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彭淑清 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彭淑清 编  

页数:

394  

前言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30年来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其过程是艰辛的,其成就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8年的10年探索性发展期,这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家旅游局是该时期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当时联合了国内8所高等院校开办了最早的旅游管理系或者旅游管理专业。第二阶段是1989-1995年的7年成长性发展期,这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培育阶段。该时期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旅游业对人才的需要和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加速的旅游产业化进程引起了各地政府和高等院校的普遍重视,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抢手”则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信心。第三阶段是从1996年至今的规范性发展时期,这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熟阶段。该时期我国旅游业国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的扩大,为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一方面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教材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然而,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到的是,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清晰、在教学培养模式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脱节等。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实用型的系列教材,并期望在下列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为推进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一,凸显专业应用特色。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要在各个环节有意识地体现出其应用型的特点,因而在教材建设上也相应地需要在理论阐述的同时丰富其实务内容。为此,我们在为本丛书中的每一部教材精心遴选作者时都尽量吸纳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共同参与,以使教材既有所需的理论深度,又能反应行业最新动态。在体例和版式设计上,我们也尽可能安排案例解析、补充阅读等。  第二,推广优质教学资源。旅游示范院校和各级旅游精品课程集中着较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优质资源统合起来并广泛地传播开去,使更多学校和学生受益也是值得思索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在此套丛书的策划过程中非常注意示范院校与一般院校的联动。

内容概要

本书概括介绍了世界地理概况,世界旅游与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地理分布、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包括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地区、南亚及中东地区。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世界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世界人文地理概况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第二章 世界旅游综述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概况 第二节 世界旅游区划概况 第三节 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第三章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韩国 第三节 新加坡 第四节 马来西亚 第五节 泰国 第六节 印度尼西亚 第七节 菲律宾 第八节 澳大利亚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第四章 欧洲地区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英国 第二节 法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四节 西班牙 第五节 意大利 第六节 荷兰 第七节 俄罗斯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第五章 美洲地区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加拿大 第三节 墨西哥 第四节 加勒比沿岸国家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第六章 南亚及中东地区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印度 第二节 巴基斯坦 第三节 埃及 第四节 以色列、土耳其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第七章 非洲地区 课前导读与体验 第一节 南非 第二节 肯尼亚、摩洛哥 本章回顾 复习与思考 单元实训附录 中国已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截止2006年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一)陆地地形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球总面积的71%和29%。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片,而陆地则相互分离。  陆地分大陆、岛屿和半岛。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陆地和它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全球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大体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地貌形态,是人们野外旅游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山地丘陵,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较少,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客观上为现代人类开展山地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然,不同高度的山地其旅游价值亦不尽相同。高山和极高山因地势高峻、气候环境恶劣及地质资源的优势而成为登山、探险及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中低山则因景观丰富、气候宜人而成为集登山、避暑、观光、疗养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  平原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面积广阔,占陆地总面积的1/3。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