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自述
2013-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爱因斯坦
崔金英,姬君
无
《爱因斯坦自述》内容简介:对于科学家爱因斯担,人们是比较熟悉的,其在相对论方面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人文学者爱因斯坦,人们似乎所知不多,相关文献也难得一见。事实上,爱因斯坦对教育、和平、自由、社会等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都曾有过严肃的思考,也有着不少理性而切中肯綮的论述。《爱因斯坦自述》把他的研究、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全面地呈现于此,还原出一位完整、立体的大师。
作者:(美国)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译者:崔金英 姬君
第一篇两篇自述1第二篇科学思想17第一章思想发展的转折18第二章相对论24第三章空间和时间48第四章量子论理论60第三篇社会政治观点73第一章战争74第二章政治91第三章科学观156第四章世界观192第五章道德观206第六章文化观211第七章宗教观214第八章经济观222第九章哲学观230第十章教育观254第四篇评价或悼念各界人士263第五篇家庭生活和旅行293第六篇生平和作品341后记362
爱因斯坦自述自述今年我已经67岁了,时日无多。因此,在希尔普博士的劝说下,我打算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给奋斗着的人们讲一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而这就权当是我的讣告了。在这些经历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他当年为之努力和探索过的事情。然而,不论我的一生多么短暂和有限,不论我走过的歧途多么有利于我的成长,但我毕竟不是50岁或者更年轻的时候了,因此,要把这些经历讲清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人的回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在的想法的影响,因此它也许是不可靠的。基于上述情况,我必须承认,这种尝试的结果肯定不会是完美缺的。但是,我不会因此萌生知难而退的想法,因为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经验总会有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我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意识到,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一些毫价值的希望和努力。并且,这个追求过程是很艰难的,甚至是残酷的。不过,自古以来这种情况都被人们精心地用漂亮但伪善的语句掩饰着,而基本上人们是注定要参与这个追求的过程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个胃口,或者说欲望。一般情况下,这个追求是可以满足一些人的胃口(欲望)的,但它却满足不了那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就成了第一条出路,人们通过传统的教育机构将它灌输给每一个儿童。因此,我在12岁之前对宗教深信不疑,即使我的父母完全没有宗教信仰。而在12岁之后,我开始阅读通俗的科学书籍。在这些书籍的引导下,我开始怀疑《圣经》中的故事的真实性。由此开始,我的思想变得自由,而这种狂热的自由思想最终导致我得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国家用谎言欺骗了年轻人。随着这种经验而来的“怀疑态度”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用这种态度面对所有权威以及社会环境里存在的各种信念。即使后来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因果关系,我的怀疑精神不再如当初一样犀利,但是,它从未离开我。我很清楚,少年时代的宗教信仰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在最原始的感情、愿望和希望的支配下,第一次反抗“仅仅作为个人”这样的桎梏,开始尝试实现自我救赎。在我们之外,存在一个人类的主观意愿法支配的不可知世界。这个世界具有巨大的魅力,就如争取自由、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对它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且,值得庆幸的一点就是,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高深而永恒的谜,我们人类还是至少可以部分地观察它并用思维触及它。另外,我发现,在致力于这个事业的过程中,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详。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达到一个最高目标,那就是在一切现有力量和条件的帮助下,在展现给我们的一切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可以从思想上掌握这个未知世界。在这一点上,很多不同国度和不同行业的人都有着真知灼见,与我志同道合。通往宗教天堂的道路非常平坦和诱人,与之相反,指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却很崎岖。即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因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因为它已经证明了它是可以信赖的。不可否认的是,我的上述说法仅仅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这就好比是面对一个具有很多方面的复杂的对象,我只是从一个侧面简单地描述了它,理所当然,这样的描述只能反映十分有限的意义。一个人如果思想很有条理,并且在其他方面已经付出了代价,那么他的这一条理性会越来越突出,而且显然会进一步决定他的精神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人在回顾中还可以发现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律的发展,尽管他的实际经验确实来自于很多个千变万化的单个情况。外界环境是变化多端和多种多样的,而意识的瞬间变化就比较单一,两者同时作用就导致了一种个人生活的社会原子化a现象。就我这种类型的人而言,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我们的主要兴趣转向于力求从思想上去理解和把握事物,逐渐摆脱掉仅仅从作为个人的、短浅的方面去理解事物。如此看来,上述简单的评述里包含着很多真理,尽管这个评述简单到像是一个大纲似的东西。我们似乎很难准确地确定“思维”的定义,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思维不是接受感觉印象时出现记忆形象,也不是当这样一些形象形成一个系列时,其中一个形象引出另外一个形象。但是,如果某一个形象在许多这种系列中反复出现,并且基于这种再现,它把那些本身没有关系的系列联结了起来,那么,它也就成了这种系列中起支配作用的元素,或者说它是一种工具或概念。在我看来,自由想象或者“做梦”和思维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元素或概念在其中所起的支配作用的大小。如果概念可以与这样一种符号——即通过感觉可以发现和可以再现的联系起来,那么思维就成为可以交流的了。当然,这种联系不是必须的。我们的一切思维都是概念的自由作用,其合理性取决于我们借助它来概括经验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在一个充满问题的领域中,一个人可以轻率、原始地使用观念,而不用加以证明。