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元祐文人集团与元祐体

薛颖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

薛颖  

页数:

328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近些年来的古代文学研究里,与文化相关的专题研究、流派研究和文体研究受到普遍的关注,已出了不少的成果。薛颖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这本书,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均有涉及,但又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  在文学的文化研究方面,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一直是文学史宏观叙述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则进一步向具体的专题研究方面发展,除了经学与文学、玄学与文学、佛教与文学、道教的仙学与文学等课题外,还有科举与文学、地域文化与文学、家族文化与文学、文学的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但这些研究多从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角度切入,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看待。薛颖在这本书里的文化研究,主要着眼于元祐文人特殊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两方面进行考察。在对元祐文人游山玩水、丝竹宴饮、师友互访和馆职闲聚的不同雅集方式加以叙述后,分析他们以山水画和马画为主的题画诗创作。又以他们的歌妓诗和禅趣诗为线索,揭示其娱乐休闲生活中文士风流的两面性,即在置身红尘中饮酒作乐、歌妓佐欢的同时,还喜欢与和尚禅师交游,借鉴禅宗的观照方式对浮世人生作冷静的透视。这种与文学相关的生活文化研究,更贴近当时的社会风尚,具有浓郁的现实气息。  宋代是各种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士大夫文人的文化素质很高。

内容概要

  《元祐文人集团与元祐体》里的文化研究,主要着眼于元祐文人特殊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两方面进行考察。在对元祐文人游山玩水、丝竹宴饮、师友互访和馆职闲聚的不同雅集方式加以叙述后,分析他们以山水画和马画为主的题画诗创作。又以他们的歌妓诗和禅趣诗为线索,揭示其娱乐休闲生活中文士风流的两面性,即在置身红尘中饮酒作乐、歌妓佐欢的同时,还喜欢与和尚禅师交游,借鉴禅宗的观照方式对浮世人生作冷静的透视。这种与文学相关的生活文化研究,更贴近当时的社会风尚,具有浓郁的现实气息。

作者简介

  薛颖,女,内蒙古达茂旗人,1975年1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与文化,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元祐文人集团的兴衰第一节 元祐文人集团及其成员的界定一、元祐文人集团的界定二、元祐文人集团成员的界定第二节 元祐文人集团的兴盛一、苏轼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对广大文士的吸引二、苏轼对众文士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赏识三、广大文士对彼此文学才华和人格精神的赏识四、元祐文人集团兴盛的重要契机——元祐更化第三节 元祐文人集团形式上的衰落一、元祐文人集团形式上的衰落——苏轼及集团中人纷纷被贬二、元祜祐文人集团精神联系的加强——被贬谪后的诗书传递与精神抚慰第二章 元祐体的定义和界说第一节 元祐体的提出第二节 元祐体的界说第三节 元祐体概念提出的意义第三章 元祐文人雅集和题画诗、咏物诗第一节 元祐文人的西园雅集一、文人雅集溯源二、元祐文人文化精神的写照——西园雅集三、西园雅集的真伪四、元祐文人文化精神的绘画传播——以《西园雅集图》及其摹作为中心第二节 元祐文人的题画诗一、题画诗溯源二、元祐文人题画诗在内容上的开掘三、元祐文人题画诗在艺术手段上的开掘四、元祐文人汴京题画诗唱和第三节 元祐文人的咏物诗一、咏物诗溯源二、元祐文人咏物诗精切而超脱三、元祐文人咏物诗譬喻奇巧四、元祐文人咏物诗小题大做第四章 元祐文人的禅趣诗、歌妓诗第一节 元祐文人的禅趣诗一、元祐文人濡染禅境:寓身物中而又置身事外二、元祐文人禅趣诗对人生世事的冷静观照第二节 元祐文人的歌妓诗一、北宋歌妓与文人二、元祐文人歌妓诗的世俗情三、元祐文人歌妓诗的高雅趣四、元祐文人歌妓诗的诙谐意第五章 元祐文人诗歌酬唱的艺术特色第一节 诗歌酬唱溯源第二节 元祐文人酬唱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的创作倾向一、元祐文人酬唱诗以才学为诗:用事广博精切二、元祐文人酬唱诗以才学为诗:命意深新三、元祐文人酬唱诗以文字为诗:下字、对偶、押韵第二节 元祐文人诗歌酬唱的特点一、元祐文人酬唱诗的交际性二、元祐文人酬唱诗的戏谑性三、元祐文人酬唱诗的竞技性第六章 尚友古人与元祐诗风的多样性第一节 东坡体的艺术渊源一、苏轼的转益多师二、东坡体特质三、东坡体特质形成的艺术渊源第二节 山谷体的转益多师一、黄庭坚转益多师二、山谷体特质:生新奇峭与平淡质朴三、山谷体与韩愈、杜甫诗歌的艺术渊源第三节 后山体的学杜一、陈师道转益多师而终之于学杜而不为杜二、后山体语短意长,简而有味三、后山体多枯淡瘦劲之态而少风韵色泽之美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元祐文人集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没有明确的组织纲领,但是集团成员之间由于交游甚密,酬唱较多,在经常的文艺交流活动中聚集成一个文艺群体。他们相互影响、交流感应,从而表现出了某些趋同的创作倾向,这成为元祐文人集团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正如罗宗强先生所言:“文学批评不仅反映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里,还大量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于文学的思考,例如,他对于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它的艺术特质的认识,他的审美理想,他对文学遗产的态度和取舍,他对艺术技巧的追求,对艺术形式的探索,都可以在他的创作里反映出来。某种重要的文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时可能并不是文学批评家或文学理论家,有时甚至很少或竟至没有理论上的表述,他的文学思想仅仅在他的创作里反映出来。一个文学流派的文学思想,就常常反映在他们共同的创作倾向里,而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演变,大量的是在创作中反映出来的。”①  元祐文人在创作实践中体现出的共同的创作倾向或文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文艺的政治讽谏功能,更强调其适情、适性、适意的审美功能。  淡化文艺的政治讽谏功能,并不是说他们不再关心现实政治,而是变换了关心的方式。他们在奏议章疏中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在诗、词、文、书、画等抒情性文艺作品中自娱自乐,强调其适情、适性、适意的精神感化作用。黄庭坚《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说:“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元祐文人集团与元祐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