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孔子的博客

王占景 群言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群言  

作者:

王占景  

页数:

42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万事皆有因缘。之所以写这本书,缘于在网上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如下几句: 如此说来,明代是博客第一个大繁荣时期,可谓体裁多样,名家百出。这时,我心里不由暗问:那别的时代呢?我的脑子里冷不丁冒出一人,不由心中一凛,真正的“博客大鳄”乃孔子。他的“博客”还出了文集——《论语》,半部博客治天下,牛,何况里面还不全是他写的,掺着他论敌的板砖和弟子的跟贴。 当时看完之后便有一念起:我要给孔子写博客。 民国年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老实说,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是怎样的相貌,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那么一百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可能要感慨地加一句:老实说,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其人其思想,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在西方,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被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他们甫一出现,便在各自的文化体系里建立了一道分水岭,自此,所有的人都以他们为标杆,传承并延续下去,进而影响了人类的大历史,同时也影响着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小人”。一本一万多字的《论语》中竟然出现了将近300条成语,很多我们至今仍常常挂在口边,相信很多初读《论语》的人,往往会有一种诧异,心里不自觉会说:“啊,原来在这里。”是的,孔子仍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何在我们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模糊了呢? 陌生是因为隔阂,模糊产生于距离。美国汉学家顾立雅说:“一旦有人成为了孔子那样的文化英雄,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无数的故事中,这些故事根据的是讲述者的信仰和渴望,而不是英雄人物的生平事实……显而易见的是,那些大量附加的细节来自于想象而不是真知。”当我们看到的孔子不是孔子原本的形象,而是被人化妆过的孔子;当我们读到的不是百家之一的孔子学说,而是万系一统的儒家思想,误会就产生了。 法国19世纪的寓言作家阿尔芳斯·卡尔曾经说:“事物变得越多,它们就越需要保持原样。”那么就让我们正本清源,还原一个“原样”的孔子! 为此,本书选材时以《论语》为蓝本,同时参阅了《礼记》、《孔子家语》、《大戴礼记》、《史记·孔子世家》、《孟子》、《说苑》、《春秋左氏传》等史书中关于孔子生平事迹的直接记述。写作过程中依两条线索进行:从孔子出生、3岁丧父、18岁丧母写起,一直写到孔子73岁最终在鲁国去世结束,中间记录了孔子一生73年的点点滴滴——求学、娶妻、生子、工作、收徒、教学、从政、周游列国、整理典籍等等,还原孔子为一个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独生子的父亲、学生的老师、国君的臣子,是为本书第一条线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从百家之一的孔子学说到万系一统的儒家宗教的演变,并非在孔子当世,而是在孔子死后历经数百年(初汉)以至千年(唐初)才完成的。实际上,孔子本人的真正学术和政治思想与汉代以后逐渐系统化的儒教意识形态具有极为重大的不同,孔子因此也遭遇了巨大的沉埋和误解,还原孔子的真实思想,是为本书第二条线索。 既然是博客——尤其当博主是名播四海的孔子时——“藕片”(孔子粉丝的称呼,因为每一片藕里都有“孔”)们的追捧、论敌的板砖自然不可缺少。本书将孔子以后两千五百年中中外历史人物关于孔子、关于儒家学说的相关论述、观点罗列整理,这不但可以看作是历代先贤及名人们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同时也给读者一个全面认识孔子思想及各界名家对孔子评价的体验。如此,使孔子的形象、思想即基于《论语》等古籍,但又不止于此。 19世纪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华时,辜鸿铭的《论语》英文版刚面世,于是辜便送了一本给他。伊藤博文不无嘲讽地说:“听说先生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回答说:“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毋须讳言,孔子学说中也有不合时代的“糟粕”。惠特曼在诗中说:“指出最美好的并和从最坏的分开,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入的烦恼。”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应将其看作是烦恼,而应看成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的任务,就像1834年罗伯特·皮尔建立英国保守党时所说的那样:改革需要改革的,保留需要保留的。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现在世界正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在呼唤着新的孔子,一个比孔子心怀更开阔的大手笔。”虽然梁启超说过“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但我们还是希冀着新时代孔子的出现! 是为序。 王占景 2010年6月

