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阅读的风貌

网络与书编辑部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者:

网络与书编辑部  

页数:

1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书籍,是一种传统型态的网络。网络,是一种新型态的书。这样一个重新探索阅读的计划,因此名为Net and Books——网络与书。 “网络与书”希望跨越纸本书籍与网络阅读的界限之外,也希望从许多方面跨越地域的界限。 这个计划的每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探讨的书籍与网站、写作者、工作方法,都希望跨越地域的界限。 要跨越这么界限,我们必须将本身的立场尽可能地缩小,最好只回归到一个原点。 在我们自己某个地域、某个专业、某个身分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者。没有一个读者一定高于另一个读者,也没有一个读者的经验等同于另一个读者。 在知识的密林里,我们每个人都在摸索前进。 面对这样一个密林,每个人发言的时候,不应该是因为自觉站上了什么高度,而应该是想把自己摸索、颠簸的经验,中途遇到陷阱的困顿,以及寻找到那片树叶的惊喜,和大家分享。 希望所有的读者参予这个分享。 不只阅读别人的分享,也提出你的分享。一种未来的媒体,像是某种电脑化的超感官感知,将会把意识加工成为环境的集体内容。——麦克卢汉,1965 你报经历的社会与政治的磨难,大多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有意志与勇气去改变。如果你愿意想出一条路,做下去,那就可以过另一种明智的生活。你只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柏拉图

书籍目录

密林里寻找一片树叶的探险Part Ⅰ 关键点 阅读的风貌 网络出现之后的阅读 Reading Maps 有关阅读饮食的十二事 你是冰淇淋怪兽,还是食欲旺盛的暴龙?Part Ⅱ 阅读推荐 有关阅读的八本书 有关阅读的二十三个网站Part Ⅲ 阅读笔记 E世代解忧书七帖 古墓奇兵与元朝间谍 一本书翻出吴哥窟失落的历史 卡尔维诺与塔罗牌 卑微的神灵降临聊天室 仰望数位星空的地图 美食与思想的胃纳 用耳朵听的小说Part Ⅳ 脉络 介绍七个网络相关的人  你常说 Cyber,所以不能不认识Wiener   网际网络始祖ARPANET的故事  网际飞行的梦想家道格·英格巴  WWW的诞生  亲爱的,我把电脑变中文了!  汉字键盘输入的大跃进 介绍四个谈书的观点 苏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蒙田:书籍的交流  梭罗:阅读天地之书part Ⅴ 阅读生活 几米的图像阅读经验 重度书痴的黄金守则 随处与书相逢 读书看风水 谢春德的梦想发生地 物之语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阅读是一种饮食,给大脑的饮食。进入21世纪之后,阅读的饮食发生了质变与量变!《网络与书》Net and Books系列,历经四年策划,汇集海峡两岸三地,以及国际作者的共同参予,提出——阅读的热情与主张!本书以人类六千年阅读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从图像到文字,如吴哥窟壁上的雕刻,到古腾堡的活版印刷;再从文字回到图像,如 WWW(全球信息网)的使用,全都是一种阅读。此外,还介绍六个和网络相关的人、四个谈书的观点、历史名人的读书地,以及几米和谢春德的访问。


编辑推荐

  两岸三地50位尊荣读者的共同推荐!阅读是一种饮食,给大脑的饮食。进入21世纪之后,阅读的饮食发生了质变与量变!《网络与书》Net and Books系列,历经四年策划,汇集海峡两岸三地,以及国际作者的共同参予,提出——阅读的热情与主张!本书以人类六千年阅读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从图像到文字,如吴哥窟壁上的雕刻,到古腾堡的活版印刷;再从文字回到图像,如 WWW(全球信息网)的使用,全都是一种阅读。此外,还介绍六个和网络相关的人、四个谈书的观点、历史名人的读书地,以及几米和谢春德的访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阅读的风貌 PDF格式下载



拿到手的书印刷精美,阅读起来很舒适。阅读对每个人来说就是在密林里找寻一片树叶的探险,关于读书的信息使得我们能更好的阅读!


对于阅读的观点我很赞同。


这是一套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的好书,每一本我都买了并都看了,感觉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网络与书编辑部系列丛书“网络与书”当中的一本,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关键点、阅读推荐、阅读笔记、脉络和阅读生活,从阅读和人类的关系、网络、有关阅读的8本书及23个网站、若干篇阅读笔记、与网络有关的7个人、四位哲人的读书观、爱书人的阅读生活等等方面,向我们多角度展示了“阅读的风貌”。

最喜欢《有关阅读饮食的十二事》一文,很巧妙地把阅读和饮食联系起来,阅读作为给大脑的饮食,无论是在社会中的发展,或是个人阅读的发展,都与饮食的发展有着相通的地方,都经过了贫瘠——富足——精致这3个阶段。而作者又将日常饮食分为主食、美食、蔬果、零食四大类,同样把阅读也相对应地分为四类,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均衡给大脑的饮食,在阅读上应当如何有所侧重,让人感觉十分新鲜有趣。

在“有关阅读的二十三个网站”中,收罗了阅读这不该错过的国内外23个实用好网站,我花了一晚上时间一个个点开,粗略浏览并收藏起来。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不光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还要学会从网络上找到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就在指尖。不过文中提到的有些网站打不开哦

正如其他网友所评价的,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本杂志,精美的封面,精良的设计,包括书页里面文字和图片,正是一本内容丰富、让人在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时还有视觉享受的杂志么。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是胶装的,等我把这本书翻完,封皮已经从书脊上面脱落了近1/3,看来我得自己想办法胶一下才行了,因为这本书我希望还能再读一读。正如书里说的,有书不读,真是太可惜了!

