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

邵彦敏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邵彦敏  

页数:

233  

前言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时间上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原来高度集中和低效率的计划经济进行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然后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的各种改革,在制度上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和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共存的局面。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逐步调整和放开了对产品和要素价格的控制。对外则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扩大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这二十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增长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7)》中公布的有关数据计算,1980-1995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和8.2%,在同期世界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这种高经济增长率在战后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日本和韩国都曾经出现过。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2963.49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27倍。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加到6790美元,30年间增加了78倍。

内容概要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古典经济学通常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是一些实体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等。而对于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却较少论及。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货币政策属于宏观经济理论,所涉及的是短期内总供求关系的调节,而经济增长问题属于增长理论,本质上是一个长期问题。本文将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目的是探讨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 文章首先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将重点放在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储蓄的形成以及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虽然货币政策并非经济增长的实物要素,但它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用了一定的篇幅探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问题,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我们主张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因为只有货币稳定,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方面,可行的选择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淡化货币供应量指标。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文中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微观主体渠道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个人及地方政府等微观主体的一些行为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效果,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并不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

书籍目录

前言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时间上的界定 2.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理论检索 4.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5.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创新第1章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1.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概况 1.1.1 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的变动状况 1.1.2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 1.1.3 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1.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2.1 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因素的基本理论 1.2.2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1.2.3 资本积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第2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1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 2.2 储蓄与经济增长 2.2.1 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2 储蓄的基本结构及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储蓄结构的特点 2.2.3 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2.3 投资与经济增长 2.3.1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2.3.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的发展状况 2.3.3 货币政策与投资 2.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践 2.4.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2.4.2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3章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3.1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稳定物价 3.1.1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3.1.2 引发通货膨胀的金融方面的原因 3.1.3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 3.2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2.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3.2.2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 3.2.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选择 3.3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3.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3.3.2 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操作技巧及制度保证 3.4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治理 3.4.1 控制总需求以稳定物价 3.4.2 控制总供给以治理通货膨胀第4章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4.1 货币供应量的相关问题 4.1.1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变动 4.1.2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4.1.3 货币供给和产出、物价的关系 4.1.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供应量的确定 4.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利率问题分析 4.2.1 利率理论 4.2.2 利率与经济增长 4.2.3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第5章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5.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理论传导模式 5.1.2 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综述 5.2 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分析 5.2.1 商业银行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5.2.2 企业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2.3 居民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2.4 地方政府的行为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 5.3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建议 5.3.1 加快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增强银行体系的活力 5.3.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5.3.3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 5.3.4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文章的主要结论参考文献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附件1附件2

章节摘录

  第1章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增长是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人均或每个劳动者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①”另一位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在其著名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突出强调了他所关心的主题是“人均产量的增长”,“是得到更多物品与劳务的过程”。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或人均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出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  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收入概念。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二十多年问,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了9.6%,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  ……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的专著,书中将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目的是探讨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