内容概要

本书以博客的形式,从《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史书中选取关于孔子生平事迹与思想的记述为博文,同时整理中外名人关于孔子、儒家学说的相关论述、观点以及与其论述有相通之处的箴言故事为跟帖评论,在新颖的形式中形成思想与智慧的碰撞,给读者一个重读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全新体验。

作者简介

王占景,1980年生人,籍贯河北衡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先后任职过图书出版机构、新浪网等。出版《坐着地铁游北京》、《民国1912-1949:三十八年落花梦》等作品。

书籍目录

自序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第一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天下第一家
 孔子为什么姓孔
 孔子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孔子丧母
 中国武士道第一人
 孔子娶妻得子
 孔子靠什么养家糊口
 孔子的“每事问”
 孔子的生态观
 孔子肯定言论自由
 孔子读古书有感
 由借醋引发的问题
 孔子以什么为耻
 一次下一百只蛋的鸭子
 朋友的类别
 你有像孔子这样的朋友吗
 孔子论施政
 孔子看人三步法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毛主席两个女儿名字的由来
 三人行心有我师
 见贤思齐,以人为镜
 如果能发财,孔子愿做看门人
 了解与被了解
 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买邻居
 人不必拘泥于小信
 中国为何没有纯粹的思辨
 学与思
 孔子最蔑视的人
 像小偷一样的人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学琴
 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自己的宗教
 “三思而后行”对不对
 实话实说
 远处飞来一只大鹏鸟
第二篇 三十而立
 小国如何才能称霸天下
 拜孔子为师要交学费吗
 孔子上课教什么
 孔子的教学方法
 做人第一,文章第二
 孔子论择友
 ……
第三篇 四十而不惑
第四篇 五十而知天命
第五篇 六十而耳顺
第六篇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记

章节摘录

@柳小林:有人认为,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这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是想表示自己的仁德之心,或者干脆就是虚伪。也有人说,孔子这样做,很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要求,投人多产出少。对此,南怀瑾老先生是从古代中国的民族性格的角度去看的,别有新意,他说:“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 @蒲益大师:现同恶业,曲示善机,可与六祖吃肉边菜同参。 @梁漱溟:孔子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一切不认定。……平常人都是求一条客观呆定的道理而秉持之,孔子全不这样。制定这个是善那个是恶,这个为是那个为非,这实是大错!……然而一般人总要推寻定理,若照他那意思看,孔子所谓“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君子远庖厨”未免不通:既要钓何如纲,既不纲也就莫钓;既要弋就射宿,既不射宿也就莫弋;既不忍食肉就不要杀生,既杀生又何必远庖厨。一般人是要讲理的,孔子是不讲理的;一般人是求其通的,孔子则简直不通!然而结果一般人之通却成不通,而孔子之不通则通之至。 @颜西斋:凡是有仁德的人可能心灵都比较敏感,心都比较软吧。《史记·殷本纪》中也记载了一个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 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 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商汤外出,见到野外有捕鸟的人把网四面张开,并祝祷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我的网里来!’’汤说:“哎,这太过分了!”于是撤去了三面网,并祝祷说:“要想到左边去的,。就去左边;要想到右边去的,就去右边;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诸侯听说这件事,都说:“商汤的恩德已经到极点了,甚至都惠及了禽兽。”于是商汤得到了民心,得到了诸侯的支持,后来终于举兵灭夏,建立了商朝。但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了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 @格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八个字在另一个层面上反映了我们古代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即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古人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在《庄子·应帝王》中有一个浑沌之死的故事。文中说: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僚与忽时相与遇于 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 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写这篇文章有很深的哲学思想在里面,这些先不管,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层面去看这个故事。现在,我们要挖空地下的煤,我们要烧尽地下的石油、天然气,我们要抽掉所有的地下水,我们要把本属于地球肌体的钢、铁、铝等等统统搬到地面上来,我们不是也正在给我们的地球开窍吗?再看一下我们的河流。《庄子·秋水》篇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俟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何等的浩然之水!这是何等的磅礴气势!可今天的黄河——我们称之为母亲的河——却连年断流,难道让我们的子孙以后到黄河的河床上去拣贝壳吗?2004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险境中的河流——水坝与淡水生态系统的未来》的报告显示,由于水坝建设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全球有21条河流及其流域生态严重退化,中国长江——另一条我们也称之为母亲的河——流域不幸排名第一。在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上建成、拟建或在建的水坝有46座(主要在其上游金沙江),长江是世界上拥有拟建或在建水坝最多的河流,这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河流生态。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表示,在20年内,中国还将在长江干流以及岷江、乌江、雅砻江、嘉陵江等支流上建设百座电站。呜呼!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P19-21