这个系列,如果有套装就好了,并且折扣亲切一些,我愿意一次购入,省的一本一本攒咯,呵~


通常都是吸引我的书我才会买的,而且特别从书店逛才上网订购。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吧!因为这是写给特别需要阅读导向的人的。它让阅读者有了阅读的动力、方向、目的,特别是介绍了许多名家对阅读的看法可以供读者参考。我很喜欢这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死板的一味推介阅读的好处,而是从多角度来介绍阅读和生活万物的关系,很有意思的一本读物。它会引领你重新对阅读产生新的认识的。不过,我不喜欢的是书的材质——抛光纸,这种材质易反光,所以会损害读者视力。


印刷精美,图文并茂。从封面和书腰看很容易被唬住。
把阅读和饮食放一块儿好像有点儿创新,但实际上早就有“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说法。
怎么看这不能算是一本书,充其量是一本杂志。作为一本杂志,还是不错的,可以看看。其中的观点表示支持!


正在阅读中……图片总是很诱人


像杂志比较多,不过,蛮好的,铜板纸纸质,内容也很吸引人


这套丛书,不知怎么的,送来的,品相一塌糊涂!有的弄脏了,有的还散页了,真气人!这本,是这套丛书里的第一本。可惜没有期待得那么好!这套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本《词典的两个世界》。


有喜欢的内容,只是质量很差,看看纸张就掉了出来


这其实是我使用当当买书选定的第一本书,可是,你们偏偏就没有给我送到这一本书,你说多么令我失望啊,希望管理员能快点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并且尽快给我补发过来。


太让我失望了。
如果说是冲着彩页去的,那么我宁愿买本绘本。

我以为是多么有深度的书,结果内容太让我失望了。感觉整本书就是在其他书上或网络上摘来的文章,这些文章以“阅读”为主题而收集来。

几元一本的杂志,甚至在网上,你就可以看到这些文章。

还这么贵一本,太让人失望了。没有深度的书,一会儿就看完了,也没有看第二遍的必要与兴趣!


  这是在大学旧图的书库一见钟情的书。当时很少看到写读书的书,而且印刷的很漂亮,记得当时大喜之下恨不得一下子把旧图所有的网络与书系列的书都搜罗来一口气读完。如今买它主要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很实用的时间轴,在上下分别对应列出了中国和西方的与阅读有关的历史。近来看历史书总想着“这个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在发生什么事”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个汇总对我来说很有帮助。
  
  几个印象最深的有意思的现象:
  1.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正是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两大文化同时盛放,交相辉映。
  2. 唐宋之际中国文化无比繁荣,欧洲却处在冰冷的中世纪。这是一番消长。
  3. 明初时西方文艺复兴开始,之后还有宗教革命和思想启蒙,而清朝时的中国的知识主流转入考据,不太重视与西方的交流。这是另一番消长。


  这是一系列的出版物,作者是“网络与书编辑部”。前几篇文章署名“郝明义”,恕我孤陋寡闻,搜索了一下,原来是台湾的很有名的出版人。这一系列是简体版本,非常不一样的读物,非常特别的观察和思考,非常条理和系统性地说明白一件小事。也许是广告推广不够吧,很少有人知道。我是偶尔在厦门图书馆翻到的。可以读读看。


  我是一个想要阅读但完全不懂阅读的人,读到这本书当然是完全出于偶然,但是机缘因素让他如此恰巧的出现在正准备开始阅读的我的面前,即便没有具体教会我如何去阅读,至少也为我指引了一个阅读的方向,我应该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读一本书只是凭他的封面和书名了。
  


  印刷精美,图文并茂。从封面和书腰看很容易被唬住。
  把阅读和饮食放一块儿好像有点儿创新,但实际上早就有“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说法。
  怎么看这不能算是一本书,充其量是一本杂志。作为一本杂志,还是不错的,可以看看。


  表達的方式很新穎,圖文並茂,色彩鮮豔的印刷。看了封面很吸引。内容卻很樸實,不能說無趣,只是裏面都在說一些大夥兒都知道的事情。感覺有點失望。


  延吉借的,因为刚好看到,记得学校也没有,所以就借了。
  
  这是“网络与书”书系的第一本,终于明白了“网络与书”的由来。很喜欢郝的文章,很有思想,文笔也不错。把读书比作步行,把网络比作汽车,确实巧妙。唉!真是有才,跟《工作DNA》一样,总是能带给我很多睿智的观点。
  
  说到底,书太多,读不光。多读好书,真的很重要。可不读完一本书,又何以知道好坏?真的有点像悖论。网络也是一样,海量的信息,如何去挑选才不至于像进入大卖场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现在就已经常常会害怕,担心自己在死前都没有读那些真正值得一读的好书。所以,不自禁地会把书读得很快,就是希望能多读了。可这样,也往往会错过很多。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遗憾。
  
  8.6.8晚写于外公家


  也许是因为听过郝明义的讲座,知道些许他的经历,所以对网络与书编辑部出的书怀有特别的感觉。《阅读的风貌》是买的这其中的第一本书,创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阅读时仿佛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回头看看前人的阅读生活,向前再眺望一下未来的网络阅读,一切尽收眼底。
  知识、时尚、休闲


  觉得这是本有趣的书,作者的角度很好玩,而且作者有比较深厚的英文功底,读过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的有用的网站,不错不错,不过这本书是我在书店读完的,呵呵。


嗯,真的,这系列图书很好,制作很精良,只是图文编排看起来有些凌乱。上次在卓越一次性买来系列中比较感兴趣的7、8本,卖的很便宜,才十一二块钱每本。


唉,现在网络卖书这么便宜,书店真惨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