但是,“真理”这个概念还不能在这样的结构中运用,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在这种自由作用的因素和规则已经得到一致同意的时候,才谈得上“真理”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大多数思维不用通过符号也可以进行。但是,这种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意识的,因此,我们有时候会下意识地对某一经验感到“惊讶”,而这种“惊讶”似乎只是在我们的经验与已经建立的且固定的概念世界产生矛盾时才会发生。每当我们认为这种矛盾十分激烈且不可调和时,它就会反作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并且这种反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思维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摆脱“惊讶”的过程。我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两次这种“惊讶”。第一次发生在四五岁的时候,当时我父亲送给我一个罗盘,它的指南针的运动方式如此确定和准确,令我感到惊奇。这次经验给我的印象深刻而且持久,因为它不符合那些存在于我的意识的概念世界中的事物的本性,是第一个法在其中找到位置的事物。当时,我就开始思考:在它的背后一定深深地隐藏着一些东西。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皆不会感到惊讶。比如,人们对物体下落、刮风下雨、月亮的不会掉落,以及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会感到惊讶。在12岁的时候我感受了第二次“惊讶”,这次的性质完全不同于第一次。它是由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a的小书所引发的,这本书是我在一个学期开始时得到的。我的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本书具有很多清晰且可靠的结论,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和一些本身不明显但都被切实证明了的命题。对于不用证明就得到公认的理论,我并没有不安和怀疑。在我看来,一个真实的命题依据其有效性就可以证明,同时,我也这样证明了,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比如,在看到这本几何学小书之前,我的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就已经告诉了我毕达哥拉斯定理b。而我在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后,从三角形的相似性这个角度出发,确实成功地“证明”了这条定理。当时我就认为,直角三角形的各个边的关系完全取决于它的一个锐角。这是显而易见的,自然须证明。我认为,只有在类似的方式中表现不明显的东西,才需要去证明。而且,那些摆在明处,即“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东西,和几何学研究的对象一样,都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东西。这样的原始概念可能就是康德提出“先验综合判断”c问题的依据。而产生这样的原始概念的根源就在于不自觉地产生了几何概念与直接经验对象的关系。因此,用纯粹思维是不可能得到关于经验对象的可靠知识的。否则,这种“惊讶”就以错误为依据了。但是,当一个人第一次体验到它时,肯定是十分惊奇的,就像希腊人在几何学中第一次告诉我们一样,纯粹思维竟然能够达到如此可靠和精确的程度,的确是令人惊讶的。话题谈到这儿,已经远离开始时有关讣告的问题了,既然如此,我不妨接着用几句话来概括我的认识论观点,而这些观点有的已经在前面说过了。实际上,这个观点的形成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并且与我年轻时所持的观点有些出入。我会同时注意到感觉经验的总和以及记载于书中的概念和命题的总和。概念和命题之间具有逻辑关联性,这种关系严格地建立在一些既定的规则上,而这些既定的规则就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概念和命题的“意义”和“内容”只有通过与感觉经验联系起来才能获得。但是,这两者之间并不具有逻辑关联性,只是一种纯粹的直觉联系。这种直觉联系只是意味着直觉能够得到保证,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因此,它可以区别科学真理和空洞想象。概念体系连同它的那些组成部分,如句法规则等,都是人的创造物。因此,虽然概念体系在逻辑上是完全自由的,可它始终要遵循一个目标,那就是: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可靠和完备地对应于感觉经验;其次,它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逻辑上的独立元素,即法定义的概念和推导不出的命题,如基本概念和公理等。一个体系的真理内容取决于它与感觉经验总和的对应,以及这种对应的可靠和完备程度。在某一逻辑体系中,一个命题如果是按照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来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而且,正确命题的真理性是由它所属体系的真理内容赋予的。
《爱因斯坦自述》是一本基于爱因斯坦自述、书信、科学研究等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展现爱因斯坦平静而不凡的一生的著作。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是众人在文字的田野辛勤耕耘的结果。本书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了以下同仁的心血,他们是:李增文、黄慧婷、黄亚妮、樊云霞、张耀文、李秀峰、李景鑫、毛莹、海晓红、卢浩文、李辰杨、李宁、曾听、杨寅红、李婧、崔金英、李潇、毛望成、张洪、毕陆扬等,在此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然而,囿于所学,写作中难免有错失之处。在此还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数年心血,春华秋实,以飨读者!
“在过去的100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原因… 在于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没有别的科学家比爱因斯坦更能代表这种科学的先进性。”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作者、“宇宙之王”斯蒂芬·霍金 “在近代科学史上,爱因斯坦是最神奇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是当今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布罗意
《爱因斯坦自述》编辑推荐:他是最著名的顶级科学家,颠覆了人们的时空观。他一生为和平与民主而战,他的研究扭转了“二战”局势,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
“在过去的100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没有别的科学家比爱因斯坦更能代表这种科学的先进性。”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作者、“宇宙之王” 斯蒂芬·霍金 “在近代科学史上,爱因斯坦是最神奇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是当今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德布罗意
无
内容未看,印刷比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