后记

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子贡问孔子道:“后代人将怎样称颂老师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人们称颂呢,不要停止自己的脚步,好学不厌,好教不倦,可能只有这些吧。” @易白沙:天下论孔子者,约分两端:一谓今日风俗、人心之坏,学问之无进化,谓孔子为之厉阶(“厉阶”意为“祸端”);一谓欲正人心、端风俗、励学问,非人人崇拜孔子,无以收拾末流。此皆瞽说也。国人为善为恶,当反求之自身,孔子未尝设保险公司,岂能替我负此重大之责。国人不自树立,一一推委孔子,祈祷大成至圣之默佑,是谓惰性;不知孔子无此权力,争相劝进,奉为素王,是谓大愚。 @常乃德:孔子之教,一坏于李斯,再坏于叔孙通,三坏于刘歆,四坏于韩愈。至于唐、宋之交,孔子之真训,遂无几微存于世矣。 @柳诒徵:今人论中国近世腐败之病源,多归咎于孔子,其说始于日本人,而我国之号持新论者,益扬其波。 @顾颉刚: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各时代的人,他们心中怎样想,便怎样说,孔子的人格也就跟着他们变个不歇。……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变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为君子了。孔子成为君子并不是要薄待他,这是他的真相,这是他自己愿意做的。我们要崇拜的、要纪念的,是这个真相的孔子。 @周谷城:孔子之学说,在政治方面无任何价值。除提倡道德一项以外,他无可取。彼乃天然之教育家,善说道德;政治乃具体之事,非彼之空言所能改良。但正因彼之言是空的,对于后世,反而便发生惊人之影响。于独裁君主,方便尤多。盖独裁君主制,能维持不倒者,全赖两种法宝:一日武力,二日道德。孔子是一中材之人,本着一生经验,开口道德,闭口道德,便大为世人所欢迎。 @郭沫若:现在的人大抵以孔子为忠孝之宣传者,一部分人敬他,一部分人咒他。更极端的每骂孔子为盗名欺世之徒,把中国民族的堕落全归咎于孔子。唱这种暴论的新人,在我们中国实在不少。……我们所见的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力的巨人。他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到了极度——在深度如在广度。 @吴虞: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 @唐君毅:我们现在要讲孔子之人格与思想,仍只好将孔子与其他人类崇敬之人格与思想,相对照比较的讲。由对照,以将孔子之人格与思想,似平凡之伟大凸显出来。我们将说明,人类崇拜之一切显露精神之人格,皆如在大地之上矗立之高山峻岭,故人皆可见得。但是程明道先生已一语道破:“泰山为高矣,然泰山顶上,已不属泰山。”王阳明先生亦说:“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孔子之大,大在他是如平地,如天地。泰山有对照,显得出其大。……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们现在亦将说,不了解孔子以外之思想与人格而透过之,则其所见之孔子,亦不过平地。平地由你践踏,亦如你之可觉孔子平凡,而轻藐之。但是在思想上翻过博大精深之佛学的宋明儒者,乃真知孔子之不可及。而现代人真能翻过西方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之庞大系统,亦将真知孔子与宋明思想之伟大。而能了解世界其他伟大人格之形态者,亦将重认识孔子之不可及。 @利玛窦: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虽然不能说在中国哲学家就是国王,但可以说国王是受哲学家牵制的。 @康有为: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梁启超: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 @林语堂: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在孔子去世后数百年,以及再往后的中国历史上,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要归之三个因素。第一,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典学术与历史知识为孔门学人所专有,而当时其他学派对中国古典及历史则不屑一顾,同时,中国此等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孔子本人的人品声望使人倾慕。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师表人物,他们影响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爱,反倒不是由于他们的学问渊深。我们想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意大利圣人圣芳济,他们本人并没有写过什么重要的著作,但是给当代留下那么深厚的印象,其影响乃不可磨灭,竟至历久而弥新。孔子的可爱之处正像苏格拉底可爱之处一样。 @黑格尔(Hegel):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 @傅佩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西方学者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四大圣哲即: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耶稣。