曲据说是哀悼1797年战死在科布伦兹附近的法国将军奥什的;但做过贝多芬学生的钢琴家车尔尼引述贝多芬的朋友贝尔托利尼的话,却说这英雄是1801年战死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英国将军阿柏克隆比,也有人说是误传战死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一部献给拿破仑的作品,竟会去哀悼拿破仑的敌人,这无论如何是不可想象的。1821年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死在圣赫勒拿岛时,说他在17年前对英雄的结局已有了预感,指的是在这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写了英雄的死亡。降A大调奏鸣曲里的丧葬进行曲写明是“悼念一位英雄之死”,但这英雄也未必有一个具体的人物;后来在1814年,贝多芬为歌颂在民族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女英雄普罗哈士卡的戏剧写了配剧音乐,把这首丧葬进行曲改编为管弦乐曲,作为哀悼这位女英雄的乐曲。肖邦的丧葬进行曲是悲悼苦难的祖国的民族哀歌。音乐描绘送殡行列伴随着低沉的葬钟前进;从低声啜泣,到最强烈的哀恸,都细致地刻画出来了。肖邦的传记作者卡拉索夫斯基说:“只有灵魂中回响着整个民族的哀痛的肖邦,才能写出这样的丧葬进行曲来。”李斯特认为这个曲子“不仅哀悼了一位英雄之死,而且哀悼了整个一代人的牺牲”。1849年10月30日,肖邦的葬礼在巴黎圣玛大肋纳教堂举行时,法国作曲家雷贝特地把这个曲子改编为管弦乐曲,作为葬礼的前奏。
《钱仁康音乐文选(套装共2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