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石仲泉,陈登才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

石仲泉,陈登才主编  

页数:

374  

字数:

4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北京天安门广场正中,高高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昌盛而奋斗了一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辉煌,也遭受过屈辱。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我们的祖国陷入了重重危机。她外受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凌辱,内有封建腐朽势力的压榨与叛卖,大片领土被割让,巨额财富被掠夺,无数民众被屠杀,亡国灭种已不是吓唬小孩子的神怪故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着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面对祖国的危亡,中华好儿女们奋起了。他们前赴后继、发动了几百次反帝反封建的暴动和起义,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苏联工农大众翻天覆地的壮举,为中国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鉴。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与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东方文明古国,终于踏上了复兴之路。 虽然方向业已明确,道路逐步找到,但每一个革命者都知道,通向这神圣目标的并非坦途。聚集在镰刀斧头旗下的中华儿女们藐视一切困难,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携起手来,毅然踏上了艰苦征程。为了救祖国出苦海,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丛书要讲述的,便是这些中华优秀儿女中佼佼者的故事。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即:《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开国元帅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开国大将的故事》、《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今天,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工作,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无疑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能够从这套书中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精神境界,领悟到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一定能够把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 二00六年六月

内容概要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即:《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开国元帅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开国大将的故事》、《早斯革命家的故事》。书中收录的人物,都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然书中所试进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留下的精神的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下竭的财富。

书籍目录

任弼时的故事 “我辈青年的希望和责任” 开弓没有回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铁窗锁不住 支持毛泽东 万里长征只等闲 出征抗日和出使国际 可贵的“初实主义”者 三个的指军部和四人的“政府” 永生的骆驼精神陈云的故事 少年时代 投身革命 小蒸风暴 从事家工运动 参加红军长征 特殊使命 在中央组织部的日子里 主持西北财经办理处 东北烽火 从“烂摊子”起步 平抑物价:米棉之战 又一力举:调整工商业 粮食!粮食! 迈向“一五” 从反冒进到“伤筋动骨” 下放江西 外贸新开拓 迎接新时期张闻天的故事 路在何方 从白区到苏区 长征路上 在延安 在省委书记的岗位上 外交生涯 特约研究员 疾风劲草 最后的岁月林伯渠的故事董必武的故事邓颖超的故事李先念的故事