因为这些人都像是分水岭,他们一出现,所有的人都以他们为标杆,在各自的文化传统里发展延伸下去,进而影响了整个人类。孔子身处春秋时代,一生的遭遇并不顺遂,从事业功绩方面看,做官的时间也很短,能达到这样的地位与成就,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孔子的一生看似平凡沽向也无法伸展,但他凭什么拥有这么大的成就,一直到现在,还被后代当成伟大的人来尊敬呢?原因在于,孔子以身教、言教塑造了“人的典型”与“典型的人”,正所谓“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 @张岱年: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 @米拉波: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宗教道德优美到这个地步,真是无以复加了。但是还有一事要我们去做,就是把这种道德教训普行于世界。 @毛泽东: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顾立雅:一旦有人成为了孔子那样的文化英雄,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无数的故事中,这些故事根据的是讲述者的信仰和渴望,而不是英雄人物的生平事实。……显而易见的是,那些大量附加的细节来自于想象而不是真知。 @季羡林: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很低,群众文化运动就是这样,四平八稳开展不起来的,对孔子的批评过头也在所难免。很多人说孔子及儒家文化与时下时代发展趋势不相吻合,我看并非如此。作为中国人,无法脱离他所生存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中国人要发扬儒家文化,第一要发扬的就是孔子及其文化精髓,要尊重孔子,学习他的思想。 @顾彬:我刚刚开始研究中国的时候,有三种人生道路上的遭遇,曾使我对孔子的看法变得模糊不清。60年代末,在明斯特大学,我的第一位古代汉语老师告诉我们几个学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那里,他找不到任何能使人兴奋的地方。随后,我读了第一篇鲁迅作品,它使我认识到:儒家的原则,例如仁义,只是一种吃人的观念。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这些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经历了从1974年11月到1975年10月的“批林批孔运动”。当时人们轻蔑地称孔子为孔老二。在此之前,黑格尔众所周知的论断曾使我对早期的儒家学说产生疑问。黑格尔说:在孔子的论说中,除了陈词滥调,一无所有。中国人用另一种方式证实了黑格尔当年的看法。既然如此,今天我怎么会站在你们面前谈孔子?几年来我为什么会以孔子学说为基础,写了不少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文章?在汉学界,我的这种转变并不孤立,孔子在德语国家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同事写了孔子传。这种发展趋势与现代性危机有关。 @辜鸿铭:19世纪末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访华时,正好我的《论语》英文版面世,我就送了一本给他。伊藤博文问我:“听说先生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干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我回答说:“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歌德: 你不是有一份遗产吗? 认真地把它当作任务吧! 只有如此,你才真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编辑推荐

穿越两千年的思想盛宴,感悟智慧,HOLD住生活! 古今中外众多名人联袂留言推荐! 王占景编写的《孔子的博客》以博客的形式展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演变。博文取自《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史书的记述,跟帖则是中外历史人物关于孔子及儒家学说的相关论述、观点,这不但句以看作是历代先贤及名人们心想的交锋与碰撞,同时也给读者个全而认识孔子崽想及各界名家对孔子评价的体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孔子的博客 PDF格式下载



买了同题材的很多书,比较之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视角新颖,很有感触,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搜罗古今,淘拣中外。作者的编排下了巭。值得一看。


很早就想买的一本书。还赶上特价,真值!


书里有个错误。 - - 是质量不错 但是是正版的就有那个错误 还是这是盗版呀 -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