章节摘录

教书先生家的孩子启蒙早。任弼时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描红、识字。每当鸡鸣天亮,父亲便撩开蚊帐叫他:“二南,莫贪睡,快起来描红!” 任弼时还没有入学以前,父亲给他讲过许多历史故事。父亲是个爱国主义者,思想开明,对人温和,从不声言厉色地对待孩子。每到晚上,父亲躺在竹椅上,沏一杯清茶,’给任弼时讲花木兰代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还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等。离唐家桥北面四五十里,有一条汨罗江,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溺水殉国的地方。每年端阳节时,当地的农民包粽子,在泪罗江上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这时,父亲就给他讲屈原的故事。至于高高耸立在长江边上的岳阳楼,只要一提起,任弼时就能朗诵宋代文人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11年,辛亥革命那年,任弼时人作民小学读书。这时,任裕道因经济困难,求志学堂停办,应聘到作民小学任教。在父亲的督促下,任弼时不但学习成绩列为优等,而且还学到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丹青作画,持刀刻章,就是父亲传授的。阅读报纸的好习惯,也是在父亲身边养成的。任裕道既是他的慈父,又是打开他爱国心扉的良师,父子俩感情异常深厚。 任弼时念完四年初等小学,父亲便送他去长沙报考。这是任弼时第一次出远门。 从1915年秋开始,任弼时在长沙学习五年,先是在第一师范学校的附属高小,毕业后考入明德中学和长郡中学。这期间,中国处于大动荡的年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皇帝,但是新生的民主共和势力和未死的封建势力,还在竭力地对撞和交战中。袁世凯窃国称帝,张勋复辟,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勾结瓜分中国,南北军阀混战……而人民强烈要求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奋起寻求救国的道路,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弼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思想上开始启蒙。 第一师范学校是湖南的著名学府。任弼时入一师附小时,毛泽东正在一师求学。毛泽东长任弼时十一岁,是师范学校的本科生,又是校内学友会的活动分子。任弼时是附小学生,因喜欢音乐,爱好绘画,是学友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每到晚上,自修室里灯火通明,任弼时经常在阅览室里阅读报纸,寻求新的知识。 一天晚上,任弼时翻开中国地图,只见神州大地上,从北到南到处都有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领土:沙皇俄国侵占了库页岛,英帝国主义侵占了香港,日本占领了台湾、澎湖列岛,天津、上海、武汉、青岛等大城市都有帝国主义的租界。这些都是丧权辱国的标志。任弼时在作文《我国割让地之痛言》中写道:“呜呼,我辈对之,当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若能时存卧薪尝胆之念,励精图治,何患不能收回割让之地乎!” 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自强精神激励下,任弼时在课外阅读历史,浏览名人传记,诸如大禹治水,张骞通西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历史人物的创业开拓精神,开阔了任弼时的思想境界。他赞扬他们“奋力前进战胜艰难,卒立不朽之功,垂无穷之业,此吾侪所当引以为师者也!” 在这期间,有两件事深深地激起任弼时的爱国激情。 第一件:1916年,任弼时参加了蔡松坡(蔡锷)的追悼会。蔡松坡是湖南邵阳人,一位维护共和的爱国名将。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企图做“洪宪”皇帝,蔡松坡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各地纷纷起来响应,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赶下了台。遗憾的是蔡松坡英年早逝,湖南各界为此隆重集会悼念。任弼时十分赞赏蔡松坡的爱国精神,他参加追悼会后,在作文中写道:“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今公已矣,吾人何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 第二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了由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中国是对德宣战的协约国之一,自然要为战胜同盟国而庆祝。11月26日,长沙城里举行盛大的提灯会,数万群众结队游行,队伍长达四五华里。任弼时手举着灯笼,走在队伍中,心里却在沉思:热热闹闹的提灯会,究竟庆祝什么?德国虽然被战败了,但是对德宣战的中国,“胜”在哪里?“利”在何处?按道理,德国投降了,被德国侵占的中国领土青岛应当归还中国,但是军阀袁世凯和段祺瑞先后同日本签订协定,将德国在华利益转让给日本,这就是说,中国的胜利仅仅是将领土主权从一个帝国主义手里转到另一个帝国主义手里。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任弼时在作文中写道:“退而思之,我国之庆祝,止负协约之名而无协约之实,亦可愧也!自后我国可不力自振刷乎!” 一个“愧”字,道出了爱国少年任弼时的赤子之心!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1919年5月4日,北京城里数千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向列强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提出抗议,要求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主权,取消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名日“和平会议”,实际是列强的分赃会议,他们根本不顾中国的利益,声称中国民众的要求不属于会议讨论范围,而北洋政府对民众的爱国行动则予以镇压。于是,全国民众纷起游行示威,反帝爱国的烈火燃遍神州大地。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消息传到长沙,正在长郡中学求学的任弼时,便和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不顾湖南省督军张敬尧的弹压,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这时,长郡中学校方贴出一张布告,宣布提前“放假”,要学生限期离开学校;又通知学生食堂停止膳食,迫使学生离校。许多同学愤愤不平地说:他们这样做是限制学生参加爱国行动,我们偏不走!任粥时说:毛泽东已组织学生到长沙的工人中进行宣传,我们也组织起来,回乡宣传民众。这样,在长沙的湘阴籍学生串联起来,到家乡民众中去活动,散发传单,组织演讲,演出短剧,唤起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五四运动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反对传统的封建观念,进一步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的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纷纷传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走出国门去寻求救国的真理。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了留学法国的勤工俭学会,组织一批一批的青年学生出洋留学。单是长郡中学中就有二十八人报名参加,李立三、李富春、欧阳钦等都是留法的积极分子。这个浪潮,强烈地冲击着任弼时,他多么羡慕这些同学们。这时任弼时才十五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家庭经济拮据,三个妹妹都还小,全家的生活担子都落在年已半百的父亲肩上。父亲劳碌半生,未曾有过宽裕的日子,他能不能分担一点父亲的重担呢?想来想去,下不了决心。但是,他没有放弃振必国家民族的追求和探索,继续为中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报效国家寻找道路。……P2-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